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歷史,讀歷史,大家好,我是小A。
漢朝自建國以來,奉行休養生息的國策,日漸強大。到了武帝時期,漢家男兒傾巢出賽,將匈奴殺得膽戰心驚。漠北之戰一舉殲滅匈奴主力,致使漠南無王庭。
這一戰不僅僅改變了漢朝和匈奴的命運,也改變了諸多西域小國的命運。西域三十六國之中,有一個國家叫龜茲。最早的記載,是班固所寫的《漢書》:「龜茲國,王治延城,去長安七千四百八十裡。戶六千九百七十,口八萬一千三百一十七,勝兵二萬一千七十六人。」其實看上去,也只是個人口不到十萬的小國,相當於古希臘的城邦。
可如此渺小的一個國家,卻漸漸發展城當時西域諸國當中最為強大的國家。
但是再強大的國家,也比不上當時的兩個大國——漢朝和匈奴。起初這個龜茲依附於匈奴,畢竟人家匈奴離得近,指不定一個不開心就殺到你家門口。可到了漢武帝時期,發生了一件事情,令西域三十六國都不敢造次!
將軍李廣利帶十萬兵西徵大宛,圍了他們都城長達40天。大宛國的人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多兵,也沒見過這麼強大的軍隊。城內的貴族嚇得不敢抵抗,只好拿刀手刃了他們國王,祈求和平。此事在西域引起軒然大波,以前的龜茲只是表面上依附於漢朝,實際上依附匈奴。可當看到漢兵天威的時候,龜茲人全都慫了,個個目瞪口呆、面面相覷:「原來這世上,還有如此強大的軍隊!」
從那以後,龜茲國就再也不敢當西域老大了!看見漢朝軍隊全都連連磕頭,佩服得五體投地。原先龜茲還有附庸國,這次李廣利來了,直接讓西域所有的小國全都歸屬了漢朝,屬國之間不能互相附庸。西方那一套「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在這裡行不通了!
清末戊戌變法之時,改良派借用《周易》之言來論述為何變革:「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這個世界永遠是弱者學習強者,龜茲國也明白這個道理。公元前65年,為了讓自己的國家發展壯大,龜茲國王帶著夫人,親自來到大漢長安城學習「漢朝制度的先進性」。以前在西域那個窮山僻壤啥都沒見過,這次長長見識。這國王東瞧瞧、西看看,活脫脫一個鄉下人進城的樣子。
這國王一看,感覺漢朝真是太好了!瞬間成了漢朝的「腦殘粉」。於是就下令:完全照搬漢朝的衣服、制度。搞得整個國家看上去,一股子大漢風情。
「漢朝風」在龜茲國刮起來後,龜茲國美女紛紛穿漢服、習漢禮。可是這群龜茲人怎麼看,怎麼不對勁——這漢服只有漢人穿起來才有感覺,龜茲人是突厥血統,長得像波斯人。一些愛美心切的龜茲女性,就專門在絲綢之路上等著,看見長得帥的漢人就拉進屋交談,開門見山得告訴對方自己要與其結,為其產子。
於是,混血兒一個個誕生了出來。國王看到這些孩子後,不由開心地感嘆道:「我們越來越像漢人了!」
《漢書》記載:「成、哀帝時往來尤數,漢遇之亦甚親密。」可見兩國關係甚好。到了東漢時期,一切仿效漢朝制度的龜茲,真的成為了西域疆域最為遼闊的國家,國土東起輪臺,西至巴楚,北靠天山,南臨塔克拉瑪幹大沙漠。這個國家,一直到宋元時期,都要向中原王朝俯首稱臣。
這個世界從來只是崇拜強者。倘若你變得很強,哪怕你自身滿是缺點,也會有人跟在你背後誇個不停。如果你弱小了,哪怕沒有那麼不堪,也會有人對你嗤之以鼻。想崛起,首先就要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