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宇宙需要什麼樣的速度?

2020-12-03 冥維空間

關於行星探測器,我們總在暢想未來,我們的飛行器能夠像科幻電影中的星際航行飛行器那樣,做到曲速航行、反物質飛行器,巴薩德衝壓發動機。但事實上直到今天,人類還是只能在太陽系內部簡單轉上那麼幾圈,以期解開太陽系內部的諸多謎團,而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我們所以依靠的便是各式各樣的行星探測器、人造衛星和主導速度。

圖解:幻想中的宇宙飛船

01·行星探測器、人造衛星的工作運行方式

與圍繞地球旋轉,觀測地球和宇宙的人造衛星相比,行星探測器最大的區別就在於軌道。

人造衛星在地球引力圈中的軌道上運行,而行星探測器則要脫離地球引力圈,飛往目標天體,並直接對其進行探索和觀測。

圖解:世界首顆人造地球衛星:斯普特尼克1號

當行星探測器,到達目標天體後,將入軌並環繞天體飛行,此時它就變成了該天體的人造衛星,這裡所謂的引力圈是指對於探測器來說,地球引力大於太陽引力影響的區域。

圖解:先驅者10號行星探測器

02·主導速度中的,第一、 第二和第三宇宙速度

第一宇宙速度

探測器以每秒7.9千米的速度發射時,最終就會成為繞著地球旋轉的人造地球衛星。此時的軌道是圓形的,而這個每秒7.9千米就是第一宇宙速度。

圖解:兩種算法,可算出第一宇宙速度

第二宇宙速度

探測器以比第一宇宙速度更快的速度發射,那麼它就會畫出橢圓形軌道,此時的地球就不再是軌道的圓心,而是變成了橢圓的焦點,相應的,探測器也會擁有自己的遠地點與近地點,探測器發射的速度越快,這個橢圓軌道的形狀就越扁長。(比如說由於月球距離地球38萬千米,就處於地球92萬千米的引力圈之內,所以向月球發射探測器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利用這個橢圓軌道,如果月球正好經過探測器的橢圓軌道,那麼探測器自然就可以到達月球,此時探測器的發射速度約為每秒11.1千米。這個速度還不足以讓探測器脫離地球的引力圈,而要想達到這個目的並使其不再返回地球,那我們就需要將速度提升至每秒11.2千米)。這個速度就是第二宇宙速度。

圖解:速度決定發射時的軌道

第三宇宙速度

此時從地球上看探測器的軌道就不是橢圓的,而是變成了拋物線,脫離了地球的引力圈,外面還有太陽引力圈,要想脫離太陽引力圈,並飛往太陽系之外,探測器就需要以每秒16.7千米的速度,從地球發射出去,這個速度就是第三宇宙速度。

圖解:宇宙掙脫引力示意圖

03·離開地球,踏上更遠的星際旅途

地球的引力圈,大致是從地表開始到上空92萬公裡的範圍之內,一旦脫離了地球引力圈,太陽引力的影響就將變成主導,探測器要想脫離地球的引力圈,就需要比人造衛星更大的速度,為了成為人造衛星,從海拔零米處,發射所必須的速度是第一宇宙速度,而脫離地球引力圈所必須的速度,這是第二宇宙速度,(這個速度是第一宇宙速度開根號的2倍),而要脫離太陽的引力圈,踏上更遠的星際旅途,其所需的速度便是第三宇宙速度。

圖解:宇宙速度示意圖

相關焦點

  • 第一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是多少千米每秒,第一宇宙速度的意義
    所謂第三宇宙速度,是指脫離太陽的引力而飛出太陽系,我們也把稱為逃逸速度。這速度一般需要多少呢?謎底是16.7公裡/秒。看過片子《飄流地球》的都知道,人類帶著地球離開太陽系,它的速度就不能小於16.7公裡/秒,這也是能擺脫太陽引力的最低速度。
  • 宇宙速度是物體擺脫太陽引力所需的速度,是否存在第四宇宙速度?
    人類的航天活動,主要是從地球表面向宇宙空間發射人造地球衛星、行星際和恆星際飛行器等,而這些太空飛行器要達到這些目的,就需要達到對應所需的最低速度,才能使太空飛行器飛出地球或飛向其他行星。自萬有引力定律發現以來,對於逃逸地球的速度,一直都在探索中,從最初的地球軌道速度,再到行星軌道速度,穿越太陽系的速度等,都是人類想要知曉的,而目前為止,人類已確定的宇宙速度只有第一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第三宇宙速度。我們在初中時,物理課本上便有講這三大宇宙速度是怎麼產生的,對應的速度是多少。
  • 第一宇宙速度是多少,第一宇宙速度推導公式
    其實所謂的宇宙速度就是從地球表面發射飛行器,飛行器環繞地球、脫離地球和飛出太陽系所需要的最小速度,分別稱為第一、第二、第三宇宙速度。一、第一宇宙速度是多少早期人們在探索航天途徑時,為了估計克服地球引力、太陽引力所需的最小能量,引入了三個宇宙速度的概念,假設地球是一個圓環,周圍也沒有大氣,物體能環繞地球運動的最低的軌道就是半徑與地球半徑相同的圓軌道。這時物體具有的速度是第一宇宙速度大約為7.9公裡/秒。物體在獲得這一水平方向的速度以後,不需要再加動力就可以環繞地球運動。
  • 宇宙最深處是什麼樣子的,我們能看到宇宙邊緣嗎?科學家給出猜想
    宇宙最深處是什麼樣子的,我們能看到宇宙邊緣嗎?科學家給出猜想引言:宇宙一直都是我們想要探索的奧秘,而且在宇宙中有很多奧秘都是人類一直在探索的,就是希望以後人類能夠解開宇宙的奧秘,畢竟人類在宇宙中生存,而宇宙中充滿了危險,如果人類的科技不強大, 那麼很可能會被宇宙毀滅,目前人類能夠探索到的宇宙範圍大約是900多億光年,而且這還不是宇宙的全部直徑,宇宙比我們現在看到的還要大,宇宙到底有多大,我們目前還不知道,
  • 宇宙到底長什麼樣?科學家提出了三種可能的猜想,你認可哪一個?
    當人類走出地球,看到浩瀚宇宙的時候,都會對宇宙不約而同想到兩個問題,一個是宇宙是如何誕生的?另一個則是宇宙到底長什麼樣?人類生存的這個世界是三維世界,在這個世界裡任何物質都有其一定的形狀,即使像液態水它在不同的環境下也會呈現出不同的形狀。而我們日常所見的固態物質,我們都能夠直觀看到它們的形狀,知道一塊石頭長什麼樣。
  • 宇宙起源於大爆炸,那麼宇宙大爆炸「之前」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
    (宇宙探索QQ群:1145693748)首先,按照宇宙大爆炸理論所說
  • 探索宇宙的奧秘,浩瀚宇宙中的黑洞究竟是什麼樣子?
    大家好,我是本文的作者小林,歡迎閱讀我的文章,先送你一個麼麼噠~能關注我就送你兩個麼麼噠~廣袤無垠的宇宙中,光與影交織出一幅絢麗圖畫。人類總是對夜空中的閃閃繁星如痴如醉充滿嚮往,而宇宙的奧秘就是潛藏在這無邊的黑暗之中。
  • 真實的宇宙是什麼樣子的?科學家認為宇宙或許一個「漆黑的大網」
    宇宙的樣子是什麼?相信這個問題困擾著無數人,不論是普通人還是科學家,內心都思考過這個問題,但是沒有一個人可以給出準確的答案。曾經的人類,甚至無法理解腳下的大陸是什麼樣子的,直到第一次環球航海我們才證實腳下的大陸其實只是一個星球的表面。
  • 宇宙6大速度,人類僅僅達到第三,達到第六可以飛到宇宙邊緣!
    宇宙6大速度,人類僅僅達到第三,達到第六可以飛到宇宙邊緣!現在通過科普大家都知道宇宙速度是指物體擺脫重力的速度。到目前為止,人類已經達到了第一和第二宇宙速度,並且正在與第三宇宙速度作鬥爭姑且算達到了,但這並不是極限。
  • 宇宙是什麼樣的?如果宇宙是環狀結構,時空穿梭或將會實現?
    如果你登上一艘宇宙飛船,並且這次太空旅行足夠久,速度也足夠快,一路上還沒有意外撞上另一顆行星或者是恆星,也沒有黑洞把你吞噬,最後有可能會回到你一開始出發的地方嗎?宇宙是環狀結構嗎?我們對宇宙知之甚少,不知道它有多大,也不知道它從哪裡來,將來又要變成什麼樣
  • 「第6宇宙速度」能遨遊宇宙?科學家:先達到「第4宇宙速度」再說
    「第6宇宙速度」能遨遊宇宙?科學家:先達到「第4宇宙速度」再說人類文明誕生至今,對於廣袤宇宙的探索,幾乎從未停止過。而「宇宙速度」這個概念,則是科學家提出的,人類發射宇宙飛行器速度的一個標準。首先是最基本的「第1宇宙速度」,也是我們地球上發射人造衛星需要的最慢速度(同時也是最快的繞行速度)。以人來舉例:如果一個人能夠以7.9km/s的速度移動,那麼他只需要輕輕一跳,就能夠從脫離地心引力的束縛,「懸浮」在半空中。當然這個速度也只能讓人在半空中漂浮;如果要想徹底脫離地球的束縛,輕輕一跳就「上天」,還需要達到「第2宇宙速度」,也就是11.2km/s。
  • 宇宙膨脹速度存在爭議?需要新物理學來解決?
    Levay (STScI從我們銀河系的角度來看,似乎大多數星系都在遠離我們——就好像我們是鬆餅一樣的宇宙中心。但是它看起來和其他星系完全一樣——所有的星系都在遠離其他星系。更讓人困惑的是,新觀測結果表明,宇宙膨脹速度可能會因你回望時間的遠近而不同,發表在《天體物理學》上的新數據表明,是時候修正我們對宇宙的理解了。
  • 第四宇宙速度有多快?
    引力的概念對人類認知宇宙起到了重大的影響,並且人類也開始一步步的探索宇宙,在發射探測器離開宇宙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了「宇宙速度」。通常情況下,我們談論的宇宙是「三大宇宙速度」,實際上還存在著「第四宇宙速度」,為什麼很少有地方提及「第四宇宙速度」呢?
  • 如果宇宙飛船的速度達到最快,飛出太陽系需要花費多長時間?
    我們人類逐漸的走出地球,去探索宇宙,相比對於宇宙來說,我們的地球的確是非常的渺小。宇宙當中有無數的星系,無數的星球,我們的太陽系處在銀河系當中,宇宙當中像銀河系這樣的星系有無數個,由此我們也能看得出來,宇宙的龐大了。
  • 宇宙的邊界到底是什麼樣子?或許這種解釋最讓人信服
    在人類發展的漫漫長河中,對宇宙的探索從未停止。從認為宇宙只有一個地球,到宇宙有無數個星球,人類對宇宙的認知也在深入。
  • 宇宙速度的六種劃分,人類已經突破第三宇宙速度,你知道多少呢
    地球的第一顆人造衛星是在1957年的時候,前蘇聯發射向宇宙的,為了探索宇宙的奧秘,了解我們存在的這片宇宙。但是以人類的科技水平能夠達到的速度很有限,飛行器只有速度足夠快才能夠擺脫引力的束縛衝向宇宙的遠方。
  • 人類有可能永遠也無法破解宇宙的全部奧秘,越探索謎團越多
    當人類走出地球看到浩瀚宇宙的那一刻,人們對宇宙的好奇和探索欲望越來越高,同時有關宇宙的很多謎團也出現了,比如宇宙是如何誕生的?如果宇宙是起源於奇點大爆炸,那麼這個奇點是什麼?它是天然形成的還是人造的?宇宙到底有沒有邊界?如果有,那麼宇宙之外是什麼情況?等等這些都是人類想要探索明白的。
  • 微觀宇宙到底是什麼樣子,探秘微觀宇宙
    我們的宇宙無限的廣袤,根據現在科學家的探索,已經能夠確認的宇宙,達到一百三十八億光年。
  • 探索宇宙中的極限——普朗克尺度
    定義普朗克溫度和電荷需要庫倫常數和波茲曼常數。讓我們來討論一下普朗克長度。我們知道一個質子是非常小的,但是質子比普朗克長度大約1億再乘以1萬億倍。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比例?如果我們把質子的大小按比例放大到可觀測宇宙的大小,那麼普朗克長度就是東京到芝加哥的距離。雖然14小時的飛行對我們來說已經夠長了,但是相對於宇宙的尺度來說,這實在是微不足道。
  • 地球逃出太陽系需要多大速度,與三個宇宙速度什麼關係?
    那麼這個速度要多大才能夠脫離太陽引力呢?有些朋友對這個問題和迷惑,認為不是有三個宇宙速度嗎?逃逸速度16.7km/s不就是脫離太陽引力的速度嗎?現在的旅行者1號每秒17公裡,不就向太陽系外飛去嗎?所謂逃離某個天體的引力所需要的的速度,就叫逃逸速度。逃逸速度是與引力大小呈正比例關係。實際上,這三個宇宙速度都是在利用地球動能基礎上需要達到的速度。也就是加進了地球30km/s的公轉線速度,利用這個慣性動能,再加上以上速度,才能達到上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