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中醫藥博物館野外採藥 製作標本 了解浙江中藥材

2021-01-10 杭州日報

  記者 徐斌 通訊員 金聰偉

  攝影 韓丹

  

  上周日,醫學興趣小組在浙江中醫藥大學舉行了第四次活動。通過老師講解和自己動手,孩子們對中醫和中草藥有了初步認識,還知道了怎麼採中藥、怎麼做植物標本。

  參加本次現場活動的有20多位小朋友和20多位家長。下午1點半,孩子們一頭扎進浙江中醫藥大學的博物館,當天的興趣課由此開始。

  「鎮館之寶」不止一件

  浙江中醫藥大學的中醫藥博物館,目前收藏了包括植物資源、動物資源、礦物資源共1800種中藥材。

  鼯鼠的糞便稱為「五靈脂」,在醫學中運用廣泛,是婦科用藥的主要原料;犀牛角中醫叫「犀角」,如果高燒不退,刮點「犀角」粉末溫水吞服,可馬上見效。「當然現在犀牛是保護動物,犀角也被禁用。」負責博物館介紹的胡利忠老師說。

  胡老師說,稱得上浙江中醫藥博物館「鎮館之寶」的有不少:前面說的犀牛角,現在很少了,算一件。還有是一塊叫「雌雄黃晶體」的石頭,雄黃或雌黃一般都是單獨形成,古時候,雌黃用來塗改黃紙上寫錯的毛筆字,「信口雌黃」就是說不顧事實、隨口亂說;雄黃可以用來做酒。雌雄黃兩種共生的就非常罕見。另外,明清以後,一些近代名醫的真跡——他們用毛筆開的藥方子,也比較珍貴。

  

  要當中醫最好認得繁體字

  在教孩子們採藥前,浙江中醫藥大學藥學院的張水利老師先在教室裡簡短講了些理論小知識。

  小朋友今後如果想從事中醫,現在開始可以多學學繁體字。不少中醫原著都是繁體的,學這些知識,要看得懂,這樣才能領會其中的意思。

  張老師還給孩子們講一些野外採藥的知識。學中醫,得認識各種各樣的草藥。到野外採藥,是辛苦的,有時飯都得在野外吃;出去就是團隊,大家要相互幫助。

  「接下來,大家準備拿工具。我們採藥去。」張老師話音一落,孩子們興奮起來。

  

  到野外採藥一般都會配GPS

  老師們把孩子們七八個一組,分成3組。分別發了採藥工具——高枝剪、小鋤頭、鏟子、標籤、野外記錄本等。採藥的場地就在校園內。

  採藥的過程基本是邊玩邊學。帶隊老師強調一點:哪裡採的藥,都要記錄詳細,要細緻到「四維」:經度、維度、高度、時間(一般到野外採藥,都會配GPS,這次因在校園內採,所以沒發,只要求孩子們詳細記錄地點)。

  木芙蓉、爵床、鬼針草、無患子……跟著老師邊走邊採,邊採邊了解草藥的形狀、功效,孩子們學得蠻開心。

  

  標本壓幹後最好要消毒

  接下來就是學做標本了。

  回到教室,張水利老師開始給孩子們講做標本的過程。

  野外採集來的植物,新鮮、水分多,如果直接收藏容易發黴、爛掉,所以這就需要把植物做成標本。

  具體怎麼做?張老師說,一份合格的標本,應具備以下幾個條件:標本帶有花或果,或含有重要形態鑑別特徵。附有一份填寫詳細的採集記錄,包括採集日期、地點、海拔、生境、狀況,不能只填某某縣某某山。對標本本身難以反映的植株高度、質地、花果色澤,尤其要填寫清楚。

  藥用植物標本採集後需要儘快壓制。一般是把植物夾在兩層吸水紙中間,並用夾板固定。放置一個多星期,直到植物平整、挺拔為止。

  然後是消毒。一般是把標本放到零下30-40攝氏度的冰箱裡(家用冰箱一般達到零下18攝氏度,可以起到一定作用,但作用不大。建議採用塑封機塑封,起到隔絕空氣的作用。也不大會爛),約兩個星期左右,目的是殺死留在植物中的蟲卵。

  最後是到臺紙上裝訂。並按採集記錄,寫清楚植物的科屬、種類,採集地點等信息。

  這種標本做法稱作「臘葉標本製作」。小朋友們以後做其他植物標本也是一樣的方法。

  浙江的「八味」中藥材

  每個省份、每個地方都有比較出名的中草藥,即「地道藥材」,比如「河南四大懷藥」、「廣東南藥」。浙江的道地藥材很多,其中以「浙八味」最出名。

  它們分別叫什麼、主產於哪裡、功效又是什麼,浙江中醫藥大學本草社的師生們,在活動中給孩子們發製作好的知識卡片——

  白朮:是菊科植物,主要產於新昌、嵊縣、磐安、東陽、天台。具有健脾益氣、燥溼利水、安胎的功效。

  白芍:是毛茛科芍藥屬植物,藥用根部,主產於磐安、東陽。主治頭脹、頭痛、眩暈、耳鳴等。

  浙貝母:是百合科植物,因原產於象山,故又稱象貝母。具有清熱化痰、散結解毒的功效。

  杭白菊:主產地是桐鄉,其次是崇德、海寧。功能是養肝明目、補腎、健脾和胃、潤喉生津。

  延胡索:為罌粟科植物,產於東陽、磐安、永康、縉雲等地。有活血、止痛的功效。

  玄參:為雙子葉植物,主產於磐安、東陽、仙居、桐鄉、縉雲等地。有清熱涼血、瀉火解毒、滋陰的功效。

  麥冬:百合科植物,主產於慈谿、餘姚、杭州。具有養明清熱、潤肺止咳的功效。

  溫鬱金:為姜科植物,主產於瑞安。臨床用於治療肺癌、肝癌等。

相關焦點

  • 雲南陸良:摸清中藥資源「家底」 助力中醫藥產業發展
    為實施好這次中藥資源普查工作,自2019年7月,工作組就為野外普查準備好所需設備和資料文獻,並製作野外防蛇、蟲香囊等應急藥品;5月至今,每到一個樣地,工作組6名普查員便開啟嚴謹的「普查」模式。他們認真定位找樣地、拉樣方、樣線調查、發現拍照、對樣記錄,再挖出整株植物,為避免出土的植物變曲卷或蔫掉,影響標本製作,他們還要及時用吸水紙等材質作根莖保護處理,這才算完成普查工作的三分之一。晚上回到辦公室,他們要加緊整理當天採集到的鮮株,通過壓制、乾燥,再整理、再縫製等精細步驟,製作成再現藥材原貌的臘葉標本,力求做到植物特徵齊全,工作量不亞於野外普查採集,常常加班至深夜。
  • 摸清中藥資源「家底」 助力中醫藥產業發展 雲南陸良縣開展中藥...
    「吃米帶糠,吃菜帶幫;男不離韭,女不離藕;若要皮膚好,蓮藕加紅棗……」在通向小百戶鎮楊梅山樣地的路上,曲靖陸良縣中藥資源普查隊隊長孟醫生一邊火眼金睛盯著路邊的花花草草,一邊跟隨行的普查隊員普及中醫藥知識,一路說說笑笑,緩解隊員們採集中草藥標本的辛苦和勞累
  • 探秘恐龍化石製作昆蟲標本 青島貝林自然博物館特別受歡迎
    作為山東省科普教育基地、青島市中小學課外研學基地的青島貝林自然博物館從10月2日起,接待遊客量開始迅速攀升,10月4日館內瞬時接待遊客量達到400人,達到防疫期間瞬時最大接待量,峰值期間安排人員進行妥善調配,防疫有標準,安全有保證。
  • 浙江力促中醫藥事業行穩致遠
    浙江省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蔡利輝介紹,目前浙江公立中醫院96家,民營中醫院102家,中醫類門診部338家、中醫類診所2140家。浙江達到國家三級標準的中醫院數量位居全國第一,全省有三級中醫院31家,市級以上中醫院全部達到三甲標準,87%的縣級中醫院達到二級甲等以上水平。浙江省中醫藥開展「最多跑一次」改革。
  • 上海昆蟲博物館,曾有亞洲大英博物館之稱,收藏百萬珍稀昆蟲標本
    上海昆蟲博物館,現收藏全國各地昆蟲標本100多萬號,保藏著一大批瀕危珍稀昆蟲標本及國際和國內的危險性檢疫害蟲標本,是我國大型的專業昆蟲館。收費為7元/小時體驗遊記上海昆蟲博物館,其前身是法國神父韓伯祿(P.Heude)1868年籌建的上海震旦博物館(MuseeHeude)昆虫部,1883年在徐家匯建成,後因標本眾多,無法儲藏,於1930年在呂班路(今重慶南路)興建新的震旦博物院。當時儲藏中國所產的動植物標本為遠東第一,有「亞洲的大英博物館」之美稱。1953年歸屬中國科學院上海昆蟲研究所。
  • 參觀哈佛大學最受歡迎的博物館,探索人與自然的微妙關係
    哈佛自然歷史博物館建於1998年,是哈佛大學校園內最熱門的博物館,館內展示1萬2千多種動植物標本,包括恐龍、哺乳動物、鳥類的標本以及稀有礦物和哈佛非常著名的玻璃植物模型,俗稱「玻璃花」。博物館內的展覽既包括現有大量收藏的展示,也有包括「新英格蘭的森林」、「梭羅的緬因湖」和「玻璃中的海洋生物」等多媒體展覽。總之,博物館中無可比擬的藏品與大學科學研究珍貴成果,都很好促進大眾對於自然世界和人類與自然關係的理解。另外,動物標本也非常值得一看,既有漂亮的胡蝶、昆蟲和鳥類標本,也有大型動物,包括恐龍獅子、大猩猩,都栩栩如生。人文方面的展廳包括兵器,服飾,石雕等等。
  • 國際博物館日丨大揭秘!那些好看、逼真的標本是如何製作的?
    相信很多朋友都去過博物館,看到櫥窗裡展示的栩栩如生的標本,大家是不是都會忍不住發出感嘆:簡直就像活的一樣!同時也不免產生疑問:這些仿佛下一秒就會動起來的標本,究竟是如何製作的呢?標本一直是博物館展櫃中的重要角色,今天是「國際博物館日」,小編就帶大家學習一下如何製作標本。
  • 小夥做千餘件動物標本 想建武義動植物標本館
    1993出生的陳旭是金華武義人,他笑著說,大學裡學的是生物實驗技術專業,和標本製作沒什麼關係。可他天生又是個喜歡動手的人,安安靜靜待在實驗室裡做重複的工作也不太喜歡,還未畢業,就還是籌劃重新學門技術,直到他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接觸了標本製作這行,沒想到從此「深陷其中」,對標本製作痴迷不已。他到現在還清楚地記得,第一次在杭州見到標本製作師們製作標本時的場景。
  • 揭秘美國最古老醫學博物館:雙頭嬰兒標本(圖)
    醫生用於診斷和治療面部疾病的圖片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具有大約兩百年歷史的神秘醫學博物館收藏著古老的醫學工具、雙頭嬰兒等罕見的標本,引來許多好奇的遊客參觀。但是,這些標本被收集起來,成為了美國歷史最悠久的醫學博物館的一部分珍品。  這些展品,包括驚人的畸形胎兒、中世紀的醫學教科書,保存在美國費城的一家醫學博物館--穆特博物館(Mütter Museum)。該博物館於1849年開放,作為1787年成立的美國最古老醫學會--費城醫師學院的一部分。
  • 上千隻蝴蝶標本贈給自然博物館
    昨日下午,在西安市長安南路電視塔下,正在建設中的陝西自然博物館的朱忠良館長向李淑華老師頒發了「榮譽證書」,感謝她將自己多年來採集的上千隻蝴蝶標本無償贈送給博物館。  李淑華今年48歲,是西安市一所職業技能培訓學校的老師。
  • 北京平谷馬坊村官參觀蝴蝶昆蟲博物館
    6月7日上午,在馬坊鎮黨建辦主任曹海雲的帶領下,馬坊鎮多名村官參觀了位於馬坊鎮東撞村的蝴蝶昆蟲博物館。村幹部王德剛熱情地接待了我們,這一座蝴蝶昆蟲王國就是他親手創建的。
  • 「報名帖」「博物館小蜜蜂」11月活動來啦!去浙大地質館看看「我們...
    要搞清這些問題,需要一些專業知識,所以,這次我們特地邀請了浙江大學地球科學院的老師和博士生們,為「博物館小蜜蜂」們上一堂課,做一些有關地球科學的基礎知識,激發孩子們自然科學學習興趣,科學地認識地質資源。與以往去公共博物館不同的是,這次我們將帶孩子們走進浙江大學的專業博物館——地球科學院的地質博物館。這裡的2000多種6000餘件展品,它們首要的作用是用於教學科研,間或用於科普展示。
  • 全球最大昆蟲博物館受贈珍稀蝴蝶標本
    本報訊 日前,蝴蝶專家壽建新將其歷年來發現、收藏的包括周氏虎鳳蝶、中華虎鳳蝶、擬矍眼蝶在內的6個新種、新亞種、新記錄種共8隻珍稀蝴蝶標本,正式捐贈給目前全球最大的昆蟲博物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昆蟲博物館。
  • 後續丨新誕生的千島湖魚王將被製作成標本!
    杭州頻道網友的評論數百名網友對魚王的命運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大部分都支持將魚王放生,那麼魚王的最終命運到底如何呢?據千島湖發展集團的專家評估,捕撈上來的魚王已有近20歲,而青魚的壽命一般在30年左右,已屬於「老齡」,相較於放生,科研的價值更高。
  • 博物館小蜜蜂報名帖│世界那麼大,一起去看看。寒假出發,浙大地質...
    好的,錢報「博物館小蜜蜂」聽到了。1月18日,孩子,放下課本放下手機,拿起指南針拿起地質錘,我們一起去看地球,一起去為地球搭脈,一起去看地殼的形成和演變過程。用你好奇、求知、靈動的雙眼,看世界!約吧——「科考,從博物館內到館外」。那一天,我們會先來到浙江博物院安吉館區地質館,探尋浙江大地廿億年的秘密。
  • 西農大昆蟲博物館屋頂漏雨威脅珍稀標本(附圖)
    屋頂漏雨的痕跡 本報記者 劍波 攝  本報鹹陽訊(記者 劍波)近日,許多昆蟲愛好者和學者打電話或致信本報,反映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昆蟲博物館屋頂出現漏雨現象,許多國家乃至世界都稀有的珍貴昆蟲標本,隨時面臨被損壞的可能。
  • 識藥、種藥、制標本 朝陽小學學生研學南川中草藥植物園
    孩子們參觀認識標本 朝陽小學供圖 華龍網發在此之前,學校開展了「中醫藥文化進校園」為主題的課程整合周活動,為研學實踐做足了準備。    校外課程實踐 親自動手不亦樂乎    陽光正好,芳草飄香,朝陽小學的師生們一邊感受著植物園中的春日氣息,一邊了解著各種各樣的中草藥植物。
  • 贛南醫學院中藥標本館歡迎您
    大江網/贛州頭條客戶端訊 通訊員陳濤報導:贛南醫學院中藥標本館建成於2013年,藏有中草藥標本1000餘件,是教學、科研和對外交流為一體,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展館。  贛南醫學院中藥標本館建築面積200餘平方米,分標本展示和標本製作平臺兩部分。
  • 金川區博物館蝴蝶標本展在康樂縣博物館展出
    11月9日,金川區博物館在臨夏州康樂縣博物館的蝴蝶標本館際交流展覽開展,展覽為期2個月。新穎的展覽內容以及生動有趣的布展形式使得開展不久就吸引來眾多小朋友的參觀。2020/11/09——2021/01/09位於河西走廊中段蜂腰帶上的金川區博物館,從2016年開始舉辦「蝶舞翩躚」——金川區博物館蝴蝶標本展,並於2017年開始沿著河西走廊一路西行交流展覽,又於去年9月份跨越黃河來到伏羲故裡天水,再到「茶馬互市」的臨夏州康樂縣,至此本展覽已跨越4個年頭,輾轉張掖市、酒泉市、嘉峪關市、天水市、臨夏州5個市州,8個博物館,不僅搭建起了與各個兄弟博物館之間的交流橋梁
  • 天津一熊孩子弄壞海博館標本!網友的建議亮了……
    在天津海洋博物館 一位父親帶著孩子參觀的時候 抱著孩子伸進展架 結果弄壞了裡面的鯊魚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