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滿堂
特邀編輯:董學仁
在英國作家伍爾芙的《到燈塔去》開篇,拉姆齊夫人告訴兒子詹姆斯,明天看燈塔去。可是,拉姆齊走了過來,站在客廳窗前說道,「明天晴不了。」他的這句話,就引出了一部意識流小說名著。
小說接下來一大段落,可以說是意識流小說的範例。
「要是手邊有一把斧頭,或者一根撥火棍,任何一種可以捅穿他父親心窩的致命兇器,詹姆斯在當時當地就會把它抓到手中。拉姆齊先生一出場,就在他的孩子心中激起如此極端的情緒,現在他站在那兒,像刀子一樣瘦削,像刀刃一般單薄,帶著一種諷刺挖苦的表情咧著嘴笑;他不僅對兒子的失望感到滿意,對妻子的煩惱也加以嘲弄(詹姆斯覺得她在各方面都比他強一萬倍),而且對自己的精確判斷暗自得意。他說的是事實,永遠是事實。他不會弄虛作假;他從不歪曲事實;他也從來不會把一句刺耳的話說得婉轉一點,去敷衍討好任何人,更不用說他的孩子們,他們是他的親骨肉,必須從小就認識到人生是艱辛的,事實是不會讓步的,要走向那傳說中的世界,在那兒,我們最光輝的希望也會熄滅,我們脆弱的孤舟淹沒在茫茫黑暗之中(說到這兒,拉姆齊先生會挺直他的脊梁,眯起他藍色的小眼睛,遙望遠處的地平線),一個人所需要的最重要的品質,是勇氣、真實、毅力。」
在這個段落裡,伍爾芙寫出了詹姆斯的心理。這個男孩長大了可能像他的母親想像的,穿上紅色法袍坐在法官席上,可現在只有6歲,最重要的事情是航行一天去看燈塔。他對父親的話產生了極端的心理反應:
一是特別怨恨他的父親,就是寫在上一段開頭的話;
二是覺得父親遠遠比不上母親,這句話插在第一個括號裡。
他的第一種心理反應來自第二種,或者是第二種來自第一種,這都沒有多大區別,一個6歲孩子的心理,有時候就是這樣。
這個精彩段落,更多的是拉姆齊先生的心理。
一是對他的妻子兒子的諷刺挖苦。他欣賞他帶給別人的失望和煩惱。他像刀子一樣瘦削,像刀刃一般單薄,還有些邪惡地咧著嘴笑。
二是相信他說的都是事實,他認為他總是對的,所以對任何人都不會敷衍討好,都使用尖銳語氣加以嘲弄。第二個括號裡的話看起來是插入他的動作,其實,我們看到的,是他的心理引發的身體姿態。
三是他的意志堅定,而他特別需要維持這種感覺。
四是他的心沉浸於遙遠和抽象的事物,這一點也是大部分意識流小說追求的哲學氛圍。比如第二個括號前後的話,我們最光輝的希望也會熄滅,我們脆弱的孤舟淹沒在茫茫黑暗之中。(在這部小說後面,拉姆齊夫人還說,我們的影像下面是一片黑暗,無邊無際,深不可測;我們只不過偶爾浮到表面,你們就是依靠這個認識了我們。)
說到意識流小說,我們會注意到一點:意識流小說名著的產生,有一個特別集中的時期:法國作家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7卷本,出版於1913—1927年間。愛爾蘭作家喬伊斯的《尤利西斯》,首次出版於1922年。英國作家伍爾芙的《到燈塔去》寫於1927年,美國作家福克納的《喧譁與騷動》創作於1929年。
這些都是20世紀頭20年的作品。
還有一點,我們也會注意到,意識流小說名著的水準相當高。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福克納的《喧譁與騷動》就不用說了,普魯斯特的長篇巨著《追憶似水年華》,被譽為20世紀最重要的文學作品之一,風靡世界。喬伊斯的《尤利西斯》作為意識流小說的代表作,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小說。而伍爾芙的《到燈塔去》是意識流小說之中最完美的一部作品。
意識流小說有個奇怪的現象。
世界經典名著的作者,一般都是天才級的作家,意識流小說也是這樣。但是只有意識流小說,需要天才級的讀者。也就是說,天才級的讀者分享了意識流小說,其他讀者在它的門檻前止步。
我們不知道這是為什麼?但我們知道其結果,天才級作家不再寫那種幾乎沒有主要情節的純粹意識流小說了。其實在二戰後,時代節奏變了,人的心境變了,泡一壺茶坐在窗前、一遍又一遍啃小說的讀者群沒有了。不只是意識流小說,很多現代小說流派都消沉下來。
實際上,意識流小說的很多技巧,已經成了文學傳統的組成部分。
你應該知道,在意識流小說出現之前,人的意識就是流動的。在意識流小說消失之後,人的意識還是流動的。人的意識像一條河,不是一個個片斷的銜接,而是處於永遠的流動狀態。
你想在小說裡描述人物心理,利用角色的意識流動來寫,仍然是比較優越的方式。比如,抓住意識流動的動態性,兼顧意識和潛意識兩個層次,利用內心獨白和自由聯想。
此外,在結構篇章、組織故事時,你的敘述可以有按照時間順序、依次直線前進的古典方式,還可以有隨著意識活動、通過自由聯想的現代方式。
舉例來說,莫言的中篇小說《紅高粱》,就受到福克納小說的影響。
莫言寫過談論福克納《喧譁與騷動》的文章,其中寫道:讀到第四頁的最末兩行,「我已經一點也不覺得鐵門冷了,不過我還能聞到耀眼的冷的氣味。」我看到這裡就把書合上了,好像福克納老頭拍著我的肩膀說:行了,不用再讀了,寫吧!
有評論者認為,《紅高粱》的意識流技巧,與福克納相似。還有人喜歡莫言的中篇小說《歡樂》之中那些超時空的變換、人稱的跳躍、幾乎是不加節制的意識流。
現在進入寫作練習。
這次練習側重於閱讀和分析,不要求你寫出一篇意識流小說。
1988年,時代文藝出版社出版了一套「新時期流派小說精選叢書」,其中一本為《意識流小說》,收了王蒙、莫言、劉索拉、趙振開、李陀等十餘位中國當代作家的作品。
如果你找到這本書,會有讀它的興趣。
你還需要讀《牆上的斑點》。這是伍爾芙的第一部意識流小說,中文譯本不到六千字,很容易讀完。小說人物看到這個斑點,想起了冬天爐子裡的火,想到了塔樓上飄揚的旗幟,想到了紅色騎士們騎馬躍上黑色巖壁。後來,他又想到了生命的神秘,想到了遺失的東西,想到了生活飛快的速度,想到了來世。
最後請思考,為什麼意識流作家要把表現人的心理真實和意識流動作為文學創作的主要任務?
來源:《中國青年作家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