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2 12: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座座沙梁道道灣,退耕還林綠山川。11日清晨,山間的小路上一輛輛中巴緩緩繞行至山頂,周邊國家駐華使節代表團驅車來到被稱作生態修復「延安樣本」的寶塔區馮莊鄉薛張流域退耕還林綜合示範點。剛下車,使節們就被眼前的美景所震撼,遍布黃土高原的油松、側柏等常青樹種在藍天、白雪和金色陽光的映襯下,構成了一幅壯美的山川圖。
馮莊鄉鄉長向代表團展示了當地退耕還林前後的對比圖,並介紹了當地政府按照山、水、田、林、路「五位一體」綜合治理的措施,實現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水土保持效益。使節們表示,馮莊鄉退耕還林的成功做法和經驗對其他國家生態環境保護有重要參考價值,希望能夠借鑑。(圖1-2)
左一為蒙古國大使
看到蒙古國駐華大使對這些能夠抵禦沙塵侵襲、防止水土流失的樹種很感興趣,鄉長隨即挑選一棵優質樹苗熱情相贈。大使動情地表示,要把這棵象徵著友誼的樹苗帶回北京精心培育。
馮莊鄉是中國第一個農村團支部的誕生地,下轄的康平村是遠近聞名的美麗鄉村示範點,使節們沒有錯過大飽眼福和口福的機會。通過參觀陝北窯洞特色民宿小院、生態農業大棚,品嘗當地美食,使節們全方位領略了康平村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村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風貌。
聽取美麗鄉村建設情況
參觀民宿小院、草莓大棚,了解蜜蜂授粉技術
好客的陝西老鄉邀請品嘗當地特色農產品
【溼地修復 綠水青山】「來到了南泥灣,南泥灣好地方,好地呀方。」在這耳熟能詳的廣播歌曲中,代表團一行來到「陝北的好江南」——南泥灣,實地了解了當年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以八路軍三五九旅為代表的抗日軍民在當地披荊斬棘、艱苦創業,開展大生產運動的光輝歷史,對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南泥灣精神有了更直觀認識。
南泥灣黨徽廣場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進入新時代,南泥灣翻開了恢復溼地、保護生態的新篇章,踏上了綠色發展、和諧發展的新徵程。使節們感嘆道,南泥灣的今昔巨變是中國建設發展成就的一個生動縮影。
使節們考察南泥灣生態溼地修復情況
工作人員獻唱《南泥灣》,使節們交口稱讚。
【話別】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四天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周邊駐華使節領略了十三朝古都西安、革命聖地延安的獨特歷史文化魅力,感受到了陝西省高質量發展的強勁脈搏,親眼見證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生態文明建設的偉大成就。參訪期間,使節們與地方省市各界人士充分交流,深入挖掘周邊國家與中國的合作潛力,拉緊友好紐帶。離別在即,使節們都感到收穫滿滿、意猶未盡,紛紛與中方人員握手話別,表達依依不捨之情。
離別不是終點而是起點,阿亞期待與你們再會哦!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