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病重,病榻床前,焦灼的兒女,眼看著生命垂危卻無能為力這樣的經歷相信很多的人都親身經歷過的。
敬一丹的母親是位值得尊敬的母親,樂觀,智慧,明理,願意接受新事物。書中記錄了媽媽成了手機控,建了好幾個微信群,及時分享自己和親人的動態,讓我們看到了老年人的可愛。
媽媽有著對自己事業的執著和熱愛,直到愛上唱歌后,還對警服由衷的喜愛。
媽媽是位熱愛生活,愛護環境的楷模。潔淨的海灘裡,有媽媽堅持的付出,她以自己的方式愛著這個世界。
媽媽對兒女的諄諄教誨是她多年的智慧凝結,媽媽簡樸的語言蘊含著哲理。
媽媽實時在為爸爸在孩子面前樹立威信,聯絡感情,有這樣平凡而偉大的媽媽才能有這麼優秀的兒女的。
作為女兒的敬一丹,在媽媽的病床邊,思索生命旅程。天漸黑,人,回歸床前,床前月光下,如何看待生死?
敬一丹新書《床前明月光為親愛的媽媽送行》,是對生命的思索與感悟。
書中細膩、深情地描述了在媽媽的病床邊,對於生命、親情的思索,對於生命的意義,作者有了更深刻的領悟,給讀者帶來多層面的啟示與思考。
在書的後記中敬一丹寫道:「逝者漸遠,留給我們的一切都將保持著生命的溫度。對生命的認識和體驗會幫助我們獲得心靈深處的寧靜。擦去眼淚,我要在陽臺上種花了,用我媽媽給我留的種子。」
媽媽留給兒女是無比的精神財富,它將永遠伴著一生的。
媽媽的話仿佛還在耳邊:
「遇到什麼事,自己得會勸自己。」
「還活著,多好!」
「少有少的美,老也有老的美。年齡,可能是一種負擔,也可能是一種財富。」
有些句子是那麼的感人至深。
晚年了,什麼都可能發生,隨時都可能發生。她正視一個現實;人在老去,終究會走到終點。與生命告別,要有從容的準備。
媽媽在,她在夕陽裡。我看她,背景是絢麗的晚霞,太陽不會那麼快落下。媽媽不在了,我站在夕陽裡。在這兒,我一眼就看到了夜,看到月光,看到生命的終點。
敬一丹這位才女在為媽媽送行的過程中的感悟和對生命的思索。對失親的生者來說,傷痛,烙在心底,生死之問,伴著餘生。
(本文中引用的作者的幾張照片,版權屬於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