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讓萬人空巷?是誰?開啟殭屍片的新篇章,成就殭屍片的巔峰時代?是誰?成就了50、60、70、80、90、後的一代記憶,陪伴這5代人走過了無數個春夏秋冬。是誰?使得兩部電視劇 「超越空前」「 成為絕響」?這就是讓五代人都追憶的一個人———林正英。東晚君這兩天偶然看了九叔以前的電影,感慨萬千,所以便寫這篇文章來紀念一下這位為香港電影做出傑出貢獻,一位優秀的演員,導演,電影人,殭屍片大師……。
前言
提起林正英,估計有的朋友並不怎麼知道,但是如果提起「九叔」估計很多朋友都知道,因為這是林正英在電影電視劇中的稱謂。這個稱謂也成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回憶。正是這個九叔的人開闢了香港電影的新篇章,刷新了香港電影鬼片的新紀錄,成為了殭屍片的代言人,成為了殭屍片的鼻祖。
早年經歷
林正英原名林根寶,1952年12月27日出生於香港,香港藝人,是本生本土的香港人。林正英家裡有六兄妹,林正英排行老三,因為家裡貧窮,林正英沒有上完小學便輟學,為了給家裡減輕負擔,也為了自己的妹妹弟弟能上學,林正英便進入了香港的京劇團,學習粵劇,並拜粉菊花及于占元為師,要知道這兩個人可不是別人,是香港「七小福」成員的老師,是大腕明星的搖籃。
這香港七小福成員有:元龍(洪金寶當時的藝名)、元樓(成龍當時的藝名)、元彪、元奎、元華、元武(本名周元俊)、元泰,都是大腕中的大腕,後面的 「成家班」, 「洪家班」均是七小福成員所建。而林正英比他們早入門下,是成龍、洪金寶的師兄。
林正英受訓半年後即投入演出,第一個劇目叫《白沙灘》,但他的京劇生涯只維持了三、四年,後香港電影圈逐漸火爆,戲曲的觀眾逐漸減少,經朋友介紹下轉行入了電影圈。正是這個轉型,才成就了香港電影圈,更成就了九叔林正英的電影巔峰。
演藝經歷
1969年,十七歲的林正英進入電影圈並在邵氏電影公司工作,擔任龍虎武師,身材嬌小的他,當過不少女演員的替身例如鄭佩佩等,其實這和現在很多明星一樣,很多都是跑龍套出生,例如:王寶強、沙溢、黃渤等等。而九叔林正英卻是龍套的鼻祖。這是現在的小鮮肉無法比的。
經過兩年的龍套生涯,從龍虎武師中不斷的積累,不斷的創新,使得林正英在電影圈 「嶄露頭角」,這時的一個人便成了他一生的貴人,成為了他人生的轉折點,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華人巨星----李小龍。
1971年,林正英開始當武術指導。同年客串參演第一部電影,而林正英最為人稱頌的事件,就是這部片是由李小龍親自邀請,擔任此片的副武術指導,並在片中擔演一角,從此便與李小龍合作,李小龍也是沒有林正英在旁寧可不開機拍攝。而這部由李小龍主演的功夫電影《唐山大兄》最後取得巨大的成功,異常火爆,獲得了全世界的認可。而林正英功不可沒。
1972年,在李小龍自編自導自演的動作電影《猛龍過江》《精武門》中繼續與林正英合作,擔任此影片的武術指導。1973年,再次與李小龍合作原創香港電影《龍爭虎鬥》在劇中擔任武術指導。此後幾年內,林正英一直作為武術指導的身份在電影中出現,在《死亡遊戲》、《林世榮》等電影中擔任武術指導。正是林正英擔任龍虎武師和跑龍套的艱苦歲月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又不斷的創新,才使得香港武打電影的春天到來。
然而,好景不長,李小龍病逝,對林正英打擊非常大,就像失去了自己唯一的知己一樣,林正英痛苦不已,曾經決定退出電影圈,後再洪金寶的勸說下,才放棄這個念頭,從而和洪金寶一起組建洪家班,成為了洪家班的骨幹成員。
是金子在哪裡都會發出耀眼的光芒,正是與洪金寶的合作,才開啟了林正英電影霸業,成就香港電影巔峰的成績。當時的洪家班在香港電影圈算是數一數二的,成為了許多電影的武術指導,而林正英和洪家班商量要走自己的路,不再給別人做嫁衣,於是兩人便開始籌劃自己的主打電影。
1982年,林正英憑藉電影《敗家仔》贏得第二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動作指導獎,他在影片內展示其詠春拳,被認為是電影史上最佳者之一。而他在另一部電影《人嚇人》中飾演一位老弱道士並獲得了第三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動作指導提名。正是在《人嚇人》中飾演一位老弱道士,才啟發林正英開創香港電影殭屍片歷史的先河,成就香港電影圈的巔峰。
1985年,主演《殭屍先生》而走紅,在片中飾演道長,正是由於片中的道士角色,奠定了林正英在之後的影片中形象。1985年公映時引起轟動,票房狂收2000多萬,由此掀起了爭拍殭屍片的熱潮,僅1986年就有10多部跟風之作上映。片中人閉呼吸可避殭屍的設計令人印象深刻,被不少同類影視片模仿,演出後令林正英一舉成名,並獲得第五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
當時的香港電影非常低迷,正是林正英的殭屍系列電影,打破了香港電影低迷時期,成就了香港電影業的重生。也拯救了整個香港電影圈。而林正英並不是一個「固步自封」的人,時刻想著要咱們融入新的題材,在殭屍片中融入喜劇的元素,讓觀眾既感到驚悚,又有開心的一面,把方向逐漸融入觀眾,很討觀眾緣。
林正英還專門到茅山去尋找自己需要的題材,學習茅山道術,尋找道術文化,又不斷的創新,使得在電影裡的角色 「微妙微翹」,如果不是電影,觀眾都覺得林正英才是真正的茅山道術的傳人。這種不斷專研,既繼承了傳統,又從傳統中進行提煉進行創新,這才是現在的導演,現在的演員,現在的小鮮肉所需要學習的。這才是電影圈的榜樣。
在經過一番的裝備,也看到了殭屍電影的枯竭,所以林正英將湖南的趕屍、喜劇氣氛、茅山道術再加上西方吸血鬼融入香港殭屍片中。推出自導自演的《一眉道人》,整部影片搞笑刺激,茅山道長林正英與基督教徒午馬組成天作之合,的「雞同鴨講」、茅山術與西方殭屍鬥在一起的新奇效果皆令觀眾大為受落。影片上映後票房過千萬,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果。成為了教科書式的影片。
1991年後由於太多人為了追求利益,盲目跟風,很多導演粗製濫造的作品使得觀眾對殭屍這類題材的電影,已經開始厭倦漠然,再加上當時王晶的賭片和之後徐克的武俠片開始大行其道,電影片商聞風而動,都改拍賭片和武俠片去了。
一時間當年極受歡迎的殭屍題材竟鮮有人再敢涉及。而事實上此時殭屍電影確實已積重難返,可憐得只剩下林正英獨撐大局,面對行情的打擊下,林正英也沒有放棄,先後推出《非洲和尚》、《上帝也瘋狂》等影片,但不迎合觀眾的情緣,所以慘澹收場,林正英也感到獨木難支,林正英影途也呈現了下坡路。
然而上天並不會將九叔林正英忘記,還給了他事業第二春的機會。林正英也想著咱們轉型,而這時亞洲電視便成了林正英的第二個貴人。林正英獲亞洲電視以百萬高薪禮聘出演電視劇《殭屍道長》,由此林正英的電視生涯開始。這套電視劇不單為亞視贏得高收視,亦被視為林正英影途的起死回生之作。
1996年,趁熱打鐵,林正英欣然接受香港亞洲電視的邀請再拍《殭屍道長Ⅱ》,造就了香港萬人空閒的奇蹟。兩部電視劇均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使得林正英轉型成功,再次成為了電影圈、電視圈響噹噹的人物。東晚君記得當時上高中,還翹課去網吧看這兩部連續劇,至今都回味無窮,自己還回到學校,學習林正英在電視劇中的經典畫符場景,畫符的口訣東晚君現在都還記得:「天圓地方,律令九章,汝今畫符,萬鬼伏藏」,當時還被朋友們笑話。
1997年,原擬再為亞視拍《殭屍道長Ⅲ》,但當時被告知已患上肝癌,使拍攝終止,並成為他的遺願,但是林正英在抗癌的過程中仍然堅持拍戲,同年,林正英帶病堅持演戲,與徐錦江、劉松仁共同拍攝的《一枝花和尚》(新水滸傳),該劇也是林正英在世所拍攝的最後一部作品,也取得了很大成功。但此時的林正英似乎用盡了自己一生的好運氣,肝癌不斷地惡化,也到了油盡燈枯的時候。
因病逝世
1997年11月8日,正是香港回歸的這一年,九叔林正英在聖德肋撒醫院(聖德勒撒醫院)與世長辭,終年45歲。林正英的逝去,是香港電影圈,電視圈的雙重打擊。
舉辦葬禮
林正英一生都比較低調,所以在生前的時候曾叮囑自己的孩子要求辦一個低調的葬禮,因此葬禮僅有他的父母、家人和朋友出席。1997年11月13日晚7點,喪禮舉行了佛教儀式;出殯時,楊紹鴻、錢月笙、Ng Ming Hoi、Lam King Chu、陳會毅、鍾發、洪金寶、陳永康、錢嘉樂、午馬10人為其扶靈。出殯當天,他的影迷,幾萬人自發前來送別,還造成了香港的交通癱瘓,影響力巨大。
之後,林正英的遺體被火化並在美國埋葬,而林正英生前的長袍、鞋子和帽子以及其最喜歡的衣服和太陽鏡也被一同埋葬。可惜的是林正英沒能埋骨家鄉,讓世人祭奠,這是廣大影迷的遺憾。
一代大師雖然離世,但他的影片卻陪伴著我們一代一代人的成長,香港影壇的功績無法被磨滅,也從未被超越。以至於後人為了紀念這個影壇前輩,向這位影壇大咖致敬,還拍攝了《我和殭屍有個約會》、《天師歸來》、《陰陽先生之末代天師》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