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的球隊每個賽季都要打41場客場比賽,客場之旅常常需要跨越時區,往西邊去的客場之旅情況更為顯著。即使聯盟已經設法調整了比賽賽程,可是NBA聯盟的球隊客場比賽耗費的精力還是遠遠高於其他體育聯盟。本來常規賽安排了82場比賽的賽程就夠讓人疲憊了,其中還有一半需要前往客場,這對於球員們身體的消耗也是很嚴重的。
「你可能無法想像一個賽季82場常規賽比賽是怎麼樣概念。」金州勇士隊後衛奎因-庫克說,「只有你親身體驗過你才知道這有多難打。」
NBA球隊的客場之旅最遠的需要跨越四個時區,想要調整好自己的作息絕非易事。NFL聯盟的球隊客場比賽也需要飛那麼遠,不過他們一周只打一場比賽;MLB聯盟的球隊賽程就要緊密點了,不過他們通常會在每個城市停留4到5天,客場飛行的路程也不算很遠。相比較來看,NBA的球隊為期26周的常規賽平均下來每周要打三場比賽,客場之旅又需要長途跋涉,大部分的球隊整個賽季下來行程總數超過40000英裡。
旅程對球員身體的消耗也會影響到每場比賽球員的表現。一直以來「西強東弱」的說法因為這個賽季勒布朗-詹姆斯來到西部後,變得更加明顯了。西部強隊如林,不過西部的球隊在客場旅程上並不佔優。上個賽季全聯盟旅程最長的五支球隊分別是波特蘭開拓者、洛杉磯湖人、洛杉磯快船、金州勇士、明尼蘇達森林狼,都是西部球隊,而且整體而言西部球隊在路程上也不佔優。
上賽季東部球隊在面對東部球隊時勝率有45.4%,而面對西部球隊時只有36.2%了。要是拋開東部球隊整體實力不濟的原因話,前往西部的旅程更艱難也可以解釋勝率的問題。其中旅程的影響究竟佔了多大的比重呢?
「的確,從東部前往西部打比賽行程會對比賽狀態有很大的影響。」前奧蘭多魔術體能總教練比爾-博古斯說,「可是行程的距離影響不是最大的,關鍵是球隊從東海岸出發前往西海岸的時間,以及比賽開打的時間。」
人體有自己的作息時間表,簡稱「生物鐘」,它會告知身體什麼時候該睡覺、什麼時候該起床。客場旅程對於生物鐘的幹擾也許就是影響球員狀態的根源所在,幹擾的程度會隨著跨越時區的多少成倍增加。舉個例子說,對於紐約尼克斯來說,去洛杉磯打比賽會比去密爾沃基打比賽更艱難,坐擁主場優勢的西部球隊等待著疲憊的東部球隊登門踢館。
如果從生物鐘的觀點來看得話,最合適的比賽開打時間是下午或者傍晚。要是晚上打比賽的話,對於西部球隊前往東部打比賽更有利,比如說勇士客場挑戰尼克斯,而東部球隊前往西部打比賽的話,這個時間對於球員的生物鐘來說就到了睡覺得時間了。
還有一項研究報告指出航空飛行對於球員的身體健康和傷病恢復都有不利的影響。研究報告表明球員乘坐飛機時呼吸的空氣是來自增壓艙,血液裡的含氧量也會比正常情況低,所以再加上久坐就會導致肌肉和關節僵硬,不利於傷病的恢復。這也一定程度會影響球員接下來的比賽表現。
長途飛行的影響輕則會導致球員場上的狀態不佳,重則會增加傷病發生的概率。一個讓人很難相信的事實就是背靠背的比賽和傷病的增加並沒有太大的關聯,更重要的影響因素是客場旅行的行程艱巨。所以說生物鐘的幹擾不僅僅會造成球員疲勞,對球員傷病而言也是一個警告信號。
所以說如果聯盟想要著手解決傷病問題,首先要考慮的就應該是幫助球員們調整生物鐘,將比賽的時間儘可能調整到下午或者傍晚,這樣會顯著改善球員的傷病問題。奎因-庫克的話也能佐證這一觀點:「從東海岸回來後是最疲憊的,一般要花上兩三天才能調整回狀態。」
現在效力義大利球隊的前76人和勇士隊球員詹姆斯-麥可-麥卡杜回憶起在NBA艱難的賽程時說:「客場的旅行常常會搞亂你的狀態,不管距離遠近都一樣。晚上很容易睡不著,常常凌晨一兩點依舊毫無睡意,因為身體在不同時區之間切換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針對球員身體健康而言,球場上對球員的保護和球場外因素的影響同樣重要。有的NBA球隊已經採取變換有色燈光幫助球員調整生物鐘,早晨使用藍色光,夜晚使用紅色光。體能總教練比爾-博古斯表示燈光的確能起到作用,但是並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因為真正讓每個球員都這麼更換臥室燈光實施起來可能性不大。所以博古斯建議應對時差問題最好採取簡單粗暴的解決辦法,那就是多喝熱水、多睡覺。
前76人、勇士球員麥卡杜是一位非常喜歡打瞌睡的人,他說:「我從來不睡懶覺,哪怕睡得再晚第二天也能早起,所以我常常會在中午打會瞌睡。」奎因-庫克則表示自己在規劃客場之旅的作息時間上聽取了很多勇士老將們的建議。
客場比賽難打的原因倒不能全部歸咎於生物鐘的問題,像是邁阿密、洛杉磯、紐約這些大城市,豐富的夜生活和炎熱的氣候也是他們的主場優勢。如果主客場氣候差距較大,球員們有的還會產生水土不服的症狀。
的確,能包機坐著頭等艙前往客場打比賽本身就是一件享受,很難去拒絕這樣的待遇。不過,要是想順順利利的拿下客場比賽的勝利,生物鐘的問題是球隊需要關注的重中之重。
原文: Ian McMahan
編譯: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