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鄉愁比作水,翻譯出「床前明月光」,原來英文也能這麼美

2020-12-04 長夜醬

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讓人不禁為之嘆服,從各種名著到各色古詩詞,文字的美麗如春暖花開時指尖的流水,充滿魅力。此前,諾貝爾文學獎多年沒有落在國人手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翻譯,「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該怎麼翻譯?

再比如說「床前明月光」一句詩家喻戶曉,但誰能保證自己能夠翻譯出來?早前在翻譯古文、翻譯英文時都曾說過翻譯的三個原則「信、達、雅」,做到雅太難了,尤其是將古詩詞翻譯成英文,能做到「美」的感覺,應該很少有人敢保證。

但確實有人做到了,他就是許淵衝老先生,他將床前的明月光比作水(Pool of light),把鄉愁也比作水,沉浸在鄉愁中,月光如水、鄉愁也如水。整合起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翻譯就是「Looking up, I find the moon bright;Bowing, in homesickness I’m drowned.」

除此之外,老先生也翻譯過很多其他的詩詞,如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The boundless forest sheds its leaves shower by shower;

The endless river rolls its waves hour after hour.

如,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From hill to hill no bird in flight;From path to path no man in sight.A lonely fisherman afloat,Is fishing snow in lonely boat.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With wine of grapes the cups of jade would glow at night,Drinking to pipa songs, we are summoned to fight.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I look for what I miss, I know not what it is,I feel so sad, so drear, so lonely, without cheer.

翻譯古詩詞,不僅要對中華傳統文化熟悉,了解古詩詞中的典故與意境,也要熟練了解英文。老先生曾說,「我是狂,但我是狂而不妄,句句實話」,要知道,許老可是被譽為「詩譯英法唯一人」,他的譯作贊之「神翻譯」。

誰曾想,英文也能表達出古詩詞的美,鄉愁如水,月光如水,便超越了前人的翻譯,可能聽起來並不難,但真正翻譯得美又有幾個人敢保證呢?許老先生的翻譯太贊了~想學習翻譯的小夥伴可一定不能錯過喲~~

相關焦點

  • 【中國風】98歲翻譯家許淵衝:我到100歲,一天能翻譯一千字
    【解說】他著作等身,98歲高齡仍堅持翻譯。  【同期】一生使中國的美,變為世界的美。使西方的美,變成中國的美,而這樣使人類思想文化前進,這就我所做的。  【解說】抗戰期間,他曾就讀西南聯大,與楊振寧是校友,也是同窗。  【同期】1958年楊振寧拿諾貝爾,我出四本書。
  • 「床前明月光」的床真是我們認識中的床,還是有其他的含義呢?
    《靜夜思》是李白寫的一首膾炙人口的詩歌,但對於其中詩句「床前明月光」中的床到底是指什麼,後世爭論不休,相信大家也對其充滿好奇,今天十裡就給大家揭開「床前明月光」中「床」的秘密。「床」為「榻」其實看到「床」,人們的第一印象便是我們現代睡覺的床,或者是古人睡覺、休憩所用的榻,但其實細細想來,這個想法邏輯並不通,詩句中說「床前明月光」,但如果真是我們睡覺用的床,「明月光」又是從哪裡來的呢,「床」在屋內,「明月光」又怎麼能過照到屋裡呢,即便是「床」靠著窗子,又如何「舉頭望明月」呢,如果非說是「床」靠著窗子,那也有可能解釋通,但未免也太牽強。
  • 面試官:「床前明月光」前一句是什麼?研究生3秒回答,被錄取
    面試官: 「床前明月光「前一句是什麼?所以作為公司人才考核第一人的面試官,為了能更透徹的看清面試者們的真實力,會在面試過程中加一些「不正常」的題目今年剛畢業的研究生小雅,前兩天在應聘一家教育培訓機構教學老師的時候,面試官看了一遍前來應聘的面試者們的簡歷後,說道:「今天的面試很簡單,只有一道題目,限時10秒內答出,勝出者直接錄取。
  • 98歲翻譯家許淵衝,把唐詩翻譯成英文,美得令人沉醉
    當今世界,在漢語、英語、法語之間靈活遊走的翻譯家,許淵衝乃第一人。他將中國的《論語》《詩經》《楚辭》《西廂記》等翻譯成英文、法文,還將西方名著如《包法利夫人》《紅與黑》《約翰·克裡斯託夫》等譯成中文。那時,他和中國最優秀最有骨氣的人一起,在破碎山河中學習並守護著中華文脈。這段經歷,讓他對於民族文化充滿熱愛和自信。1994年,他的中譯英作品《中國不朽詩三百首》由英國企鵝圖書公司出版,這也是「企鵝」出版的第一本中國人譯作。大學問家顧毓琇先生對此書讚揚道:「歷代詩詞曲譯成英文,且能押韻自然,功力過人,實為有史以來第一。」1999年,許淵衝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
  • 97歲翻譯家許淵衝,把唐詩宋詞翻譯成英文,美得令人沉醉
    他將中國的《論語》《詩經》《楚辭》《西廂記》等翻譯成英文、法文,還將西方名著如《包法利夫人》《紅與黑》《約翰·克裡斯託夫》等譯成中文。他的中譯英作品《楚辭》,被美國學者譽為「英美文學領域的一座高峰」。那時,他和中國最優秀最有骨氣的人一起,在破碎山河中學習並守護著中華文脈。這段經歷,讓他對於民族文化充滿熱愛和自信。1994年,他的中譯英作品《中國不朽詩三百首》由英國企鵝圖書公司出版,這也是「企鵝」出版的第一本中國人譯作。大學問家顧毓琇先生對此書讚揚道:「歷代詩詞曲譯成英文,且能押韻自然,功力過人,實為有史以來第一。」
  • 當詩詞翻譯成英文,依然絕美無雙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7歲開始背唐詩,10歲開始學英文,可是你敢來翻譯唐詩宋詞嗎?別說話,先考考你,能不能猜到下面這首英文詩翻譯自哪首中文古詩?上面這首英文詩,詩詞君花了十分鐘才弄明白,原來是賈島的《尋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
  • 敬一丹新書《床前明月光為親愛的媽媽送行》,對生命的思索與感悟
    母親病重,病榻床前,焦灼的兒女,眼看著生命垂危卻無能為力這樣的經歷相信很多的人都親身經歷過的。敬一丹的母親是位值得尊敬的母親,樂觀,智慧,明理,願意接受新事物。媽媽實時在為爸爸在孩子面前樹立威信,聯絡感情,有這樣平凡而偉大的媽媽才能有這麼優秀的兒女的。作為女兒的敬一丹,在媽媽的病床邊,思索生命旅程。天漸黑,人,回歸床前,床前月光下,如何看待生死?敬一丹新書《床前明月光為親愛的媽媽送行》,是對生命的思索與感悟。
  • 一個爭議很大的中國老翻譯家成了「北極光」首位亞洲得主
    在頒獎儀式上,許淵衝發表感言,「1958年他(楊振寧)拿諾貝爾獎的時候,我已經出了四本書,一本中譯英,一本中譯法,一本法譯中,一本英譯中。直到現在,還沒有人打破紀錄――全世界還沒有第二個人能把中文翻成英文、又翻成法文,同時能把英文翻成中文、又能把法文翻成中文,而且能在全世界出版的。全世界沒有第二人!」
  • 鄉愁莫過少年時——方英文《群山絕響》新書發布會舉行
    他說,在《群山絕響》中,「方氏修辭」完成了從「消極」到「積極」的飛升,沒有艱深的比喻,更多的是勝似閒庭信步的敘述,整本書「耐咀嚼」,「像高級幹紅,要慢慢品」。他希望讀者也能慢慢「品」出《群山絕響》中不動聲色的奇妙境界。
  • 96歲翻譯家許淵衝成"網紅":讓中國的美成為世界的美
    其次,一般來說,文學作品既真又美,譯文如果只求其真而不求其美,能算是忠於原文嗎?「大樹底下好乘涼」則是市長把自己比作大樹,可以庇護大家,這才可以顯出市長的高傲。貝多芬說得好,「為了更美,沒有什麼清規戒律是不能打破的」,這是中國譯論高於西方譯論的一個原因,也是我在翻譯中堅持「意美、音美、形美」的原因。當然這種翻譯方法,至今仍有爭議,但我堅持認為自己是對的。
  • 一覺醒來,半夜讀書消鄉愁
    遙想千年之前的一個秋夜,夜深人靜,月色如水,天氣見寒。漂泊他鄉的詩人,輾轉難眠,離開親人太久了,不知道妻兒老小過的怎麼樣,都還好嗎?「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安靜,明亮,皎潔的月光,美麗動人,詩人孤單一人在他鄉艱難打拼。沒有親人相伴,沒有親情的慰藉,夜晚凸顯冷清寂寞。
  • 鷹嘴豆的英文翻譯原來這麼有趣
    外院學生們利用自己的專業特長,將鷹嘴豆、椰棗、石斑魚等動植物的獨特之處都用英文精準的翻譯出來,給各種或司空見慣,或聞所未聞的糧食種類做了精彩的講解。「你知道嗎?鷹嘴豆的英文翻譯原來這麼有趣!」來自大三的法語專業講解員封雨青在展會現場介紹到,「chick是雛鳥的意思,而pea指的是豌豆,但它們組合在一起之後的『chickpea』卻變成了鷹嘴豆。
  • 鄉愁「愁」什麼
    2014年1月22日,中共中央一號文件,以「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詞句,令鄉愁第一次出現在最高級別的官方文件中,迅速在神州大地熱騰。接著,由中宣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聯合組織實施,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拍攝的百集大型記錄片《記住鄉愁》播出,更是把鄉愁提升到人們想家的新境界。不說鄉愁,好像你談論家鄉都少了應有的品位和情調。
  • 張海龍看鄉愁:生活的理想就是理想的生活
    如果也要用兩個意象來讓它更生動,那就是「望得見山,看得見水」,望山,是高山仰止,是知道我們應該敬畏什麼遵從什麼;見水,是江流千古,是懂得我們應該傳承什麼守護什麼。如此一來,我們才能理解《記住鄉愁》的價值究竟何在。 大家可能會問,記住鄉愁到底跟「禮義廉恥,國之四維」有什麼關係?
  • 英文歌曲被譯眾多中文版 神奇翻譯引發思考
    《另尋滄海》這個翻譯版本體現了譯者深厚的中文功底:「已聞君,諸事安康。遇佳人,不久婚嫁。已聞君,得償所想。料得是,卿識君望。」言辭簡潔,句式整齊,節奏鮮明,韻律優美。  近日,網友們還將一首英文詩歌翻譯成眾多中文版本,有文藝版、詩經版、離騷版、七律版、女漢子版等,不一而足,引得圍觀者讚嘆不已:「當英文遇到中文,原來可以有這麼多的翻譯版本啊!深深地為中文的唯美博大精深折服了。」
  • 詩歌翻譯:七夕古詩詞譯成英文,竟是這麼美!
    詩歌翻譯:七夕古詩詞譯成英文,竟是這麼美!晴朗的夏夜,天上繁星閃耀,一道銀河橫貫南北。銀河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相傳啊,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織女就會於天上的鵲橋相會。農曆七月初七,也就是今年的8月7日,一年一度的七夕就要到了。
  • 硃砂痣、明月光:你是愛那似火的紅玫瑰,還是那高雅聖潔的白玫瑰
    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黏子,紅的卻是心口上一顆硃砂痣」。《紅玫瑰與白玫瑰》完美的闡述了當代男子的戀愛的心理。他說一個是他的白玫瑰,也是他的妻子。白玫瑰始終認為自己很愛振保,卻不是源於愛情,只是因為他是她的丈夫,她應當愛他罷了。是理所當然,也是傳統觀念的束縛;一個是他的紅玫瑰,也是他的情人。紅玫瑰的天真任性,風情萬種,是他所愛的,她為了他拋棄了一切,與老公離婚,只為和他相守一生,殊不知只是飛蛾撲火。
  • 北極光首位亞洲得主許淵衝:曾說自己翻譯勝傅雷
    在頒獎儀式上,許淵衝發表感言,「1958年他(楊振寧)拿諾貝爾獎的時候,我已經出了四本書,一本中譯英,一本中譯法,一本法譯中,一本英譯中。直到現在,還沒有人打破紀錄——全世界還沒有第二個人能把中文翻成英文、又翻成法文,同時能把英文翻成中文、又能把法文翻成中文,而且能在全世界出版的。全世界沒有第二人!」
  • 96歲的老人成了網紅:翻譯六十年 錢鍾書曾教他英文
    許淵衝領獎時,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王希季作為他的同學和多年好友也到場祝賀。在西南聯大讀書時,許淵衝就和楊振寧成了好友。許淵衝回憶,1939年1月4日,大一英文課時,他右邊一個同學眉清目秀,臉頰白裡透紅,眉宇間流露出一股英氣,眼睛裡閃爍出鋒芒。一問姓名,才知道他叫楊振寧,剛16歲,比許淵衝還小一歲。
  • 經典英文詩被翻譯成古詩詞,蘇州外國語學校初中生就是不一樣!
    英文詩歌也能被翻譯成中國古典詩詞?沒錯!蘇州外國語學校初中IG班的語文課嘗試將英文與中國古典詩詞教學相結合,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創作靈感,同樣的英文詩句在孩子們的筆下被翻譯成多種不同的中文版本,他們還為自己的翻譯配上了插圖,一起來欣賞吧~花式翻譯,文藝靈動我國資深翻譯家朱曼華先生和許淵衝先生將我國古典詩詞翻譯成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