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重磅:受章魚吸盤突觸啟發的防水粘合貼片

2021-01-21 材料人

【前言】


實現兩個不同物體間的粘合,利用機械聯鎖或是表面鍵的分子吸引力是常用的策略,但粘合的兩個接觸面卻易受到水的影響,破壞粘合強度。目前,人造的溼粘和幹粘粘合劑包括可以抽吸和毛細作用的多級蘑菇形或多孔結構、由納米顆粒組成的超分子結構以及利用多種聚合電解質製作的化學基結構。但研製製備簡單、性能良好、在乾燥和潮溼兩種環境下可重複使用同時能在吸附表面避免非化學性汙染的粘合劑仍是一個重大的挑戰。


【成果簡介】


韓國成均館大學Changhyun Pang(通訊作者)等人受章魚吸盤的啟發,研製出一個人造仿生,可在溼潤/乾燥粘合體系可逆使用的粘合貼片。為了模擬章魚吸盤的結構,使用簡單的液相法合成,利用高分子製備出設計的形貌並調控產生可逆的結構,製備過程沒有複雜的化學合成以及表面修飾。製備的微米級的拱形結構域提高了吸應力。該受章魚啟發研製的粘合系統不論何種環境(乾燥、潮溼、水中或油中),在矽晶片、玻璃以及粗糙的皮膚表面上均表現出強的、可逆的、高重複性的吸附性。同時,在空氣及水中利用該粘合劑來運輸大尺寸的矽晶片,也沒有產生任何表面汙染,因此有著很大的實際應用前景。以上研究成果以「A wet-tolerant adhesive patch inspired by protuberances in suction cups of octopi"為題刊登在2017年6月15日出版的Nature上。同期,普渡大學的Jonathan J. Wilker為該成果撰寫了題為「Materials science: How to suck like an octopus」的新聞評述(Nature,2017,DOI:10.1038/546358a)。


【圖文導讀】


圖一、受章魚吸盤突觸啟發製備的粘合貼片



圖二、不同結構、不同環境測試類章魚結構(OIA)粘合劑的粘著力以及在水下傳輸的表面汙染性



圖三、OIA在溼潤環境的吸附機制



圖四、OIA粘合劑在豬皮表面的粘附強度測試



文獻連結:A wet-tolerant adhesive patch inspired by protuberances in suction cups of octopi(Nature,2017,DOI:10.1038/nature22382)


材料牛網專注於跟蹤材料領域科技及行業進展,如果您對於跟蹤材料領域科技進展,解讀高水平文章或是評述行業有興趣,點我加入編輯部。歡迎大家到材料人宣傳科技成果並對文獻進行深入解讀,投稿郵箱tougao@cailiaoren.com。


投稿以及內容合作可加編輯微信:xiaofire-18,吳玫,我們會拉各邀請老師加入專家群。


測試谷合作入駐聯繫方式

電話:010-5742 9831,QQ: 3234370334,郵箱:kefu@ceshigu.com

 



長按二維碼訂閱材料人了解更多科技服務

測試谷:材料人旗下一站式材料分析測試解決平臺改版上線了!材料測試 數據分析 上測試谷(http://www.ceshigu.com/)

測試業務:XRD/TEM/SEM/DSC/AFM/力學測試/熱分析/PPMS/紅外/粒度分析

技術服務:論文潤色/論文繪圖/理論計算/EBSD數據分析/MS使用指導/TEM操作指導……

招聘服務:發布/推送/宣傳企業招聘需求、按崗位要求匹配/定製/推薦人才,請聯繫QQ:3271467181

商務合作:15120014412  

材料測試:kefu@ceshigu.com 

投稿郵箱:tougao@cailiaoren.com

相關焦點

  • 「偷師」章魚的Nature:簡單「吸盤貼」,水下也可用
    它們的噴墨水、變色以及快速退遊等技能,給了科學家們不少啟發。近日,韓國成均館大學(Sungkyunkwan University)的Changhyun Pang教授等人再次「偷師」章魚,並收穫Nature 論文一篇。
  • 受章魚啟發!浙大學者研製出500毫秒超快「開關」智能粘合劑
    章魚吸盤在幹、溼環境下對表面無孔粘著性能優異。藉助於肌肉運動,章魚可以輕鬆地控制吸盤內的壓力,從而在外表面產生可調節和切換的粘合強度。章魚吸盤具有獨特的形狀,它由兩部分組成:盤形漏鬥和空心髖臼。柔軟的漏鬥能保持與各種粗糙表面的接觸,從而形成防水密封。複雜的肌肉組織增加髖臼腔的體積,從而降低腔壓,增強腔內黏附。
  • 受章魚啟發的吸盤可轉移薄而細膩的組織移植物和生物電子晶片材料
    受章魚啟發的吸盤可轉移薄而細膩的組織移植物和生物電子晶片材料【導讀】 "活"細胞片或生物電子晶片具有巨大的潛力,可提高診斷和治療的質量。然而,處理這些薄而脆弱的材料仍然是一個嚴峻的挑戰,因為施加於抓握和釋放的外力很容易使材料變形或損壞。
  • 受章魚啟發的可穿戴式傳感器
    現在,一組研究人員報告了受章魚「吸盤」啟發的基於石墨烯的粘合劑生物傳感器的開發中國化工網okmart.com。他們在ACS Applied Materials&Interfaces中報告了他們的發現。典型的紗線和線也易受潮溼環境的影響。膠粘劑在水下可能會失去控制力,在乾燥的環境中,膠粘劑可能會粘得很粘,以至於剝落時會很痛。為了克服這些挑戰,龐昌炫,崔昌順及其同事致力於開發一種低成本的。基於石墨烯的傳感器,該傳感器具有類似紗線的基底,該基底使用像章魚一樣的吸盤粘附到皮膚上。
  • 【科普一下】章魚吸盤的秘密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這令人十分驚奇,尤其是知道了這些吸盤的組織在柔軟程度上接近水母組織以後。不過我們其實對於構成這些神奇吸盤的物質實在所知甚少。最近的一項深入研究揭示了章魚吸盤的部分秘密。先前的研究已經揭示了章魚吸盤的解剖結構,主要是依靠頂端的空腔和柔軟的側邊來製造壓力(差)來形成密閉的真空。
  • 哈佛大學研發受章魚啟發的觸手機器人 能輕鬆抓住活螃蟹
    據外媒CNET報導,章魚是一種聰明的海洋動物。由於它們擁有令人難以置信的觸角,它們在操縱物體方面也具有優勢。
  • 章魚吸盤帶來的靈感:怎樣安全轉移組織薄片?
    近日,來自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的研究人員受到章魚吸盤的啟發,研發了一種新設備。這種新設備可以迅速將脆弱的組織或電子薄片轉移到病人體內,克服了臨床應用的一個關鍵障礙。相關論文發表在《科學進展》雜誌上。 研究領導者、伊利諾伊大學的化學和生物分子工程學教授Hyunjoon Kong說:「在過去的幾十年裡,細胞或組織薄片越來越多地用於治療傷病組織。
  • 章魚吸盤如何「觸摸嘗味」
    章魚憑藉其獨特的「觸覺—味覺」感覺就可以做到這一點,這是由於它們8條腕足上都有一個吸盤狀吸咀。10月29日,研究人員在Cell Press細胞出版社旗下期刊《細胞》(Cell)上報導了關於這種感覺能力如何工作的新證據。這一發現有助於解釋章魚(或許還有其他海洋生物)是如何通過簡單地觸摸品嘗水下物體,來探索海底的。
  • Nature:章魚為何「超凡脫俗」?
    三個心臟,八個抓握手臂並內襯吸盤,每個觸手有獨自神經元豐富的「大腦」,皮膚能迅速改變顏色和紋理,精妙偽裝和怪異智慧,章魚的確是地球上獨一無二的生物。根據最新Nature期刊的一篇研究表示,章魚有一個令人吃驚的大而複雜的基因組。芝加哥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德國海德堡大學和日本衝繩科學技術研究所的科學家們聯合參與了這項研究。他們針對十二種不同類型的章魚組織的進行了基因譜的檢測。
  • 這位美女主播吃生章魚,竟被章魚用吸盤控制,還好有驚無險!
    這位美女主播吃生章魚,竟被章魚用吸盤控制,還好有驚無險!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在前一段時間有一位美女吃播在直播的時候出了一個小事故,當時這名美女主播他所吃的就是活章魚,我想平常大家在吃章魚的時候,一般都是把它製作成熟的,像這種生的章魚是在我國吃的人並不是非常的多,但是這名女主播為了吸引眼球,就嘗試了這一款美食,我想很多人如果吃過活章魚的話就會知道,平常吃活章魚都會把章魚切成小段。
  • 科學家研究章魚吸盤表面,發現裡面有味覺受器
    (圖片來源:pickpik)近期,科學家研究發現章魚的吸盤類似於人類味蕾章魚的生理結構十分特殊,除了腦之外,章魚身上的觸手布滿複雜的神經網絡,換句話說:章魚的每隻觸角都有思考能力。也因為它們的特殊生理結構,科學家對於章魚的研究一直都非常熱衷。而這項最新的研究發現:章魚的吸盤表面布滿了某種細胞,具有可以讓章魚品嘗食物味道的功能。哈佛大學分子生物研究團隊近期發布了一項研究,分析了章魚吸盤在碰到不同物體時的行為與細胞內部的神經電位反應,他們設計了一個盒子內放置了不同物體,讓章魚僅能伸過觸手過去摸索。
  • 章魚吸盤帶來的靈感,克服了醫學移植臨床的一個關鍵障礙
    研究人員從章魚那裡得到了靈感:它們可以通過吸盤(由肌肉控制)壓力的輕微變化來吸附各種形狀的乾濕物體。受此啟發,研究人員設計了一個由溫敏軟凝膠層和電加熱器組成的操縱器。為取出超薄組織材料,研究人員先將水凝膠緩慢加熱,使其收縮,隨後將其壓在組織薄片上,關閉熱源。這時水凝膠會輕微膨脹並對組織薄片產生吸力,這樣薄片便能被成功夾起。
  • 手臂粗的章魚爪,日本廚師逐個切下章魚吸盤,做成刺身你敢吃嗎?
    手臂粗的章魚爪,日本廚師逐個切下章魚吸盤,做成刺身你敢吃嗎?說起日本美食,相信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海鮮刺身,因為在很多日料店中都能吃到三文魚、吞拿魚、北極貝、生蠔等刺身,蘸著醬油芥末就很的鮮美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其實日本是一個海鮮資源很豐富的國家,地理位置優越,四面臨海,附近還有一個北海道漁場,幾乎每天都會有大量的海鮮被捕撈上岸,所以在日本的海鮮市場也可以經常看到一些稀罕的海鮮,還巨大的章魚或者長相怪異的海鮮等等。看這個日本大廚正在處理的章魚爪,就有手臂那麼粗了,可想而知這章魚原本有多大了。
  • 章魚:吸盤大法好!想吃我?先把我甩下來再說
    180°都沒辦法讓章魚離開它的身體。畫面顯示,一隻海豚試圖捕食一隻章魚,不料那隻章魚卻不失時機地黏在了它的身上,反敗為勝。只見該海豚鼓足了勁兒,一躍騰出水面,再猛衝到水裡,試圖將章魚從它身上甩離,但這一切都是徒勞的,該章魚還是紋絲不動地黏在它的身上。
  • 重口慎點,章魚的吸盤不打結還有這個原因
    說到章魚,你會聯想起 ?章魚燒?章魚刺身?章魚哥保羅?還是羅志祥?想到的無疑是那妖嬈觸手然而章魚擁有8跟柔軟的觸手,而且每根粗手上排列著幾百個吸盤,而且能夠黏住所有碰到的東西。。。 如果是人類,一定逼死不少強迫症。那麼它們的觸手會不會纏在一起打結呢?
  • Cell:揭示章魚吸盤上的化學觸覺受體作用機制
    2020年11月8日訊/生物谷BIOON/---幾個世紀以來,章魚一直吸引著人類的想像力。它們有八個吸盤覆蓋的腕足,它們的外觀本身就很獨特,而它們在覓食時能用這些吸盤來觸摸和品嘗食物,更讓它們與眾不同。
  • Nature: 章魚基因組
    發現了章魚不同尋常的生物學特性,包括它能夠改變皮膚的顏色和紋理,及分散的大腦使得它的8條手臂能夠獨立移動相關的一些基因。研究人員發現章魚與其他的無脊椎動物基因組之間有著驚人的差異,包括廣泛的基因重排,以及與神經發育相關的一個基因家族發生了顯著擴增——這曾被認為是脊椎動物所獨有的現象。
  • 潛水員遇巨型章魚「襲擊」:無數吸盤「抓住」腿
    6月3日,潛水員在日本海內遭遇章魚「襲擊」,章魚用吸盤緊緊抓住潛水員的腿和身體,多次試圖將潛水員往海水深處拖拽,幸而潛水員成功擺脫章魚沒有受到任何傷害。
  • 受章魚啟發 中國學者研發無創眼內基因藥物遞送載體
    在研發過程中,研究團隊受到章魚的啟發,成功構建了一種類似章魚結構的柔性多「手臂」滲透素。研究示意圖中新網上海10月11日電 (孫國根 陳靜)慢性眼底疾病是導致人們視力嚴重受損甚至失明的主要原因。據介紹,在研發過程中,研究團隊受到章魚的啟發,成功構建了一種類似章魚結構的柔性多「手臂」滲透素。這是一種基因複合物,作為遞送基因藥物的載體,保持對眼部吸收屏障的高效滲透能力。
  • 體博會戶外展品快覽 Bestard的「章魚吸盤底」技術
    Bestard品牌全新推出的革命性的「章魚吸盤底」技術則解決了這一對矛盾,使登山鞋具的耐磨性和防滑性達到了完美的統一。在「章魚吸盤底」專利中,Bestard將不同的材料結合起來,達到取長補短的效果。根據歐洲質量標準委員會實驗室測試表明,與普通的合成橡膠鞋底比較,章魚吸盤底在冰面上的防滑效果高出18%-20%,在瓷磚上高出20%-25%,在鋼鐵上高出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