習馬會致辭中引用傳統典故的英文翻譯

2020-12-08 中國網

[摘要]海峽兩岸領導人習近平、馬英九在新加坡的歷史性會面上的致辭中引用了許多中國傳統典故。畢竟同是炎黃子孫,雖說二人致辭也談不上多有文採,可聽起來覺著挺親。習馬二先生致辭各有什麼語言點?

打斷骨頭連著筋 v.s.為萬世開太平

拋開各式精闢的政論分析不管,這個歷史性的70秒的握手,挺感動的,不免讓人聯想到七十年前的那次敬酒——如果說一年欠了一秒的握手,這一次握手都補回來了。

畢竟同是炎黃子孫,雖說二人致辭也談不上多有文採,可聽起來覺著挺親。習馬二先生的致辭各有什麼值得鑽研的語言點?英文聯播來說說看。馬先生在致辭中說:

非知之艱,行之惟艱

Knowing is not that difficult, but doing is。

這個用法是大有出處的,孫中山《建國方略》的序言裡就多處出現,他提到禁錮國人幾千年的舊思想是阻止民國事業建設發展的大敵,所謂「知之非艱,行之惟艱」也。

此說最早處於出自《尚書說命》中傅說對武丁之言:「知之非艱,行之惟艱。」馬先生引中山先生引用的《尚書》,頗有承繼道統、政統、學統的意思,此外「知行之道」也是蔣先生最仰慕的王陽明心學的核心。

你知道嗎?習近平今年5月4日在北京會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時也引用了《尚書說命》中的話「慮善以動,動惟厥時」,認為對兩岸間長期存在的分歧和難題,國共兩黨都要勇於面對,要考慮妥善之後再行動,要使行動符合時機和需求。從這個角度看,馬先生再次引用《尚書說命》也是對習先生的一種善意回應。《尚書》是記載「君上」言論的史書,文辭古奧,歷朝歷代都被奉為治國理政的教科書。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To ordain conscience for Heaven and Earth. To secure life and fortune for the people. To continue lost teachings for past sages. To establish peace for all future generations.

這是北宋大儒張載(人稱橫渠先生)的話。2005年,時任臺灣國民黨主席的連戰先生訪問大陸,曾用以寄語北大學子。另外,蔡英文指責馬先生「以個人評價框限臺灣未來」,可馬先生說自己搭橋鋪路,「為萬世開太平」,可見馬英九引言的良苦用心。

這四句中不容易翻譯的是「為天地立心」。筆者理解:天地本無心,所謂老子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即大自然「優勝劣汰」的道理沒有什麼倫理可言,可我們要樹立道德律。

正如德國哲學家康德所說:「有兩種東西,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們在我心靈中喚起的驚奇和敬畏就會日新月異,不斷增長,這就是我頭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

可見中西之血是貫通的。這也可以證明為什麼《國富論》的作者斯密還寫了《道德情操論》,用溫爺爺的話說,企業家的血液裡應該留著道德的血液。

習先生的致辭更加平實樸素,有兩個「俗語」頗引關注。

打斷骨頭連著筋

出自俗語「姑舅親,輩輩親,打斷骨頭連著筋」,李克強在2013年答臺灣記者問時也引用了這個俗語,他說,「所謂打斷骨頭還連著筋,同胞之間、手足之情,沒有解不開的結。」

新華社將其譯成「connected by our flesh even if our bones are broken」。

漢語中有「扒皮抽筋」的說法,粗聽來大家都明白「筋」,可用西方解剖學較真,這裡的筋到底說得是肌腱還是骨膜還有些模糊,這裡用flesh(肉)籠統處理之。

血濃於水

打斷骨頭連著筋和血濃於水其實是一個意思。「血濃於水」本身就是一個英國說法的倒譯: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朗文這樣解釋: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of the same family is stronger than other relationships。

從文風比較,馬先生的致辭很務實,他說,「7年多來,兩岸籤訂了23項協議,創造了4萬多學生交流、每年800萬旅客往來與1700多億美元貿易的空前榮景。」

其實這話既是「擺事實」,又是「擺功勞」,與其說是給習先生聽,不如說是給臺灣民眾和民進黨聽的。

習先生的致辭更壯闊些。「曾幾何時,臺海陰雲密布,兩岸軍事對峙,同胞隔海相望,親人音訊斷絕」。這一演講思路不免讓筆者想起1982年《廖承志給蔣經國的信》。

孫先生手創之中國國民黨,歷盡艱辛,無數先烈前僕後繼,終於推翻帝制,建立民國。光輝業跡,已成定論。國共兩度合作,均對國家民族作出巨大貢獻。首次合作,孫先生領導,吾輩雖幼,亦知一二。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輩身在其中,應知梗概。

我讀書時,曾有兩篇作為精譯範本的文章。一篇英譯漢,王佐良翻譯培根的《論讀書》;另一篇漢譯英,就是張培基翻譯的《廖承志給蔣經國的信》。今天聽二位先生致辭,又想到當時字斟句酌的情形,聯想到今天的情形,心下更平添了幾分感動。含英咀華,挑取片段以饗讀者。

咫尺之隔,竟成海天之遙。南京匆匆一晤,瞬逾三十六載。

Who would have expected that the short distance between us should be keeping us poles apart! It is now more than 36 years since our brief encounter in Nanjing.

幼時同袍,蘇京把晤,往事歷歷在目。

The days we spent together in childhood as well as later in the Soviet capital, however, are still as fresh as ever in my memory.

惟長年未通音問,此誠憾事。近聞政躬違和,深為懸念。

But it's a pity indeed that we haven’t heard from each other for so many years. Recently it filled me with much concern to learn of your indisposition.

人過七旬,多有病痛,至盼善自珍攝。

Men aged over seventy are liable to illness. I hope you will take good care of yourself.

吾弟嘗以「計利當計天下利,求名應求萬世名」自勉.

You used to seek self-encouragement from the motto, 「The interests to be considered should be the interests of all; the fame to be sought should be an everlasting fame.」

倘能於吾弟手中成此偉業,必為舉國尊敬,世人推崇,功在國家,名留青史。

If you should be instrumental in bringing about the cause of national reunification, you will certainly win esteem and praise nationwide and your meritorious service to the country will earn you a niche in the temple of fame.

侷促東隅,終非久計。明若吾弟,自當瞭然。

After all, dragging out your existence in that tight eastern corner is by no means a permanent solution. This should be crystal clear to a man of your wisdom.

如遷延不決,或委之異日,不僅徒生困擾,吾弟亦將難辭其咎。

Procrastination, hesitation or sleeping over the problem will only lead to adversity and you, my brother, will hardly be able to escape censure.

事雖經緯萬端,但縱觀全局,合則對國家有利,分則必傷民族元氣。

Complicated as the matter was, an overall view of the situation will show that united, the country and the nation benefit; divided, they suffer.

吾弟一生坎坷,決非命運安排,一切操之在己。千秋功罪,繫於一念之間。

Dear brother, the frustrations marking your lifetime are by no means predestined. You yourself alone are master of your own fate. Merits and demerits to be recorded in history hinge on the decision made in a moment.

當今國際風雲變幻莫測,臺灣上下眾議紛紓歲月不居,來日苦短,夜長夢多,時不我與。

The present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is capricious. Throughout Taiwan people of all strata are talking about their future. Time does not stay and brief is the day. A long night invites bad dreams; 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

盼弟善為抉擇,未雨綢繆。「寥廓海天,不歸何待?」

I hope you, my brother, will make a wise choice and repair the house before it rains. 「Vast is the expanse of sky and water. What are you waiting for, staying away from home?」

「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For all the disasters the brotherhood has remained; a smile at meeting and enmity is banished.」

遙望南天,不禁神馳,書不盡言,諸希珍重,佇候覆音。

When I look south towards the distant horizon, my heart cannot help going out to my compatriots there. No word is enough to express what I wish to say. It is hoped that you will take good care of yourself.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a reply from you.

後來,「經國吾兄」並未回信,宋美齡倒是回了一封公開信。這些年解密了出來,讀來文氣確實有所不逮。雖說立場殊異,她也承認廖承志情真意切。「餘閱及世侄電函,本可一笑置之。但念及五十六七年前事,世侄尚屬稚年,此中真情肯綮,殊多隔閡。」

古香古色的文風自然是好的,平實樸素也自有妙處。習先生和馬先生繼承初唐文風,不事靡靡,也是不錯的,最糟糕的恐怕莫過於「提高」「鞏固」「堅持」「我們要」的那種蘇共文風了。

在2014年新年致辭上,習先生說「生活總是充滿希望的,成功總是屬於積極進取、不懈追求的人們。」

2015年馬先生的新年致辭上,一聲聲「各位鄉親」聽來親切;「臺灣沒有分裂的本錢,所有的不滿應該到我為止,由我承擔」擲地有聲,儘管政績難言圓滿,此言也頗多壯士風採。

和今天的致辭一樣,每年兩岸的新年致辭也成為人們一番比較衡量的重點,孰優孰劣倒不顯得重要,重要的是,人們一般更願意和自家兄弟比比看。

越是較著勁,越是親。

小貼士

「暌違六十六載」:暌違怎麼講?

暌違:分離。姚合《寄陝府內兄郭端公》詩:「暌違逾十年,一會豁素誠。」南朝何遜有詩:「新知雖已樂,舊愛盡暌違。」意思說,和新歡玩得挺高興,老相好卻好久不見(意境不是很高)。「暌」指「太陽落山」,書信中常用為「~離。~隔。~別。~闊」,都表示分別。注意和「眾目睽睽」的「睽」區別,仔細看有什麼不同。英語(精品課)對應的是separate。這是很典雅的說法,如「關山睽絕」,譯為英文就遜色很多了,be separated by mountains and passes。

相關焦點

  • 聖杯的探索是中世紀文學的開創性作品,是典故諺語引用模仿的源泉
    這一部分的新翻譯,即聖杯探索,將成為中世紀文學或浪漫課程的靈活補充。筆記和指南旨在幫助讀者欣賞文本,同時欣賞其與社會和文學史的關係。附錄包括ChrétiendeTroyes的兩部戀情(Perceval和Yvain)的材料翻譯; Lancelot-Grail Cycle其他部分的翻譯(聖杯的早期歷史和加拉哈德的概念); 來自偽造作品的摘錄(來自與Quest大致同時寫的法文版本)。
  • 中國傳統戲曲的隱喻翻譯——以許譯崑曲《牡丹亭》為例
    崑曲劇本的翻譯雖然起步較早,但由於其語言的韻律嚴格、典故繁多、修辭手法運用頻繁等原因,全譯本並不多見。在這些譯本中,西方翻譯家和中國翻譯家的作品風格迥異,特別是在對原文一些修辭手法的翻譯處理上差別很大。許淵衝與許明合譯的Dream in Peony Pavilion是《牡丹亭》的第四個英文譯本,其翻譯手法細膩,譯文極大程度上呈現了「音美、形美、意美」的結合。
  • 習近平APEC會議引古詩致辭 詩句該如何翻譯?
    習近平在致辭中引用了幾句古詩,這些詩句該如何翻譯? 與9日在工商領導人會議開幕式上致辭引用劉禹錫詩「山明水淨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描述北京天氣一樣,習近平11日的致辭也用古詩開頭。他將亞太經合組織的21個成員比作21隻大雁:「風翻白浪花千片,雁點青天字一行」。這句詩出自唐代詩人白居易的《江樓晚眺,景物鮮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張員外》,這首詩描寫大雨剛過,彩虹尚存,海市蜃樓將要消失的一剎那,繪成一幅色彩絢麗的丹青圖畫。
  • 中國成語典故英文翻譯(1)
    翻譯考試中遇到中國成語典故恐怕是考生都比較頭疼的事情,在平時的準備中多積累一些,考試時就不會那麼被動了。我們接下來會陸續推出一些中國成語的英語對照表達,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 重慶一小學開學典禮校長英文致辭 學生:很震撼
    小學開學典禮 校長為啥英文致辭  「今天武隆實驗小學校長英文致辭,讓同學們震驚了!」「嘗試不一樣的東西,給校長點讚!」2月26日,武隆區實驗小學校長陳曉平在開學典禮上用英文致辭的短視頻刷爆朋友圈。
  • 沉魚落雁、毛遂自薦、燈紅酒綠……這些成語翻譯的技巧你會嗎?
    做翻譯的小夥伴們都清楚地記得:那些年的記者會上,張璐成功翻譯了總理引用的詩句,受到高度讚揚。如此純熟地進行古文翻譯,絕非一日之功。實際上,在中譯英的學習中,除了古詩文翻譯,成語翻譯也是一大挑戰,需要有志從事翻譯的人認真對待。成語是人們長期以來習慣使用的、簡潔精闢的定型詞組或短語。有些成語可從字面上理解,而有些成語必須知道其來源或典故才能懂得其意思。
  • 瓷器藍鵲將亮相文展會 系「習馬會」禮物同款
    在本屆文展會上亮相的瓷器藍鵲,由臺灣著名設計師李國欽設計創作,這件作品長31釐米、寬28釐米、高53釐米,重量約2.7公斤,與「習馬會」上馬英九先生所贈禮物是同款。這件作品用堅硬的瓷,表現出羽毛的柔軟細膩,造型也非常精美:一枝蒼勁的枝杈上冒出翠潤嫩葉,長尾的藍鵲停在這枝杈上;藍鵲停歇初定,回眸一望,在全身的藍色中露出豔紅嘴喙,樹枝與鳥身的角度恰好露出尾羽背面羽毛層疊形成的白色斑點……整件作品不僅將藍鵲之美表達到準確入微的地步,就連停棲的樹枝和其上寄生的山蘇、伏石蕨都不是隨意點綴,而是完全合乎自然造物。
  • 他把鄉愁比作水,翻譯出「床前明月光」,原來英文也能這麼美
    此前,諾貝爾文學獎多年沒有落在國人手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翻譯,「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該怎麼翻譯?再比如說「床前明月光」一句詩家喻戶曉,但誰能保證自己能夠翻譯出來?早前在翻譯古文、翻譯英文時都曾說過翻譯的三個原則「信、達、雅」,做到雅太難了,尤其是將古詩詞翻譯成英文,能做到「美」的感覺,應該很少有人敢保證。
  • PDF文檔翻譯神器,英文文獻一鍵翻譯成中文!
    我們平時下載的外文文獻,大多數是pdf的,所以在找翻譯軟體的時候,還要考慮到格式是否支持的問題。那麼,怎麼把英文pdf翻譯成中文?英文文獻翻譯軟體哪個更好用呢?下面我們就來分享一下英文pdf翻譯成中文的方法。
  • 科學網—中文原著如何更好地翻譯成英文?
    就是論文的內容一定要是作者原創的,不論是中文還是英文,均如此。一旦論文發表了,就不能再次消費,包括翻譯成其他的文字再次發表。否則就有自我抄襲之嫌。這不僅是國際共識,亦是對作者原創工作的尊重和保護,更是世界智慧財產權法理念的基石之一。 圖書的情況則有些不同,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近幾年由中文原著翻譯成英文在國內外出版的有增無減。
  • 中國發布傳統語彙權威英文翻譯:烤鴨譯成Kaoya
    又如何翻譯?一直沒有確切答案。昨天,「中華思想文化術語傳播工程」發布了首批81條中華思想文化術語,這些術語均提供了簡明中文釋義和英文翻譯,中華思想文化術語也首次建起自己的語料庫。該工程下設文藝、歷史、哲學、譯審四個學科組,每個術語的出爐都要歷經術語整理、詮釋、翻譯、審稿四個階段。首批術語的出爐耗時一年。而首批發布的術語中,既包括「道」「仁」「義」等反映中華傳統文化特徵與思維方式的核心術語,也有「陰陽」「詩言志」「修齊治平」等屬於交叉學科的術語。其中,個別條目如「不學詩,無以言」和「玄覽」等是第一次作為學科術語被挖掘整理。
  • 英文歌曲被譯眾多中文版 神奇翻譯引發思考
    最近,這首歌再次引起關注,原因是有才的中國網友將其翻譯成了各種中文版本,其中文言文版取名為《另尋滄海》。網友們紛紛評論:「文言文版翻譯,歌曲頓時到了神一般的境界……」「文言風翻譯,果斷被戳中淚點了,中文真是全世界最美的語言。」的確,這些翻譯,無論外在形式還是內涵表達、意境審美,都彰顯著深厚的中華文化底蘊。
  • 「習馬會」將於今日下午舉行 會場面積逾千平
    自11月4日,張志軍宣布習近平、馬英九將於今日會面開始,「習馬會」就成為熱詞,網友稱「『習馬會』是今年最亮麗的刷屏」。  ■ 探訪  會場逾千平米可容納800人 「島嶼大廳」午夜後布置  昨日下午,新京報記者探訪了將見證歷史的「習馬會」會場。
  • 最後的《紅樓夢》英文翻譯大師
    楊戴譯本產生於國內,它的優勢長處在於,第一,所依據的中文《紅樓夢》版本,得到了紅學界的大力支持,所以,楊戴譯本的中文本子最為嚴謹,最為接近原貌;第二,由於楊憲益先生本身就是中國人,傳統文化修養極高,所以,楊戴本的錯誤率大大低於霍氏本,是最為保真的英文譯本。
  • 唐詩的英文翻譯
    他用And not much to look at— / Dressed in rags and hides 來翻譯原詩中「貌不起人目,身唯布裘纏」句,全部使用英語中常用的單音節詞彙和簡單句式,生動形象地再現了寒山詩中的自我描述。  斯奈德譯寒山詩之簡潔傳神,與原作非常相似。他在促進中美文化交流,尤其是翻譯和研究寒山詩方面做出過很大貢獻。
  • 你和英文文獻的距離僅僅是一個好用 的翻譯工具
    導Lead語你是否還在為看英文文獻發愁?使用翻譯軟體卻效率很低。其實,不是你的方法錯了,只是你沒有用對工具。但漸漸地發現,那些學霸的報告後面都引用了很多英文文獻,而我們卻只能引用些中文的內容,重複率高且沒有新意,是不是覺得自己很low?後來,我們讀研了,但這並不能改變我們英語差的現實,英文文獻閱讀起來依舊很費力,閱讀的也慢。每到閱讀文獻匯報時,明明我們很用功了,卻只能看完很少的幾篇文章,匯報的內容較為單一。接下來就是老師的一波瘋狂暗示(你看看別人,為啥人家都能看完,你呢?)
  • 「臺灣藍鵲」想在廈門安個家 因「習馬會」而名聲大噪
    臺海網4月30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導 「臺灣藍鵲」瓷器作為「習馬會」馬英九帶的伴手禮,聲名遠揚  李國欽透露,「習馬會」上的臺灣藍鵲瓷器,是他創作的36件「臺灣藍鵲」作品之一。他用堅硬的瓷,表現出羽毛的柔軟細膩,長尾的垂墜捲曲,樹樁的蒼勁和嫩葉的青蔥相互輝映……  他說,這是他最滿意的一件作品,原本要自己收藏的,能夠成為「習馬會」的見面禮,讓他感到相當驚訝。當然,自己的作品能夠見證歷史,他也感到很光榮。
  • 乾貨:用幾十個例子,教你把成語譯成「如花似玉」的英文表達!
    判斷成語中典故是否需要翻譯解釋4. 查字典成語,漢英詞典往往會給出若干翻譯參考,如何使用我們下面會講到5.「疏」和「淺」同義,省略其一;此外相比於才學「淺薄」,英文中更常說「缺少」知識和才華,因為這裡將形容詞轉換為動詞來翻譯。18這是一個典故翻譯的例子。
  • ...亥時三刻」咋翻譯?金庸的小說被譯成英文出版,把翻譯都難哭了……
    今年2月22日,英國麥克萊霍斯出版社面向全球發行由安娜霍姆伍德翻譯的《射鵰英雄傳》第一卷《英雄誕生》,這是這部金庸經典作品首次被譯成英文出版。「九陰白骨爪、懶驢打滾、降龍十八掌」……武俠小說大師金庸筆下的這些招數,用英文怎麼說?2007年6月28日,金庸先生在香港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
  • 袁隆平用英文向首屆中非經貿博覽會中非農業合作發展研討會致辭
    央廣網長沙6月28日消息(記者姜文婧 鄧文輝 堯遙)首屆中國—非洲經貿博覽會正在湖南長沙舉行,「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用英文向首屆中非經貿博覽會中非農業合作發展研討會獻上了一段視頻致辭。他在致辭中表示,願意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來發展雜交水稻,以解決糧食短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