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漢武帝時起,西域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到今天,更是我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今天就來盤點,歷史上,收復西域的五大名將,保家衛國,都是華夏的英雄。
耿恭
一、耿恭,字伯宗,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東北)人,東漢名將。
東漢明帝永平十七年(74年)十一月,騎都尉劉張出兵攻打車師,請耿恭擔任司馬,大敗並使車師投降。西域車師國納入東漢版圖。東漢朝廷開始在西域設置西域都護、戊己校尉,於是任命耿恭為戊己校尉。永平十八年八月,漢明帝去世,朝廷正是大喪之機,沒有派出救兵。於是車師再度反叛,和北匈奴一道進攻耿恭所在的疏勒城(今新疆喀什)。耿恭激勵士兵進行抵抗。耿恭帶領三百人對戰匈奴兩萬大軍,堅守了數月之久。之後,朝廷收到前方傳來的消息後,派援軍過來,等援軍到來時,死守在疏勒城的只有二十幾個人,不過在返回玉門關時,大軍還時不時的遭到匈奴偷襲。最後回到玉門關時,只剩下十三人。《後漢書》記載「吏士素飢困,隨路死沒,三月至玉門,唯餘十三人。衣屨穿決,形容枯槁。中郎將鄭重為恭以下洗沐易衣冠。」
建初二年(77年),耿恭升任長水校尉。同年八月,金城和隴西的羌人反叛。耿恭留下來攻打各處沒有投降的羌人部落,斬殺、俘虜一千多人。於是,羌人勒姐部落、燒何部落等十三個部落共數萬羌人,全部向耿恭投降。耿恭曾因上書奏事冒犯馬防,遭彈劾而被入獄免官,並遣送原籍,最終老死家中。
班超
二、班超(32年-102年),字仲升。扶風郡平陵縣(今陝西鹹陽東北)人。東漢時期著名軍事家、外交家。
永平十六年(73年),奉車都尉竇固等人出兵攻打北匈奴,班超隨從北徵,在軍中任假司馬之職。班超一到軍旅中,就顯示了與眾不同的才能。他率兵進攻伊吾(今新疆哈密西四堡),在蒲類海(今新疆巴裡昆湖)與北匈奴交戰,斬獲甚多。竇固很賞識他的才幹,於是派他出使西域。班超率領三十六人兩次出使西域,憑藉智勇,已先後使鄯善、于闐、疏勒三個國家恢復了與漢朝的臣屬關係。
永平十八年(75年),漢明帝駕崩,焉耆國乘漢朝大喪的機會,圍攻西域都護陳睦,將其殺害。班超孤立無援,而龜茲、姑墨等國也屢屢發兵,進攻漢朝屬國疏勒。班超與疏勒王互為犄角,首尾呼應,在盤橐城據守。堅持了一年多。建初三年(78年),班超徵召各屬國的士兵一萬多人攻破姑墨國,斬殺了七百人,將龜茲孤立。在之後的三十一年的時間裡,班超一直鎮守在西域,收復了西域五十多個國家,為西域的回歸做出了巨大貢獻。官至西域都護,封定遠侯,世稱「班定遠」。
永元十二年(100年),班超因年邁請求回朝。永元十四年(102年),抵達洛陽,不久後便病逝,享年七十一歲。
蘇定方
三、蘇定方(592年-667年),名烈,字定方。冀州武邑縣(今河北武邑縣)人,唐朝初年名將。堪稱大唐西域第一將。
唐太宗在位時,蘇定方開始為唐朝效力,並隨李靖北伐東突厥,在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夜襲陰山一役中,蘇定方率兩百名騎兵先登陷陣,攻破了頡利可汗的牙帳,為擊滅東突厥立下大功。唐高宗顯慶四年(659年),蘇定方以少勝多,於烏海大敗吐蕃副大相達延莽布支。之後,蔥嶺(今帕米爾高原)以西的胡人都曼原先統制眾胡,率其所部和疏勒、朱俱波、喝般陀三個國家再度反叛,攻破于闐。高宗詔令蘇定方為安撫大使,再度西徵 。蘇定方經過長途跋涉,抵達葉葉水,而敵軍在馬頭川築營據守。蘇定方便挑選一萬名精銳步兵、三千名騎兵飛馳突襲,一天一夜強行進軍三百裡,至天明時到達城西十裡遠。都曼大驚,率軍在城門外倉促應戰,被打得慘敗,逃到馬保城。蘇定方又揮師速攻,唐軍緊逼城門之下。到了夜間,後續部隊陸續趕到,將城池四面包圍起來,攻城器械,遍布城下。都曼無計可施,出城投降。
自此,大唐蔥嶺以西全部平定。蘇定方因功被升任左武衛大將軍。龍朔元年(661年),唐朝對原屬西突厥勢力範圍內的蔥嶺以西諸國再次進行大規模建制行政區劃。至此,唐帝國統轄的西部疆域直抵鹹海(一說裏海),臻於極致,為中華歷代之最。蘇定方為大唐開拓一千多萬平方公裡的領地,可以說西域幾乎是蘇定方打下來的。
高仙芝
四、高仙芝(?—756年1月24日),唐朝中期名將,高句麗人。
開元年間,蔥嶺上有個小勃律國。小勃律原為唐屬國,小勃律國之後歸附於吐蕃,吐蕃進而控制了西北各國。天寶六年(747年)三月,唐玄宗下詔以高仙芝為行營節度使,率軍萬人,徵討小勃律。與吐蕃一戰,大敗吐蕃,斬首5000級,俘虜千餘人,餘眾都逃入山谷。唐軍繳獲戰馬千餘匹,衣資器甲數以萬計。平定了小勃律國之後,唐軍聲威大震,拂菻、大食諸胡七十二國都震驚投降歸附了。天寶八載(749)十一月,吐朅師國王親附吐蕃。天寶九年(750年)二月,高仙芝擊敗了朅師國的軍隊,俘虜了朅師王勃特沒。
公元750年,大唐安西節度使高仙芝消滅石國後,大唐在中亞的勢力拓展至阿富汗一帶,中亞五國完全納入到大唐帝國的勢力範圍內。也就是這時,大唐帝國疆域達到鼎盛,國土面積高達1237萬平方公裡。
張議潮
五、張議潮(799年一872年),沙州敦煌(今甘肅敦煌)人。唐朝將領,民族英雄。
自安史之亂之後,唐朝邊防虛弱,吐蕃逐步蠶食了包括沙州在內的河西諸州。大中二年(848年)張議潮率眾在沙州發動了起義。他率部隊披甲執銳,與吐蕃軍在城內展開混戰,城中唐人紛紛響應,吐蕃兵力不足,自然抵擋不住,於是從城中逃走。吐蕃軍敗退之後,從周邊調集兵力,又將沙州包圍。張議潮「啟武侯之八陣,縱燒牛之策」,於是「破吐蕃之圍」,率城中兵馬出戰,擊潰吐蕃。起義軍收復了沙洲。張議潮之後以沙州作為根據地,「繕甲兵,耕且戰」,又先後收復了瓜、伊、西、甘、肅、蘭、鄯、河、岷、廓等州土地。這些戰鬥主要包括:大中三年(849年),收復甘州,肅州之戰。大中四年(850年),收復伊州之戰。大中十年(856年),對伊州納職城(今新疆哈密西北)附近的回鶻和土谷渾進行徵討,以解除後顧之憂。
張議潮派使者攜十一州地圖戶籍入朝。唐宣宗升授張議潮為歸義軍節度使。鹹通二年(861年),張議潮率軍收復涼州,至鹹通七年(866年)再收復西州、輪臺、清鎮等城,使吐蕃勢力被徹底逐出河西、隴右之地,此後河西肅清,使唐廷無西顧之憂。張議潮收復河西諸州,使河西走廊暢通無阻,對於加強西北與中原地區的聯繫和中外經濟文化交流起了積極作用。
以上就是歷史上最著名的五大收復西域名將。事實上,在空曠荒涼、人煙稀少的西北邊疆,將士們常常在孤立無援、艱苦卓絕的境地中不屈不撓地頑強戰鬥。他們所顯示的勇氣、智慧和毅力,都使人頓生景仰之情。為後世立下了大將的風範,也展示出他們身上那種動人心魄的人性魅力。
歡迎關注我,看更多歷史內容。
【原創聲明:本文由作者編輯,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抄襲!圖片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