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新疆——「西域」指的是哪些地方?西域三十六國又是什麼?

2020-12-01 Arslan阿蘭看新疆

「西域」一詞作為一個地理概念 ,在不同時代,具有不同的內容。漢代,西城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西城是指玉門關、陽關以西乃至中亞西亞的一部分,以及東歐和北非的個別地方,是當時漢朝人就地理知識所及對「西方」地區的泛稱。狹義的西城則是指玉門關、陽關以西,天山以南、崑崙山以北,蔥嶺(今帕米爾)以東,即今新疆南部地區。

對西域這一地理概念 ,漢朝人有一個逐漸認識、了解的過程。漢初,人們把河西走廊地區也包括在西域的範圍之內。(史記,驃騎列傳》說:「驃騎將軍霍去病率師攻匈奴西域王渾邪,王及厥眾萌鹹相犇」。匈奴渾邪王當時駐牧於今張掖、武威一帶。可見這一地區也曾被稱為西域。 《漢書:王莽傳》援引王莽奏議說:「今西域良願等復舉地為臣妾……請受良願等所獻地為西海郡」。良願是西羌人的首領,遊牧於青海湖周圍,王莽所設西海郡就在今青海省海晏縣。可見,在西漢末期,青海西部也包括在西域的範圍之內。所以我們說,「西域」在西漢時廣指漢朝郡縣轄區以西,而其勢力又能達到的地區,它並沒有嚴格的界限。直到東漢班固撰《漢書》,西域作為個地理概念才開始固定下來。《漢書.西域傳》說:西域「東則接漢,阿以玉門、陽關,西則限以蔥嶺」。這就是我們前面所說的狹義的西域。

到了唐代西域作為地理概念也有廣義和狹義兩種解釋。敦煌以西、天山南北中亞、西亞地區都可以稱為廣義的西域;狹義的西域則包括新疆南部及蔥嶺以西到波斯(今伊朗)的這一 部分中亞地區。

清乾隆時期(1735- 1795年),隨著人們地理知識的增加,對西域範圍的認識比以前更加明晰。(西域圖志》對西域的範圍作了說明:「其地在肅州嘉峪關外,東南接肅州,東北至喀爾喀(蒙古),西接忽嶺,北抵俄羅斯,南接番藏(青海、西藏),輪廣二萬餘裡」。即指今新疆包括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的廣大地區。這就是我們現在使用「西域」一詞時,所包括的地理範圍。

在漢代塔裡木盆地周圖以及天山山谷地帶,分布著許多小國,人口多者有8萬餘人,少者僅有一兩千人。他們多數從事農業,少數以遊牧業為生。由於這些小國有30餘個,所以(漢書》稱其為「西城三十六國」。又由於它們多以城郭為中心,故又稱「城郭諸國"

漢初,西域三十六國的大概分布是:沿塔裡木盆地南緣有樓蘭(又稱鄯善,在今若羌縣)、且末、精絕(今民豐縣)、扦彌(今策勒縣)、于闐(今和田縣)、皮山、莎車等,習稱「南道諸國」。塔裡木盆地北緣有車師(分前後兩部,在今吐魯番)、尉犁、焉耆、龜茲(今庫車)、烏壘(今輪臺)、姑墨(今阿克蘇)、疏勒(今喀什)等,習稱「北道諸國」。此外,在天山北麓還有東、西蒲類,東、西且彌等;在喀喇崑崙山、崑崙山北麓有西夜、子合(均在今葉城縣境內)等;帕米爾高原北部則有休循、捐毒等。

公元前177年,匈奴佔領西域,徵服三十六國,對這些小國進行奴役和剝削。公元前60年,漢設置西域都護府後,三十六國遂又受西域都護府管轄,西域地區也就成了漢朝版圖中的一個組成部分。

相關焦點

  • 西域三十六國——你能讀對幾個?
    西域三十六國——你能讀對幾個? 今天小編決定 在我們的辦公室日常問答中 選出一個主題 來做今天的「網課」 西域三十六國的有些國名 到底怎麼讀
  • 漢朝歷代皇帝是如何管理西域眾國的?
    從漢代司馬遷的書中開始,對新疆地區有了清楚的記錄。天山南北廣闊地區多民族聚居生活的真實圖景清晰地展示在我們面前。西漢「西域都護府」的建立使「漢之號令班西域」,新疆成為祖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新疆歷史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 歷史上消失的民族——吐火羅人與西域古國
    龜茲在漢朝時為西域北道諸國之一。國都延城(今新疆庫車附近)。其國東通焉耆,西通姑墨,北通烏孫。有人口8萬餘,傭兵2萬餘。在西域城郭諸國中最為強大。漢武帝通西域後,龜茲夾在西漢和匈奴兩大勢力之間,多次反覆,襲殺漢使。
  • 歷史上的五大收復西域的名將,保家衛國,都是華夏英雄
    自漢武帝時起,西域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到今天,更是我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今天就來盤點,歷史上,收復西域的五大名將,保家衛國,都是華夏的英雄。西域車師國納入東漢版圖。東漢朝廷開始在西域設置西域都護、戊己校尉,於是任命耿恭為戊己校尉。永平十八年八月,漢明帝去世,朝廷正是大喪之機,沒有派出救兵。於是車師再度反叛,和北匈奴一道進攻耿恭所在的疏勒城(今新疆喀什)。耿恭激勵士兵進行抵抗。耿恭帶領三百人對戰匈奴兩萬大軍,堅守了數月之久。
  • 世界上有許多地方被稱為「死亡之海」。「新疆」有這兩個地方
    新疆有兩個地方被人們稱為「死亡之海」,一個是位於新疆塔裡木盆地東部的羅布泊,另一個是位於塔裡木盆地中心的塔克拉瑪幹沙漠。公元前138年,張騫奉命出使西域。到了西域三十六國也就是現在的新疆。古代西域有三十六個古國。
  • 西域36國各國有多小?你一定想像不出,西域何時融入中原王朝
    古代稱甘肅玉門關和陽關以西地區為西域。狹義西域上是指蔥嶺即今帕米爾高原以東的新疆廣大地區,廣義西域指凡是通過狹義西域所能到達的地區,包括亞洲中、西部,印度半島的地區。西域地區地理環境是山脈與盆地相間排列,喻稱「三山夾二盆」。
  • 曾是西域古國的新疆烏什縣,藉助載體打造歷史人文景觀
    今天,我只想躺在她溫柔的懷裡,久久不願醒來……01、烏什縣的人文歷史烏什縣,古稱溫宿國,是一座歷史古城,也是古西域三十六城郭國之一,是古絲綢之路中道的邊陲重鎮。烏什縣人類文化活動久遠,是西域政治、經濟、文化的小鎮。在新疆歷史上,曾到過六位非常有名的大人物,他們分別是漢朝外交家張遷出使西域、漢大將陳湯、東漢將軍班超、唐玄奘西天取經、清代民族英雄林則徐、現代共產黨人林基路都途經或在烏什工作過。像這樣山環水繞,水土資源豐富的地方,在新疆極為少見。
  • 張騫出使西域能媲美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嗎
    但這四個地方,在秦末漢初,因為楚漢戰爭,無力控制,從而分離為南越、閩越、東甌三個國家了。如今中國版圖上的西康、雲貴川、甘肅邊境——當時稱為南夷——的地方,秦時便未開闢,漢初更是鞭長莫及。東北之地,自戰國以來,有燕國開闢了遼東版圖,當時遼東,尚包括如今朝鮮。到漢初,燕國版圖還都在漢手裡。以此觀之,其版圖遠不如今日,比之盛唐,更是微不足道。但大唐對於西域的控制,卻無疑是漢打下的基礎。
  • 唐代西域與吐火羅
    不少國內外的語言、歷史、考古學家關注此問題,彼此觀點亦多種多樣。就此課題展開討論的論文、專著甚多,但仍沒有取得統一結論。僅此歷史文化現象,就足以說明相關研究的複雜與困難。近30年中,隨著新疆考古事業發展,又獲得了一些新的古代回鶻語佛教文獻、眾多保存較好的古屍,使得相關問題的研究,從一度沉寂進入新一輪的高潮,在古代西域與吐火羅語、吐火羅民族關係問題方面刊布了不少新的論述。
  • 班超出使西域,殺掉西域城國的受寵國師,國王看到後立即歸順大漢
    班超出使西域,殺掉西域城國的受寵國師,國王看到後立即歸順大漢「西漢有張騫,東漢有班超,皆一時人傑,不可多得。吾謂超之功尤出騫上……」——《後漢演義》評價班超漢武帝時期,張騫出使西域,從此開拓了絲綢之路。
  • 《西域都護》
    編輯搜圖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漢代西域最高軍政長官。西漢時,都護為加於其他官號上的職稱,多以騎都尉領其職,秩比二千石;東漢時為單任官職。武帝、昭帝時常在渠犁、輪臺屯田,置使者校尉領護,以供應往來使者。宣帝地節二年(前68),遣侍郎鄭吉屯田渠犁,與匈奴爭車師,有功,遷衛司馬,使護鄯善以西「南道」諸國。 至神爵二年(前60),匈奴日逐王降漢,使鄭吉發兵迎之,「北道」亦通,遂以鄭吉為騎都尉,兼護車師以西「北道」諸國。
  • 新疆尉犁考古大發現,出土700多件唐代木牘,填補了歷史記載空白
    眾所周知,西域狹義上指玉門關、陽關以西,蔥嶺以東,巴爾喀什湖東、南及新疆的廣大地區,而廣義的西域包括亞洲中、西部地區等。《漢書·西域傳》記載當時已有30餘國分布在西域地區,故有「西域三十六國」之說,西域從漢武帝時期屬於漢朝管轄,並設立西域都護府管理西域三十六國,直至西漢王莽篡位,匈奴趁機統治西域。到了唐朝時期,唐軍消滅了回紇、突厥勢力時,西域除高昌不服統治被消滅以外,西域各國均臣服唐朝政府。唐朝曾設立安西都護府及北庭都護府管理西域,但安史之亂後,唐朝無力控制西域,西域各國又紛紛獨立。
  • 兩漢時期的「西域質子」,在中原和西域文化交融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黔客君按「質子」是漢代以來出現的一種特殊人質,它通常以王侯的子弟作為抵押品藉以達到某種政治目的,是中國古代民族關係史上一種普遍的現象,尤其以漢、唐、元幾代較為盛行,數量龐大。隨著漢帝國的不斷擴張,長安城內的「西域質子」與日俱增,最多時應包括西域三十六國,而且西域一些國家在漢「質子」不止一個,有的同時有好幾個「質子」在漢。東漢時期與西域各國的關係並不穩定,主要經過「三絕三通」維持。東漢重新在西域設置西域都護和戊己校尉,初步完成對西域統一的重任,此為「一通」。「一通」後,除龜茲以外,西域諸國均向東漢遣子為質,表示歸屬。
  • 西域小國美女,爭相為中國男人產子,國王:我們越來越像漢人了
    看歷史,讀歷史,大家好,我是小A。漢朝自建國以來,奉行休養生息的國策,日漸強大。到了武帝時期,漢家男兒傾巢出賽,將匈奴殺得膽戰心驚。漠北之戰一舉殲滅匈奴主力,致使漠南無王庭。這一戰不僅僅改變了漢朝和匈奴的命運,也改變了諸多西域小國的命運。
  • 《新疆的若干歷史問題》白皮書
    歷史上,西域不同時期曾經存在的「國」,包括城郭諸國、行國、封國、王國、汗國、王朝、屬國、朝貢國等形態,無論是漢代西域三十六國,還是宋代喀喇汗王朝、高昌回鶻王國等,元代察合臺汗國,明代葉爾羌汗國,都是中國疆域內的地方政權形式,都不是獨立的國家。即便是地方割據政權,也都有濃厚的中國一體意識,或認為自己是中原政權的分支,或臣屬於中原政權。
  • 西域史:鄯善,鄯善王利用漢朝的聲威,並且成為了西域八強之一?
    西域史:鄯善王善於利用漢朝的聲威,並且成為了西域八強之一?歡迎來到百家號水隔淡煙,西域史:鄯善王善於利用漢朝的聲威,並且成為了西域八強之一?說起樓蘭人們不禁要問,將中心搬離樓蘭、避開了匈奴的鄯善,能避免被爭奪與蹂躪的命運嗎?
  • 新疆尉犁考古大發現,出土七百多件唐代木牘,填補了歷史記載空白
    西域被認為是狹義上的玉門關、陽關以西、蔥嶺以東、巴爾喀什湖東、南及新疆的廣大地區,而廣義的西域則包括亞洲中西地區等。據《漢書·西域傳》記載,當時有30多個國家分布於西域,故有「西域三十六國」之說,即漢武帝時期的西域由漢朝管轄,並設立西域都護府,掌管西域三十六國的事務,直到西漢王莽篡位,匈奴乘機統治西域。至唐末,唐軍消滅回紇、突厥勢力時,除高昌不受統治外,西域各國均臣服於唐政權。
  • 跟著岑參去西域(18):交河、高昌(吐魯番)
    西漢宣帝時,姑師在漢朝的打擊下改稱車師,並一分為八,即車師前國、車師後國和山北六國,其中車師前國位於今吐魯番境內。《漢書·西域傳》載「車師前國,王治交河城(今吐魯番市交河故城),河水分流繞城下,故號交河。」漢朝在車師前國設置戊已校尉,掌管西域屯田事務,漢朝軍隊屯田的地方被稱為高昌壁。
  • 西域高車國,它是第一個維吾爾族汗國,但存世僅五十四年
    駱駝聊新疆,就是不一樣。 不過因為高車基礎薄弱,在軍事上也沒有什麼優勢,一直在各方勢力的壓榨下,勉強求活,在漠北的高車依附於柔然,而漠南的高車受北魏奴役。
  • 文物與歷史:古代西域生活中的希臘神話元素
    墨山國古墓裡的希臘風格織物比如在新疆米蘭的佛寺壁畫上,有一幅畫取材於希臘史詩《獨目人》。畫中一個肌肉健碩的青年勇士,正手持棍棒和帶著翅膀的猛獅格裡芬戰鬥。精絕國東漢墓上的古希臘豐收女神提咯在精絕國遺址,出土過東漢時代的蠟染棉織物。上面有一位手持豐饒角的半裸女神的身份,一直引發著學者的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