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訪談(3)全國人大代表蔡繼明:建議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建立農民...

2020-12-05 中國建設報產經報導

5月22日,全國人大代表、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蔡繼明接受了中國建設報記者的採訪。與往年一樣,今年蔡繼明遞交的議案主要還是圍繞土地制度改革方面,包括同步推進城鄉土地產權同權化和資源配置市場化改革、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建立農民脫貧長效機制、嚴格界定土地徵收中「成片開發」的內涵和標準等。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也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5月22日,李克強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完成的硬任務,要堅持現行脫貧標準,強化扶貧舉措落實,確保剩餘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我國貧困人口主要分布在農村,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農業勞動生產力過低,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戶均8.6畝的耕地規模過小,建議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擴大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入市規模。」蔡繼明認為,一方面,這將有效增加城市住宅用地供給,通過降低地價而降低房價,從而降低農民進城落戶的住房門檻;另一方面,剝離出來的大量土地將向專業農戶集中,實現土地規模化經營,助力農民從根本上脫貧。

此外,蔡繼明還注意到,我國城鄉收入差距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農民財產收入的缺失。「農民最重要的財產是宅基地,目前我國農村大量住房和宅基地處於閒置狀態。現行政策只允許宅基地在集體經濟組織內部流轉,基本上堵塞了農民獲得財產收入的渠道。從長遠來看,只有賦予農村宅基地與城市宅基地同等權利,擴大其流轉範圍並允許以宅基地使用權抵押貸款,才能形成農民脫貧的長效機制。」

2019年8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通過土地管理法修正案,對可徵收農民集體所有土地的範圍進行了明確,其中包括「經省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組織實施的成片開發建設需要用地」。當時,蔡繼明在接受中國建設報記者專訪時曾表示,這次土地管理法修正案最大、最重要的突破是根據公共利益的需要對徵地範圍作了嚴格限定,並提高了對被徵地農民的補償標準。

「我國徵地制度改革的核心是根據《憲法》的規定,政府的徵地行為只能限定在公共利益需要的範圍內。去年的土地管理法修正案首次對政府可以依法徵地的範圍限定為5種情形,其中前4種具有明顯的公共利益屬性,但第5種——『成片開發建設需要用地』則受到了一些人的質疑。」蔡繼明認為,成片開發的土地中既可能有出於公共利益需要的,如前4項中提到的城市基礎設施用地,也可能有出於非公共利益需要的,如建設住宅小區、工業園區等。「人們擔心的是,一些不符合公共利益需要的土地被地方政府以『成片開發建設需要』的名義進行『合法』徵收。」

城市發展過程中,公共利益與非公共利益往往交織在一起,二者難以明確區分的特點。蔡繼明就此建議,應將「成片開發建設需要」界定為「公共利益與非公共利益在空間和功能上不能隔離但以公共利益為主的成片開發建設需要」。此外,他還提出了7項具體標準,例如:危房集中、基礎設施落後而村集體無力改善,工商企業又無意投資的城中村或城郊地段進行舊城區改建或城市更新建設需要;危舊廢棄廠房和基礎設施落後集中村集體無力改善,工商企業又無意投資的工業園區改造建設需要等。(來 源:中國建設新聞網)

監製:肖正華 主編:程小紅 責編:高洋洋

相關焦點

  • 全國人大代表蔡繼明:建議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建立農民脫貧長效機制
    5月22日,全國人大代表、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蔡繼明接受了中國建設報記者的採訪。與往年一樣,今年蔡繼明遞交的議案和建議主要還是圍繞土地制度改革方面,包括同步推進城鄉土地產權同權化和資源配置市場化改革、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建立農民脫貧長效機制、嚴格界定土地徵收中「成片開發」的內涵和標準等。
  • 蔡繼明:推進城鄉土地同權化 和配置市場化改革
    在推進土地要素市場化配置方面,提出完善土地利用計劃管理,實施年度建設用地總量調控制度,增強土地管理靈活性,推動土地計劃指標更加合理化,城鄉建設用地指標使用應更多由省級政府負責;探索建立全國性的建設用地、補充耕地指標跨區域交易機制。 就探索土地要素跨區域交易等問題,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專訪了全國人大代表、民進中央常委、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蔡繼明。
  • 蔡繼明:動態調整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
    全國人大代表蔡繼明接受記者採訪。中國青年網記者 裴清波攝  中國青年網北京3月2日電(記者 裴清波)昨日上午,全國人大代表、清華大學教授蔡繼明召開議案信息發布會,向媒體記者公布並詳細闡述了他將要提交的多項議案和建議。在土地制度改革方面,蔡繼明主要針對現行土地法律法規的修改和完善,提出修改《憲法》第十條第一款"城市土地屬國家所有"的議案。
  • 江蘇代表、委員帶著建議提案赴京參加全國兩會
    點擊進入兩會專題記者採訪部分來自江蘇的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帶著建議提案赴京參加全國兩會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和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將分別於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開幕。今年的全國兩會,格外引人關注。這兩天,來自江蘇的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們陸續抵達北京。過去一年,他們如何履職?此次帶了什麼建議提案上會?在他們出發前,記者對部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進行了採訪。創新機制,培養更多「大國工匠」
  • 文化和旅遊部高質量辦復2018年全國兩會建議提案
    聚焦群眾關注熱點難點推動文旅融合創新發展文化和旅遊部高質量辦復2018年全國兩會建議提案從「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到「鄉村文化振興和鄉村旅遊」,從「完善文化和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到「促進文化和旅遊產業發展」……這一件件建議、提案,反映全國兩會代表委員的心聲,也是人民群眾關注的文化和旅遊業的熱點
  • 2020年全國兩會能源輿情報告
    ——全國人大代表、亨通集團董事局主席崔根良  四、提升能源國資國企改革成效,深化能源體制機制改革  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依靠改革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增強發展新動能,困難挑戰越大,越要深化改革,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激發內生發展動力。」「提升國資國企改革成效。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
  • 那些年兩會傳遞出的新能源汽車「好聲音」
    張天任:建議對微型電動車適當放開政策  全國人大代表、天能集團董事長張天任建議國家對微型電動車適當放開政策,實行「產品準入從嚴,企業準入從寬」的管理原則,鼓勵和支持多種電池路線、不同電池搭配的新能源電動汽車兼容發展,並且針對微型電動車建立起科學的技術標準體系。
  • 全國人大代表陳鑫:讓年輕人願穿「白大褂」 | 醫脈3分鐘
    全國人大代表陳鑫:讓年輕人願穿「白大褂」 | 醫脈3分鐘
  • 【兩會時間】全國人大代表沈志強:建議加大「鹽鹼地+畜牧業」政策...
    要穩定糧食產量,加快農業科技改革創新,大力發展現代種業,實施地理標誌農產品保護工程,推進農業全程機械化。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濱州畜牧獸醫研究院院長、書記沈志強表示,當前,隨著國內城市化進程持續加快,堅守18億畝耕地的紅線已經被突破。
  • 兩會代表針對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建言獻策 建立制度體系守護碧海銀灘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防治海域汙染、防控海洋微塑料汙染、保護紅樹林等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  摸清近岸海域汙染來源,創新綜合治理體制機制  全國人大代表、寧波大學校長沈滿洪今年提交了《關於加快推進杭州灣海域汙染防治工作的建議》。這是他第三年提交加強海洋環境保護相關建議。  沈滿洪對於加快推進杭州灣海域汙染防治的心情極為迫切。
  • 「民法典」關鍵詞熱度攀升 人大代表呼籲動物保護成兩會熱點|兩會...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衢州市柯城區人民醫院副院長陳瑋:制定法律禁虐禁食貓狗【聲量值16110】針對不文明養犬、偷盜毒殺貓狗肉產業鏈等問題,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浙江衢州市柯城區人民醫院副院長陳瑋提出了關於制定《伴侶動物保護和管理法》的議案,建議要求貓、犬的所有人負起責任,禁止所有人虐待、食用貓狗,從源頭上控制流浪動物產生,建立救助體系。
  • 以司法改革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全面深化改革述評
    以司法改革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全面深化改革述評之三    新華社北京6月2日電(記者 楊維漢)從嚴格規範減刑、假釋、保外就醫到把涉法涉訴信訪納入法治軌道解決,從出臺防範冤假錯案制度規定到進一步推開社區矯正制度
  • > 農村土地利用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對做好新時期農業農村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提出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維護農民合法權益、實現城鄉統籌發展等重大決策...
  • 新一輪農村改革將啟 宅基地制度戶籍制度改革將有突破
    1月4日,農業農村部黨組召開會議指出,要圍繞推動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深化新一輪農村改革,激發農業農村發展動力和活力。業內指出,新階段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要加快推進農村改革。堅持以處理好農民和土地的關係為主線,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機制為重點,加快推進農村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激發農村資源要素活力。
  • 代表委員上「強國」丨全國人大代表吳惠芳:將農村合作社信息納入徵信
    他就是全國人大代表、蘇州市張家港永聯村黨委書記吳惠芳。自2008年當選為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以來,吳惠芳持續為農民發聲,為鄉村建設建言獻策、貢獻力量。在今年全國兩會上,他向大會提交了一件關於賦予農村經濟合作社信用公示的建議,把農村經濟合作社納入徵信體系。個人、企事業單位如果貸款,銀行審批就需要查詢徵信記錄,作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沒有信用記錄,金融機構沒法貸款。
  • 全國人大代表王麒建議:在成都科學城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啟陽汽車集團董事長王麒作為十一屆、十二屆、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四川啟陽汽車集團董事長王麒今年參加全國兩會共帶去了13條建議。因此她在建議中,大力呼籲國家支持以成都科學城為核心區域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讓「公園城市」首提地天府新區成為全國公園城市樣板。此外,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也讓她觀察到,目前我國傳染病預警制度還有待完善,建議讓廣大一線醫生成為預警信息員。
  • 蔡繼明:放寬落戶不是盲目搶人、更不是放鬆房地產調控
    2019年5月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到2022年城市落戶限制逐步消除,到2035年城鄉有序流動的人口遷徙制度基本建立。
  • 苑鵬等:俄國村社制度變遷及其對我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啟示
    1906年斯託雷平改革強制農民遷出村社、實行土地私有化, 加速村社制度的瓦解, 造成農民嚴重分化和社會的不穩定。俄國村社制度變遷帶給我們的主要啟示是深化農村集體產權改革應順應城鎮化、市場化進程穩步推進, 有效利用村莊共同體制度遺產發展集體經濟, 是引領弱勢農戶群體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
  • 直通北京︱延津農民在麥田裡與人大代表視頻:今年又是大豐收
    噴灌機通過盤卷水帶拖動噴頭緩慢向地頭移動,通過噴頭30米的噴射直徑, 3個小時,7.2畝地就能澆一遍。「哎呀,剛才連線時忘了給許代表說,咱這兒馬上要更換「指針』式的噴灌機,噴射半徑可以任意設置,原地轉圈就能噴完一塊地,更方便!」忙活了一陣,李元智突然想起來,拍著大腿說。李元智是延津縣延壽合作社負責人,也是大柳樹村土生土長的農民。
  • 商界大佬的兩會「感言」和「敢言」
    3月3日,2015年全國兩會正式拉開帷幕。在兩千多名政協委員和接近三千名人大代表之中,不乏國內商界大佬的身影。上兩會,很多網友都會關切,他們都說了些什麼?有哪些感慨,又有哪些諫言呢?   宗慶後:三農補貼不能養閒漢  中央一號文件已經連續12年聚焦「三農」,農民、農業和農村問題也是每年兩會的關注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