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行星探測器,我們總在暢想未來,我們的飛行器能夠像科幻電影中的星際航行飛行器那樣,做到曲速航行、反物質飛行器,巴薩德衝壓發動機。但事實上直到今天,人類還是只能在太陽系內部簡單轉上那麼幾圈,以期解開太陽系內部的諸多謎團,而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我們所以依靠的便是各式各樣的行星探測器、人造衛星和主導速度。
圖解:幻想中的宇宙飛船
01·行星探測器、人造衛星的工作運行方式
與圍繞地球旋轉,觀測地球和宇宙的人造衛星相比,行星探測器最大的區別就在於軌道。
人造衛星在地球引力圈中的軌道上運行,而行星探測器則要脫離地球引力圈,飛往目標天體,並直接對其進行探索和觀測。
圖解:世界首顆人造地球衛星:斯普特尼克1號
當行星探測器,到達目標天體後,將入軌並環繞天體飛行,此時它就變成了該天體的人造衛星,這裡所謂的引力圈是指對於探測器來說,地球引力大於太陽引力影響的區域。
圖解:先驅者10號行星探測器
02·主導速度中的,第一、 第二和第三宇宙速度
第一宇宙速度
探測器以每秒7.9千米的速度發射時,最終就會成為繞著地球旋轉的人造地球衛星。此時的軌道是圓形的,而這個每秒7.9千米就是第一宇宙速度。
圖解:兩種算法,可算出第一宇宙速度
第二宇宙速度
探測器以比第一宇宙速度更快的速度發射,那麼它就會畫出橢圓形軌道,此時的地球就不再是軌道的圓心,而是變成了橢圓的焦點,相應的,探測器也會擁有自己的遠地點與近地點,探測器發射的速度越快,這個橢圓軌道的形狀就越扁長。(比如說由於月球距離地球38萬千米,就處於地球92萬千米的引力圈之內,所以向月球發射探測器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利用這個橢圓軌道,如果月球正好經過探測器的橢圓軌道,那麼探測器自然就可以到達月球,此時探測器的發射速度約為每秒11.1千米。這個速度還不足以讓探測器脫離地球的引力圈,而要想達到這個目的並使其不再返回地球,那我們就需要將速度提升至每秒11.2千米)。這個速度就是第二宇宙速度。
圖解:速度決定發射時的軌道
第三宇宙速度
此時從地球上看探測器的軌道就不是橢圓的,而是變成了拋物線,脫離了地球的引力圈,外面還有太陽引力圈,要想脫離太陽引力圈,並飛往太陽系之外,探測器就需要以每秒16.7千米的速度,從地球發射出去,這個速度就是第三宇宙速度。
圖解:宇宙掙脫引力示意圖
03·離開地球,踏上更遠的星際旅途
地球的引力圈,大致是從地表開始到上空92萬公裡的範圍之內,一旦脫離了地球引力圈,太陽引力的影響就將變成主導,探測器要想脫離地球的引力圈,就需要比人造衛星更大的速度,為了成為人造衛星,從海拔零米處,發射所必須的速度是第一宇宙速度,而脫離地球引力圈所必須的速度,這是第二宇宙速度,(這個速度是第一宇宙速度開根號的2倍),而要脫離太陽的引力圈,踏上更遠的星際旅途,其所需的速度便是第三宇宙速度。
圖解:宇宙速度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