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有一種現象那就是對我們生命最重要的東西,往往被我們忽略掉,因為太習以為常,一至於熟視無睹了。就像陽光、空氣;健康、親人和我們無時無刻都離不開的祖國。有一些東西,只有你失去了,才知道珍貴;有些人一轉身即天涯。因此,我們要認識水,尊重水。
我是從事水處理專業的,我有十八個專利和一個成果,同時也是文化愛好者。因此,我會從不層面來匯報,來與大家分享。
首先誰都知道水是生命之源,那麼水之源呢。目前科學界有兩種理論。
一種學說是來源於地球之外。它於隕石墜落、太陽風有關。
另一種則說是源於地球本身物理的和化學的變化形成的。
總之,就是地球之內說和地球之外說,這兩種學術之爭,尚未定論。從目前的科學確認了的是,水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水(化學式:HO)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無機化合物。在常溫常壓下為無色無味的透明液體。水,包括天然水(河流、湖泊、大氣水、海水、地下水等),人工制水(通過化學反應使氫氧原子結合得到水)。
水是地球上最常見的物質之一,是包括人類在內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資源,也是生物體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水在生命演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它是一種可再生資源。水在常溫常壓下為無色無味的透明液體。
在自然界,純水是罕見的,水通常多是酸、鹼、鹽等物質的溶液,習慣上仍然把這種水溶液稱為水。純水可以用鉑或石英器皿經過幾次蒸餾取得,當然,這也是相對意義上純水,不可能絕對沒有雜質。水是一種可以在液態、氣態和固態之間轉化的物質。固態的水稱為冰;氣態叫水蒸氣。水汽溫度高於374.2℃時,氣態水便不能通過加壓轉化為液態水。 在20℃時,水的熱導率為0.006 J/s·cm·K,冰的熱導率為0.023 J/s·cm·K,在雪的密度為0.1×103 kg/m3時,雪的熱導率為0.00029 J/s·cm·K。水的密度在3.98℃時最大,為1×103kg/m3,溫度高於3.98℃時,水的密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 ,在0~3.98℃時,水不服從熱脹冷縮的規律,密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加。水在0℃時,密度為0.99987×103 kg/m3,冰在0℃時,密度為0.9167×103 kg/m3。因此冰可以浮在水面上。
這其實也是對水認知的冰山一角罷了。
我們的大德老子從水中領悟了他的道: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的自然現象。總結出為人七種道德: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得出上善若水,這種從人文的視角對水的認識。
我國科學家錢學森的《控制論》是怎樣看問題,就是把一般性概括性的理論和實際工程經驗很好地結合起來,對工程技術各個系統的自動控制和自動調節理論作一個全面的探討。說白點就是從不同角度來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我是做水處理的,能不能從人文和科學相結合的角度認識來維繫我們生命的水,即以錢學森的《控制論》老子的道,相結合來認識這來之不易和寶貴的水。
水生命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