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中藥研究 - CCTV.com-健康頻道-〖中華醫藥〗世界與中醫

2020-12-05 央視網

德國中藥研究

央視國際 2004年08月24日 17:24

  自60年代起,面對化學合成藥的毒副作用和諸多疑難病症,出現了藥學"回歸大自然"的呼聲。1980年,聯邦德國政府要人委婉地表示,"無意阻止天然藥物的臨床應用",實際上推動了開發天熬植物藥的熱潮,及至90年代,全德藥用植物達900餘種,生產植物藥品在2萬種以上,佔市售藥品14萬種的1/7。有調查表明,78%的德國婦女服用過草藥,其中半數已學會選用一般植物藥療疾祛恙。1953年成立的德國藥用植物學會(GA)是國際上同類組織中最為活躍的學術團體,每年1次歐洲範圍內的學術研討會,每4年1次大型國際學術交流會議,先後出版了多種會議論文集,如1976年慕尼黑版《具有藥理性的、生物治療活性的新天然產物和植物藥》、《植物組織的培養及其生物枝術的應用》,1980年法國斯特拉茨堡會議文集《天然藥物》。該學會定期刊物《藥用植物》是高水平的國際雜誌,能反映世界植物藥研究水平。自從19世紀中後期以來,德國製藥工業發達,出現了艾利希(Ehrlich P,公元1854-1915年)、杜馬克(Domagk G.公元1895-1964年)等製藥專家,也有從植物中提取藥物的傳統,尤其在植物化學成分檢測、組織培養和化學分類等現代藥學研究方面處於國際領先地位。中草藥著作傳入德國已有200多年,18世紀荷蘭人羅·姆(G. E. Rumpt)把金陵版《本草綱目》帶到德國,收藏於拍林的國立皇家圖書館,隨後又收入1603年江西版的《本草綱目》、明代官修本草彩色圖冊《本草品匯精要》清代抄本。依據1749年法文版翻譯的《中華帝國全志》德文本由杜赫德編輯,在羅斯託克出版,共4卷,第三卷為中醫專輯,包括《脈經》、《脈決》、《神農本草經》、《本草綱目》、《名醫別錄》、《醫藥匯錄》的部分內容,收入中藥如阿膠、五倍子、人參、三七、冬蟲夏草等,還介紹了一些中豆方劑。19世紀,德國進口中國的茶葉和肉桂、當歸等中藥材,至本世紀90年代的植物、動物藥材進口額每年己達600萬美元以上,研製成藥內銷或出口。全德國還有百家中藥或植物藥廠,十餘個中藥研究機構,對中藥活性成分的提取、質量檢測、體內代謝和製劑特性的研究都很有成績。   

  人參研究

  中藥人參100年前傳入德國,自公元1854年起不斷分離出新的化學提取物,人們用多種方法提取皂甙、糖類、酸類有效成分。德國始終活躍在人參類植物基礎研究行列。人參的生理調節功能多半來自皂甙成分,人參皂甙有多種結構,常含有3-6個葡萄糖分子,還有阿拉伯糖、鼠李糖、果搪、蔗糖等糖類,水解或醇、醚提取物含有齊墩果酸、軟脂酸、硬脂酸、油酸、亞油酸、胺基酸、萜烯類、維生素類,共達百餘種物質。其藥理作用主要是促進膽固醇代謝、蛋白質合成、調節神經體液平衡(適應原樣作用),還影響到人體細胞的核糖核酸代謝和某些轉錄過程,因而可保護肝臟等重要臟器。歐美人篤信人參,而似乎並不喜歡同種植物西洋參,他們不講究人參性溫、大補元氣,抑或西洋參性寒、益氣養陰,更強調人參含有促蛋白合成因子(Prostisol, Protein Synthesis Stimulating Factor)等物質的良好作用。再者,人參科植物(包括三七)全草均含有效成分,故不應丟棄人參蘆頭、外皮和地上部分(花、葉、莖)。

  銀杏葉、山楂葉提取物

  近十餘年,綠色浪潮(green wave)推動著歐美對植物藥的開發。到1993年,歐洲拳頭產品銀杏葉製劑的出廠價近3億美元,山楂葉製劑2700萬美光,德國產品佔一半以上。德國的草藥管理法規最為完善,1978-1995年,政府已批准了230多種植物藥與合成西藥同等對待,納入法定醫療保險和進出口管理辦法,德國醫生中的80%懂得植物療法,尤其常用銀杏葉、山楂葉之"兩葉製劑"。  

  銀杏是侏羅紀的孑遺植物,保持著1.5億年前的生態待徵,中國仍有3300年前的銀杏樹株。它有許多非常之處,①1945年,日本廣島原子彈爆炸後,該處的銀杏樹竟然奇蹟般地活了下來。②銀杏的近緣植物曾有50多種,都在250萬年前的第4紀冰川時期滅絕了,僅留銀杏一科一屬一種。③從化學成分來說,銀杏內酯類不見於其它植物。④具有獨特的生理作用和療效,廣泛用於心血管病、呼吸系病變、神經系統疾患的治療。近年世界衛生組織在其所屬15個研究中心已用雙盲法觀察銀杏提取物(GBE)對器質性神經系繞疾病的療效,結果顯示對抑鬱症極為有效,對早期老年性痴呆有防治作用,成為天然的中樞神經營養劑(賦活劑)和增智劑,且無毒副作用,但對其有效成分還不十分清楚。德國啟動他的藥業研究優勢角逐於歐美市場。L975年西德Schwabe製藥公司推出泰波寧(Tebonine),有片劑、針劑、口服液、長效緩釋片等劑型,1984年銷售額8,400萬馬克,1985年增至13,900萬馬克,居循環系統疾病用藥之首。至今,歐美生產銀杏葉製劑仍採用Schwabe專利工藝生產。70年代,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北京製藥廠藥物研究所等單位就推出銀杏葉製劑治療冠心病和腦血管病。之後,歐洲Kloss、Schwabe等提取水溶性或脂溶性產物,並建立了生產專利。銀杏葉的主要成分,①內脂類,為強效血小板活性因子(PAF)拮抗劑。②黃酮類化合物35種,其中雙黃酮6種,至今未發現生物活性,而黃酮苷元、黃酮苷共24種可以消除氧自由基,但這類物質廣泛存在於其它植物,似乎不是銀杏葉獨特療效的關鍵成分。③桂皮醯衍生物有5種,有人報導其Ia、Ib對心血管系統有調節作用,尚未經廣泛證實。④多種有機酸,其中大尿喹啉酸類可能是廣譜的中樞神經胺基酸拮抗劑,似能增強腦細胞耐缺氧能力,改善腦代謝,但未經最終證實。這種有機酸結構並不複雜,若確有療效,人工合成也不困難。⑤有害成分,銀杏的外果皮及葉中含有烷基酚和烷基酚酸類可能有致過敏、致畸變作用,4'-甲氧基吡哆酸是主要毒性成分-維生素B6拮抗劑,抑制大腦中穀氨酸轉化為氨基丁酸(GABA,即氨酪酸),而後者是恢復腦細胞功能的一種中樞性介質。

  山楂葉與果含有多種酸、黃酮、糖類、甙類,中醫用其消食化積、活血化瘀之功效,德國和其它西方國家旨在開發抗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的藥物,也用於老年病和抗衰老。

  抗腫瘤植物藥的研究

  長期以來,對植物藥的成分側重於低分子有機化合物領域。近年因分析儀器的改進、研究方法的更新,逐漸轉向結構複雜的高分子化合物的研究,比如向多糖類開發抗腫瘤藥就是引人注目的課題。

  多糖類又稱多聚糖(Polysaccharides),分子量在數萬或數百萬,植物多糖包括澱粉、纖維素、葡聚糖(如香菇多糖)、果聚糖、樹膠、粘液質、粘膠脂(如瓊脂)等,其中有些免疫激活多糖是癌細胞抑制劑,但特異性較差。80年代,德國的Franz G等研究組最為活躍,證明許多植物多糖、真菌多糖有抗腫瘤活性。這包括已用於臨床的香菇多糖(Lentinan)、雲芝多糖(Ps-K,Krestin)、豬苓多糖等。香菇多糖有高分子量(40萬-80萬)的葡聚糖,也有小分子蛋白的香菇多糖,二者均同樣具有抗肉瘤柞用。Franz G等的實驗證實,香菇多糖既能抑制移植癌,又能強烈抑制原發性自身癌的生長,且對細菌、病毒、寄生蟲等病原性生物感染也有良好的治療作用。對宿主正常細胞無毒性,增加白細胞介素II(IL-2)等淋巴因子的釋放,提高免疫活性。臨床用於晚期胃癌或復發性胃癌,可改善生活質量,廷長生存期。多糖類製劑也用於肝癌、肺癌和子宮頸癌,給藥方法多樣,可口服,也可皮下、肌肉、靜脈或腹腔內注射,可單獨用藥,也可配合化療、放療,或用於手術切除之後。 苦楝皮具有清熱、燥溼、殺蟲的功效,印度作為強壯、鎮吐藥用,德國的Franz提取到活性葡聚糖,具有抗腫瘤活性。

  一枝黃花為菊科植物,具有疏風清熱、肖腫解毒的功效,用於多種感染性疾病,德國分離到果聚糖,也具有抗腫瘤作用。

  他們發現,多種抗腫瘤多糖在用藥10天後方才使腫塊縮小,因而療效機理不象化學藥物那樣殺滅惡性細胞,而是通過免疫激活作用來取得效果的。但是尚需進一步篩選,並弄清有效基團、作用機制、提高生物利用度。

  80年代以來,德國還在開展抗癌新藥紫杉醇的研製加工,原料是紫杉(紅豆杉、Taxus)的樹皮。中醫用其枝、葉,有利尿、通經之功;主治腎疾、消渴。此項研究率先由美國國立癌研所(NCI)、布·邁施貴寶公司發起,它們在1971年就提取了紫杉醇。德國亦經動物試驗和臨床試用,認為紫杉醇是有前途的抗癌藥,深入研究正在進行。

  1999年,德國科隆瑪道斯公司的蘭茨因教授發現槲寄生屬植物中有一種名為"Mistellek- tin"的物質具有抗癌作用,已經在動物試驗中取得了理想的效果。該物質就象"特洛伊木馬"那樣平靜地進入癌細胞,然後釋放出有效成分,殺死其蛋白質化合物(Eiweisssynthese),從而導致癌細胞死亡。已經進行的動物試驗證明,每公斤體重只需要十億分之三十克這種物質的提純物,就能夠使小白鼠大腸癌增生的速度降低50%。此外,它對於腎癌及支氣管癌的發展也具有比較明顯的抑制作用。這種提純物質可以利用基因技術獲得。

  其它研究

  1990年,德國科學家發現生薑在一定程度上可抑制癌細胞生長。

  1997年,德國哥德堡大學的藥學研究人員提出:洋荊可分離出3種化合物,它們均有多巴胺類作用。科學家雖至今未能弄清其化學結構,但試驗表明這3種化合物均能與多巴胺受體結合,而且可抑制垂體細胞分泌催乳激素。德國研究人員認為,洋荊中的3種活性物質全然不同於溴隱亭,也就是說它們決非麥角鹼衍生物。在德國醫院進行的雙盲臨床試驗證實,婦發連續3個月使用洋荊提取物可顯著減少體內催乳激素分泌量,而安慰劑組則基本無變化。洋荊提取物製劑有望成為一種新型帕金森氏病治療藥。

  1998年,海外科研人員發現,價廉物美的草本植物和大豆製品中含有豐富的天然荷爾蒙,這種荷爾蒙是更年期婦女的福音,能夠緩解她們的潮熱、出汗和精神不安症狀。

  德國科研人員經過30年的長期研究與臨床試驗發現,大豆與草本植物中含有有助於婦女平安度過更年斯的天然激素。其中,豆漿與黃豆中除了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外,還是老年婦女的身體健康,有助於防止骨質疏鬆和保護婦女心臟,卻不會引起任何激素類的副作用。

  1999年,德國科隆大學的醫學家通過試驗得出結論,一種名為老人蒿的茶和丙酸桿菌具有明顯的增強人體抵抗力的功效。該大學的科學家認為這兩種"藥物"可以刺激人體內殺傷細的活性,從而起到預防細菌或病毒感染的作用。科學家們主要是通過在科隆冰球俱樂部進行的試驗得出這一結論的。他們所以選擇冰球運動員進行試驗,是因為大運動量的訓練及比賽會大大消耗運動員的體力,而體力嚴重耗損又是導致人們身體抵抗力下降的重要原因。科學家們將自願受試者分為兩組,一組每天服用兩次丙酸桿菌製劑,結果發現,受試者體內的吞噬細胞和殺傷細胞的活力明顯增強;另一組則每天定時飲用一種由高山植物老人蒿製成的茶,結果也證寮受試者體內的白血球明顯增多,殺傷細胞的活力也得到了加強。科學家們也證實,這兩種"藥物"同樣適合不是運動員,但從事重體力活動的其他群體服用,至今尚未發現它們有任何副作用。

  德國的Kaempgemd製藥公司用從丁香中提取得到的丁香酚和異丁香酚製成新藥,可以加工成片劑或包衣片、粉末劑或液劑,治療愛滋病取得良好效果。至少在20例患者中,長期每次以毫克的劑量給藥後,症狀完全消除,有些病例在停藥一年中仍保持良好的狀況。

  (資料來源: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國中醫藥文獻檢索中心)

相關焦點

  • 武漢特別EmT.DJ團隊-〖HotMix〗-Dj_Xmao
    全網慢搖原創第一店  http://dj193.taobao.com微信 whdj193EmT.DJ
  • 雲南醫藥健康職業學院:傳承神農文化,續寫中藥神話——中藥學專業
    學習百年養生精華,探究千年中醫文化。感受中草藥的獨特魅力,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新興力量。不用學神農嘗百草,也能識辨可治病的花草。讓中國藥與中國夢一起騰飛,雲南醫藥健康職業學院中藥學專業等你來!  人才需求  「中國藥,中國要!」
  • 步長製藥:打造中藥婦科第一品牌
    經過20年的艱苦奮鬥,今天的步長製藥已發展成一個以醫藥產業為主,同時涉足高科技產業、健康產業、教育產業等眾多領域,多元化經營的產業集群。  目前,步長製藥擁有10個GAP標準藥廠、十一個事業部、13支銷售隊伍,並建立起了覆蓋全國的銷售網絡--從省級到地市,再到鄉鎮的各級醫療衛生網點基本實現全覆蓋。
  • 德國研究稱部分中藥或對人體有害可致癌
    核心提示:本周發表的兩篇研究報告表明,部分中醫療法或對人體有害。科學家此次利用分子基因學對部分中藥成品進行了分析檢驗,發現其中有些藥材成分並未寫在產品說明項當中,有些藥材成分甚至已被列為非法藥物,如果患者服用,有可能會誘發癌症。
  • 大眾網--光大傳統文化 振興中醫中藥
    ,而傳統中醫藥在維護人們的健康方面,有著相當大的優勢。我這裡有一組數字:英國5000萬人口,中醫診所3000個;荷蘭1500萬人口,中醫診所1600個;加拿大3000萬人口,中醫診所3000個,這麼多診所,中藥使用量就不言而喻了。一方面是中醫診所的普及;另一方面是中藥研究生產上的異軍突起。香港特首董建華在1998年度施政報告中宣布,要讓香港發揮傳統醫藥研究的領導作用。
  • 廣西舉行巴馬論壇——2019中國-東協傳統醫藥健康旅遊
    本屆論壇的主題是傳統醫藥健康旅遊的發展與合作。設有四個分議題,分別是:健康旅遊示範區建設與發展,傳統醫藥的旅遊價值功能,健康長壽產業的價值與發展,中國-東協健康旅遊合作機制建設。主題和議題的設計彰顯了健康產業與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的特色,特別是傳統醫藥等健康長壽因子的旅遊價值研究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另外,本屆論壇邀請的嘉賓大多為健康、醫藥、旅遊領域的資深專家,對傳統醫藥健康旅遊具有較深的專業研究造詣。
  • 屠呦呦入圍「20世紀最偉大人物」,要正視我們的中醫中藥
    屠呦呦被國際科學界的認可,一方面證明了在專注科學研究,為人類社會做貢獻的領域,中國的科學家或是學者一直在努力;另一方面,屠呦呦研究提取治癒瘧疾的青蒿素,源於四百年前的中醫古方,也印證中藥以及中藥方的潛在價值是不可估量的,對於中醫中藥的發展帶來積極的影響。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文化,留給炎黃子孫的瑰寶數之不盡。中醫、中藥是其中璀璨的一顆明珠。
  • 引領學術 做促進學科發展風向標_醫藥_民主與法制網 國家一類新聞...
    二要強化創新驅動,在服務健康產業方面爭做「助推器」。推動中醫藥科技創新在兩個方面發力,一方面瞄準重大需求、追求「高精尖」,另一方面貼近群眾生活、打造「名優特」。三要重視科學普及,在提升健康素養方面爭當「宣傳隊」。充分發揮學會在科普工作中的主體作用,實現中醫藥健康養生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提高人民群眾的健康素養。四要加強自身建設,在創新爭先行動方面爭當「排頭兵」。
  • 「中華中醫藥」板塊在健康中國TV端啟動上線
    1月8日,中華中醫藥學會與國廣東方子公司國廣健康科技(蘇州)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廣健康」)共同策劃組織的「中華中醫藥」板塊在北京正式上線,雙方聯合策劃製作的直播節目《本草探秘》也同期與廣大網際網路電視用戶見面
  • 省中醫藥科學院牽手澳門大學重點實驗室 建川產地道藥材標準研究平臺
    研發  聯合研發中藥新藥、大健康產品  人才  聯合培養創新型國際化的博士、碩士和博士後等高端人才  本報訊(記者 袁婧 熊筱偉)11月10日,四川省中醫藥科學院與澳門大學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籤署中藥品質研究與應用合作框架協議書
  • 〖提示〗北京時間21:30將公布美國1月PPI月率
    投網2月14日訊, 〖提示〗北京時間21:30將公布美國1月PPI月率。 重要提示文章部分內容及圖片來源於網絡,我們尊重作者版權,若有疑問可與我們聯繫。
  • 科技部副部長:中醫走向現代化,要堅決打擊偽中醫、偽科學
    主題分會包括「中醫藥理論傳承創新」「中藥資源創新與可持續發展」「創新中藥開發與國際化」「中醫藥關鍵技術裝備研發」「針灸國際科技合作與融合發展」等,全面總結中醫藥理論研究、中藥資源可持續發展的新成果;交流關鍵技術創新與應用、國際科技合作的經驗與成果;探索中醫藥傳承發展的新政策、新機制和新模式;搭建中醫藥和生物醫藥產業技術轉移轉化對接平臺,加快中醫藥產業化、現代化
  • 德國有家全歐獨一無二的中醫院
    &nbsp&nbsp&nbsp&nbsp德醫藥界對中醫藥有深入研究&nbsp&nbsp&nbsp&nbsp在來到「德中中醫論壇」前,IT工程師弗蘭茨·佩廷格的脖子已經疼了一年。
  • 全民中醫健康養生報告發布 專家:六大因素影響健康
    中國網財經12月22日訊 今日,中華中醫藥學會與無限極(中國)有限公司聯合發布了,2015年全國城鎮居民中醫健康狀態與養生狀況調查結果(以下簡稱:全民中醫健康養生報告)。報告顯示,我國城鎮居民中醫健康養生指數為58.7分。其中,精神緊張、不良情緒、過度勞累、久坐不動、吃飯過飽、熬夜晚睡是影響健康的六大因素。
  • CCTV-9紀錄頻道生態夥伴大會合作項目發布
    對接人:張旭電話:010-85066878郵箱:cctvzhangxu@sina.com《城市24小時》季播節目每季10集*25分鐘作為由紀錄頻道自行研發的節目模式,《城市24小時》是一部帶有中國城市名片性質的系列紀錄片。
  • 〖提示〗北京時間21:30將公布:美國和加拿大1月貿易帳
    投網3月7日訊, 〖提示〗北京時間21:30將公布: 美國和 加拿大1月貿易帳。 重要提示文章部分內容及圖片來源於網絡,我們尊重作者版權,若有疑問可與我們聯繫。
  • ​中醫不僅抵禦了中國歷史上321次大型瘟疫,當前歐洲煮大鍋中藥...
    中醫為世界帶來「種痘預防傳染病」的先進理念 天花於公元1世紀傳入中國,由於中醫很早就有「以毒攻毒」的免疫學思想,到宋代中醫研究採用人痘接種法預防天花,將患過天花病人的皰漿挑取出來,陰乾後吹到健康人鼻孔中,接種上天花後就不再感染。到明清,已有以種痘為業的專職痘醫和幾十種痘科專著。
  • 怎樣保持端子的健康?呼吸陰陽平衡療法
    我似乎找到了修復人體密碼的鑰匙,就是利用〖呼吸陰陽平衡療法〗,調動激活體內自身能量,修復滋養自身細胞端子,讓細胞端子分裂減緩,重新激活端子活力,達到健康養生,祛病延年之目的。我的方法就是利用中醫的〖陰極為陽,陽極為陰〗的陰陽五行理論,綜合我的〖呼氣為陽,吸氣為陰〗的治病理論,把呼吸發揮到極致,也就是把陰陽發揮到極致,快速恢復人體陰陽平衡,激發人體潛能。
  • 中醫談中藥毒性:所有的藥都是毒
    之後,在世界範圍內引發了所有含馬兜鈴酸中藥下架的命運。英國、日本、馬來西亞……  就連香港、臺灣這些華人文化的地區也對馬兜鈴說「不」。  可是,就在這樣的背景下,尹德海寫了多篇「客觀看待馬兜鈴毒性」的學術文章,並公示了他和他的研究機構在白鼠身上的試驗。  從「陰謀論」的思維來審視這些論文,看不出任何尹德海為某些利益集團說話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