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研究稱部分中藥或對人體有害可致癌

2020-11-30 網易

核心提示:本周發表的兩篇研究報告表明,部分中醫療法或對人體有害。科學家此次利用分子基因學對部分中藥成品進行了分析檢驗,發現其中有些藥材成分並未寫在產品說明項當中,有些藥材成分甚至已被列為非法藥物,如果患者服用,有可能會誘發癌症。


圖註:科學家發現,中藥產品當中,一些原材料取自於瀕危動物物種,例如亞洲黑熊和高鼻賽加羚羊。但是,科學家在一瓶寫著產品100%取自高鼻賽加羚羊的中藥當中提取到了大量山羊和綿羊的DNA,說明生產商對藥品真實成分有所隱瞞。

網易探索4月14日報導 本周發表的兩篇研究報告表明,部分中醫療法或對人體有害。科學家此次利用分子基因學對部分中藥成品進行了分析檢驗,發現其中有些藥材成分並未寫在產品說明項當中,有些藥材成分甚至已被列為非法藥物,如果患者服用,有可能會誘發癌症。

德國紐倫堡生物醫學和藥物研究所(Institute for Biomedical and Pharmaceutical Research)的負責人弗裡茨·索吉爾(Fritz Sorgel)表示:「這兩份研究十分清楚的表明,中藥也有可能對人體造成危害。公眾應當對中藥可能對自己的身體造成危害這個事實有更加清醒的認識。」索吉爾此次並未參與這兩項研究,因而他的論述較為客觀。

據悉,每年全球消費者花費在中醫產品方面的金錢總額達到數億美元,其中通過網際網路渠道購買中醫藥的比例也越來越大。一些科學家希望通過分析中藥成分,來發現新的藥學物質。2011年,中國科學家屠呦呦因發現青蒿素—一種用於治療瘧疾的藥物而獲得拉斯克獎(Lasker award)臨床醫學獎,並且離獲得諾貝爾獎只有一步之遙,因為自1997年以來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中,近一半也是拉斯克獎得主。屠呦呦正是從中藥黃花蒿中提取到了青蒿素,從而獲得了國際醫學界的肯定。她的成功也引發了科學家對於中藥的關注,不少人都希望複製屠呦呦的成功模式。

不過,對於中藥,一直以來都有科學家在提出批評意見。他們認為,部分中藥可能含有天然有毒物質,例如重金屬汙染物,並且中藥添加物當中也有可能含有類固醇類物質,長期服用會對人體產生副作用。此外,一些科學家通過分析中藥成分發現,部分中藥當中含有用瀕危動物器官或者骨骼製作而成的藥材成分。

在此次研究中,澳大利亞莫道克大學(Murdoch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利用現代基因測序技術,對15例傳統中藥材進行了徹底分析。分子基因學家麥可·邦斯(Michael Bunce)解釋稱:「我們從澳大利亞邊境官員繳獲的中藥材中得到了這些樣品,然後把它們碾磨成粉末,再從其中提取DNA樣本。」通過觀察分析,科學家提取了兩個比較具體的基因樣本,一個是植物當中常見的trnL葉綠體基因;而另一個則是動植物均可保留的16srRNA基因。科學家隨即對這兩個基因進行了複製,並且利用測序技術觀察它們的DNA序列。科學家通過將測序結果同基因資料庫中的原始數據進行對比,可精確查出這些中藥具體採用了哪些動植物作為藥材來源。邦斯解釋稱,「有些時候,我們只有一個特定的DNA,要想搞清楚其來源真的很困難,但隨著基因資料庫的不斷擴容,如今這件事情要做起來變得越來越簡單。」

科學家通過分析發現,這些中藥當中,一些原材料取自於瀕危動物物種,例如亞洲黑熊和高鼻賽加羚羊(Saiga antelope),不過,生產商一般會在包裝或者說明書上明確標明,其藥品含有此類成分。但生產商也經常會隱瞞一些藥品成分,並不會寫到包裝或者說明書當中去。例如,科學家在一瓶寫著產品100%取自高鼻賽加羚羊的中藥當中提取到了大量山羊和綿羊的DNA。科學家的這項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4月12日的《公共科學圖書館—遺傳學》(PloS Genetics)雜誌當中。

德國柏林萊布尼茨學會負責動物園和野生動物研究(Leibniz Institute for Zoo and Wildlife Research)的科學家萊克菲爾德(Dietmar Lieckfeldt)表示:「利用DNA序列來識別動物種族,這種方法非常精確可靠,通過這種方法我們發現部分中藥產品涉及到非法動物貿易活動。」他介紹稱,這種DNA識別技術已經得到一段時間的應用,但下一代測序技術有可能讓科學家在大量DNA當中,能夠很快的識別不同種族。

通過對中藥產品進行分析,邦斯和他的同事共發現68個不同的植物品種,其中就包括麻黃屬植物(Ephedra)及細辛(Asarum),二者均含有有毒化學成分,例如可導致服用者患上腎疾病、腎衰竭及上尿路癌症的馬兜鈴酸。目前,很多國家都已禁止出售任何含有馬兜鈴酸的藥品。

近期有關馬兜鈴酸能導致腎衰竭及上尿路癌症的相關研究也引起了科學界的普遍重視。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Stony Brook University)的藥物學家亞瑟·格羅爾曼(Arthur Grollman)本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期刊上發表論文稱,馬兜鈴酸也有可能是部分地區腎病患病率一直居高不下的主要因素。例如在中國臺灣地區,馬兜鈴一直被當做中草藥廣泛用於傳統醫學,而臺灣地區的腎病發病率也高的驚人。此前有調查分析表明,臺灣腎病患者當中,有三分之一的人都有在醫生處開設過含馬兜鈴屬植物的藥材。

同時,邦斯和他的同事還發現,部分中藥當中存在不能同其他藥物混用的藥品成分,一旦使用者進行混用,有可能造成健康威脅。

邦斯表示:「有些中藥產品對成分列表有所隱瞞,並且也不精確,這些都會對使用者的健康造成隱患。」索吉爾則稱,他們的研究表明,傳統中藥就像一把雙刃劍,有利有弊,在沒有對其了解通透的情況下,應當謹慎使用。(來源:sciencemag.org 編譯:殘劍)

本文來源:網易探索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社交媒體炒舊聞:《科學》子刊稱中藥致癌
    社交媒體炒舊聞:《科學》子刊稱中藥致癌  專家認為該文並未提供馬兜鈴酸致肝癌直接證據  近日,一篇題為《Science子刊:魚腥草等中藥含強致癌成分,國外早被禁,中國人還在吃》的文章在社交媒體廣泛傳播
  • 馬兜鈴確認致癌 這65種中藥或要團滅
    這段時間見北方都進入了高溫燒烤模式,三伏天有很多人跑去醫院排隊等待一種神奇的中藥——三伏貼,但是三伏貼不僅沒什麼用,其中含有的藥材反而對人體有害,這幾年因貼三伏貼而被灼傷的報導屢見不鮮。此外,三伏貼中含有的馬兜鈴近來也被研究證實會致癌,來自微博科普大V@科學未來人的消息稱,馬兜鈴酸直接就能導致肝癌。
  • 關於紡織品中有害物質對人體的危害
    、可萃取重金屬、游離甲醛、含氯酚(PCP和TeCP)、含氯有機載體、殺蟲劑、揮發性物質和特殊氣味、有機錫化物(TBT/DBT)等有害物質和不合格的pH值和色牢度指標對人體的危害。主要的有害物質有以下幾種:     1有害染料     1)可分解芳香胺染料。即禁用偶氮染料。研究表明,部分偶氮染料在一定的條件下會還原出某些對人體或動物有致癌作用的芳香胺。
  • 德國中藥研究 - CCTV.com-健康頻道-〖中華醫藥〗世界與中醫
    依據1749年法文版翻譯的《中華帝國全志》德文本由杜赫德編輯,在羅斯託克出版,共4卷,第三卷為中醫專輯,包括《脈經》、《脈決》、《神農本草經》、《本草綱目》、《名醫別錄》、《醫藥匯錄》的部分內容,收入中藥如阿膠、五倍子、人參、三七、冬蟲夏草等,還介紹了一些中豆方劑。19世紀,德國進口中國的茶葉和肉桂、當歸等中藥材,至本世紀90年代的植物、動物藥材進口額每年己達600萬美元以上,研製成藥內銷或出口。
  • 雷射印表機危害與吸菸旗鼓相當,嚴重可致癌
    據國外媒體報導,國際空氣品質與健康實驗室(ILAQH)科學家們的測試結果顯示,部分雷射印表機所釋放出的有害微粒與吸菸釋放出的有害微粒旗鼓相當,吸入後嚴重情況下可以致癌。   ILAQH對62部雷射印表機的釋放物進行了測試,結果發現,27%的印表機釋放出有害微粒。
  • 馬兜鈴酸致癌?哪些中藥含馬兜鈴酸?
    最近幾天,一個關於「馬兜鈴酸致癌」的話題令醫療圈不淡定了。馬兜鈴酸是什麼?馬兜鈴酸真的致癌嗎?哪些中藥含馬兜鈴酸?  據港媒報導,2017年10月19日,臺灣長庚醫院的一項研究結果問世了,研究人員在分析了98名肝癌患者基因的基礎上,發現有80%和馬兜鈴酸關係密切:76名患者的肝癌基因中含有「馬兜鈴酸特有的基因突變指紋」。
  • 中藥有毒?馬兜鈴酸致癌 官方提醒這些中藥要少吃
    不可否認的是,部分中藥確實存在毒性,如生草烏、硃砂等。而隨著中醫藥的發展,中藥飲片在規模化的種植和炮製中,個別不法商家為了讓中藥飲片賣相更好,在加工過程中非法燻蒸硫磺、灌鉛加重等,導致治病的中藥變成害人的中藥。為了規範中藥飲片的生產和加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在日常檢查過程中也多次曝光不合格產品。但這些「不合格」的消息並未給行業帶來恐慌。
  • 外媒曝理膚泉雅漾等十個大牌唇膏含致癌成分 部分物質會干擾內分泌
    外媒曝理膚泉雅漾等十個大牌唇膏含致癌成分 部分物質會干擾內分泌  蘇新明 • 2017-09-28 15:57:29 來源:前瞻網 E2298G0
  • 部分食品包裝會致癌:怎麼破?
    本文專家:劉少偉,華東理工大學FDA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食品科學博士,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博士後我們常說合理劑量內的添加劑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相反,適量的添加劑可以更好地保存食品的口感及品質。
  • 【關注】含這種成分的中藥致癌?食藥監總局回應了!
    據介紹,食藥監總局將進一步加強中成藥基礎性研究,開展相關藥材和中成藥使用的流行病學調查,有針對性地對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數據中肝損傷病例進行系統分析,並組織技術機構和專家對含馬兜鈴酸藥材和中成藥進行風險評估,研究採取慎用、限用、停用等風險控制措施。
  • 中藥裡的馬兜鈴酸致癌?食藥監總局這樣回應
    中藥裡的馬兜鈴酸致癌?馬兜鈴酸與亞洲肝癌廣泛相關,讓含馬兜鈴酸的中藥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對此,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新聞發言人回應稱,我國肝癌患者主要由B肝病毒感染引起,是否與馬兜鈴酸有直接關係,尚無直接有力的數據支撐。什麼是馬兜鈴酸?馬兜鈴酸具有明顯腎毒性,可造成腎小管功能受損,甚至存在引發腎癌的風險。
  • 筆記本被指致癌 神舟稱是蓄意詆毀
    神舟筆記本竟會致癌》為標題發布論壇匿名帖的連結,文章認為神舟筆記本電腦外殼質量低劣,還可能含有對人體有害物質。此言論讓業界輿論一片譁然,一向強調低價形象的神舟遭受到前所未有的「低價=劣質」的質疑。有言論認為,該品牌筆記本電腦使用含有致癌成分,長時間使用會釋放對人體有害氣體。
  • 部分玻璃水揮發可致癌 主要成分為甲醇危害大
    部分玻璃水揮發後可致癌主要成分為甲醇如含甲醛則危害更大 專家建議購買主要成分為乙醇的產品近日,在網上各大論壇,一條帖子正在廣泛傳播:汽車玻璃水中含有甲醇、甲醛、乙二醇等有害物質,通過空調通風管道揮發至車內後,可能危害司乘人員的身體健康,甚至可能致癌。
  • 這一味傳統中藥或是致癌元兇,你用過麼?
    天然草本植物,怎麼會「有害」呢?  經過大量科學研究,發現關鍵問題是廣防己裡富含馬兜鈴酸這種成分,馬兜鈴酸才是真正的罪魁禍首。  並且規定含馬兜鈴、尋骨風、天仙藤和硃砂蓮的中藥製劑必須嚴格按處方藥的標準進行管理。  但隨便淘寶一搜,我們依舊能找到這些藥材在低價出售。  之所以屢禁不止,是因為這些流傳千百年的中草藥有著它巨大的市場。比起現代的實驗研究很多人更願意相信老一輩的傳統經驗。
  • 病理科主任紀小龍:甲醛致癌但不是白血病 有害但不止頭暈噁心
    世界衛生組織下屬機構——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將甲醛確定為一類致癌物。什麼是一類致癌物?致癌物的登記並不等同於致癌強度,而是說致癌物的證據等級的高低,比如一類致癌物明確可以致癌;二類致癌物,動物致癌,但對人體是否致癌還需要進一步研究;三類致癌物有致癌的可能性,不能確定能不能致癌。
  • 人民日報:中藥「毒」性不等於有毒
    中藥「毒」性不等於有毒(不吐不快)中藥有毒成分往往是治病的有效成分,即以毒攻毒。中藥有毒無毒,關鍵是能否對證治療。只要對證治療,有毒的藥也安全;不對證治療,無毒的藥也有害最近,「馬兜鈴致癌」事件沸沸揚揚。
  • 世衛組織稱吃火腿香腸可致癌 專家:不必恐慌
    需在食肉風險與益處間找平衡  這是國際癌症研究機構首次對肉類進行評估。這一機構沒提出具體的政策建議,但「建議限制肉類的攝入」,尤其是加工肉製品。  報告說,鑑於紅肉是人體營養的重要來源,這一研究結果應幫助各國政府和監管機構在食用肉的風險和益處之間做到平衡。
  • 專家:菸草添加中藥缺乏監管
    某品牌的捲菸就在其官方網站上稱,其運用的生物減害技術能緩解吸菸所致的咳嗽、瘀痰等不良反應;還有的廠家則拉出《本草綱目》和《中國藥典》作虎皮,表示從中選定名貴本草萃取液加入菸絲,能調理人體的肺、腎等器官。    新探健康發展研究中心教授王依群長期關注菸草營銷變遷,她向記者歸納了煙企的流行做法:篩選複方中草藥,將其噴灑菸絲上;研製出新型植物提取液;捲菸中含有某種中藥複方製劑的原液。
  • 何謂「致癌基因」?致癌基因如何促使人體發生癌症?
    致癌基因由人體的正常基因轉變而來「致癌基因」(oncogene)是「原致癌基因」(proto-oncogene)發生變異所致。原致癌基因是細胞內的「正常」基因,表現的蛋白質通常具促進細胞生長及增生能力。正常細胞平常並不會大量表現原致癌基因,只有當細胞受到外界刺激需要進行細胞增殖時,才會誘發原致癌基因的表現。
  • 行業提示:警惕可致癌偶氮染料無形殺手
    行業提示:警惕可致癌偶氮染料無形殺手 2013-03-22 10:17:06 來源:網上輕紡城 近日,浙江義烏檢驗檢疫局在出口商品國外通報和退貨中,收到了兩例分別來自德國和荷蘭的紡織品中偶氮染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