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金融城:全球最多金的一平方英裡!

2021-01-21 TOP創新區研究院


金融城有個很霸氣的英文名:The City of London。


聽到名字,很多人都會以為The City of London是倫敦城的意思,但它指代的卻是一個1平方英裡 (2.6平方公裡) 左右的地塊,所以又被稱為「The Square Mile」,倫敦市最初就是從這裡開始建立,慢慢擴張開來的。


(金融城及其城徽)


紐約有華爾街,倫敦有金融城,金融城是全世界的金融樞紐,即使經歷了脫歐,金融城還是非常堅挺,而且擁有許多重量級的金融機構:


英格蘭銀行(相當於英國的央行,發行英鎊、調節利率)、倫敦證券交易所(London Stock Exchange),勞埃德銀行集團(Lloyds Banking Group),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寶誠保險公司(Prudential),Aviva、UBS Capital、MacQuarie Bank等3000多家銀行金融機構辦事處。還有聯合利華(Unilever),彭博等眾多頂級機構的總部都在這裡!還有世界級的律所、會計師事務所等在這裡設立總部!



所以,整個一平方公裡的居民不過1萬人,但是卻有48.3萬人每天來這裡的25000家公司上班,主要就職於金融和專業服務行業(2018年2月數據)。他們大多都是高學歷高收入,而且能夠高效產出,平均一人的年產值為12.5萬英鎊,是英國平均值的三倍。


據統計,倫敦金融城這個小小的一平方公裡就佔英國國內生產總值的近3%,真的也就不奇怪了。


於是乎,這裡一直是比拼城市天際線與最高樓的地方,不出10年,「小黃瓜」(The Gherki)看起來就是「迷你小黃瓜」了。


(現狀↑)

(2025年↑)


為什麼金融城能持續強勁增長?這裡與大家分享幾個我們的見解:





作為金融城,支柱產業就是金融,而金融一向是一個國家最應該被監管的產業,倫敦在這個方面做了很多制度上的創新。首先,在柴契爾時代,倫敦各金融市場通過了「金融大改革」(Big Bang),解除了管制。改革讓金融城廢除了固定佣金制、廢除了一些對金融機構的限制法規,並逐漸降低了外國機構進入英國市場的門檻。此後,倫敦金融城投資銀行和經紀公司的構成和所有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就業法規也有助於人才流入。最顯著的變化之一是高技能人才的擴充。以前,與投資銀行家和基金經理人一起工作的,可能是與他們自己相似的人,即牛津大學(Oxford)和劍橋大學(Cambridge)的文科畢業生,但隨著改革的推行,大量外國金融從業人員湧入倫敦,現在他們旁邊坐的有可能是亞塞拜然的數學奇才。這形成了另一個良性循環:金融城裡的國際人才越優秀,倫敦競爭優勢就越強;優勢越強,吸引的新鮮人才就越多,這不但給金融城帶來了新鮮血液,更給整個倫敦帶來了多元文化的衝擊。


人才的擴充與多元對於辦公場所也有了不一樣的需求,因為這群人主要的工作內容就是開會和相互協作,金融城內的辦公空間也更加多元、更加流動,辦公物業也越來越像「酒店」,更注重服務和體驗,並需要起到傳播企業文化和深化品牌形象的作用。


所以,正是因為破除了競爭壁壘,倫敦才吸引了世界各地大量極具競爭力的人才和資本。據2018年初的統計數字,因為具有活力的金融城環境,進駐金融城的公司達1200家!淨新進入的公司達375家。即使脫歐,也改變不了金融城內就業人口持續上升的趨勢。






金融城內大大小小一共有近25000家公司,主要分布於金融與專業服務行業,在金融街附近,就是科技中心,Shoreditch,Silicon Roundabout,也就是我們經常掛在嘴邊的Tech City。



說起Tech City, 思科、英特爾、亞馬遜、彭博、推特、高通等2000多家公司都入駐於此,僅2011年就有200多家科技企業將總部定在倫敦科技城(Tech City)。比如:亞馬遜歐洲總部大樓就在Shoreditch,在2017年底竣工後,也新增了5000個工作崗位。


下一個十年,倫敦的數字科技行業將以每年5.1%的速度增長,到2024年,再額外創造120億的經濟產出和46000的新工作崗位。



在這緊湊的空間內,不同的公司、不同的行業彼此碰撞,行業的交叉融合也在進一步發展,所以,新的多樣化商業生態逐漸形成,比如:許多頗具規模的金融服務組織現在已經僱傭了相當數量的技術專家,一些管理諮詢公司設立了技術支持部門,甚至有一些「金融技術」(Fintech)行業的公司逐漸崛起,它們專門為金融行業提供技術服務。


2017年,德勤發布的關於全球新興家4個Fintech中心的分析報告,倫敦排名世界第一,根據安永會計師事務所測算,2015年,英國的FinTech市場規模大約是66億英鎊,僱員數量61000人,國內投資總額達5.24億英鎊,其涵蓋了支付(54%)、信貸(20%)、保險(8%)和投資管理(12%)等諸多領域。



這種全球獨一無二的競爭力,也得益於金融城與科技創業城在物理距離上的鄰近。


不僅是金融技術型的公司,更多的「新物種」噴薄而出,行業邊界逐漸模糊,而如果定義不了行業,那傳統按行業所設計的辦公空間就已經不適用了,空間更需要從用戶的角度出發,適應其辦公商務需求。


融合的行業帶來的影響之一就是空間被打碎,一個街區甚至一棟建築內部就有無數種體驗(工作、休閒、社交、居住等),充分創造出多元、社交的可能性。同時,在金融城中,除了匹配的第三空間,比如金融城匯聚了不計其數的或知名或個性的咖啡店,遍布大街小巷高樓大廈;


還有14片綠地,與市政經典,如市政廳廳畫廊、聖保羅的大教堂、塔橋等等著名的標誌建築,新舊交融,也讓工作者與居民能休閒放鬆,並有機會相互偶遇交流。







據統計,金融城內大約有25000個大大小小的公司,大型企業(員工人數超過250個人)只有240家,不過它們的規模非常之大,大企業僱員的總數超過了金融城總員工數量的50%!而其餘的99%都是中小型企業,他們每家公司雖然僱員不多,但為金融城增強了城市的活力,創造了就業機會,為大企業輸送了不少創新及人力資源。



論其原因,技術起了重大作用。最明顯的是,新的電腦系統讓倫敦股票和衍生品交易始終保持競爭力。技術也讓市場民主化。現在用相對低成本就能獲得數據,這意味著,若你想做出業績,再也不必為某家大機構工作。如果成立一家對衝基金,投資銀行將為你提供融資槓桿、股票借出、交易處理和投資建議。


一個產業集聚是否有活力,就看其小企業的數量。可以這樣形象地說,如果產業系統是海洋,大企業就是鯊魚,而小企業就是蝦米,一個城市是否有競爭力,就看其初創企業的數量;而同時,如果城市需要構建自己的產業競爭力,培養當地的小企業是最經濟的方式。



金融城對中小企業給了不少政策優惠:比如報稅的便捷設置、提供高達2000英鎊的就業津貼,以及其他稅收減免和獎勵措施,包括給到更優惠的共享辦公空間。


比如,在即將落成的倫敦最高樓:22 Bishopsgate,在第七層樓就提供了整層的共享辦公空間,以低廉的價格租給中小企業。而這一措施(提供廉價的共享空間)今後可能會作為金融城辦公建築的強制要求。



作為全球的金融行業的創新區,倫敦金融城有太多的秘密等待我們一起去探索。在之後的文章中,我們也會持續關注!




相關焦點

  • 行走·金融城 倫敦:「一平方英裡」VS金絲雀碼頭
    倫敦街景「一平方英裡」的金融城今天的倫敦已然成為歐洲最大的經濟中心,與紐約、金融業成為倫敦最重要的經濟支柱,這就不得不說說「倫敦金融城」。「倫敦金融城(the City)」一詞,既是一個地方,又是一個行業。它地處於倫敦最古老的街區,稱作「一平方英裡(Square Mile)」,自羅馬時代起人們就在此定居,四周曾被中世紀的城牆包圍,在其中心位置的就是著名的聖保羅大教堂。
  • 倫敦這1平方英裡,最不像英國
    寸土寸金的倫敦金融城City of London,又被稱為世界金融中心,她因深厚的歷史底蘊和舉足輕重的區域地位聞名。掌握著全球商業的脈搏,吸引了全球富豪以及高淨值人群的青睞。  由於佔地面積只有1平方英裡左右,金融城又被稱為「One Square Mile」黃金一英裡。這一小塊地方不僅是全球金融的樞紐,更集繁華購物商圈、優質教育資源、瑰麗景致於一體,投資升值空間巨大。
  • 中心之心:攪動全球經濟的「一平方英裡」
    她不僅以其豐蘊的文化內涵、美麗的自然及人文景觀吸引著來自全球各地的旅遊者和留學研究人員,更以其深厚的金融基礎、便利的交通、通訊和優越的金融經濟政策吸引著世界上各大金融機構在此聚集。然而,這些金融機構和英國歷史悠久的銀行、證券交易所一起,生存在泰晤士河北岸一片面積僅2.6平方公裡的土地上,這一片土地便是大名鼎鼎的「倫敦城」,因其金融機構密集,所以又稱「金融城」。
  • 一平方英裡的力量
    而聞名世界的倫敦金融城,雖然歷經兩次世界大戰、大蕭條、大衰退,以及金融危機,但作為金融史上的一個鑽石,卻顯得愈發耀眼。在這一泰晤士河流經的區區方寸之地,為何能匯聚全球金融資產,引領世界潮流?又如何從政治中心發展成為歐洲乃至世界的金融中心,形成了多層次、多元化的資本市場而被銀行家和金融勢力所青睞?
  • 一平方英裡聚核心經濟
    大倫敦的GDP佔英國GDP的近20%,而1平方英裡彈丸之地的倫敦金融城GDP又佔了倫敦的14%、整個英國的3%。金融、海運、法律、會計、諮詢設計等各種高端現代服務業雲集倫敦,身在其中的業界人士如何看待現代服務業發展?對廣東特別是廣州發展現代服務業有何借鑑?羊城晚報記者在倫敦就此走訪了多家英國知名法律、會計、設計師事務所。
  • 共賀倫敦金融城市長就職巡遊 英國中國商會「中國龍」閃亮登場
    中國日報11月11日電 2019年11月9日,英國倫敦金融城市長就職花車巡遊盛大舉行。來自倫敦同業公會、慈善機構、英國軍隊、當地學校等機構組成多元化遊行隊伍,共同慶祝新任市長宣誓就職。由英國中國商會組織的花車方隊首次參與巡遊慶祝隊伍,呈現的中國元素成為活動一大亮點。
  • 英國倫敦連續5年當選全球最佳城市!
    近日,加拿大諮詢公司Resonance Consultancy發布了「2020全球最佳城市」名單。倫敦連續5年力壓紐約,當選為全球最佳城市。可以看出,倫敦能夠在脫歐與疫情的雙重衝擊下再奪全球第一,顯示其基本面和創造力依然強大。
  • 2020魔都大事件:600億的新一代金融城正式啟動!
    迎接2035全球卓越城市的新一代金融城, 真的要來了! 徐匯濱江實景圖 除了強大的開發企業背景,西岸金融城的設計團隊同樣逆天:集團力邀KPF、HEATHERWICK、Benoy、GP等全球知名的設計事務所共同參與打造金融城
  • 首付僅5%|均價低於周邊約30%,泰晤士河一線視野,入住倫敦金絲雀...
    在全球樓市一潭死水之時,卸下了脫歐包袱的英國,倫敦樓市卻出現了「鮑裡斯熱」。英國土地註冊處數字顯示,2019年12月英國平均房價年漲幅2.2%,較11月的升幅擴大,兩年內首次全英各區房價普漲。其中倫敦房價年漲幅為2.3%,創2017年10月以來最大升幅。早前數據顯示,自倫敦最搶手中心地區的房產銷售激增後,帶動平均價格上漲。
  • 倫敦連續五年被評為全球最佳城市,海外投資迎來熱潮
    今年和往年有所不同,一場疫情仿佛為全球按下了暫停鍵,世界最發達的國家和頂尖城市也未能倖免,但疫情絲毫不影響倫敦展現給世人的魅力。面對脫歐與疫情的雙重考驗、以及諸多不確定因素,倫敦再奪全球第一,足見其實力。另外,今年的評選標準考慮了新冠疫情的感染率,城市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等因素,非常與時俱進。全球新冠疫情迎來第二波,但英國終於迎來好消息。
  • 【倫敦一區馬裡波恩】50年首發,開啟倫敦稀缺地塊的傳奇
    在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的今天,中國進入了全面加速的資產整合浪潮中,越來越多的國內投資者意識到全球資產配置的重要性。現今海外資產配置已經成為了一種潮流。  倫敦是一個集政治、金融、文化、旅遊、藝術、歷史於一身的國際都市。
  • 英國疫情下,這個中國公司3億賣掉倫敦大樓,是賺是虧?
    英倫投資客(2021年1月12日)獲悉,北京房地產開發商——國銳地產有限公司(簡稱:國銳地產)已成功將其在倫敦金融城持有的大樓Boundary House出售給了奧地利公司Bow Street Operations Limited。
  • 英國減免印花稅後,這些倫敦樓盤火了
    這意味著首套房買家買房時其50萬英鎊以下部分印花稅為零,非首套買家也能省下最多1.5萬英鎊。價格:Studio 62萬英鎊起 交房時間:現房 位置:位於倫敦一區科技城,步行3分鐘到達Old Street地鐵站,同時步行距離可以到達倫敦金融城。
  • 英金融城高級職員獎金有望增加五分之一
    銀行家、交易家等金融城高管2014年獎金有望增長五分之一。據對1500名金融城高管調查顯明,今年他們的獎金將從102930英鎊增長到124680英鎊,平均增長21%,其中40%的金融城高管獎金比2013年增長34%。調查者情緒樂觀,1月1日歐盟將實施設置獎金上限為工資的100%,100%——200%需要獲得股東批准。
  • 倫敦區域系列專題(五)倫敦南部
    前言 倫敦系列專題寫到第5章,我們開始介紹倫敦的南部。在本系列中,我們已經介紹了「倫敦」這一概念包含的不同名詞所涉及的具體區域,倫敦金融城、東倫敦和西倫敦範圍內的部分區域介紹,以及對應的住宅市場分析。
  • 憂「風洞」危害行人 英國倫敦收緊興建高樓規定
    中新網8月21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近年來,英國倫敦興建了許多新型摩天大廈,令人憂慮可能造成「風洞效應」。對此,倫敦金融城政府日前宣布,將收緊新建高層建築規定,令樓高25米以上的建築開發商提供安全措施。據悉,這是英國首次有城市就此向發展商發出指引。資料圖:英國倫敦。
  • 英國華人最多的城市排名:倫敦第一,誰是第二名?
    據初步統計,這幾十萬華僑華人,大多聚居在倫敦、利物浦、伯明罕、格拉斯哥、愛丁堡、曼徹斯特、卡迪夫等大中城市。倫敦,是華人最多的城市,超過10萬以上。倫敦是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商業最繁榮、生活水平最高的城市。世界城市綜合實力排行,倫敦連續八年位居世界第一。
  • 傳保利地產擬出售倫敦一棟辦公樓 為英國首筆投資
    來源: 觀點地產網據消息人士1月18日報導,保利地產正考慮出售倫敦一棟價值約1.95億美元的辦公樓。其透露,保利地產邀請幾家經紀人就售樓授權書進行競爭。據了解,該物業為英國律所Charles Russell Speechlys,據悉Russell Speechlys在倫敦金融城的總部大樓5 Fleet Place,為保利在英國的第一筆投資,於2016年初,保利地產以1.45億英鎊買下這座寫字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