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地質力學與地球化學之間的「鴻溝」依然存在!

2020-09-06 金童希瑞

「地質構造的應力」是李四光先生關於「地質力學」研究的精髓,那麼「地質構造的應力」是怎麼產生的呢?

(「地質力學」的倡導者李四光先生)

顯然,李四光先生不會認為「地質構造的應力」是與「板塊運動」有關的;可是「第四紀冰川運動」不會在陸地普遍存在,即使有冰川的地方,成礦也是與冰川運動無關的呀!

(「地窪說」的提出者陳國達先生)

然而,陳國達先生的「地窪說」卻發現了「大地構造與成礦」的規律與方向性,並且很快就得到了國際地質學界的認可與好評;但是陳國達先生錯誤地認為,「板塊運動」是成礦構造(地臺活化)的動力。

這樣「南陳」與「北李」的矛盾便產生了!時至今日,地質力學與地球化學之間的「鴻溝」依然存在,大有「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意思;這無疑是在客觀上阻礙了地質學的快速發展。

(隕落地質學創始人張海亭先生)

在「隕落地質學理論」看來:小行星環撞擊地球形成的隕石坑群就是「板塊學說」所謂的「斷裂帶」,隕石坑衝擊波裡以高速流動的物質會產生大量「金屬氫」,「金屬氫」是地殼裡巖石、礦物的重要來源;「板塊學說」的錯誤在於「把地質變化的動力」和「巖漿、礦物的產生」割裂開了。顯然,「高能粒子對撞的研究」和「大地構造與成礦」的關係,已經成為地質學工作者目前無法迴避的重要課題。

相關焦點

  • 媒體付費牆的存在是否加深了人與人之間的新聞鴻溝?
    因此,如果新聞資源分布不均等,勢必會形成信息差,在不同人群之間製造鴻溝。 在國外,自電子新聞付費牆制度興起以來,許多優質的新聞產品變成需要購買的商品,而新聞商品化的過程將受眾一分為二,由於負擔不起或參與意識薄弱,部分公眾被阻隔在了付費牆之外,無法獲取相關信息,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催生了新聞方面的「數字鴻溝」。
  • X-Brain:大腦與意識之間的解釋鴻溝與物理難題
    大腦和主觀感受之間的界限十分清晰——哲學家約瑟芬·萊文(Joseph Levine)給它起了個廣為人知的名字:解釋鴻溝(explanatory gap),同為哲學家的大衛·查默斯(David Chalmers)將如何跨越這道鴻溝稱為意識難題(hard problem of consciousness)。
  • 科技領軍人才之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劉曉春
    劉曉春 1984年畢業於 長春地質學院地質系 1992年獲博士學位 1993年5月~1995年4月 在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做博士後
  • (原創)「南陳北李」的悲哀!
    「地質力學」試圖在經典物理的範疇內解釋地殼的演化過程,但是巖石與礦物(包括碳、烴等)是小行星俯衝、撞擊產生的高速流動的物質轉化的金屬氫聚合形成的,屬於量子物理的範疇;這樣,李四光先生就把地質變化的動力與巖石、礦物的形成割裂開了。
  • 淺談人與上帝之間的鴻溝
    當我們明白了這點,我們就知道人與神是有鴻溝的,用人的智慧去了解神當然是不可能的。因為人的有限,所以人就會產生人是什麼時候、怎樣出現的概念,可是當人用這種概念去理解神時,就會出現無解的答案,因為人不了解什麼是「GOD」翻譯過來就是上帝或神。什麼是「GOD」,看看一下這圖......
  • 環境地球化學的概念及其主要研究內容,以及與相關學科的關係
    一、環境地球化學的概念及其主要研究內容1.概念環境地球化學(Environmental Geochemistry)與其它許多學科有密切關係,是介於環境科學和地球化學之間的一門新興邊緣交叉學科同時,還研究人類生產和消費活動對自然環境的這些地球化學規律造成的影響。2. 主要研究內容環境地球化學以研究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環境的化學組成、化學作用、化學演化與人類活動相互關係及全球環境變化為主要任務。進而揭示人類生存與環境之間的內在聯繫。
  • 青島科學家編著《海洋生物地球化學》,系我國該領域的第一部研究生教材
    近日,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宋金明等編著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學》由科學出版社出版發行,這是我國在海洋生物地球化學領域的第一部研究生教材。《海洋生物地球化學》重點闡述了碳、氮、磷、矽等生源要素海洋生物地球化學過程的基本原理、規律和研究發展趨勢,由編著者結合自己多年研究成果並系統歸納總結近四十年來國內外相關研究文獻基礎上傾力完成。
  • 科技領軍人才之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李建華
    科技領軍人才之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李建華 2020-12-23 18: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流體地球化學—地震的「血液檢驗」
    流體地球化學是地質學與地球化學交叉形成的一門新興學科,主要研究地球內部流體中元素(同位素)的分配和遷移、分散和富集。近年來,流體地球化學在地震活動觀測和研究工作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確定地下物質來源、能量傳輸和地下條件等問題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 建設獨具特色的國家重點學科——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地球化學學科...
    回顧歷史:艱苦歲月依然碩果纍纍  52年的發展中,地球化學專業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建成了具有特色的教學與科研配套的專業體系,形成了一支勇於開拓、團結協作、求實奮進、具有創新活力的教師隊伍,培養了數千名地球化學專業人才,為我國地球化學和化探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然而,回顧發展歷程,地化專業走過了一條崎嶇、坎坷的道路。
  • Lithos:巖漿弧地殼厚度的定量地球化學計算
    與之相反,低壓環境下不相容元素Y和Yb由於高壓環境下石榴子石和角閃石的存在而變成相容元素。弧巖漿巖中Sr/Y和(La/Yb)N受制於源區殘留相和分離結晶相中斜長石、石榴石和角閃石的比例,而斜長石、石榴石和角閃石的穩定域則受到深度和壓力的制約,因此弧巖漿巖中Sr/Y和(La/Yb)N可以指示巖漿弧地殼厚度。
  • 2020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招聘第二批擬聘公示_北京中公教育
    公示時間:2020年12月31日至2021年1月11日受理電話:010-68412306來信地址及郵編:北京市海澱區民族大學南路11號,100081點擊下載>>>2020年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工作人員第二批擬聘人員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2020年12
  • 北美觀察丨前所未有,四年兩次彈劾,美國分裂鴻溝顯現無疑
    如今,美國不僅內政形勢「非同尋常」,而且對於究竟是誰危害了國家民主,全社會也存在著巨大的意見鴻溝。因為美國歷史上存在高級政府官員卸任後再被彈劾的先例,所以作為前總統,川普依然可以被彈劾,這將在他的政治生涯中留下汙點,並可能堵上他再次參選總統或擔任公職的道路。因為此前一直有傳言稱,川普將在2024年大選中捲土重來。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跨越「數字鴻溝」 為老年人提供便利化服務
    面對這種困境,如何打通老年人和社會之間的「數字鴻溝」,讓他們跟上時代的腳步,已成為全社會必須正視的重大議題。該《實施方案》的提出,正是幫助我國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讓廣大老年人順利搭上智能技術的快車,共享信息化發展成果,更恰好回應了這一社會呼籲,而落實好實施方案尚需要多方用心為老年人服務。
  • 地球化學拓荒者張本仁:年近六旬仍赴秦嶺考察
    他不停地勇往直前,將自己畢生都奉獻給了他所熱愛的事業——地球化學的教學與科研工作。張本仁早年從事礦床地球化學和勘察地球化學研究,期間參加了中蘇合作隊研究白雲鄂博礦床。自70年代以來,他一邊肩負教學工作,還肩負著地球化學理論和方法論的研究。
  • 觀察| 當老年人遇到數字鴻溝
    網絡購物、網上預約掛號、手機行動支付……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當大多數人可以享受科技創新帶來的智慧生活便利之時,相當一部分老年人面對的卻是數字鴻溝的尷尬。他們為「碼」所困,不會甚至不敢「觸網」,努力追隨時代的腳步顯得力不從心。
  • Science Advances:洋中脊玄武巖地幔源區中存在再循環洋殼的元素地球化學證據
    Science Advances:洋中脊玄武巖地幔源區中存在再循環洋殼的元素地球化學證據這一問題還存在著較大的爭論(e.g, Hirschmann and Stolper, 1996; Donnelly etal., 2004)。
  • 藍谷科研動態|我國第一部《海洋生物地球化學》研究生教材出版
    《海洋生物地球化學》研究生教材,以生源要素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學過程為核心主線,以生物過程作用下物質的遷移轉化及反饋為重點,通過物質的能流和物流兩條脈絡構築生源要素海洋生物地球化學過程的有機聯繫,這既突出了海洋生物地球化學的本質,也為拓展研究其他化學物質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學過程提供思路。
  • 弗洛伊德將,低等和高等動物之間的鴻溝填平了
    但真正的新發現在於,低等動物神經系統細胞與高等動物的呈現出連續性,因而先前人們所普遍接受的二者之間的鮮明區分便不復存在了。弗洛伊德在七鰓鰻身上有了重大發現:「魚類的脊髓神經節細胞早已被認為是雙極性的,而高等脊椎動物是單極性的。」弗洛伊德將低等和高等動物之間的鴻溝填平了。「七鰓鰻的神經細胞顯示了從單向過渡到雙極的轉換全部過程,包括帶有分支神經的雙極性。」
  • 我國第一部《海洋生物地球化學》研究生教材出版
    該教材以生源要素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學過程為核心主線,以生物過程作用下物質的遷移轉化及反饋為重點,通過物質的能流和物流兩條脈絡構築了生源要素海洋生物地球化學過程的有機聯繫,這既突出了海洋生物地球化學的本質,也為拓展研究其他化學物質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學過程提供思路。        該教材的出版獲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材出版中心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