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冠軍強姦、體罰哮喘女、德陽安醫生:這些年輿情反轉的那些事兒

2020-12-07 騰訊網

 點藍色字關注「千龍網」

近日,一篇名為《愛你,才要強暴你》的長文在微博掀起了滔天巨浪。

網絡截圖。千龍網發

文中名為梁穎的主人公講述了被羅冠軍數次性侵,不得已才與對方戀愛,且自己產生嚴重心理問題的慘痛經歷。梁穎的經歷令人唏噓不已,引發全網公憤。無數網友化身正義之士,鋪天蓋地的謾罵和詛咒蜂擁而至……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幾天後,該事件竟然出現了反轉。9月5日晚,梁穎通過律師發文道歉,承認羅冠軍並沒有強姦自己,是因為分手才冤枉羅冠軍,同時還把社交平臺內容清空。至此,這起案件真相大白,吃瓜群眾被耍了。

網絡維權變成現實版「狼來了」

「羅冠軍梁穎事件」的反轉,儼然在全民面前上演了一部狗血劇。然而近些年來,在後真相時代,輿情反轉似乎早已司空見慣。

2019年7月11日,博主「春秋兩不沾-」在發視頻哭訴稱遭男子性騷擾及威脅長達半年,卻求助無門,報警後警方回應無法受理。被性騷擾警方還不作為?一時間網友不僅將矛頭對準了被指性騷擾男子,更是對警方的不作為提出批評和質疑。

網絡截圖。千龍網發

女博主的視頻剛發出來時,眾多熱心網友以為女博主求助無門,不得已才拍視頻發到網上,不斷關注這個事件,讓事件保持很高的熱度,微博視頻點擊量更是達到上千萬次;也想方設法人肉當事男主的信息,企圖通過網友的力量去阻止「性騷擾」。

但隨後安徽省馬鞍山警方通報,女博主在視頻中所稱均為編造,並被查出起因是賣假貨引發,所有她「哭訴」的事件全部是自導自演,而她也因「尋釁滋事罪」被警方拘留。網友的一片善心,被利用了,這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

2020年5月30日,廣州的一位媽媽在微博控訴,患有哮喘的女兒被老師體罰導致吐血送醫院急救。這條微博被上百萬次轉發,閱讀達5.4億,刷爆群眾的眼球。

網絡截圖。千龍網發

然而,事件僅僅發酵了一天,很快就來了個戲劇大反轉。廣州白雲警方6月1日通報稱,關於劉某(微博名:小島裡的大海)故意編造謊言引發社會廣泛關注一事,經警方進一步調查核實,查明劉某故意編造虛假信息,照片展示的衣服「血跡」實為化妝品和水,通過註冊微博、微信帳號方式冒用其他家長身份惡意散布傳播,並僱請人員進行網絡炒作,從而達到迫使學校開除涉事老師、索要賠償等目的。

雖然調查結果最後能證明清白,但事件始末經受過謾罵、侮辱、攻擊、處罰,當事人心理所受的傷害是無可彌補的,甚至會失去生命,比如前兩年轟動一時的「四川德陽安醫生事件」。

2018年8月20日,四川德陽的安醫生和丈夫去遊泳,泳池裡兩個13歲男生「可能冒犯了」安醫生。安醫生讓他們道歉,男生拒絕並朝其吐口水,安醫生老公衝過去將男生往水裡按。之後,男生家屬在洗手間打了安醫生。雙方最後報警,派出所將雙方分開調解,也籤了和解協議。

然而事發第二天,男生家屬先後去了安醫生和她丈夫的單位大吵大鬧,要求單位開除他們黨籍和公職,辱罵安醫生:"這樣的人怎麼配當兒科醫生?"並將監控視頻散布出去,並把它發給了某視頻網站。

2018年8月22日,多家網站流傳出安醫生丈夫打人的視頻,以及安醫生在浴室打人的照片。很快,德陽本地微信群、QQ群、貼吧等,出現攻擊安醫生夫婦的輿論。

"對孩子出手的變態。"、"去她醫院掛號,看看什麼樣的醫生會對孩子出手。"、"去她醫院拉橫幅。"

8月24日,在對方家長兩次拒絕溝通的情況下,安醫生崩潰了,她認為男生家屬就是想把事情鬧大,是自己害了丈夫,她擔心丈夫會因打人被處理。事發5天後,安醫生吞服了500片安眠藥自殺,經搶救無效死亡。

傷痛沒有隨著生命終結,輿論卻發生了反轉,"德陽安醫生自殺"上了熱搜,不少網民同情安醫生的同時,對另一方男孩家人進行人肉搜索。網民們相互攻擊、謾罵,已分不清對和錯,成為網際網路的一場"狂歡"。

這本應是兩家人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卻因別有用心之人和一些自媒體的不當介入,導致事情持續惡化。一面之詞,三人成虎,碎片化的信息使事件本身變得是非難辨。

此外,沒有時間、地點、人物等新聞要素的消息也可能掀起傳播高潮後再出現反轉。

2020年9月8日,一則「父母起訴22歲女兒拒養2歲弟弟勝訴」的消息被頂上了微博熱搜榜,帶有該話題的內容閱讀量達到單日5.1億,討論數近6萬。

這是一則極易激發公眾爭論的話題:一對靠低保生活的夫妻在生完二孩兩年後,因身體和經濟情況欠佳,沒有能力將小兒子養好,便想讓剛剛大學畢業的22歲女兒來扶養。女兒對此表示強烈反對,夫妻便將女兒告上法庭,而最終判決結果為父母勝訴,大女兒作為姐姐要扶養弟弟。

這一話題無疑匯聚了諸多吸引眼球的關鍵詞,瞬時引爆了輿論,但卻被發現這是一篇無法核實的「新聞」。

話題當天的微博數據。(微博截圖/圖)千龍網發

通過搜索發現,「中國普法」素材來源於廣州市司法局雲普法團隊的《說法》欄目視頻。

9月9日,南方周末聯繫該欄目組人員,試圖核實新聞要素。但卻被告知是在「今日頭條」平臺上找到的。

南方周末在今日頭條上搜索發現,與之相關的文章有三十餘篇,這些文章的作者聚焦的多為育兒領域,文中「女兒」的年齡從22歲到25歲不等,出現「麗麗」「阿雅」「小徐」等不同名字,扶養對象在弟弟與妹妹之間切換,而共同點則是女兒被剛剛生養二胎的父母告上了法院,且作者在陳述事件之後,給出了高齡父母生二胎的注意事項、老大和老二之間關係如何處理等建議。

9月8日傍晚「中國普法」刪除該篇文章,質疑聲越變越多。當日19時35分,鳳凰網視頻發布一則視頻。視頻中,參與《說法》欄目製作的律師楊滿玉表示,該案非本人經辦,未看到相關判決書,暫時無法核實該案的真實性。隨後,紅星新聞也得到了類似答覆。

輿論,在達到峰值後,扭轉了風向。這些無不例外都是從事件爆出時的全網跟風謾罵,再到突然反轉後的輿論突變……

輿論的力量強大卻不可控

當體罰虐童、受賄、求助無門等極具新聞點的社會負面出現的時候,人們的共情心理和正義感立即被點燃。「一個女孩拿清白出來賭,怎麼可能是假的?」所以大家完全信任了梁穎對「羅冠軍強暴」的指控。而太多反轉的新聞事件告訴我們,事件的真相也許不是所謂「受害人」嘴裡的事實,也不在所謂「加害人」的澄清聲明裡。

人之初,性本善。人的共情能力都是向善的,但有時候我們自以為在弘揚正義,卻可能已經淪為別人操縱輿論的工具。對於一部分輿情反轉的新聞尤其是涉及維權類的來說,傳播源頭來自於與事件相關的爆料者,爆料者在爆料的過程中存在誇大、添加、捏造證據等有意為之的行為,激發網友的關注、加劇網友的負面情緒,以營造較強的傳播效果。

也許有人會說,我只是隨意評論了一句。一個人的言論力量是有限的,但是無數的個人言論聚集起來,就能讓輿論成為一把利劍。而這把利劍是否能懲惡揚善,誰也無法保證。

被利用的同情心 招致社會信任的崩盤

「梁穎羅冠軍」案的直接受害人無疑是男方及其家人。在潮水般的輿論面前,羅冠軍本人遭遇了各種謾罵攻擊,半年搬家3次,工作換了3個;家人和同學受到牽連,各種隱私信息被曝光於網絡,羅冠軍說自己「已經社會性死亡」。

而在輿情反轉的背後的還有第二受害者,那就是公共利益。一直以來,網絡作為重要的維權渠道,為很多被傷害的弱勢群體提供了有效救濟。然而在類似的鬧劇之下,公眾的熱心和同情心,變成了一方將另一方「搞臭」的工具。這讓廣大網友感到受傷、憤怒,讓社會信任被極大地消耗。這不是一句例行公事般的「為佔用公共輿論資源道歉」就能彌補的。

正如一些網友所擔心的,以後萬一真有人遇到難處,再進行網絡求助時,還會不會得到信任和關注?這種擔憂並非多餘,因為社會信任並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輿論和網友也是有「受傷」記憶的。

如何減少網絡輿情反轉事件?

網際網路時代的個體,每天都要接收鋪天蓋地的信息,難免有些謠言充斥其中混淆視聽。應對信息的狂亂爆炸,克制衝動,理性等待才是最好的姿勢。

輿情反轉的決定性因素就是事實本身被誤導,真相早一點公布,謠言、片面信息就能少一些傳播。各權威部門應著力提升輿情應對、處置能力,遇到突發事件,線下及時處置,線上第一時間發聲,擠壓謠言傳播時間和空間。

對於媒體而言,因為一些爆炸性新聞,短時間內確實可以將用戶吸引到了自己的平臺來。但是,如果被確認為假新聞,則會傷害媒體本身的信譽,這樣的假新聞多幾次的話,就會導致用戶徹底對自己喪失信任。所以更應該最大限度保障信息真實準確,客觀、公正地進行報導,避免報導事實不清、真相不明。

而網友在網絡圍觀時則應懷有分界感和分寸感,可以保持關注,但不要參與網絡暴力。作為網絡中的一份子,不為一面之詞的控訴所蒙蔽,不為一時的情緒所主宰。我們無法在瞬時內探知事情的原委全貌,那麼傷人的話可以暫時不說。我們無法在瞬時內分清是非對錯和忠奸善惡,那麼不要急著拉幫結派地站隊。我們應該保持善良,但必須防止這善良變成壞人的武器。

在開放的輿論環境下,每個人應多一份冷靜和較真,不必急著站隊。通過造謠的方式引導輿論出擊,最終只會反噬自己;一個守法理性的公共輿論空間,需要每一個人守護,也會讓每一個人獲益。反之,誰也不能保證自己永遠不會翻車。

經歷了這樣一次又一次的反轉以後,希望那些不管事實真相如何,就扛起正義感開罵的人能懂得,未知全貌不予置評,克制住自己儘可能不傷害到別人。

撰文 | 蔡健雅

資料 | 新京報、人民論壇網、法制網輿情中心、微博

相關焦點

  • 「老師體罰學生致吐血」系造謠:世道變壞,是從消費善良開始的
    根據廣州警方的調查,該博主承認「女兒因遭體罰吐血、凌晨2時被老師威脅毆打、送老師6萬元等情節」都是其為擴大影響而故意編造的謊言;照片展示的衣服「血跡」實為化妝品和水;其女兒沒有哮喘病史和吐血,且精神狀態良好。這場造假誣陷的事件,是其利用網友的同情心,對他人實施網絡暴力,從而達到迫使學校開除涉事老師、索要賠償等目的。
  • 反轉世界:我們與真實的距離
    文|羅拉&盒子&冉冉冉                           編輯|目睹初期:8月29日,名為「加油吧Vicky1」的微博博主,寫了一篇控訴羅冠軍是強姦犯的小作文。在小作文裡,她控訴其前男友羅冠軍強姦了她,她被迫成為其女朋友。
  • 羅冠軍事件兩極反轉?往往真相藏在不為人知的地方!
    8月30日,「羅冠軍」這件事上熱搜,不少網友都以為是誰又奪冠了。怎麼知道是這樣子的一碼事~一位網名為「加油吧Vicky」的女子,在社交媒體上血淚控訴自己被渣男男友羅冠軍強jian,引起廣大網友的強烈關注。不僅如此,爆料中的女子還稱羅冠軍不止強jian了她,還有其他女生。
  • 2020年上半年教育輿情新聞熱點事件
    回顧2020年上半年發生的教育輿情新聞熱點事件,發現其中在網上引發輿論熱議的事件可不少,如廣州方圓小學哮喘女孩反轉事件、高考輿情熱點事件、教師崗位頂替等。這裡蟻坊軟體有挑選了2020年上半年熱議度高的教育輿情熱點和新聞輿情熱點事件,並匯總成了一份2020年上半年教育輿情新聞熱點事件案例分析報告合集,供各位參考。
  • 教師體罰學生至吐血?後真相時代的輿論反轉
    5月30日,有家長發微博舉報稱廣州某小學班主任明知其女兒患有哮喘,還罰其跑了10圈操場,6歲的孩子因此出現吐血、高燒等症狀,並放出了帶血的校服等圖片。相關微博被大量轉發、評論,引發網友熱議。網友關注的焦點集中在教師體罰的問題,也有不理性的個體對整個教師群體發起攻擊。同時有網友出來質疑照片真實性。
  • 老師體罰學生致吐血?劇情反轉令人心寒!毀掉孩子的是誰?
    前幾天廣州一家長舉報老師體罰其6歲女兒致大口吐血,引發網絡熱議,大家紛紛指責當事老師。不料才一天時間,劇情大反轉,原來這些都是家長為了報復老師,瞎編的。發文說老師體罰學生導致孩子吐血。頻頻出現家長對老師輕則侮辱重則暴力的新聞,真的是因為這些老師在毀孩子嗎?1.先說體罰,關於體罰的利弊,教育界至今並沒有定論。
  • 梁穎向羅冠軍事件真相大白:狼來了的故事究竟有多可怕
    微博比較長,但綜合起來就一點:指控前男友羅冠軍強暴並PUA自己,兩人成為男女朋友後,羅冠軍依舊劣跡不改,導致她懷孕並流產。這篇文章一出就受到了廣大網友的支持,尤其是女性網友,更是幾乎一邊倒地支持梁穎。由於梁穎未對羅冠軍所有涉及隱私的信息未進行任何打碼處理,所以很快羅冠軍的個人信息包括家庭住址、電話、工作單位等關鍵信息遭到暴露,羅冠軍全家的電話都遭到了暴擊,羅冠軍本人半年內換了3次工作,搬了3次家。為了儘快恢復正常生活,羅冠軍向法院提起了訴訟。
  • 民主與法制網2020年輿情觀察分析報告
    輿情背景   2020年發生不少熱點新聞事件,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民主與法制網記錄並追蹤了不同時期的五十餘起熱點新聞事件,進行了輿情觀察分析。   每個輿情的傳播既有共性也有個性,既有衝突也有融合。以個案帶全面,2020年,特別是在新媒體時代,數位化、網絡化、即時化、互動化的特徵,讓輿情傳播主體正向著多元化、碎片化、瞬間化、擴大化等方向發展,這給輿情處置帶來了挑戰和難度,也帶來了更多的思考和啟示。
  • 德陽援助湖北醫生何清的戰「疫」日記...
    德陽市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何清作為我市首位援助湖北醫護人員,隨隊出徵(德陽援助湖北應對疫情醫療隊首位醫護人員出徵!何清,我們等你回家!)何醫生到達後,用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了每天的經歷:「希望所有人平平安安」 德陽援助湖北醫生何清的戰「疫」日記(四)「病區迎來了第一位出院患者」 德陽援助湖北醫生何清的戰「疫」日記(五)「戰『疫』結束,想去武大看看櫻花。」
  • 透視2019年上半年網絡輿情的四個新特徵
    法制網輿情監測中心通過梳理2019年上半年的多個熱點輿情事件,從四個角度探討網際網路輿情格局呈現出一些新特點。 1.比如,成都七中實驗學校食堂事件中,輿情開始於一段疑似學生家長發布的視頻,令人作嘔、刺激眼球的黴變食物成為引爆輿情的導火索,甚至一度引發家長聚集維權。最後,經過官方權威調查證實顯示,這些駭人的問題食品照片、視頻均是人為擺拍製造,為了吸引社會關注而編造的一場輿情鬧劇。
  • 噬菌體:中國的那些事兒
    這兩天微信群、朋友圈被來自「英國那些事兒」公號的一篇文章刷屏了。這文章名字有點長:《丈夫金字塔感染超級細菌,試遍所有抗生素無效。
  • 肺癌治療費用大幅下降 盧醫生說免疫治療的那些事兒
    1月16日,在江蘇省人民醫院舉辦的盧醫生肺愛課堂科普講座上,該院腫瘤科盧凱華主任表示:隨著肺癌免疫療法治療費用的大幅下降,今年開始將會有更多的肺癌患者從免疫療法中獲益。講座現場,盧凱華主任為患友們介紹了肺癌的免疫治療那些事,給大家帶來國際前沿知識的同時,也鼓舞了患者們戰勝肺癌的勇氣。
  • ICS、LAMA、SABA治療哮喘,可能有這些問題!
    治療12年後,評估哮喘控制。 >>>>未控制的患者依從性更高 在這些患者中,31%得到控制,69%未得到控制(部分或未得到控制)。在哮喘未得到控制的患者中,與依從性較好(≥80%)的患者相比,12年隨訪期間依從性較低( >>>>結論 在成人哮喘中,12年隨訪期間,未控制的哮喘患者對ICS治療的平均依從性優於哮喘得到控制患者
  • 《2016年社會治理輿情報告》發布 徐玉玉案成最佳案例
    正義網北京1月19日電(記者 於瀟)1月19日,由北京師範大學社會治理與公共傳播研究中心、人民網新媒體智庫共同舉辦的《2016年社會治理輿情報告》發布會在京舉行。《報告》分析了2016年我國社會治理輿情的總體特徵與發展態勢,並依據數據分析編制了「2016年社會治理輿情傳播熱度排行榜」和「2016年社會治理輿情處置效度排行榜」。
  • 雜誌執行社長「執行」強姦求職女 因初犯獲輕判
    中國中小企業雜誌社有限責任公司的執行社長胡某以招聘為名結識女孩,又以參觀員工宿舍為名將女孩帶回家中強姦。昨天記者獲悉,法院以強姦罪判處胡某有期徒刑7年。  47歲的胡某,出生在湖南省漵浦縣,擁有大學文化,是中國中小企業雜誌社有限責任公司的執行社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