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航天局邀請多國駐華使節及國際組織人員觀摩中國首次火星探測...

2020-12-04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11月14日消息(記者張棉棉)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嫦娥四號在月球上頻傳佳音,現在,又有一則來自火星的好消息。今天(14日)上午,中國國家航天局邀請部分外國駐華使館及國際組織人員,赴河北懷來觀摩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著陸器懸停避障試驗,並參觀相關試驗設施。本次觀摩活動是中國火星探測任務首次公開亮相。火星探測什麼樣?我們的探測器將如何落在火星上?

在距離北京市區約三四個小時的車程,位於河北懷來的地外天體著陸綜合試驗場裡,矗立著一座高約140多米的地外行星探測試驗塔架。記者抵達那裡時,火星探測器和紅色的巨大的像鳥巢式的升降機器已經在靜靜守候了。

從外觀上看,火星探測器和我們的「玉兔號」月球探測器很相似,但塊頭比「玉兔號」大一些。試驗開始,在來自法國、義大利、巴西等19個國家的駐華使館的大使及使節,歐盟、非盟駐華使團、亞太空間合作組織的代表和中外媒體的注視下,火星探測器緩緩地升到空中六七十米的高度,在空中點火後緩緩降到中間的高度懸停了大約四五分鐘後,穩穩地落下。中國國家航天局局長、中國探月工程和中國首次火星任務工程總指揮張克儉表示:「2016年中國正式啟動火星探測工程,目前各項研製工作進展順利。今天開展的著陸器懸停避障試驗,是工程研製進程中的重要環節。按計劃首次火星任務探測任務將於2020年實施。」

為什麼要模擬著陸器懸停避障?這和火星本身的惡劣的自然環境有關。火星和地球一樣擁有多樣的地形,有高山、平原和峽谷,但是,不同於地球的是,這些高山、平原和峽谷基本上都是由沙漠組成,風暴時常出現,因此,安全著陸是火星探測任務最艱巨的挑戰之一。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總設計師張榮橋介紹,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計劃目標是通過一次發射任務,實現火星環繞和著陸巡視,開展火星全球性和綜合性探測,並對火星表面重點地區精細巡視勘查。張榮橋說:「探測器發射之後,需要經過7個月左右的飛行時間抵達火星,最後在火星降落只有7分鐘的時間。因此這是最困難、挑戰最大的一個環節。」

據介紹,火星上的重力只有地球的1/3,為了模擬在火星重力環境下的著陸,專門建設了一套設施。張榮橋介紹:「這套設施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塔架結構、隨動系統以及地面的火星表面模擬區域,6組鋼結構的塔柱通過上方的環形桁架連接成一個柱形的鋼體結構。塔柱高140米,形成的內圈直徑120米,這個空間足以滿足我們模擬火星降落過程所需要的空間。」

通過精確的控制,這套設施可以為探測器提供火星的重力環境,並能夠精確地跟隨探測器的下降過程。張榮橋說:「在地面上我們鋪設了特殊的材料,以及形成坑或者坡的形狀,是為了模擬火星表面的環境,來驗證有關的光學、電磁特性。這樣一套設施就可以在地面上模擬將來去火星的降落過程。今天的試驗主要是模擬,從70米高度塔和器分離,在67米的高度懸停,在此高度上尋找地面的安全著陸區,然後反B站下降到20米高度。」

張克儉表示,希望大家通過了解這次試驗,了解中國火星探測及其他深空探測工程的情況,探討進一步合作的可能性。「探索浩瀚宇宙是全人類的共同夢想,中國主張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包容發展的基礎上,加強航天國際交流與合作,共享航天發展成果。中國國家航天局願與各國航天機構、空間科學研究實體及國外空間科學愛好者攜手,在後續重大航天工程任務中加強合作,共同推進航天事業發展,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

相關焦點

  • 中國火星探測任務最新披露,這個神秘試驗場首次亮相!
    11月14日,中國國家航天局邀請部分外國駐華使館及國際組織人員,赴河北懷來觀摩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著陸器懸停避障試驗,並參觀相關試驗設施
  • 我國火星著陸試驗設施首次公開!親歷國產火星探測器反推懸停避障
    【環球網軍事報導 赴河北特派記者 馬俊】「火星你好,中國來啦!」11月14日,伴隨著中國火星探測任務的首次公開亮相,很多網友都發出這樣的歡呼。當天,中國國家航天局邀請部分外國駐華使館及國際組織人員、中外媒體記者約70人,赴河北懷來觀摩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著陸器懸停避障試驗,並參觀相關試驗設施。
  • 中國國家航天局:中國正規劃國際月球科研站 歡迎各國際航天機構積極參與中國深空探測活動
    中國國家航天局透露,目前中國正在規劃國際月球科研站,未來還將實施小天體探測、火星採樣返回、木星系及行星際穿越探測任務。中國歡迎國際各航天機構參與中國未來月球與深空探測活動。記者了解到,目前,中國國家航天局已和44個外國航天機構和4個國際組織籤署超過140多項空間合作文件,在月球與火星等探測任務中開展了廣泛合作。據論壇當天發布的《中國航天發展與國際合作報告》顯示,在月球探測領域,中國按照「繞、落、回」三步走推進的實施目標,在剛剛成功發射「嫦娥5號」探測器的基礎上,後續還將陸續實施嫦娥6號、7號、8號等探月任務,同時正規劃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
  • 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 中國探月工程三步走規劃完美收官
    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在會上介紹,今天凌晨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成功著陸,任務獲得圓滿成功。習近平總書記親致賀電,高度肯定嫦娥五號任務是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攻堅克難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這是對全體參研參試科技工作者的極大鼓舞和鞭策。  吳豔華介紹,嫦娥五號是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
  • ...規劃國際月球科研站 歡迎各國際航天機構積極參與中國深空探測...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魏宇晨):在「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發射圓滿成功之際,首屆文昌國際航空航天論壇昨天(24號)在海口舉行。中國國家航天局透露,目前中國正在規劃國際月球科研站,未來還將實施小天體探測、火星採樣返回、木星系及行星際穿越探測任務。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成功發射
    據央視新聞消息,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7月23日13時25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中國將於7月23日發射火星探測器,展開登陸火星探測
    因此,多國都會選擇在這個窗口期進行登火和探火的探測任務。 上次最佳探測窗口期是在2018年6-7月,今年的7-8月是最佳探測窗口期,下次則要等到2022年。等到了窗口期,具體定在哪一天作為發射日期,會根據不同國家,不同因素來確定。 探索意義 探索未知,尋找能源、擴展人類生存空間。
  • 中國行星探測邁出第一步,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成功發射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於2016年1月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准立項,由國家航天局組織實施,具體由工程總體和探測器、運載火箭、發射場、測控、地面應用等五大系統組成
  • 中國將於7月23日發射火星探測器,展開登火探測
    因此,多國都會選擇在這個窗口期進行登火和探火的探測任務。上次最佳探測窗口期是在2018年6-7月,今年的7-8月是最佳探測窗口期,下次則要等到2022年。等到了窗口期,具體定在哪一天作為發射日期,會根據不同國家,不同因素來確定。探索意義探索未知,尋找能源、擴展人類生存空間。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發射成功 邁出中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天問一號成功踏上奔火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的第一步,也是中國人邁向更遠深空的關鍵一步。這一步的具體時間,早在幾年前就已被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科研團隊研究鎖定,並實現在預定窗口如期順利發射。天問一號探測器將飛行大約6.5個月抵達火星,實施捕獲制動,進入環火軌道,2021年5月擇機實施降軌機動,在烏託邦平原南部區域實施軟著陸。
  • 13國駐華使節會聚蘇州 共同開啟中國刺繡海外之旅
    13國駐華使節會聚蘇州 共同開啟中國刺繡海外之旅 駐華使節及其夫人正在認真地學習蘇州刺繡技藝。
  • 生態之旅•山山而川,生生不息——周邊國家駐華使節參訪陝西現場...
    生態之旅•山山而川,生生不息——周邊國家駐華使節參訪陝西現場報導(結局篇) 2020-12-12 12: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科技日曆|第一批火星照片傳回地球 火星真實面目震驚世界
    美國發射到金星、火星和水星附近的不載人的航天探測飛船系列被稱作「水手號」(Mariner),它是20世紀60-70年代,按照美國太空總署的「水手計劃」要求而陸續發射的一系列行星探測器。水手號探測器前後一共發射了十顆,其中七顆成功、三顆失敗。原本計劃的水手11號及水手12號演變成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探測器。
  • 天問一號開啟探火之旅 中國與多國攜手探索行星奧秘
    中新社文昌7月24日電 (記者 張茜翼 郭超凱)中國23日在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邁出了中國行星探測第一步。此次任務,中國將與多國攜手探索行星奧秘。中國火星探測作為開放性的科學探索平臺,包括港澳地區高校在內的全國多地研究機構積極參與了研製過程。此外,中國還與法國、奧地利、阿根廷、歐空局等國家和組織開展了多項合作。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布會在文昌舉辦
    7月23日,國家航天局在文昌舉辦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布會,介紹任務相關情況,並答記者問。發布會發布詞全文如下:  女士們、先生們,各位媒體朋友們:  下午好!很高興和我的同事們出席今天的新聞發布會。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成功發射 邁出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新華社記者 才揚/攝本報海南文昌7月23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 中國火箭上為何有外國徽標?天問一號順利升空,離不開多國合作
    近段時間以來,隨著「天問一號」的成功發射,我國正式開啟了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近些年來,我國在航天事業上的大力投資,終究沒有白費。據外媒報導稱,此次火星探測任務如果能夠順利完成,除了美國之外,中國將是第二個在火星上完成環繞、著陸、探測等任務的國家,也是首個第一次發射就成功的國家。
  • 國家航天局舉行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布會
    7月23日,國家航天局在文昌航天發射場舉行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布會,介紹發射有關情況。 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
  • 國家航天局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有關情況
    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自主實施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升空,正式開啟中國人自主探測火星之旅。發射成功後,國家航天局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召開新聞發布會。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言人、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劉彤傑,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總指揮王珏,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副主任毛萬標介紹有關情況。國家航天局新聞宣傳辦公室主任孟華主持發布會。  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對於整個火星探測任務來說僅是萬裡長徵的第一步。
  • 歐洲航天局專家表示火星探測計劃將是中國太空探索邁出的一大步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賈延寧):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23日搭乘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升空,開啟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歐洲航天局(歐空局)作為較早開展火星探測的一方,對中國的火星探測計劃怎麼看?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駐法國記者賈延寧就此採訪了歐洲航天局歐洲航天空間操作中心行動部負責人保羅·費裡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