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口鄉村記憶④】大明遺風,古驛熱土:聆聽黃山館600年的滄桑訴說...

2020-12-09 煙臺大眾網

龍口鄉村記憶——黃山館鎮

  編者按:

  為傳承鄉村歷史,助力文化發展,受市委市政府委託,今年起,龍口市政協啟動編撰《龍口鄉村記憶》一書。

  大眾網龍口受權連載發布《龍口鄉村記憶》部分內容(初稿)。

  今天走進古驛熱土黃山館鎮。

黃山館鎮概況

  (一)地理位置

  黃山館鎮位於龍口市西南,處龍青、煙威公路至交點,為古交通要道黃山驛之故地。東與龍口經濟開發區毗鄰,南與招遠市的張星鎮接壤,西由界河為界與招遠市的辛莊鎮隔河相望,北臨渤海灣,南接黃山。地理坐標北緯37°32′,東經120°16′。

  (二)名稱由來

  據傳說:「平了戰家疃,安了黃山館」,可知黃山館初為佔姓人居住,元代,佔姓人因反元朝被滅族。後來,趙、王、刁、劉等姓遷來,因南邊有一座黃山,村西設有館驛,取山名「黃山」,加上館驛的「館」,故稱黃山館。

  (三)建制沿革

  黃山館鎮清末屬乾山都黃山館社、小阜觀社。1917年,舉辦保衛團,全縣劃為23區。屬第二十三區。轄一社(黃山館社)19個村。1930年,全縣並為十個區,屬第十區,直到抗戰勝利。1945年9月解放至1949年6月,屬黃縣黃山區。1946年4月黃縣析出龍口市,屬龍口市黃山區。1948年至1949年6月,黃山館由黃山區析出設黃山鎮,直屬龍口市領導。1949年7月撤銷黃山鎮仍併入黃山區,歸黃縣。1953年5月,黃山區改為黃縣第七區。1956年5月撤銷黃縣第七區,恢復黃山區。1957年全縣撤區設立31個鄉,原黃山區分為閆家店鄉、黃山鄉。1958年閆家店鄉與黃山鄉合併成立閆家店人民公社。1966年10月由閆家店人民公社析出成立黃山人民公社。1982年地名普查時因榮城縣也有個黃山人民公社,故更名為黃山館人民公社。1984年3月廢人民公社制,改建黃山館鄉,所屬生產大隊改為行政村。1989年6月改建黃山館鎮。轄21個行政村(23個自然村):王家、於家、鄒家、陳家、前徐、後徐、嶺西、建新、隋家莊、大脈子、店子、黃山館一村、二村、三村、四村、隋家、馬家、姚家、臧格莊、大泊子、耩下劉家。

  2013年,鎮政府與南山集團政企合作,拆遷建樓,設黃山館新村。2014年1月,黃山館一村,二村,三村、四村,隋家、馬家、姚家、臧格莊、大泊子9個村村民及店子村部分村民入住新樓。小區取名新安東區、南區、西區。

  2015年,大脈、建新、嶺西、隋家莊四個村村民相繼搬遷到由鎮政府投資興建的驛東新村。

  黃山館鎮是省級文明鎮、省級歷史文化名鎮、省級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範區、省級衛生鎮、省級無邪教鄉鎮。

  (四)人口姓氏

  全鎮共11400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裡407人,共有117個姓氏。

  (五)土特產品

  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花生、地瓜、雜糧等。

  水果主要有:蘋果、葡萄、柿子、杏、桃、棗、核桃等。

自然資源

  (一)地形地貌

  鎮內地勢東南高西北低,西北為界河口溼地,長年積水。最高處為大脈、東耩、海拔95米。全鎮總面積28.44平方公裡。丘陵佔38.8%,平原佔61.2%。

  (二)水系河流

  三裡河,發源於大脈村南丘陵,經大脈村、嶺西村、館前後徐家、陳家、鄒家,注於界河,全長3華裡。

  臧格莊河,一名嫚兒碑河,發源於大脈耩溝,流經隋家莊注於水庫,往北流於海。現今,河床被填平,有一條引水渠經臧格莊北公路橋入海。

  蘇家溝河,發源於招遠的黃山,經蘇家溝水庫向北,橫穿大泊子村向西北入海,全長10華裡。

  (三)優質資源

  境內南耩有酥石沙,可用於鋪路、填海建島。姚家村東南、隋家村南有金礦脈。現在姚家村東南已少量開採過。

  野生動物和鳥類有:野兔、黃鼠狼、老鼠、刺蝟、家喜鵲、山喜鵲、麻雀、鴿子、斑鳩、燕子、貓頭鷹、黃雀等。

  野生植物有:苫草、茅草、蘆葦、蒿子、薺菜、苦菜、掃帚草等。

  中藥材有:小孩拳、艾草、酸棗、蒲公英、益母草、枸杞等。

  (四)名勝古蹟

  黃山館驛站遺址,1376年建,東至龍山驛60裡,西至朱橋驛60裡,南至招遠城60裡。明清兩代,黃山館驛用於走遞公文,運輸官物,迎送過往官員,遺址在今黃山館新村新安西區。

  1909年,因交通發達,黃山館驛站存在533年廢止。現今,明清兩代官員和高麗使者寫的黃山館驛詩共12首存世。

  黃山館海神廟(又稱龍王廟),原來是一座小廟,年久失修,破爛不堪。黃山館人在1923年捐款重修。海神廟全為石頭結構 ,外有圍牆,廟內供有東海龍王的泥塑及一些蝦兵蟹將,牆的東、西、南三面繪有哪叱鬧海的壁畫。據老人們講,壁畫是一村趙溫老人親手所作,畫出的人物形象非常逼真。廟外的旗杆上飄揚著「四海昇平」的旗幟。

  黃山館玉皇廟

  建在村東南,離村中心二三裡遠(現在醫院址),因為建築在一個高崗上,所以又稱玉皇頂廟。廟內供有玉皇大帝塑像,而香火則不如關帝廟盛。但這裡卻比較幽靜,站在玉皇頂上可以看見日出日落。

  黃山館閣廟

  黃山館村西頭有座城門樓,城門樓上建有一座閣廟,廟門內是一條南北向的甬道,甬道右側是上閣廟大殿的梯臺,再往南是一排面東的廊房,供僧人們誦道與會客。甬道的左側是於廟門緊連的藥王大殿,殿內供奉藥王孫思邈、神醫扁鵲與華陀三尊神像、保佑黃山館的人們消災祛病,平安康寧。藥王殿再往前是三排東西向的平房,由甬道邊的側門進出,供廟上僧侶道人起居與食宿。閣上的大殿供有碧霞元君、玉帝之妻西王母、華山三聖母三位娘娘的神靈,保佑人們農耕、經商、旅行、婚姻平順無挫,遇難呈祥。

  此外,還有鎮河寺、馬廟、程咬金廟等。

  (五)紅色記憶

  1.黃山館地雷戰 黃山館人歷來有反抗侵略,抵禦外侮的光榮傳統。1944年5月,日偽軍利用龍招公路把掠奪招遠的金礦石運到龍口碼頭、裝船到日本冶煉黃金。在縣委的領導下,區中隊和民兵一千多人於6月9日晚上,進行一次大規模破襲活動,連續炸毀敵人軍車。破壞敵人電線桿100根,電線8312斤,三角鐵87塊,計3480斤。黃山區武委會主任陳益三及領導的民兵隊,用地雷掐斷日軍的黃金運輸專線。民兵模範於龍柱用瓦罐裝上自製的土炸彈和碎鍋鐵,化妝成上泊幹活的農民,當運金礦石的汽車走到他跟前,他將瓦罐扔到汽車上,轉身跑進玉米地,炸彈在汽車上爆炸,汽車起火,燒成廢鐵。1943年~1945年,民兵在龍(口)黃(黃山館)公路上,先後炸掉敵人汽車6輛,炸死炸傷日偽軍多人。

  1944年3月的一天凌晨,民兵在三裡河布下「耙雷」,日軍一輛汽車駛進雷區,立即被炸。民兵衝上去拼殺,僅用5分鐘消滅敵人10多名,其中日軍5名,俘虜20多名,繳獲長短槍20多支。

  2.馬廟旗杆掛紅燈 1944年臘月除夕晚上,天降小雪,陣陣冷風,馬家馬振範身背紅燈爬到馬廟高高的旗杆頂掛上紅燈,快速撤離。距馬廟50多米的偽軍據點和店子東南的日軍駐軍見到高高的紅燈上寫有「歡迎偽軍反正」、「打到日本帝國主義」、「抗日必勝」的口號,一起向紅燈射擊,黃山館村民聽到槍聲在院中觀看,大長村民的志氣,鬼子和漢奸心中驚慌。

  3.攻克日偽據點 1943年1月,北海獨立一營、黃縣區中隊,聯合攻克黃山館日偽據點。此歌是攻克據點以後,由黃山館農民所作,歌詞通俗易懂,並有多個版本。

打黃山館炮樓(歌詞)

一九四三年臘月二十八,

風卷雪花紛紛下,

八路軍就把炮樓打。

喊一聲偽軍誰在家?

「你們要繳槍」!

「我們就不殺」!

連喊幾聲他們不回話,

機槍從裡往外打。

八路軍機槍直噠噠,

嚇得偽軍叫爹媽,

八路送了個炸藥包,

轟的一聲炸開了花。

磚石的炮樓上了天,

偽軍鬼子回了老家。

歡呼打了個勝利仗,

人人拍手笑哈哈。

  4.油坊奪槍 1947年9月初,國民黨第八軍某營駐紮在黃山館,營部設在東小樓,中街羅鍋橋油坊住有敵一個排,有機槍一支,步槍30多隻,敵兵30多人。當時,我黃山區委已轉移到縣城東南。黃山區只有武裝隊,但武器都上繳給區委帶走了。於是,武裝隊徐士居聯合10人,準備去尋找區委,大家一商議,沒有武器不妥,這10個人於1947年9月下旬的一天深夜,趁敵熟睡,到黃山館油坊奪槍。徐士居由北窗跳進去拿起敵機槍喊:「解放軍來了一個團把黃山館包圍了!繳槍不殺!」敵排長帶頭舉手投降,敵兵一見這陣勢,反抗是死路都舉起手,王全鳳和徐廣省等人把牆邊30多支步槍和子彈、手榴彈背到身上。然後,扣上油坊門,大家趁黑夜出門向東走。徐廣省問:「解放軍一個團兵力在哪?」徐士居笑著說「咱們10個人,不就是一個小小的團嗎」?大家都明白了,原來沒有部隊包圍黃山館,虛張聲勢是為了奪取敵人的槍枝和子彈。

經濟狀況

  2019年,黃山館鎮實現地方財政收入6451萬元,全鎮生產總值 10.32億元。一、二、三產業比為1:16:3。出口總值1800萬美元。合同利用外資500萬美元。人均可支配收入26229元。

  全鎮工業格局是以翻沙鑄件、現代化種植養殖業為主導產業。鎮內有海盟機械、鑫川鑄造、茂源果蔬、格潤富德等企業。

社會事業

  鎮上有夕陽紅莊戶劇團、同樂會戲迷俱樂部,吸引鎮內及招遠市北部京劇愛好者一同參加活動,每年春節參加市裡秧歌進城。黃山館書畫研究會在綜合文化站2樓辦公,每星期三和星期六召開會員會,研討書畫作品。二樓還設有桌球臺,有固定活動日練球。

  鎮內有九年一貫制鏡心學校,中學和小學各一處,中心幼兒園一處,學校內有運動場一個,各村有健身小廣場。設有健身器材。

  鎮內有心理康復醫院,黃山館衛生院各一處,村內有衛生室。鎮敬老院(老年公寓)設在陳家村北,接收五保老人。

  公交車有27路。館前王家通龍口,31路和18路通黃城,交通方便。

特色產業

  鎮黨委先後引進茂源果蔬、格潤富德兩個具有帶動作用的龍頭產業,發動各村成立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統一流轉土地,採取每畝地400-600元保底分紅加企業支付收益,進行第二次分紅。 目前,9個村建成黨支部領辦合作社9個,聯合社1個,引進醜梨、棗油桃、文冠果、油葵、維納斯黃金蘋果等新品種,帶動集體增收200萬元以上,群眾增收300萬元以上。以生態茂源為載體,建立中國航天育種示範基地,航天科普基地,院士工作站,發展創意農業,生態農業。以格潤富德萬頭牧場為載體,集中發展奶牛高效率養殖業,加工銷售多種業態,進一步打造旅遊產業。

非物質文化遺產

  黃山館鎮地處龍口市最西部,與招遠市為鄰,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民國時,大泊子村呂劉氏的窗染花與黑窗花做工精細。現今,鄒家村鄒貴芹的剪紙、魯繡、十字繡有很高的藝術造詣。鄒家村鄒老太的布藝《梁祝》戲劇人物,曾參加縣文化館展覽獲獎。鄒家村盲人鄒可孟拉墜琴能自拉自唱,曾在黃縣盲人宣傳隊自拉自唱當演員。各村巧手婦女做的花餑餑塗彩作畫,富有立體感,遠近聞名。

  旅遊資源。黃山館自隋朝就有村落。歷經1400多年的歷史,旅遊資源豐富。

  黃山館古驛站,有待在遺址上復原或重建。

  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徐鏡心故居,以及徐氏祠堂、館前後徐家古樹、鏡心湖公園、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農耕文化產品、小巷等景點已向遊客開放。

  文化休閒區、有機畜牧區、生態種植區、紅色文化區、耩下劉家古村落、王家古槐、黃山館新村、驛東新村、等都具備旅遊條件,將來是吸引旅客的景點。

  黃山館鎮孝德文化先進個人名單:

  隋媛珍、王曉玲、王青英、陳德欣、郭學芬、劉春紅、韓永清等。

  黃山館鎮古驛愛心聯盟人員名單:戚少芳、周吉興、謝麗、歐蘭菊、馬興等。

書黃山館壁

(宋) 寇準

殘日住孤館,遲遲行古臺。

大河連野去,白鳥背城來。

離恨渾如結,鄉心漸欲灰。

山花半寥落,猶在社前開。

這裡是古驛黃山館,和美新家園!

請珍藏!

部分圖片大眾網龍口資料片,版權歸原作者

歡迎轉發,註明出處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遲海濱 整理

相關焦點

  • 【龍口鄉村記憶③】畫廊山村——庵夼
    龍口鄉村記憶——庵夼村  編者按:  為傳承鄉村歷史,助力文化發展,受市委市政府委託,今年起,龍口市政協啟動編撰《龍口鄉村記憶》  大眾網龍口受權連載發布《龍口鄉村記憶》部分內容(初稿)。後來在龍口一帶民間傳說,當時龍口的日本鬼子對武工隊既怕又恨,要用500塊現大洋買史興恩的人頭。龍口武工隊,從1944年10月份成立到1945年8月29日龍口光復,這11個月的戰鬥歷程,史興恩和他的武工隊被載入龍口市抗戰史冊,成為龍口市人民永久的記憶!  史興恩所在的武工隊,在配合大部隊解放龍口後,因傷殘解甲歸田。他回到家後並沒有居功自傲,繼續為家鄉建設和國家發展盡心盡力。
  • 【龍口鄉村記憶①】這裡有座山,與泰山華山一起寫入史記,秦皇漢武...
    龍口鄉村記憶——七甲鎮編者按:  為傳承鄉村歷史,助力文化發展,受市委市政府委託,今年起,龍口市政協啟動編撰《龍口鄉村記憶》一書。  大眾網龍口受權連載發布《龍口鄉村記憶》部分內容(初稿)。  首篇刊發鎮級稿件,走進水果之鄉七甲鎮。
  • 貴州的群山之間的屯堡要塞,居民竟堅守流變年前的大明遺風
    -貴州省安順市雲峰八寨-屯堡之中堅守的大明遺風大明洪武十三年,蒙古雖被逐出中原,卻虎踞漠北,天下初定人心未穩,年輕的帝國還需要鐵血的徵伐來鎮定山河,恰逢此時,雲南梁王巴扎刺瓦爾密謀反,洪武帝大手一揮,調北徵南,大將傅友德、沐英率三十萬大軍徵討。
  • 臨沂附近有什麼地方好玩 十裡堡鄉村記憶你沒見過的鄉村
    一個村莊,多少記憶,都刻錄在古街、老屋和永恆不變的春夏秋冬中,預知各種味道。    城市就像一個永遠都吃不飽的巨獸,不住地蠶食著所剩無幾的鄉村。   臨沂十裡堡就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老村莊,迄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今年五月份,那裡開了一個鄉村記憶館。   鄉村記憶館是以收藏、展示、傳播臨沂及周邊地區的鄉村民俗為主的公益性博物館,展陳面積1400多平方米,從「衣、食、住、行、用、藝」等六個方面,集中展示了源遠流長、淳樸厚重的鄉村民俗和民風。
  • 龍口牛肉登上了學習強國!吃貨們趕快集合~
    龍口牛肉登上了學習強國!>「粵菜師傅」工程,以美食為媒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廣東鶴山龍口,以牛肉為媒推動「粵菜師傅•產業融合」近日由鶴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鶴山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鶴山市龍口鎮人民政府、
  • 「煙臺環保世紀行」龍口有個「後柞楊」美麗鄉村建設新樣板
    村民辛永貞有一個幸福的五口之家,一談起美麗鄉村、幸福生活的話題,總有說不完的話。11月12日,煙臺環保世紀行採訪團對後柞楊村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工程、黃水河生態溼地工程、泳汶河汙水處理廠進行了實地採訪。農村生活汙水治理是鄉村生態振興的一項重要內容。過去,由於農村生活汙水沒有得到有效收集處理,部分村莊存在汙水橫流的現象。
  • 龍口三葉羅茨風機點擊了解更多
    龍口三葉羅茨風機點擊了解更多,如果您有任何採購問題,可以聯繫我們!客服為您提供設備參數信息,報價,選型指導!龍口三葉羅茨風機點擊了解更多為了更好地維持供電系統設備容積充裕工作電壓平穩嚴苛嚴禁斷相運作,供電系統路線務必是專用線路,不適合長期臨時性供電系統。羅茨鼓風機實際操作期內。
  • 江門近郊鄉村遊安排一下~
    這裡便是英南村~村內的七彩南堡」,先後邀請多位藝術家為村莊進行整體包裝設計,讓鄉村文化與時代潮流相碰撞。這裡有以小橋流水的鄉村景致,馬卡龍鄉村房屋以及大型的藝術牆繪……禮樂食街特色農家美食在這筆直的禮樂主灌河旁邊,就是一條禮樂美食街,柴火人家、吉田美食、外家、楊桃園
  • 太行山有一原始古村落,封閉了幾百年,至今保留明朝遺風
    這座古村落建於明朝,原始自然,封閉了幾百年,至今年輕人走出大山,但村子裡仍然保留著明朝遺風。這座古村落叫王家辿村,位於河南鶴壁市,是一個位於太行深處洹水河畔的古老村落。從明朝建村,至今已有600年歷史,當地居民便沒有走出大山,被遺忘了幾百年。
  • 大明湖南岸的正誼中學:教育家鞠思敏一手創建,曾是濟南規模最大私立中學
    鞠思敏鞠思敏先生生於1872年,榮成人。他出身於舊知識分子家庭,1904年,他被保送到山東師範學堂就讀。  鞠先生痛恨滿清政府的政治腐敗,力求革新。1906年,在革命者劉冠三的介紹下,加入了「同盟會」,參與梁啓超主辦的《新民從報》、嚴復辦的《國聞報》、劉冠三創辦的《白話報》,宣傳革命思想。
  • 龍口:2016年度最後一場大規模流星雨即將來襲
    雙子座流星雨雙子座流星雨齊魯網煙臺12月2日訊(龍口臺 于波)前段時間的超級月亮
  • 全國網媒齊聚固原 聆聽長徵故事重溫紅色記憶
    1935年10月5日,毛主席與阿訇馬德海進行了長談,留下了「單家集夜話」的佳話。 8月29日下午,「沙湖杯」第十二屆全國網絡媒體行採訪團冒著霏霏細雨,先後探訪了將臺堡三軍會師紀念館、單家集陝義堂清真大寺、六盤山紅軍長徵紀念館,聆聽長徵故事,重溫紅色記憶。   1936年10月22日,中國工農紅軍一、二、四方面軍在將臺堡會師,標誌著震驚中外、舉世聞名的紅軍兩萬五千裡長徵勝利結束。在中國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 龍口黃城剛剛震感明顯!
    剛剛,蓬萊又又又地震了 這一次, 龍口黃城很多網友表示有震感~ 龍口的微友們,你感覺到地震了嗎?
  • 20億年前化石訴說石家莊滄桑巨變
    在這兒生活,沒少在這兒攀爬玩耍,沒想到這兒的石頭是歷經20億年的化石。這位村民說,這麼珍貴的自然環境,應該好好保護起來,千萬不能讓人破壞了。石家莊西部在20億年前曾是水下世界河北地質大學資源學院教授馬寶軍說,他們在測魚、張河灣一帶建有實習基地,作為實習隊長,他經常帶領學生來此地進行地質填圖實習。
  • 「跟著書記看「鄉村振興」」第二站——龍口市
    10日上午,全市鄉村振興現場會觀摩團一行抵達龍口市黃山館鎮,觀摩格潤富德農牧項目、館前後徐村、驛東新苑黨群服務中心。市委書記張術平,市委副書記、市長陳飛,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王曉敏,市政協主席朱秀香,市委副書記吳承丙等市級領導班子成員參加。
  • 「龍口粉絲」製作時摻氨水 長沙超市仍熱賣(圖)
    綠豆粉絲掛羊頭賣狗肉(組圖)  作為煙臺的一塊金字招牌,「龍口粉絲」早在300多年前舊已蜚聲海內外。2002年,它與「煙臺蘋果」、「煙臺葡萄酒」獲得國家質檢總局批准為原產地域保護產品。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老字號,卻出現了新問題。
  • 組圖:冬季參觀青島浮山所的老銀杏樹,更有滄桑的味道
    在此後的數百年間,這些衛所的發展軌跡各不相同,有的因為靠近商埠而發展成現代城市,比如奇山所之於煙臺,有的退化為普通鄉村,如靖海衛村、雄崖所村等。浮山所在裁撤之後,也一度成為即墨縣海邊的村落,但後來隨著青島開埠的發展,如今已經成為鬧市區的一部分。
  • 開採30年 煙臺龍口將關停中國唯一海底煤礦
    &nbsp&nbsp&nbsp&nbsp近一段時間,山東煙臺龍口北皂煤礦的工人,正在將海底礦井的採煤設備運出礦井,中國唯一海底煤礦將於今年10月正式關停。&nbsp&nbsp&nbsp&nbsp北皂煤礦隸屬於山東能源龍礦集團,1983年建成投產,是一座集煤炭和油頁巖生產於一體的現代化海濱礦井。在礦井入口處,「衝向海域」四個大字表明這座煤礦的特殊身份。&nbsp&nbsp&nbsp&nbsp北皂煤礦是典型的三軟煤層,陸地區域煤炭儲量不多。
  • 龍口打好高鐵徵遷「開年之戰」 協議籤訂及土地清表加速推進
    2020年12月31日,元旦假期前一天,在濰煙高鐵(龍口段)黃山館鎮徵遷現場,清表後的土地已完成平整,被白雪覆蓋,不遠處的高鐵預製梁場建設現場依舊一片火熱的施工氛圍。  濰煙高鐵(龍口段)在黃山館鎮的徵遷紅線範圍內只涉及到大脈村一個村,其中土地50.55畝、農戶39戶,非住宅2處(看護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