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答案是現在有國家或機構研究長生不老,而且還不少。古今中外很多人為此付出大量精力和金錢。
一,秦始皇追求長生不老

秦始皇為了長壽養了很多煉丹方士,煉丹煉藥研究長生不老,甚至派出徐福攜帶500童男500童女去海外尋找長生不老藥。
據說徐福告訴秦始皇海外有三座仙山:蓬萊、方丈和瀛洲,上面住著三個仙人,手中有長生不老藥,徐福是當地的一個方士,說曾親眼看到過這三座仙山,秦始皇聽後極為高興,於是就派他出去尋找。結果可想而知,徐福什麼也沒找到,害怕回來被殺,於是順風順水跑日本去了。
二,長生不老藥是什麼?
據記載當時所謂的長生不老藥指的是俗名叫「太歲」,學名叫「肉靈芝」的東西。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可食用、無毒,久食可輕身不老,延年神仙。十分稀有,百藥上品,被奉為「本經上品」。

現代科學認為它是一種大型粘菌複合體,其體內含有地球上迄今為之最強的生物活性成份物質,具有最全的功能性營養元,含有多糖、多肽有延緩衰老功效;它生命力極強,通過吸收有機物和腐殖質可以自身複製,無論把它分成多小,每份都能無限繁殖,具有自然界生命體絕無僅有特性:凍不死(零下18度下放50小時存活)、曬不死、渴不死、餓不死,具有很強的防腐性和免疫力。

由以上可以看出秦始皇把「太歲」當長生不老藥有一定的道理。這應該算是研究長生不老較早的國家和機構。追求長壽是人類這個物種特有的本能,人們對死亡的恐懼是與生俱來的,因為死亡對於人來說是最陌生的,人們對無法預知的領域不知怎麼應對。俗話說「好死不如賴活著」就是這個道理。所以想長生不老的大有人在,豈獨秦皇?《西遊記》裡有多少妖精為了長生不老想吃了唐僧。
有這麼多的需要怎麼會沒有機構去研究?
三,現在世界上的主要國家和機構也都在研究人類長壽的問題,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類文化知識的增長,人們逐漸明白人是不可能長生不老的,這只能是一種永遠的美好願望和追求目標;所以研究方向主要向如何延長壽命和推算壽命極限到底是多少上轉變。大多是生物醫學領域的科學家在研究。目前世界上有文字記載的最長壽的是一名法國婦女,1997年去世時為122歲,傳說最長壽的是生於清朝康熙十六年的李青雲,1933年去世時256歲。

2010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非贏利性組織微小衰老工程策略基金會首席科學官生物醫生老年病學家奧布裡德.格雷伊多年以來嘗試於長壽研究,嘗試以各種方法來解決人體抗衰擾問題。他提出定期醫學保養,包括基因治療、幹細胞治療、刺激免疫系統,以及一系列先進的醫療技術使人們保持較好的體形。他認為人體老齡化是遍布人體各種分子和細胞受損一直長期累積的現象。鼓勵人們接受預防性治療,這將使受損分子和細胞達到致病程度之前接受定期性修復。科學家評估,如果平均每年壽命增加3個月,到2030年預計將有100萬位百歲老人,而在2010年時有44000位,格雷伊認為未來20年內世界首位年齡高達1000歲的人將會誕生。
四,真的有必要長生不老嗎?
儘管聽起來令人神往,但人們也逐漸反思人是否有必要長壽和長壽的後果,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看似無情卻蘊含著大自然無窮的智慧。只有這樣新陳代謝推陳出新吐故納新才能節省資源推動社會發展。試想如果每個人都長生不老得需要多少資源?為了掙口飯吃又得發生多少戰爭?人們為了活下去只能和年輕人去爭,甚至根本不去繁殖後代,人身的某些器官逐漸退化,男歡女愛也不復存在,最後人類徹底失去了「性」,每個人都不男不女,失去了歡樂。由於沒有年輕人,也就沒有了年輕人為生活為功成名就奮力拼博的動力,社會沒有了發展動力,人們的生活也成了問題,何談長生不老的快樂。
儘管科學家們在極力攻克永生技術,但更多的人相信人類不可能永生,認為這是違反自然規律的,死亡已經寫進人類基因。不過永生的誘惑實在是太大了,特別是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科研機構投入永生研究。現在最成規模的永生計劃已經在俄羅斯秘密展開。他們提出了一種有別於常規的「長生不老」,這是否能解決人們擔心的問題呢?
五,研究長生不老的現狀――人類永生計劃
2012年3月在莫斯科舉行的「全球未來2045年國際會議」上俄羅斯媒體大亨德米特裡.伊茨科夫提出了「人類永生計劃」,該計劃將人類思維移植進機器身體中,以實現長生不老。目前正秘密進行,有100多名科學人員加入,今年伊茨科夫在美國宣布該計劃的時間表:2020年人類可以用意識遠程操控機器人,
2025年人類有能力將大腦移植生命支持系統中,一個病入膏盲的人可以擺脫虛弱的身體,用另一種方式存活下去。當然另一種方式就是人體冷凍技術(2017年8月16日,中國實施首例人體冷凍)。
2035年人類大腦將完全可以被轉移到電腦中去,擺脫那些維持生命的複雜系統。2045年將是計劃的起點年,會出現一種人工智慧控制的虛擬人,
它雖然只是沒有肉體的全息影像,但是具有人類的思維意識和情感。而且比真實人體更加完美,人類將可以實現永生。該計劃又名「阿凡達」,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項目局已經著手此事,這可是政府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