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寫作手法叫意識流

2021-01-11 中國青年報

作者:滿堂

特邀編輯:董學仁

在英國作家伍爾芙的《到燈塔去》開篇,拉姆齊夫人告訴兒子詹姆斯,明天看燈塔去。可是,拉姆齊走了過來,站在客廳窗前說道,「明天晴不了。」他的這句話,就引出了一部意識流小說名著。

小說接下來一大段落,可以說是意識流小說的範例。

「要是手邊有一把斧頭,或者一根撥火棍,任何一種可以捅穿他父親心窩的致命兇器,詹姆斯在當時當地就會把它抓到手中。拉姆齊先生一出場,就在他的孩子心中激起如此極端的情緒,現在他站在那兒,像刀子一樣瘦削,像刀刃一般單薄,帶著一種諷刺挖苦的表情咧著嘴笑;他不僅對兒子的失望感到滿意,對妻子的煩惱也加以嘲弄(詹姆斯覺得她在各方面都比他強一萬倍),而且對自己的精確判斷暗自得意。他說的是事實,永遠是事實。他不會弄虛作假;他從不歪曲事實;他也從來不會把一句刺耳的話說得婉轉一點,去敷衍討好任何人,更不用說他的孩子們,他們是他的親骨肉,必須從小就認識到人生是艱辛的,事實是不會讓步的,要走向那傳說中的世界,在那兒,我們最光輝的希望也會熄滅,我們脆弱的孤舟淹沒在茫茫黑暗之中(說到這兒,拉姆齊先生會挺直他的脊梁,眯起他藍色的小眼睛,遙望遠處的地平線),一個人所需要的最重要的品質,是勇氣、真實、毅力。」

在這個段落裡,伍爾芙寫出了詹姆斯的心理。這個男孩長大了可能像他的母親想像的,穿上紅色法袍坐在法官席上,可現在只有6歲,最重要的事情是航行一天去看燈塔。他對父親的話產生了極端的心理反應:

一是特別怨恨他的父親,就是寫在上一段開頭的話;

二是覺得父親遠遠比不上母親,這句話插在第一個括號裡。

他的第一種心理反應來自第二種,或者是第二種來自第一種,這都沒有多大區別,一個6歲孩子的心理,有時候就是這樣。

這個精彩段落,更多的是拉姆齊先生的心理。

一是對他的妻子兒子的諷刺挖苦。他欣賞他帶給別人的失望和煩惱。他像刀子一樣瘦削,像刀刃一般單薄,還有些邪惡地咧著嘴笑。

二是相信他說的都是事實,他認為他總是對的,所以對任何人都不會敷衍討好,都使用尖銳語氣加以嘲弄。第二個括號裡的話看起來是插入他的動作,其實,我們看到的,是他的心理引發的身體姿態。

三是他的意志堅定,而他特別需要維持這種感覺。

四是他的心沉浸於遙遠和抽象的事物,這一點也是大部分意識流小說追求的哲學氛圍。比如第二個括號前後的話,我們最光輝的希望也會熄滅,我們脆弱的孤舟淹沒在茫茫黑暗之中。(在這部小說後面,拉姆齊夫人還說,我們的影像下面是一片黑暗,無邊無際,深不可測;我們只不過偶爾浮到表面,你們就是依靠這個認識了我們。)

說到意識流小說,我們會注意到一點:意識流小說名著的產生,有一個特別集中的時期:法國作家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7卷本,出版於1913—1927年間。愛爾蘭作家喬伊斯的《尤利西斯》,首次出版於1922年。英國作家伍爾芙的《到燈塔去》寫於1927年,美國作家福克納的《喧譁與騷動》創作於1929年。

這些都是20世紀頭20年的作品。

還有一點,我們也會注意到,意識流小說名著的水準相當高。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福克納的《喧譁與騷動》就不用說了,普魯斯特的長篇巨著《追憶似水年華》,被譽為20世紀最重要的文學作品之一,風靡世界。喬伊斯的《尤利西斯》作為意識流小說的代表作,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小說。而伍爾芙的《到燈塔去》是意識流小說之中最完美的一部作品。

意識流小說有個奇怪的現象。

世界經典名著的作者,一般都是天才級的作家,意識流小說也是這樣。但是只有意識流小說,需要天才級的讀者。也就是說,天才級的讀者分享了意識流小說,其他讀者在它的門檻前止步。

我們不知道這是為什麼?但我們知道其結果,天才級作家不再寫那種幾乎沒有主要情節的純粹意識流小說了。其實在二戰後,時代節奏變了,人的心境變了,泡一壺茶坐在窗前、一遍又一遍啃小說的讀者群沒有了。不只是意識流小說,很多現代小說流派都消沉下來。

實際上,意識流小說的很多技巧,已經成了文學傳統的組成部分。

你應該知道,在意識流小說出現之前,人的意識就是流動的。在意識流小說消失之後,人的意識還是流動的。人的意識像一條河,不是一個個片斷的銜接,而是處於永遠的流動狀態。

你想在小說裡描述人物心理,利用角色的意識流動來寫,仍然是比較優越的方式。比如,抓住意識流動的動態性,兼顧意識和潛意識兩個層次,利用內心獨白和自由聯想。

此外,在結構篇章、組織故事時,你的敘述可以有按照時間順序、依次直線前進的古典方式,還可以有隨著意識活動、通過自由聯想的現代方式。

舉例來說,莫言的中篇小說《紅高粱》,就受到福克納小說的影響。

莫言寫過談論福克納《喧譁與騷動》的文章,其中寫道:讀到第四頁的最末兩行,「我已經一點也不覺得鐵門冷了,不過我還能聞到耀眼的冷的氣味。」我看到這裡就把書合上了,好像福克納老頭拍著我的肩膀說:行了,不用再讀了,寫吧!

有評論者認為,《紅高粱》的意識流技巧,與福克納相似。還有人喜歡莫言的中篇小說《歡樂》之中那些超時空的變換、人稱的跳躍、幾乎是不加節制的意識流。

現在進入寫作練習。

這次練習側重於閱讀和分析,不要求你寫出一篇意識流小說。

1988年,時代文藝出版社出版了一套「新時期流派小說精選叢書」,其中一本為《意識流小說》,收了王蒙、莫言、劉索拉、趙振開、李陀等十餘位中國當代作家的作品。

如果你找到這本書,會有讀它的興趣。

你還需要讀《牆上的斑點》。這是伍爾芙的第一部意識流小說,中文譯本不到六千字,很容易讀完。小說人物看到這個斑點,想起了冬天爐子裡的火,想到了塔樓上飄揚的旗幟,想到了紅色騎士們騎馬躍上黑色巖壁。後來,他又想到了生命的神秘,想到了遺失的東西,想到了生活飛快的速度,想到了來世。

最後請思考,為什麼意識流作家要把表現人的心理真實和意識流動作為文學創作的主要任務?

來源:《中國青年作家報》

相關焦點

  • 20世紀中國文學史上最有影響力的文學家之一、意識流廢名「上」
    廢名的小說在手法和語言上也自覺或不自覺地受到西方現代文學的影響,在一些作品中常含有「意識流」。意識流原本是一種心理學的特定詞彙,是19世紀由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創始人、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創造的,指人的意識活動持續流動的性質。
  • 意識流與蒙太奇
    (一)意識流1、含義:主要是指作家在設置文本結構時,將人幽晦的潛意識活動狀態作為文本內容展開的邏輯依據加以模擬,從而生成文本結構的一種文本布局方式。兩次世界大戰對人類肉體和心靈的摧殘,在戰後的西方世界形成了一種帶有普遍性的消極厭世的人生觀,危機、焦慮、荒謬、虛無、無意義等心理成為常態,這些詞彙也成了描述人類心靈狀態(意識)的主題詞,「意識流」技法作為對這一現狀的回應,合邏輯地應運而生,意識流小說盛極一時。
  • 21種寫作手法有哪些?
    21種寫作手法分別為:一、觀察觀察是需要時間的慢慢積累的,所以選好自己的觀察事物,每日觀察,並把觀察所得的點滴記錄下來,這些就是寫作素材。觀察一定有順序。觀察一樣事物的外觀可以先整體再局部,而觀察一樣事物的發展狀況的時候可以採取時間順序。觀察務必抓特點。
  • 《喧譁與騷動》中意識流比較
    因為《喧譁與騷動》不僅是第一部真正的關國意識流小說,而且還是一部在創作技巧和藝術風格上對英國意識流小說既有繼承又有發展的意識流作品。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填補了20世紀意識流小說創作中的某些空自。福克納不但在推動意識流小說的發展過程中獨步一時,在美洲大陸獨領風騷,而且也為意識流文學的創作提供了一條新的思路開闢了一個新的天地。
  • 「意識流」是無病呻吟,更是文學中的「泥石流」?如此評價對嗎?
    而「意識流」小說,則著重寫非理性的無意識和潛意識,突出人物內心的混亂、迷離、恍惚、無邏輯性、動物性和瘋狂性,以為只有這樣才算寫出了心理的「原始真實」。從這個意義上說,「意識流」小說所寫的,其實是「無意識之流」或「潛意識之流」,應該叫「無意識流」小說或「潛意識流」小說才較為妥當。無意識和潛意識是非理性的,它的特點是雜亂無章,繁複多變。
  • 英語寫作的幾種修辭手法
    許多考生反映自己的英語寫作要麼十分「中文式」,全無英語的味道,要麼就是作文乾巴巴的顯得沒有一點文採。其實英文寫作和漢語寫作在修辭方面還是存在許多共同之處的。要使自己的英語作文顯得有文採,考生就要在英語寫作中嘗試採用有效的修辭手法,下面就介紹幾種修辭方法:  一、比喻(the figures of speech)  比喻是語言藝術的升華。英語中常見的比喻方法有三種:明喻、隱喻和借喻。
  • 不打標點符號是意識流,你知道嗎?
    標點符號在大家的日常生活中處處能用到,我們從小學開始學習,那時候老師會告訴你意思未完用逗號,一句說完用句號,喜怒哀樂感嘆號,提出問題用問號,可是還是有一部分學生可能上了高中,大學標點符號也用的不太明白。而今天我們要說的是與標點符號有關的文學理論—意識流。
  • 反省心理學的四大意識流理論揭示了人腦的意識是如何思維的
    3.學習意識流知識是非常有用的學習意識流知識是非常有用的。比如,一些人之所以怕鬼,之所以會因出現幻覺而自殺,就是因為不懂意識流,鬼和幻覺都是由意識流中的「內闖流」所引起的,掌握了意識流知識就會知道鬼、幻覺、強迫思維、強迫行為等都是由「內闖流」引起的,是一種心理現象,自然也就不必害怕了,不會選擇自殺了。
  • 英文寫作中最常用的文學手法:明喻、隱喻、提喻等等,您都會了嗎
    文學手法本質上是作者使用的一種技巧,為他們正在寫作的文本添加內容或效果。它用於幫助讀者對寫作中發生的事情有一個更詳細的形象,經常用於各種類型的寫作工作中。這些作品包括小說、詩歌、歌曲和非小說作品。文學手法有許多不同的類型,有些使用得比較頻繁,但每一種都對寫作有自己的影響,並以特定的方式使用。Why Do Writers Use Literary Devices? 為什麼作家要使用文學手法?
  • 高中生英文應用文寫作和讀後續寫的修辭手法和範例
    高考英語全國多地的寫作部分包括應用文寫作(15分)和讀後續寫(25分),共賦分40分,所佔分量相當大。作文要拿到高分需要考慮很多因素,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是語言功底要深厚,常見句型(定語從句、名詞性從句、狀語從句、獨立主格結構、非謂語動詞、with複合結構、強調句、倒裝句、虛擬語氣、感嘆句)的使用要需得心應手,如果能適當使用修辭手法,那就是錦上添花了。
  • 關於意識流大師喬伊斯和他的《都柏林人》的一些個人看法
    《都柏林人》是意識流小說大師喬伊斯早期的也是唯一的一部短篇小說集,這本書正介於作者從現實主義向自由聯想、內心獨白等創作方法的轉變之間,讀起來有種過渡的感覺,也較之他的另一部大作《尤利西斯》更容易讓人接受。要讀懂意識流作品,你得首先了解什麼是「意識流」。
  • 初一語文知識重點:十種常用寫作手法
    十種常用寫作手法:  象徵、對比、襯託、烘託、伏筆鋪墊、照應(呼應)、直接(間接)描寫、 揚抑(欲揚先抑、欲抑先揚)、借景抒情、借物喻人。  象徵 通過某一特點的具體形象,表達某種人和某種社會現象的本質特點。
  • 《路邊野餐》是一部意識流電影
    《路邊野餐》是一部意識流電影,情節零碎而情感飽滿,結構模糊而場景詩意化,有朋友錯過了前面的30分鐘內容,後來問我,前面講了什麼?我竟然無言以對。無論是文學,還是號稱第七大藝術的電影,優秀的作品總是有一種普遍適用性,儘管它表現的形式可能是現實主義的,或者是魔幻色彩的,但它都能讓你從中看見自己的影子,要麼是一種生活狀態,要麼是心底隱藏的訴求。而《路邊野餐》就是不著痕跡,荒誕零碎地表現了真實的人生,裡面充滿了非常多的隱喻,「空間有幾何學,時間有心理學。」
  • 客觀分析:為什麼有很多人認為EVA是神作?
    EVA稱為神作的原因有很多不僅僅是劇情,還有畫面的表現,它讓人們意識到動畫也是可以像寫作那樣有各種各樣的手法,而動畫的表現不僅僅是劇情還是畫面的內容。eva採用了意識流的表現手法,這一點就為後來的動畫舉了個例子。
  • 刮痧的手法 常見的刮痧手法有哪些
    刮痧是中醫學中常見的一種治療手段,也是生活中經常被人們當做養生的一種方法。刮痧的手法是非常多的,日常生活中刮痧板的材質也有所不同。小編給大家講講刮痧的手法有哪些、刮痧板什麼材質的好以及刮痧禁忌人群。3.撮痧法根據手法又可分為挾痧法、扯痧法、擠痧法、拍痧法及點揉法。4.點揉法把刮板的平邊,在患者身體部位進行大面積平行刮痧。用手指在患者的一定部位或穴位上進行點壓,同時做圓形或螺旋形的揉動,是點壓與指揉的複合手法。該法不屬於刮痧手法而屬於按摩手法,在治療和保健中常與刮痧法配合應用,可起到增強療效和彌補刮痧療法不足的作用。
  • 意識流小說閱讀文學巨著威廉.福克納《喧譁與騷動》故事梗概與寫作
    我想這是福克納寫作功底深厚,具有魔力性的一種最直接和最無形的表現。之前卡夫卡的普魯斯特的詹姆斯.喬伊斯的塞萬提斯的列夫託爾斯泰的等作家的著作,我會閱讀會重複閱讀,但是我自己有意識的來重複閱讀的。這種無意識或潛意識自覺重複慢閱讀的僅僅非福克納莫屬,或許是我個人的閱讀偏見但福克納絕對是一位有才華有創新能力的偉大作家。他的《喧譁與騷動》不僅有全能式視角,也有第一人稱自我介紹自我剖析自我闡述自我揭露。
  • 英語寫作中的修辭---19種修辭手法教你如何得拿高分
    但在大學英語的英文寫作中有時也需要運用一定的具有英文特徵的修辭手段,而且運用得好,會使語句生動從而增添語句亮點。因此,掌握一些一般常用修辭手段對於實現語句亮點也是非常必要的。對於大學英語寫作來說,主要應該掌握以下修辭手段,又稱語句辭格,包括結構辭格與語義辭格 。對比、排比、重複、倒裝等為結構辭格,轉義、雙關、矛盾等則為語義辭格。
  • GRE考試寫作部分的11種修辭手法的運用及要點
    應用修辭是讓我們的語言更富於形象性,當我們運用不同的詞彙,不管高級還是低級,修辭的運用將會比普通的詞彙更有文學層面上的意義,從修辭中我們可以增加想要說明的效果,創造更有暗示性的景象,並且不動聲色的為自己的水平加分。   針對GRE的寫作,我們在常用的26種修辭中應用的並不多,來來去去的不過十幾種常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