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大行星:金星(全文)

2020-12-01 網易科技

英文名: Venus

金星基本參數:

公轉半徑 108,208,930 km

公轉時間 224.701天

平均公轉速度 35.1公裡/秒

衛星數量 0

赤道直徑 12,103.6千米

表面面積 4.6億 平方千米

質量 4.869 × 1024 千克

表面引力 8.78 m/s2

自傳時間 243.02天

逃逸速度 10.4 千米/秒

大氣壓 9321.9千帕

二氧化碳 96%

氮 3%

其他各種氣體 極少數

金星是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排列為第二顆。

概述

金星是天空中最亮的星星,是一顆是類地行星,也是太陽系中唯一一顆沒有磁場的行星。在九大行星中金星是最接近圓形的,偏心率也是最小的,僅為0.7%。

以地球為角的頂點分別連結金星和太陽,就會發現這個角度非常小,即使在最大時也只有48.5°,這是因為金星的軌道處於地球軌道的內側。因此,當我們看到金星的時候,不是在清晨便是在傍晚,並且分別處於天空的東側和西側。

中國古人稱金星為「太白」或「太白金星」,也稱「啟明」或「長庚」。古希臘人稱為阿佛洛狄特,是希臘神話中愛與美的女神。而在羅馬神話中愛與美的女神是維納斯,因此金星也稱做「維納斯」。金星的天文符號用維納斯的梳妝鏡來表示。

金星同月球一樣,也具有周期性的圓缺變化(位相變化),但是由於金星距離地球太遠,用肉眼是無法看出來的。關於金星的位相變化,曾經被伽利略作為證明哥白尼的日心說的有力證據。

大氣

金星的天空是橙黃色的。金星上也有雷電,曾經記錄到的最大一次閃電持續了15分鐘。

金星的大氣主要由二氧化碳組成,並含有少量的氮氣。金星的大氣壓強非常大,為地球的90倍,相當於地球海洋中1千米深度時的壓強。大量二氧化碳的存在使得溫室效應在金星上大規模地進行著。如果沒有這樣的溫室效應,溫度會比現在下降400°C。在近赤道的低地,金星的表面極限溫度可高達500°C。這使得金星的表面溫度甚至高於水星,雖然它離太陽的距離要比水星大的兩倍,並且得到的陽光只有水星的四分之一(高空的光照強度為2613.9 W/m²,表面為1071.1 W/m²)。儘管金星的自轉很慢(金星的「一天」比金星的「一年」還要長,赤道地帶的旋轉速度只有每小時6.5千米),但是由於熱慣性和濃密大氣的對流,晝夜溫差並不大。大氣上層的風只要4天就能繞金星一周來均勻的傳遞熱量。

金星濃厚的雲層把大部分的陽光都反射回了太空,所以金星表面接受到的太陽光比較少,大部分的陽光都不能直接到達金星表面。金星熱輻射的反射率大約是60%,可見光的反射率就更大。所以說,雖然金星比地球離太陽的距離要近,它表面所得到的光照卻比地球少。如果沒有溫室效應的作用,金星表面的溫度就會和地球很接近。人們常常會想當然的認為金星的濃密雲層能夠吸收更多的熱量,事實證明這是非常荒謬的。與此正相反,如果沒有這些雲層,溫度會更高。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大量存在所造成的溫室效應才是吸收更多熱量的真正原因。

在雲層頂端金星有著每小時350千米的大風,而在表面卻是風平浪靜,每小時不會超過數千米。然而,考慮到大氣的濃密程度,就算是非常緩慢的風也會具有巨大的力量來克服前進的阻力。金星的雲層主要是有二氧化硫和硫酸組成,完全覆蓋整個金星表面。這讓地球上的觀測者難以透過這層屏障來觀測金星表面。這些雲層頂端的溫度大約為-45°C。美國航空及太空總署給出的數據表明,金星表面的溫度是464°C。雲層頂端的溫度是金星上最低的,而表面溫度卻從不低於400°C。

地形地貌

在金星表面的大平原上有兩個主要的大陸狀高地。北邊的高地叫伊師塔地,擁有金星最高的麥克斯韋山脈(大約比喜馬拉雅山高出兩千米),它是根據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命名的。麥克斯韋山脈包圍了拉克西米高原。伊師塔地大約有澳大利亞那麼大。南半球有更大的阿芙羅狄蒂地,面積與南美洲相當。這些高地之間有許多廣闊的低地,包括有愛塔蘭塔平原低地、格納維爾平原低地以及拉衛尼亞平原低地。除了麥克斯韋山脈外,所有的金星地貌均以現實中的或者神話中的女性命名。由於金星濃厚的大氣讓流星等天體在到達金星表面之前減速,所以金星上的隕石坑都不超過3.2千米。

大約90%的金星表面是由不久之前才固化的玄武巖熔巖形成,當然也有極少量的隕石坑。這表明金星近來正在經歷表面的重新構築。金星的內部可能與地球是相似的:半徑約3000千米的地核和由熔巖構成的地幔組成了金星的絕大部分。來自麥哲倫號的最近的數據表明金星的地殼比起原來所認為的更厚也更堅固。可以據此推測金星沒有像地球那樣的可移動的板塊構造,但是卻有大量的有規律的火山噴發遍布金星表面。金星上最古老的特徵僅有8億年歷史,大多數地區都相當年輕(但也有數億年的時間)。最近的發現表明,金星的火山在隔離的地質熱點依舊活躍。

金星本身的磁場與太陽系的其它行星相比是非常弱的。這可能是因為金星的自轉不夠快,其地核的液態鐵因切割磁感線而產生的磁場較弱造成的。這樣一來,太陽風就可以毫無緩衝地撞擊金星上層大氣。最早的時候,人們認為金星和地球的水在量上相當,然而,太陽風的攻擊已經讓金星上層大氣的水蒸氣分解為氫和氧。氫原子因為質量小逃逸到了太空。金星上氘(氫的一種同位素,質量較大,逃逸得較慢)的比例似乎支持這種理論。而氧元素則與地殼中的物質化合,因而在大氣中沒有氧氣。金星表面十分乾旱,所以金星上的巖石要比地球上的更堅硬,從而形成了更陡峭的山脈、懸崖峭壁和其它地貌。

另外,根據探測器的探測,發現金星的巖漿裡含有水。

其它特徵

金星一晝夜為243天,公轉周期為225天。金星的緩慢自轉是逆行的,也就是說它是由西向東自轉的,而不是像大多數行星那樣由東向西自轉(冥王星和天王星同樣是逆行自轉的,而且天王星的自轉軸是97.86度傾斜的,幾乎就是橫於軌道面上)。這種現象有可能是很久以前金星與其它小行星相撞而造成的,但是現在還無法證明。除了這種不尋常的逆行自轉以外,金星還有一點不尋常。金星的自轉周期和和軌道是同步的,這麼一來,當兩顆行星距離最近時,金星總是以同一個面來面對地球(每5.001個金星日發生一次)。這可能是潮汐鎖定(tidal locking)作用的結果--當兩顆行星靠得足夠近時,潮汐力就會影響金星自轉。當然,也有可能僅僅是一種巧合。

衛星史話

人們曾經認為金星有一個衛星,名叫尼斯,以埃及女神塞斯(沒有凡人看過她面紗下的臉)命名。它的首次發現是由義大利出生的法國天文學家喬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在1672年完成的。天文學家對尼斯的零星觀察一直持續到1982年,但是這些觀察之後受到了懷疑(實際上是其它昏暗的星體在恰好的時間出現在了恰好的位置上)。所以我們現在認為,金星沒有衛星。

人類探索

在太空探測器探測金星以前,有的天文學家認為金星的化學和物理狀況和地球類似,在金星上發現生命的可能性比火星還大。1950年代後期,天文學家用射電望遠鏡第一次觀測了金星的表面。從1961年起,前蘇聯和美國向金星發射了30多個探測器,從近距離觀測,到著陸探測。

本文來源:網易探索綜合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九大行星:金星
    大氣壓 9321.9千帕 二氧化碳 96% 氮 3% 其他各種氣體 極少數金星是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概述 金星是天空中最亮的星星,是一顆是類地行星,也是太陽系中唯一一顆沒有磁場的行星。在九大行星中金星是最接近圓形的,偏心率也是最小的,僅為0.7%。
  • 九大行星名字的由來
    在第5世紀,水星實際上被認為成二個不同的行星,這是因為它時常交替地出現在太陽的兩側。當它出現在傍晚時,它被叫做墨丘利;但是當它出現在早晨時,為了紀念太陽神阿波羅,它被稱為阿波羅。畢達哥拉斯後來指出他們實際上是相同的一顆行星。中國古代則稱水星為「辰星」。     中國古人稱金星為「太白」或「太白金星」,也稱「啟明」或「長庚」。古希臘人稱為阿佛洛狄特,是希臘神話中愛與美的女神。
  • 太陽系的行星, 八大行星還是九大行星?
    九大行星它們依次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2006年8月24日下午,在第26屆國際天文聯會通過第5號決議,由天文學家以投票正式將冥王星劃為矮行星 ,自行星之列中除名。)[1]  八大行星自轉方向多數也和公轉方向一致。只有金星和天王星兩個例外。金星自轉方向與公轉方向相反。而天王星是在軌道上橫滾的。而曾經被認為是「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於2006年8月24日被定義為「矮行星」。
  • 九大行星中英對照
    行星由太陽起往外的順序是:水星(mercury)、金星(venus)、地球(earth)、火星(mars)、木星(jupiter)
  • 九大行星-水星、金星、火星| 鼎心人類圖專業知識
    我們講講九大行星中的水星,金星,火星。它們在人類圖中顯示於「行星表」所列出的行星符號裡。
  • 九大行星是太陽系的內行星
    九大行星是太陽系的內行星,按照離太陽的距離從近到遠,它們依次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在2006年被科學家降為矮行星)。(2006年8月24日下午,在第26屆國際天文聯會通過第5號決議,由天文學家以投票正式將冥王星劃為矮行星 ,自行星之列中除名。)
  • 曾經的第九大行星—金星
    我們都知道,金星是太陽系中八大行星之一,按照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它排在第二位,距離太陽約0.725個天文單位,它是離地球最近的行星,雖然有時候火星會更近一點,古羅馬人稱金星為維納斯,中國古代則稱為長庚啟明,太白或太白金星,古希臘神話中稱為阿佛洛狄特公轉,周期是224.7個地球日,以下呢
  • 冥王星為什麼被踢出「九大行星」的行列
    金星自轉方向與公轉方向相反。而曾經被認為是「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於2006年8月24日被定義為「矮行星」冥王星為何被踢出九大行星行列,主要是因為它不符合天文學們對行星的最新定義!冥王星的行星命運就是這麼離奇,人們一開始在強烈的湊夠九大行星的願望中,把它列入了行星的行列,是當時轟動一時的科學新聞。
  • 發現了太陽系第九大行星?
    《天文學雜誌》研究員巴蒂金和布朗表示,他們通過數學模型和電腦模擬發現了一顆新的太陽系行星。這顆可能存在的行星質量約是地球的10倍,冥王星的5000倍,距離太陽超過900億公裡,比第八行星海王星遠了20倍,該行星繞太陽運行一周需時1萬至2萬年。如果該天體真的存在,將成為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如果這一天體被證實,就重現了第八大行星海王星的發現過程。當年海王星也是先進行計算,從理論上發現,後得到觀測證實,所以被稱為「筆尖上的發現」。
  • 九大行星的英文單詞速記
    在英語國家裡,小孩子們用這句話來記住太陽系九大行星的名字以及它們距離太陽遠近的順序如果你仔細看一下這句話中每個單詞打頭的字母,你就會發現,這句話的確可以幫助你來記住九大行星的名字和它們距離太陽遠近的順序。離太陽最近的行星叫做Mercury 水星,V是Venus 金星,E是Earth 地球,M是Mars 火星,J是Jupiter 木星,S是Saturn 土星,U是Uranus 天王星,N是Neptune 海王星,最後P是Pluto 冥王星。
  • 昔日的九大行星,如今變成八大行星,冥王星被踢出冤不冤?
    ,這九大行星分別是按照距離太陽的遠近排列,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其中金木水火土肉眼就可以觀察得到。然而在2006年的時候,國際天文聯會通過了一項決議,將冥王星劃出九大行星的行列。那麼究竟是出於什麼樣的原因才做出了這個決定?
  • 比較一下九大行星與太陽的距離與大小(文章回放:2020,11,11.)
    比較一下九大行星與大陽的距離和大小      陳祖驥      我們知道,大陽系的九大行星(依離大陽近到遠排列)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   九大行星和太陽,它們間的距離和大小都是天文數字,看起來有奌繁,如果把它們之間的距離和大小按比例列出來,看起來就簡單明暸得多。
  • 達州石雕"九大行星"排錯位 火星冥王星換位引吐槽
    「九大行星」排列錯誤,「火星」「冥王星」換位引網友吐槽  近日,達州網友反映,濱河路段石雕「九大行星達州濱河路作為一處公共場所,路段中「九大行星」的放置,此處應該為火星。其他順序都是按照太陽系九大行星排列,唯獨把火星和冥王星位置對調。這麼明顯的錯誤會不會太有損達州形象了?是疏忽還是確實沒有文化?」並配有三張圖片,用紅色圈出了錯誤行星。  微博發出了引發了網友的討論,有網友表示:「冥王星已經不是行星了,是矮行星。」
  • 太陽系九大行星英文的起源趣談
    墨丘利對應希臘神話中的赫耳墨斯(Hermes):赫耳墨斯是希臘奧林珀斯十二主神之一,羅馬名字墨丘利(Mercury),九大行星中的水星. 赫爾墨斯商業、發明、靈巧之神,盜賊的保護神,也是眾神的信使、書吏及報信者. 他是宙斯最忠實的信使,為宙斯傳送消息,並完成宙斯交給他的各種任務。他行走敏捷,精力充沛,多才多藝。
  • 太陽系內各行星順序極不穩定,明日的地球或成今日的金星
    太陽系中的九大行星,按由近到遠的順序依次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由此可見,金星和火星距離地球最近,一般來說,相近的星球周期自轉等數據會比較接近。每個星球之間的距離,是以赤道對角邊來看,金星距離地球最近時約為421萬公裡,最遠時約為2.471億公裡;火星距離地球最近時約為5500萬公裡,最遠距離則超過4億公裡。人類為了尋找適宜居住的「第二星球」,開始從地球周邊的星球入手研究。2012年8月6日13時31分,美國航天局發送了一輛名為「好奇號」的探測車前往火星進行探測。
  • 我們的太陽系或許存在第九大行星
    自從2006年冥王星被取消在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的地位後,我們常識中「太陽系具有九大行星」便變為了「太陽系具有八大行星」,按距離太陽從近到遠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然而科學家們一直在理論上認為在距離太陽很遠的地方有一個第九大行星的存在。它尚還沒有發現,但是假如它真的被探測到,那麼就可以解釋很多困擾科學家多年的問題。比如太陽的自傳軸與在天王星外圍聚集著的小型冰凍彗星的公轉軌道存在的傾斜角。這塊區域被稱為柯伊伯帶。
  • 太陽系出現第九大行星?神秘天體闖入太陽系,被太陽「控制」
    眾所周知太陽系是有八大行星的,這八大行星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不過大家知道嗎?太陽系曾經是有九大行星的,這第九顆行星就是冥王星,只是後來它被重新劃入了矮行星行列,從此太陽系只有八大行星。
  • 冥王星被踢出九大行星 降為矮行星·網易探索頻道
    引子:在經過激烈的討論之後,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24日上午公布了行星定義決議草案的最終版本。現在太陽系的天體包括:八大行星,矮行星和小天體。    不再存在的「九大行星」資料
  • 新行星定義出臺 太陽系九大行星變八顆
    【搜狐科學訊】據美聯社報導,在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布拉格大會24日晚的投票表決中,新的行星定義被通過。依據此定義,冥王星自動失去行星身份,太陽系原有的九大行星僅剩下「八大」。  一位北愛爾蘭的女天文學家對表決結果頗為滿意,「如果我們使用一個有爭議的行星定義作為保護傘,將一些矮行星都包括進來的話,我們會招來嘲笑的。
  • 九大行星變八大行星,冥王星為何被除名?
    冥王星於2006年被移出九大行星行列,降級成為矮行星,自此太陽系只剩八大行星。冥代表著死亡,但冥王星的可怕之處與它的名字無關。冥王星遠離太陽,相對於地球而言,冥王星上的環境十分惡劣,這才是它的可怕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