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省心理學的四大意識流理論揭示了人腦的意識是如何思維的

2020-12-05 反省心理學

反省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人的意識流分為內吸流、內闖流、外吸流、外闖流這四種意識流,而我們大腦思維的過程(包括邏輯思維、聯想思維以及靈感、直覺、想像等各種思維的過程)就是這四個意識流的流動過程和相互轉化、相互切換的過程,在人清醒的狀態下,意識流總是象流水一樣不斷地進行的,也就是說四者的切換是不斷地進行著的,在人做夢時和清醒時一樣,也是四大意識流不停地轉化和切換著的。四大意識流打開了人腦思維的黑箱,畫出了思維的形狀和過程,使人的思維變成了看得見和摸得著。

1,什麼是意識流

反省心理學的定義是:意識流指來自外界和內部無意識的某一(或某些)信息、情感、欲望以連續運動的方式進、出意識的過程。

意識流又名「思想流」「主觀生活流」。心理學界最早論述意識流的是機能主義心理學派創始人—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1842—1910)。他在1884年發表的《論內省心理學所忽略的幾個問題》一文中,認為人類的心理活動是「一股切不開、斬不斷的『流水』」。他說:「意識並不是片斷的連接,而是不斷流動著的。用一條『河』或者一股『流水』的比喻來表達它是最自然的了。此後,我們再說起它的時候,就把它叫做思想流、意識流或者主觀生活之流吧。」後來,他又在《心理學原理》(1890)一書的第九章中加以詳盡的闡述。

2.為什麼可以通過意識流進行心理分析

意識流是心理活動的基本形式,人腦的智力活動、情緒活動、意志活動等心理活動都是以意識流的方式進行的,因此,通過意識流即可分析人的各種心理活動。「內闖流」是四大意識流之一,是四大意識流中最重要的一個意識流,這是因為它既是思維活動的發起者、推動者,同時也是思維活動的打斷者。淺層中的信息,一旦以內闖流的方式闖入意識就能打斷意識中正在進行的思維,並可同時發起一個與其有關的新思維。例如,一個學生正在聽老師講課,突然一個「內闖流」闖入意識,想起了昨天電視中的一個鏡頭,隨之浮想聯翩。人的幻覺、強迫思維、強迫行為等都是由內闖流引起的,科學家常常不由自主地思考科學研究中的事情,網癮患者常常不由自主地思考網路遊戲中的事情,藝術家常常不由自主地思考藝術創作中的事情,這些都是由於「內闖流」所引起的。淺層中的信息不同,「內闖流」的內容便不同,所引起的思維便也不同。綜上所述,「內闖流」掌握著意識中信息加工或思維活動的主動權,因此,它也是心理分析的一個最重要的工具。

3.學習意識流知識是非常有用的

學習意識流知識是非常有用的。比如,一些人之所以怕鬼,之所以會因出現幻覺而自殺,就是因為不懂意識流,鬼和幻覺都是由意識流中的「內闖流」所引起的,掌握了意識流知識就會知道鬼、幻覺、強迫思維、強迫行為等都是由「內闖流」引起的,是一種心理現象,自然也就不必害怕了,不會選擇自殺了。

人的心理活動分為「意識活動」和「無意識活動」兩大部分,其中,意識的基本活動就是「意識流」,無意識的基本活動就是「心潮」。

反省心理學繼承了美國機能主義心理學家詹姆斯的「意識流」觀點,在此基礎上提出完整的意識流學說,對意識流做出詳細的定義和分類。反省心理學對意識流的定義是:「來自外界或內部無意識中的某些信息、情感、欲望以連續運動的方式進、出意識的過程。」根據意識流內容的不同,把意識流分為信息意識流、情緒意識流、欲望(意志)意識流;根據意識流的來源和形式的不同,把意識流分為「內吸流」、「內闖流」、「外吸流」、「外闖流」四大意識流。反省心理學對意識流的研究代表了當今心理學界的最高水平,其應用價值也遠在西方的意識流學說之上。

人腦「做夢」和思維的過程(包括靈感、直覺、想像等高級思維過程)就是意識流的流動過程。掌握了意識流知識就可以用來分析「夢」;分析一個人的心理活動和性格特徵;分析和判斷心理疾病的一些症狀(如幻覺、強迫思維、強迫行為等);分析和調控智力活動、情緒活動;分析人腦的邏輯、靈感、直覺、想像等高級創造性思維的具體過程,從而提高自己捕捉靈感的能力、想像的能力以及直覺思維能力等。同時它也是人工智慧中用計算機模擬靈感、直覺、想像等高級思維的基礎,是治療幻覺、強迫思維、強迫行為等心理疾病的方法。總之,掌握意識流方面的知識無論對心理調控、心理潛能開發或是心理保健、心理治療等都有重要意義。

4.四大意識流

詹姆斯提出的「意識流」概念,既強調了思維的不間斷性,即沒有「空白」,始終在「流動」;同時也強調其超時間性和超空間性,即不受時間和空間的束縛,因為意識是一種不受客觀現實制約的純主觀的東西,它能使感覺中的現在與過去不可分割。他還認為,參與意識流的要素有感覺、表象、思維、情感、欲望等,但他未對意識流的實質和具體過程做進一步的研究和探討。反省心理學在此基礎上做了大量深入、細緻的研究,提出意識流即「經由意識的信息、情感(緒)、欲望等心理要素的流動」,並對意識流做出了詳細的分類,根據意識流的內容的不同,可把意識流分為:「信息意識流」「情感意識流」和「欲望意識流」;根據意識流的來源和進入意識的方式的不同,可以把意識流分為:內吸意識流,簡稱「內吸流」;內闖意識流,簡稱「內闖流」;外吸意識流,簡稱「外吸流」;外闖意識流,簡稱「外闖流」四種。信息意識流可分為內吸流、內闖流、外吸流、外闖流四種,而「情緒意識流」和「欲望意識流」只可分為兩種:內吸流和內闖流,如圖1-21所示。

「信息意識流」既可來源於內部無意識,也可來源於外界,因此,信息意識流(以下簡稱「意識流」)可分為四種:內吸流、內闖流、外吸流、外闖流。而「情感意識流」和「欲望意識流」只能來自內部無意識,而不能來自外界,因此只有兩種:內吸流和內闖流。詳細分類如下圖所示。

如圖1-21

下面重點論述「信息意識流」的四個支流。

(1)外闖流:外界的聲音、圖像等信息擅自闖入意識

外闖流是指外部的聲音、圖像等信息不請自來,擅自闖入意識。如:上課時,老師講課的聲音對你來說就是一種外闖流;或突然一聲巨響驚動了你,這「一聲巨響」就是外闖流;或突然屋門打開,外面走進來一個警察,警察的形象信息就是外闖流;或有人突然從後面拍了一下你的肩膀,把你從沉思中驚醒,身體上的觸覺信息就是外闖流……這些外部信息都是不請自來,擅自闖入你的意識的。外闖流的特徵是:①來自外界;②通常違背人的意志,出人意外地、擅自地闖入意識。外闖流通常會打斷我們正在進行的學習、思考活動。不過有時候意外闖入意識的外闖流也能給人以有益的啟示,使人獲得靈感。如,魯班受草葉劃破手指的啟示而發明出鋸子;笛卡兒受天花板上蜘蛛網的啟示而發明出解析幾何;阿基米得受洗澡時盆水溢出的啟示而發現浮力定律,並成功解決了「王冠問題」;牛頓因樹上落下的蘋果砸在頭上而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等等。

(2)內闖流:「幻覺」和「強迫思維」「強迫行為」原兇

內闖流是指無意識淺層中的某些信息、情緒、欲望不請自來,擅自闖入意識。如,一個學生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課時,突然想到了昨天晚上電視中的一個鏡頭,並隨之浮想聯翩;一個學生在做數學作業時,突然思想走神了,想起了昨天發生的一件事,隨之思緒萬千,沉浸於回憶和想像之中;一個人在經歷挫折事件後反覆自動地、闖入性地體驗某種痛苦、憤怒的情緒;突然體驗到一種欲望;我們剛聽過的一首好聽的歌曲,在歌聲停止後會自動地在腦海中盤旋;我們外出旅遊回到家後,旅遊地的風景會自動地在腦海回現,等等。心理學界的有關統計表明,學生頭天晚上看電視的時間越長,第二天上課時思想開小差的次數就越多;經過一個長長的寒假或暑假,剛開學的頭幾天,學生在課堂上最容易走神,思想最容易開小差。上述心理現象都是淺層中的信息以「內闖流」的方式擅自闖入意識的結果。此外,我們的口誤、筆誤、幻覺(包括幻聽、幻視、幻味、幻嗅、幻觸等)、強迫思維等心理現象也都是淺層信息以內闖流方式擅自闖入意識的結果。內闖流的特徵是:①來自內部的無意識淺層;②通常違背人的意志,擅自意外地闖入意識;③只有位於淺層的信息、情緒、欲望才能以內闖流的方式進入意識,位於深層中的信息、情緒、欲望不能以內闖流方式進入意識,而只能以內吸流(下文有詳述)的方式進入意識,因此,通過「淺層置換」的方法,把引起幻覺和強迫思維的那些信息從「淺層」置換到「深層」中去就可以治療幻覺、強迫思維等心理疾病(詳見本書第五章),如圖1-23所示。

圖1-23 四大意識流之發生圖

通過圖1-23,我們不難得出結論:淺層信息可以「內吸流」和「內闖流」兩種方式進入意識,而深層信息只能以「內吸流」的方式進入意識,不能以「內闖流」的方式進入意識。

和外闖流一樣,內闖流通常也會打斷我們正在進行的學習和思考活動(如上述學生在課堂上的內闖流現象),這是其不利的一面;但同時,內闖流也有其有利的方面,很多科學家、發明家都是因為受到內闖流的啟示而得到靈感思維,做出重大發明、發現的。如瓦特在發明蒸汽機的過程中,曾苦思冥想、絞盡腦汁也想不出蒸汽機的發明方案,但一次他在格位斯哥大學的操場上散步時,突然來了一個內闖流,想到了太陽系的結構—眾多行星圍繞太陽旋轉的圖像,這一圖像使他大受啟發,發明出了能做圓周運動的活塞,終於發明了萬能蒸汽機,把人類帶入了機器大工業時代。又如,一天,貝多芬來到一家飯館用餐。點過菜後,一個「內闖流」給他帶來了靈感,他便順手抄起餐桌上的菜譜,在菜譜的背面作起曲來。不一會兒,他就完全沉浸在美妙的旋律之中了。服務員看到貝多芬那十分投入的樣子,便不敢去打擾他,打算等一會兒再給他上菜。大約一小時之後,侍者終於來到貝多芬身邊:「先生,上菜嗎?」貝多芬如同剛從夢中驚醒一般,立刻掏錢結帳。侍者如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先生,您還沒吃飯呢!」「不!我確信我已經吃過了。」貝多芬根本聽不進侍者的一再解釋,他照菜單上的定價付款之後,抓起寫滿音符的菜譜,衝出了飯館。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內闖流非常重要。因為「淺層」主要就是通過內闖流來控制意識,進而控制人的整個心理活動的。為什麼呢?因為「內闖流」闖入意識後,可以打斷正在進行的學習和思考活動,並可同時引起新的聯想、思維活動,也就是說它還可以發起一個新的思維。我們的口誤、筆誤、幻覺、強迫思維等現象,都是由內闖流引起的。科學家通常會強迫思考自己科學研究方面的事情,文學家、藝術家會經常強迫思考自己文學、藝術創作方面的事情,網癮患者會強迫思考網路遊戲方面的東西,原因就在於他們的淺層信息結構不同,因而內闖流的內容和由內闖流所引起的思維便也不同,所以說,控制了一個人的淺層就可控制他的意識和整個思想。如果淺層中充滿了有益的信息,就會經常出現有益的內闖流,如科學家的在科學研究方面的強迫思維;反之,如果淺層充滿了不良信息,就會經常出現有害的內闖流,如網癮、賭癮患者的內闖流。因此,用淺層置換的方法(把不良信息置換到深層中去,把有益的信息置換到淺層中去)既可以治療網癮、賭癮等心理疾病,又可以培養天才的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等傑出人才。

下面對口誤、筆誤、幻覺(包括幻聽、幻視、幻味、幻嗅、幻觸等)、強迫思維、闖入性回憶等內闖流現象分別予以詳細說明:

① 口誤:口誤就是說錯話,把不該說的、本想隱瞞的話給說出來了。比如,一個人本想撒謊,結果由於口誤,反把真話給說出來了;警察在審問犯罪嫌疑人的時候,通常會連續發問,這時候犯罪嫌疑人最容易出現口誤,把真實的情節說出來。「意識在先,表達和行動在後」,一個信息進入意識後,我們才會把它說出來、寫出來、做出來。剛發生的事情,通常存放於無意識的淺層,淺層信息會以內闖流的方式擅自闖入意識,因此,審訊的時候,犯罪嫌疑人很容易發生口誤。

② 筆誤:筆誤就是寫錯字,本想寫A,卻把B字寫了出來,這是因為B字以內闖流的方式闖入了意識,隨即我們就把它寫了出來。

③ 幻覺:幻覺包括幻聽、幻視、幻味、幻嗅、幻觸等,精神症人經常會發生幻覺,正常人偶爾也會發生幻覺,幻覺並不可怕,也是完全可以治療的。因為它的本質是意識中的內闖流,治療幻覺的方法就是「淺層置換法」。因為只有淺層中的信息才能以內闖流的形式進入意識,而深層中的信息是不能以內闖流的方式進入意識的,只能以內吸流的方式進入意識,因此,把淺層中那些內闖信息置換到深層中後,就不會再發生以前的幻覺了。很多人因擔心幻覺是精神病的先兆而恐懼,甚至走上自殺的道路,這是很不必要的,也是很可惜的。例如,2010年7月,內地著名演員賈某在北京朝陽區的家中跳樓自殺,年僅43歲。自殺前曾長期伴有幻聽、幻視症狀。據說他的自殺就與幻覺有關。還有一部分人,他們出現的幻聽,是被要求殺人或自殺,患者會堅信這是一個命令,要去完成,因此而出現危險的情況。然而,假如他們懂得一些心理學,知道這是一種心理現象,是意識流、內闖流,也就不會出現自殺、傷人那樣的嚴重後果了。

④ 幻聽:幻聽就是我們聽到一個聲音,但該聲音並非來自外界,而是來自我們的無意識。正常人偶爾也會出現幻聽,如,處於熱戀中的男女青年很容易發生幻聽,有時坐在屋裡會聽到對方在外面叫自己名字的聲音,聲音非常熟悉、非常逼真,以至於他(她)認為對方來找自己了,但當他(她)到室外尋找時卻又看不到人,這時才知道是自己發生幻聽了;再如,我們在焦慮地等待某人到來時,忽然會聽到敲門聲,實際卻沒有人來;一個母親突然失去兒子,悲痛萬分,有時會幻聽到兒子在同她講話;等等。正常人發生幻聽的比率較少,但精神病人出現幻聽的比率要高得多,如很多精神病人常會聽到別人罵自己、指責自己。周圍實際上很靜,但患者卻能聽見很多聲音。能聽見的聲音也包括很多種類型,比如患者覺得有人在和他說話,也可能會覺得有人在罵他、評價他。除了說話聲以外,也可能聽見飛機聲、嗚嗚聲等,但實際上,這些聲音都是不存在的,正常人根本聽不見的聲音,患者卻能聽見,這是因為患者出現了「內闖流」。有時候我們會發現某個人總是自言自語,衝著外面罵,但這只是表面現象,其實患者並不是在自言自語,而是在和他聽到的聲音「對話」。幻聽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發生的比率非常高,據有關醫學統計,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有半數以上都會發生幻聽,病人常聽見鄰居、親人、同事或陌生人說話,內容往往是使病人不愉快的。最具有特徵性的是聽見兩個或幾個聲音在談論病人,彼此爭吵,或以第三人稱評論病人(評議性幻聽)。語聲常威脅病人、命令病人或談論病人的思想,評論病人的行為。病人可以清楚地聽出議論他的每一句話,因此十分痛苦。病人行為也常受幻聽支配。如與聲音做長時間對話、發怒、大笑、恐懼或喃喃自語,做側耳傾聽狀,或沉醉於幻聽中,自笑、自言自語、做竊竊私語狀。幻聽是由內闖流造成的,是淺層中的聲音信息以「內闖流」方式進入意識的結果。需要說明的是,並非所有的內闖流聲音都是幻聽,只有高度清晰、高度逼真,足以以假亂真的內闖流聲音才是幻聽。例如,我們剛聽完一首歌曲或音樂,其聲音、旋律會自動在意識中盤旋、回憶,這也是一種聲音內闖流,但我們當時能分辨出這不是原聲,而是回憶的聲音,因此不會發生幻聽。

⑤ 幻視:幻視是指我們看到一個形象,但該形象並非來自外界,而是來自內部無意識。世界上是不存在鬼的,但有的人在孤單、害怕的時候會看到鬼,這是無意識中「鬼的形象」以內闖流的方式擅自闖入意識的結果,所以,相信鬼的人,很容易看到鬼,而不信鬼的人,永遠也看不到鬼。有些精神病人經常會發生幻視,如他們會把牆上的一隻貓看成是老虎而驚恐萬狀;他們還會看到有人拿著刀追殺自己,而事實上外面什麼人也沒有。有的精神病人還會看到面前有個人在指責自己,罵自己,並和這個人對罵,而事實上他周圍什麼人也沒有,只不過他本人發生了視覺信息的「內闖流」而已。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幻視,其形象往往很逼真,顏色、大小、形狀清晰可見,內容多單調離奇。如看見一隻手、半邊臉、沒有頭的影子、燈泡裡有一個小人等。幻視的形象也可在腦內出現,病人說是用「內眼」看見的。「幻視」和「表象」不同,因為幻視中的形象是意外地、被動地闖入意識的,這是一種內闖流;而表象是對以前所見事物的主動回憶,因此,表象中的形象是主動調入意識的,這是一種「內吸流」。據科學家研究,少數十歲左右的兒童能進行非常清晰、逼真的表象,如他們在對一頭牛進行表象(回憶)時,頭腦中牛的形象與他當時所看到的牛的形象幾乎一樣逼真;但隨著年齡的增大,到了18歲以後就很難做出這樣清淅逼真的表象(回憶)了,原先的「特異功能」也退化、消失了。幻視中的形象就是一種高度清晰、高度逼真的形象,所以它能達到以假亂真的地步;同樣,上述幻聽中的聲音也是一種高度清晰、逼真的聲音,足以達到以假亂真的程度。

⑥ 幻嗅:幻嗅是指聞到一種氣味,但該氣味並非來自外界,而是來自內部的無意識。存放於淺層的某種氣味信息以內闖流的方式闖入意識時,我們就會發生幻嗅。如剛經歷恐怖事件的人,走進一個乾淨的房間時,會聞到一種血腥味,這是淺層中的氣味信息以內闖流的方式闖入意識的結果。

⑦ 幻觸:幻觸是指主體感覺到一種來自身體皮膚或身體內臟的虛幻的觸覺,這種觸覺在客觀上是不存在的,做體表或體內醫學檢查時查不出任何客觀外在的接觸物。幻觸的本質是一種內闖流,這種觸覺並非來自外界,而是來自內部無意識,是淺層中的觸覺信息以內闖流方式闖入意識的結果。幻觸者通常會自己感覺到皮膚黏膜有蟲爬、火灼、通電、溼潤等異常感覺。還有一種「妄想性觸幻覺」,病人能清楚地描述其體表或體內「有蟲、獸在活動」。這種特殊的體感幻覺,往往帶有妄想的色彩。

⑧ 幻味:幻味是指口中品嘗到一種虛假的味道。如有些精神病人會拒絕進食,說飯菜中有煤油味或毒藥味,而事實上飯菜是很好的,沒有任何怪味。幻味往往與病人受過迫害有關,如以前曾經有人在他要吃的飯菜中下過毒藥或潑灑了煤油,但病人沒有被害死。吃飯時,存放於淺層中的氣味信息以內闖流的方式進入意識時,病人就會出現幻味。

⑨ 強迫思維:強迫思維又叫「強迫性窮思竭慮」,是指本人主觀意志上不願思考某件事,但就是會不停地、自動地思考這件事,自己沒有能力制止它。比如,再有三天就要考試了,一位網癮很重的學生感覺到這幾天不能再玩網路遊戲了,於是下決心來個「突擊戰」,爭取考試過關(及格);但當他坐下來看書、複習的時候,會不斷地發生強迫思維,不由自主地思考網路遊戲方面的東西,以致無法複習下去,一小時也看不完一頁教材的內容,非常痛苦。這種強迫思維就是由內闖流引起的。

⑩ 闖入性回憶:闖入性回憶又叫「強迫回憶」,是指不由自主地、強迫性地回憶已發生過的某些場景、往事,本人不願意回憶這些事情,但自身卻無法制止。急性應激障礙患者和創傷後應激障礙患者通常都會發生這種「闖入性回憶」。如汶川大地震中的倖存者,在地震發生後的一段時間內會不斷地反覆回憶地震發生時的悲慘場景,有時做夢都在回憶,以至於被惡夢驚醒,這種「血淋淋」的回憶是很痛苦的,是患者本人所不願回憶的,但就是制止不了,還是經常反覆不斷地自動回憶。這種闖入性回憶也是由內闖流所引起的。

內闖流中除了上述信息內闖流外還有「情緒內闖流」和「欲望內闖流」。當我們自動地、反覆地體驗某種情緒的時候,就是在進行著情緒內闖流,抑鬱症患者之所以會反覆體驗抑鬱、痛苦等不愉快情緒,焦慮症患者之所以會反覆體驗到焦慮情緒,就是「情緒內闖流」不斷擅自闖入意識的結果,當然,在我們成功時,也會沉浸於高興的情緒之中,反覆體驗到愉快的情緒,這也是由於情緒內闖流頻繁闖入意識的結果。同理,當我們突然體驗到某種欲望的時候,也是欲望內闖流正在進行的時候。

(3)外吸流:向外界搜索、吸引信息

當我們帶著一定的「目的」或「疑問」對外界進行觀察時,或向書籍、網絡查閱資料時,我們的意識中就正在進行著「外吸流」。所謂外吸流,是指原先進入意識的「線索信息」(如疑問、觀察的目的等),吸引外部相關信息進入意識的過程。如,你帶著某一疑問去圖書館查找相關資料,或向別人口頭請教;又如,感覺到腿疼時,查看腿部,以尋找疼痛的原因等。如此,相關的外部信息便被「請」或「吸引」入你的意識。一個以上的外部信息以「吸」的方式進入意識即構成「外吸意識流」,簡稱「外吸流」。

外吸流的特點是:①主動性,與前述「內闖流」和「外闖流」的被動性、意外性不同,外吸流是主動進行的,即在我們意識的支配下主動進行的,是我們有意地進行觀察和查閱資料的結果,外界信息是被主動「吸」(請)入意識的,而不是擅自闖入意識的,因此,外吸流不會像內闖流和外闖流那樣打斷我們正在進行的學習和思考活動;②信息來源於外界,而不是內部的潛意識。

(4)內吸流:向無意識搜索、吸引信息

當我們處於「聯想」「想像」和「努力回憶某一事件」等的狀態時,我們的意識中正在進行著「內吸流」。所謂內吸流,是指首先進入意識的某一信息(如疑問,或看到、想到的某個信息),吸引內部無意識中的相關信息進入意識的過程。如一個人故地重遊,故地的一草一木會勾起他對早年往事的回憶,這些往事(信息)之所以能進入意識,是因為上述的「一草」「一木」進入意識後把它們吸引進意識中來的,即以內吸流的方式「請」進意識中來的。又如,一個人頭腦中先產生某個疑問,接著出現了該問題的答案,則該答案信息也是被「在先」進入意識的疑問信息「請」進意識中來的。概言之,內吸流就是指利用「在先」進入意識中的「線索信息」,把無意識中的「相關信息」(與該線索信息有關聯的信息)吸引進意識,而一個以上的內部信息以「吸」的方式進入意識的過程便構成「內吸意識流」。

聯想、想像和主動回憶(有意回憶)是內吸流的三個典型實例。我們聯想的過程就是一個內吸流不斷進行的過程,如由A想到B,再由B想到C、D、E、F……由事件A想到事件B的過程即是A吸引B進入意識的過程,C、D、E等依次類推。

想像的過程也是一個內吸流進行的過程。如,我們可以想像出現實中不存在的「牛頭蛇身」這種動物,當這一「想像動機」進入意識後,它就會先後吸引無意識中的「牛頭」和「蛇身」這兩個形象信息進入意識,最後在意識中加工、合成出「牛頭蛇身」這一全新的動物形象。文學家之所以能塑造出現實中不存在的各種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就是通過想像這一「內吸流」在意識中加工合成出來的。

主動回憶或「有意識地回憶」的過程也是一個內吸流的進行過程。回憶的開始總要有個回憶的原因或「意圖」,這個「意圖」進入意識後,就會不斷地吸引無意識中的相關信息進入意識,這一過程就是內吸流的進行過程。比如,現在我們就可以回憶昨天發生的事,或2008年北京奧運會比賽中的事情等。

內吸流的特點包括:①主動性,與前述「內闖流」和「外闖流」的被動性、意外性不同,內吸流是主動進行的,即在我們意識的支配下主動進行的,是我們有意地進行聯想、想像或回憶的結果,無意識中的信息是被主動「吸」(請)入意識的,而不是擅自闖入意識的,因此,內吸流不會像內闖流和外闖流那樣打斷我們正在進行的學習和思考活動;②信息來源於內部無意識,而不是外界,如圖1-24所示。

綜上所述,我們大腦中的意識流由四大支流—內吸流、內闖流、外吸流和外闖流共同構成,意識流即四者的統稱。四大意識流的起源有所不同,外吸流和外闖流來源於外部,而內吸流和內闖流起源於內部無意識,但四者最終都要流向內部無意識區域存儲。四大意識流與外界、意識、無意識之間的關係如圖1-25所示。

圖1-24 「內吸流」詳解

圖1-25 四大意識流與外部、意識、無意識之關係

5.四大意識流之間的關係

四大意識流之間的關係比較複雜,表現在四者之間既有相互對立、相互排斥的一面、又有相互促進、相互轉化的一面。此外,內吸流和外吸流之間、內闖流和外闖流之間還有相對稱的一面,即二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關係。

(1)四大意識流之間的對立、排斥關係

先說相互對立、相互排斥的一面。四大意識流之間的對立排斥關係是指,由於我們的意識是一個非常狹小的通道,所以在同一時間內或同一瞬間,當一個意識流進入意識時,其他的意識流就不能進入意識。

例如,當一個人高度專心地閱讀(外吸流)或思考(內吸流)時,他對外界的風景、聲音(外闖流)會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這表明意識流之間發生了排斥關係,當一種意識流(如思考時的內吸流)進入意識時,另一種意識流(如來自外部聲音、圖像等的外闖流)不能進入意識;又如,一個人正在思考問題(內吸流)時,突然大腦開小差了,想到了與該問題毫不相干的另外一個念頭(內闖流),原先的思考(內吸流)隨即中斷,這表明內闖流打斷(排斥)了原先的內吸流;再如,一個人正在專心閱讀(外吸流)或專心思考某一問題(內吸流),突然有人從背後推了他一把(外闖流),原先的思考(內吸流)和閱讀(外吸流)隨即被打斷,這表明外闖流打斷(排斥)了原先的內吸流和外吸流。上述事例表明:四大意識流只能依次輪流進入意識,而不能同時進入意識,因此,一個人在過於嘈雜的環境中學習和思考,會降低其學習、思考的效率,而一個人如果頭腦中開小差過於頻繁,也會降低其學習、思考的效率,因為四大意識流之間是相互對立、相互排斥的。諺語「一心不能二用」也表明了這一點。四大意識流相互排斥的關係表明,我們的意識非常狹小,因此在同一瞬間,只能由來自一個方向、一個通道的信息進入意識。這一點和計算機的處理器或工廠中的機器也是類似的。計算機在同一時刻(瞬間)內只能執行一項指令,進行一個「進程」(程序),工廠的機器在同一時刻內也只能加工一種產品。

以下是一些發生在名人身上的案例。牛頓曾因忙於思考科學研究中的事情而把自己的懷表當做雞蛋扔進鍋裡給煮了;中國當代數學家谷超豪也常因忙於數學思考而把自己口袋中的鑰匙當做廢紙扔進廢紙簍中;英國近代物理學家邁克斯維隨時隨地都會陷入沉思,每當他思考時,周圍的學生即便大聲向他提問題,他都聽不到;諾貝爾獎金獲得者—美籍華人楊振寧,在清華大學讀書時,有一次在大學圖書館中看書入了迷,下班關門時,圖書管理員對著裡面大聲喊叫了幾次 「裡面還有人嗎?要鎖門了。」楊振寧始終都沒聽見,結果被關了一夜禁閉;法國近代科學家安培(1775—1836)思考科學問題總是專心致志,有一次,他正慢慢地向他任教的學校走去,邊走邊思索著一個電學問題。經過塞納河的時候,他隨手揀起一塊鵝卵石裝進口袋。過一會兒,又從口袋裡掏出來扔到河裡。到學校後,他走進教室,習慣地掏懷表看時間,拿出來的卻是一塊鵝卵石,原來,懷表已被扔進了塞納河。

以上故事說明了我們四大意識流之間的對立排斥關係,當我們的內吸流(思考)在繁忙地進行時,外面的聲音、圖像等外闖流信息不能闖入我們的意識。

(2)四大意識流之間的相互促進、轉化關係

四大意識流之間的相互促進、相互轉化關係是指當一種意識流進入意識後,能引起另一種意識流的產生,也即前一種意識流轉化為後一種意識流。如一個信息以內闖流的方式進入意識後,又引起了聯想,導致了新的內吸流的產生,這一過程就相當於內闖流轉化成了內吸流。

① 「內闖流」可以轉化為「內吸流」。例如,一個學生在課堂上聽課時,突然思想開了小差(內闖流),想起了昨天的一件往事,隨之浮想聯翩,頭腦中先後閃現出許多與該往事有關的人和事(內吸流);又如,學生小張散步時突然想起了牛頓力學中的一個公式:F = ma(內闖流),接著又對這一公式產生了一個懷疑:為什麼「力=質量×加速度」呢?帶著這一疑問,他又展開了很多聯想和想像(內吸流)。

② 「外闖流」轉化為「內吸流」。如,多年不見的一位朋友意外地出現在你的眼前(外闖流),隨即使你想起了許多與他有關的往事(內吸流);又如,眾人在屋裡開會,突然門一開,從外面走進一個警察(外闖流),人們紛紛展開聯想(內吸流)—警察進來要幹什麼?

③ 「內闖流」轉化為「外吸流」。如,一個學生在操場上散步時突然想到一個數學公式(內闖流),他感覺這一公式與自己所學過的另一公式有些類似,於是馬上回到教室裡,打開書本查閱相關的數學公式(外吸流);又如,一個網癮少年在吃飯時突然想到網路遊戲中的一個東西(內闖流),於是放下飯碗回到電腦前打開電腦遊戲查看(外吸流)。

④ 「內吸流」轉化為「外吸流」。如,一個學生在考試前閉目回憶一本教材的內容(內吸流),突然他覺得其中的一個知識點有點疑問,自己對它還不太了解,記憶也不準確,於是打開教材認真查看(外吸流);又如,一個作家在寫文章時,經過初步的思考(內吸流)提出了一個論點,但要證明這一論點需要一些事實和論據,於是打開電腦,在網絡上查找相關的事實論據(外吸流)。

⑤ 「外吸流」轉化為「內闖流」。這是因為,信息以外吸流的方式進入意識後往往會被暫時存放於淺層,而淺層中的信息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能以內闖流的方式不請自來、闖入意識,這表明原先的「外吸流」可以轉化為「內闖流」。例如,當你放下一本愛不釋手的好書去吃飯、走路或做其他事情時,你頭腦中會自動想起剛才所看過的內容(內闖流),這表明:原先的閱讀(外吸流)轉化成了當前的自動回憶(內闖流);再如,一個人對某一問題苦苦思索,卻久思不得其解,無奈放棄思考(內吸流)而去幹別的事情或外出散步,但此時,頭腦中卻突然來了靈感(內闖流),找到了該問題的答案,這表明:原先的思考(內吸流)轉化成了目前的靈感(內闖流)。

(3)四大意識流之間的切換和轉化:靈感、直覺、想像思維的秘密

綜上所述,只要我們處於清醒狀態,我們的意識中就會有連綿不斷的意識流,而這些意識流並不總是單一的一種意識流,而是上述四種意識流的相互切換、相互轉化的過程,如內闖流—內吸流—外吸流—外闖流—內吸流—外吸流等類似的連續切換、轉化的過程,一種意識流停止後,另一種意識流馬上就會開始,使得我們的意識總像流水一樣川流不息。我們的靈感、直覺、想像等高級思維通常都是由兩種以上的意識流共同完成的。比如,阿基米得解決「王冠問題」中的靈感思維就是由「外闖流」和「內吸流」共同完成的,阿基米得洗澡時看到自己的身體浸入浴盆後,盆中的水溢出了一部分,這是一個「外闖流」,接著他聯想到溢出的水應該等於自己的身體這種不規則物體的體積,於是想到了用這種方法可以測量王冠這種不規則物體的體積,這是一個「內吸流」,這一靈感思維如圖1-26所示。

圖1-26 阿基米得靈感思維過程

圖1-26中,外闖流信息進入意識後引起了內吸流,兩個信息(來自外界的「啟示信息」和來自淺層的「疑問信息」)在意識中合併(合成),從而完成了一個靈感思維,解決了「王冠問題」。

人的直覺思維同樣也是由兩個以上的意識流共同完成的,如牛頓發現萬有引力中的直覺思維就是由「外闖流」和「內吸流」共同完成的—從樹上落下的蘋果砸在牛頓的頭上,這是一個「外闖流」,接著,牛頓聯想到這是由於地球和蘋果之間有引力,這是一個「內吸流」,而蘋果和地球又都屬於物體或物質,這又是一個「內吸流」,因此,牛頓大膽地推測萬物之間都有引力,這也是一個「內吸流」。

(4)四大意識流之間的對稱關係

最後,四大意識流之間還有「對稱」的一面,即「外吸流」與「內吸流」相對稱(大小相當,方向相反);「外闖流」與「內闖流」相對稱(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眾所周知,牛頓力學四定律中有一個「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定律」,指的是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相對稱(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在心理學領域,四大意識流之間也有類似的對稱關係。四大意識流之間的對稱關係如圖1-27所示。

圖1-27

首先,外闖流與內闖流相對稱,即二者大小相當,方向相反。例如,①心理學中有一項調查表明:學生頭天晚上看電視(外闖流)時間越長,則第二天上課時思想開小差(內闖流)就越多,這表明外闖流和內闖流在數量上相對稱;②一個人從生活多年(外闖流)的A地出發,到達較遠處的B地後,頭腦中會自動浮現出A地的風景和往事(內闖流);③一個人聽廣播、看電視(外闖流)的時間越長,則此後做別的事情時,頭腦中開小差(內闖流)想到廣播、電視中信息的次數也越多。以上三例都表明外闖流和內闖流在數量上是大小相對稱的。此類事例不勝枚舉。

其次,內吸流和外吸流相對稱,即二者大小相當,方向相反。例如,①一個人思考(內吸流)越多,頭腦中產生的疑問也就越多,這些疑問又會促使他去查閱(外吸流)越多的相關資料,或請教(外吸流)越多的別人,或進行越多相關觀察(外吸流);②一個人從事的觀察(外吸流)或閱讀(外吸流)越多,事後對觀察或閱讀的內容所進行的思考、加工(內吸流)也就越多;③中國古代著名哲學家王夫之對「學」(外吸流)與「思」(內吸流)之間關係的論述是:「學非有礙於思,而學愈博則思愈遠;思正有功於學,而思之困則學必勤。」其中「學」代表著「外吸流」,而「思」代表著「內吸流」,學與思相互促進就意味著二者在數量上是大小對稱的。此類事例不勝枚舉。

相關焦點

  • 心理學:你的思維其實只是大腦的產物,與意識毫無關係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什麼是意識? 意識就是指人的大腦對客觀物質世界的一種反應,包括感覺、感知、思維等各種心理過程的總和。
  • 教育心理學:四大學習理論的區別
    教育心理學:四大學習理論的區別 http://zhejiang.hteacher.net 2019-03-21 10:37 浙江教師招聘 [您的教師考試網]
  • 科學三大領域——思維科學
    哲學、心理學觀點及研究方法決定了思維科學 行為主義、 聯想主義、 格式塔和 信息學等學派的形成。思維科學的研究對於科學體系結構與人腦潛力的發揮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基本介紹思維是人所特有的認識能力,它是人的意識掌握客觀事物的高級形式。
  • 心理學與宗教的共鳴:如何觀察潛意識世界
    潛意識世界能夠被現代人普遍地意識到,是非理性主義哲學、印象和抽象繪畫、意識流文學、精神分析心理學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最具有現代科學特徵的是精神分析心理學。精神分析心理學醫師通過臨床醫學觀察發現了意識閾下的心理內容,這些內容可以概括為兩個方面:一是個體特殊經歷;二是表現於任何個體的人類共同經歷。弗洛伊德的理論主要關注前者,榮格的學說主要關注後者。而且弗氏理論的視野主要是回溯到嬰幼兒時期,落腳點在於性,榮格卻以廣闊的視野回溯到了非常遙遠的過去,指出了與生理進化史並行不悖的心理進化史。
  • 人腦某些有意識的思維活動,仍然使科學家們感到迷惑
    1848年,在新英格蘭發生了一件離奇古怪的事情,使人們對人腦這一產生社會意識器官的認識有了質的飛躍。1848年9月13日下午,一群工人正在修築從拉特蘭到伯靈頓的鐵路,一塊巨大的巖石擋在路上,施工者決定炸掉它。他先在巨巖上鑽出一個又深又細的孔,然後由工頭費尼斯往孔裡填炸藥。這可是一項既細緻又危險的工作啊!炸藥裝好後,費尼斯往孔裡伸進了一根長鐵釺,以便搗實炸藥。
  • 意識是腦中湧現的嗎?一場關於人腦、智能和意識的深入對話
    心理學可以還原成腦科學嗎?筆者認為,各層面的理論自有其獨特價值,不可以互相完全替代,因為一個特定的現象往往只能在某個層次上討論。一個常見的誤區是,許多人認為某個層次比其它層次更基本甚至更真實,而其它層次只不過是建築在其上的近似描述,因此原則上可以都「還原」到這個基本層。
  • 人腦是由原子構成的,為何組合起來就有意識和思維了?
    首先,什麼是意識?意識是人腦的產物,是人腦對大腦內外表象的察覺,是有大腦神經元受到外界刺激而產生的!那麼人腦為什麼會產生意識?簡單說,進化道路上的產物,在進化的道路上,人類包括人類祖先靈長類物種大腦越來越發達,結構也越來越複雜,能夠處理更多的外界信息並做出相應的反應,這種反應並不是本能的,更多的是經過一定的思維之後做出的反應!人腦具有非常複雜的結構,這種結構任何一個地方遭到破壞就會對我們的思維自己其他功能有致命影響,比如說我們經常會聽說有人腦部某個地方受傷留下了嚴重的後遺症!
  • 機能主義心理學和格式塔心理學的區別及聯繫
    一、 理論詳解機能主義心理學思想源於美國學者威廉・詹姆斯。他出身名門,父親是一個哲學家,一個兄弟是小說家。詹姆斯本人在哈佛大學教授解剖學、生理學、心理學和哲學,他堅信只有實踐才是檢驗思想觀點是否正確的標準。詹姆斯將動物行為、宗教經驗、變態行為等一些課題納入心理學研究,他的第一本著作《心理學原理》後來被視為傳世之作,當時甚至直到現在一直受到重視。
  • 超個人心理學:綜合靈性傳統和心理學來揭示意識
    其實這個議題非常複雜,但這句話確實反映出超個人心理學關注的重點:發展自我,同時重視超越自我的需要。就超越自我的範疇而言,意識可以開啟形形色色的經驗,遠超過弗洛伊德最初關於本我、「自我」與超我的構想。意識被視為一種廣闊、多維的存在,可以展現「終極存有」(Being)、萬古常新的諸多面貌。
  • 意識流與蒙太奇
    (一)意識流1、含義:主要是指作家在設置文本結構時,將人幽晦的潛意識活動狀態作為文本內容展開的邏輯依據加以模擬,從而生成文本結構的一種文本布局方式。兩次世界大戰對人類肉體和心靈的摧殘,在戰後的西方世界形成了一種帶有普遍性的消極厭世的人生觀,危機、焦慮、荒謬、虛無、無意義等心理成為常態,這些詞彙也成了描述人類心靈狀態(意識)的主題詞,「意識流」技法作為對這一現狀的回應,合邏輯地應運而生,意識流小說盛極一時。
  • 他是「美國心理學之父」,他的這個理念,奠定了心理學研究基礎
    這就是他的實用主義思想和主張,這一思想也成為實用主義心理學思想的中心主張,對以後的心理發展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第三個貢獻:提出了著名的「思想流」或者說「意識流」詹姆士「意識流」思想的提出,主要是緣於他非常反對當時心理學界流行的馮特式心理學。
  • ​人工智慧哲學:機械意識理論批判
    如果我們接受意識是一臺機器,那麼我們就沒有解釋人類意識的本質,即主觀的質的經驗。對意識的機械和科學的解釋省去了意識和身體之間的解釋鴻溝、主體性、意識、品質等問題。因此,本書旨在揭示人工智慧作為一個理論和科學方案的局限性。
  • 「意識流」是無病呻吟,更是文學中的「泥石流」?如此評價對嗎?
    「意識流」本來是心理學術語,最早是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在1884年發表的《論內省意識流心理學所忽略的幾個問題》一文中提出來的。他認為人的意識並不是片斷的銜接,而是處於永遠的流動狀態中,所以稱之為「意識流」。後來,英國女小說家梅·辛克萊,在1918年評論多蘿西理查遜的小說《旅程》時把它引入了文學界。之後「意識流」小說很快成為現代主義文學中的重要潮流。
  • 意識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
    (2)理解:①意識的概念。②分析意識的不同類型,說明意識根源於物質,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  2.能力方面:  通過對意識的三種類型的分析及對其進行的概括,讓學生體會哲學的思維要求,重點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和比較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  (1)通過關於宗教本質的教學,進一步進行無神論的教育。
  • 意識的物理學本質是什麼
    與無機界的物質相比,人腦的結構要複雜得多。人腦由140多億個腦細胞構成,腦細胞主要包括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細胞,每個腦神經細胞的神經元都有許多神經樹突,通過神經突觸與其它腦神經相連。這些神經連接互相交織,形成一個龐大而繁雜的神經網絡。人腦的這種結構決定了意識這種反應的對外形式和對內改變的複雜性。
  • 人腦和電腦的工作原理本質上是相同的
    (1)信息表達基礎不同人腦的軟體的基礎工作平臺是知覺。知覺本身就是一種軟體,人在知覺的基礎上才形成的串行化的語言形式表達,才形成了思維意識,人的知覺的工作卻是並行化的。能夠上升到一個抽象的具體概念,需要大量的知覺的相關單元參與,才能完成的。
  • 《喧譁與騷動》中意識流比較
    威廉·福克納是20世紀關國最傑出的小說家之一,也是英美意識流小說的傑出代表。他的意識流小說《喧譁與騷動》是其巔峰之作。它在現代世界文學史上無疑是最富有實驗性與創造性的作品之一對現代卞義文學的發展產生了極為重要的影響。因為《喧譁與騷動》不僅是第一部真正的關國意識流小說,而且還是一部在創作技巧和藝術風格上對英國意識流小說既有繼承又有發展的意識流作品。
  • 全球意識、意識革命、人類文明大革命
    、意識革命、人類文明大革命很早以前,宇宙完整的生命之靈被散播,現在無數的生命之光將重新匯聚照亮整個黑暗的夜空!全球網腦智慧生命體的自發自主意識流將融合全球所有人腦元的意識流,使各個獨立個體的子意識相互補充、發展和完善,融合形成全球整體意識,以促使人類整體智慧共識的達成,使人類從以個體形式面對世界變為以整體形式面對世界。 全球網腦生命體是宇宙生命母體進化必然之路,必將產生全新的精神價值觀、消費價值觀、生命價值觀!
  • 人體與宇宙的奧秘,思維決定身體,意識決定物質
    人類可憑自我意識成為神明,或是用人類的意識控制物質運動,法者意識流的作用變化。人的意識體就是一部高精的陰性物質檢測儀,人就是宇宙的全息縮影。我們引為自豪的智慧老人老子、莊子,也是一再強調人類與自然的完全和諧統一的。在古代聖哲那裡,宇宙、人身本為一體,精神、天地自然溶融,宇宙中有的,人身中各各悉備。
  • 科學家找到大腦中控制思維徘徊的區域
    科學家找到大腦中控制思維徘徊的區域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1月23日 10:01 來源: ??科學家們一直在探求人在思維徘徊時大腦中發生了什麼,但是製造最近,人們對於能夠這種使我們作白日夢的神經機理仍了解得很少。??但是在1月18日的《Science》上,一組來自英國阿伯丁大學和美國Dartmout大學、哈佛大學的科學家們發表文章,聲稱發現了人腦中支持人作白日夢的一些區域。??在研究中,科學家們對一些在進行簡單的記憶問題的志願者的大腦進行了掃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