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與宗教的共鳴:如何觀察潛意識世界

2021-01-13 瞭望者

潛意識世界能夠被現代人普遍地意識到,是非理性主義哲學、印象和抽象繪畫、意識流文學、精神分析心理學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最具有現代科學特徵的是精神分析心理學。

精神分析心理學醫師通過臨床醫學觀察發現了意識閾下的心理內容,這些內容可以概括為兩個方面:一是個體特殊經歷;二是表現於任何個體的人類共同經歷。弗洛伊德的理論主要關注前者,榮格的學說主要關注後者。而且弗氏理論的視野主要是回溯到嬰幼兒時期,落腳點在於性,榮格卻以廣闊的視野回溯到了非常遙遠的過去,指出了與生理進化史並行不悖的心理進化史。

弗洛伊德,奧地利心理學家

潛意識之所以成為潛意識,主要有遺忘、排斥等原因,但是潛意識內容僅僅因此處於意識的閾下,並沒有消失,而且從來都在積極活動,並且無時不刻地影響著意識,日常生活中聯繫二者的紐帶最明顯的是記憶力,另外還有情緒、靈感、偶然、巧合,等等。

弗洛伊德指出:沉澱為潛意識的內容所具有的能量值低於意識內容,如果意識內容的能量值降低到一定程度,潛意識內容就會浮現。而意識內容的能量值降低,在臨床精神醫學中,往往是出於精神上的某種病症,導致意識內容被漠視、迴避、轉移、改變,等等,總之是意識內容不再受到強烈的關注。

弗洛伊德的這一結論,與宗教的靜定相通,只不過弗氏講的是被動性的精神病症,而宗教的靜定卻是主動而為的修學。宗教上的靜定就是放下執著,也就是對於很多平時非常在乎的內容不要再去關注,這樣就會逐步擺脫現實生活的內容紛擾,從而越過意識,發現意識之外的內容。

既然越過了意識,又是什麼發現了意識之外的內容呢?弗氏和榮格都認為,潛意識內容是自具覺性和人格的,在意識弱化的情況下,潛意識呈現出來的方式是具有覺性的不一樣的人格,就是說一個人好像忽然成了另外一個人,無論行為、語言還是思想都和以前判若兩人。精神分析學的這個發現,與宗教修學中的靜定歷程非常吻合,放下我執的靜定中,在無我的覺性中常常會出現陌生的形象,覺性往往覺得這些都是我,但都是互相不同的個體,說著不一樣的話,處在不同的場景,做著不同的事情。

榮格,瑞士心理學家

覺性的普遍自具性,使心理學走出了意識依賴於人腦的窠臼,在榮格的學說中能夠越過人的此生,不僅涉及到個體的此生之前,而且涉及到人類共同的久遠過去,其意與佛教中的別業妄見和同分妄見相通。這種宛然自具的覺性,也和阿賴耶識的自證分暗合。《楞嚴經》當中佛陀開示富樓那的「性覺妙明,本覺明妙」,說的正是覺性的自具性。這種普遍的、自具的覺性,在任何人那裡都是不動不搖、不生不滅的,但是只有在宗教的靜定修學中見證後,才能被意識以「後得智」方式了解。

心理學和宗教在認知潛意識方面的這些共鳴,是宗教能夠被相對理性化了解的一個重要途徑,榮格在這個方面居功至偉。仍然需要強調的是,心理學主要是在治療精神病症的過程中得到發現和結論的,而宗教是在修學實踐中親自見證和體會到的。主動探索人的潛意識,也就是主動去洞悉人自身,這是一種新的文化潮流,也是現代哲學、藝術、心理學涉入宗教的重要原因。

佛陀

相關焦點

  • 宗教-曾經的科學
    「安全潛意識」驅使著人們為應對預想不到的災害早作打算。如何預測未來的福禍呢?如果你能了解並掌握這個世界的運行規律,就可以最大程度上避免災害的發生。於是對自然的思索就此開始,大部分基於個人的「悟性」,悟對悟錯是另一回事。
  • 自由意志是錯覺,潛意識是算法,人類是被創造出來的虛擬角色?
    之前咱們有文章專門聊過一個話題——我們的世界是虛擬的,在那篇文章中咱們先介紹過一個關於人的自由意志的著名實驗。這個實驗是由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心理學教授班傑明.李貝特組織實施的。這個實驗是通過研究神經信號與意志行為之間的關係來證明自由意志到底是不是真實的客觀存在。
  • 潛意識心理學:你的自卑與自信,往往都來源於你的原生家庭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原生家庭對於個體而言,影響是終身存在的。雖然很多人想要奮力逃離令自己痛苦的原生家庭,但他們逃離的過程中會發現,越掙扎越深陷於原生家庭的桎梏中無法自拔。你是一個自信的人還是一個自卑的人,其實都來自家庭帶給你的童年記憶,這種記憶在你的內心深處紮根生長,最後形成不可逆的潛意識,伴隨你終身。
  • 心理學是研究「人的心理」嗎?如何辨別「真假心理學」?
    我們簡單舉一些心理學的分支機構,來感受下現代心理學的「包羅萬象」:普通心理學,發展心理學,人本主義心理學,應用諮詢心理學,消費者心理學,社區心理學,女性心理學,宗教心理學,心理學和法律,人口與環境心理學,智力缺陷和發展性障礙,應用實驗和工程心理學……02 科學與哲學、神學的「抗爭」故事一。
  • 超個人心理學:綜合靈性傳統和心理學來揭示意識
    [摘要]《超個人心理學》一書是西方深度心理學與東方高度心理學的整合,它致力於將心理學的關注點從個人的病態擴展到超越性與靈性,也就是將宗教、哲學所關注的人生終極議題納入心理學的研究範疇中。超個人心理學的定義超個人心理學結合了世界各種靈性傳統和現代心理學的知識。各種靈性傳統和現代心理學為古老的基本疑問「我是誰」提供了兩個最令人感嘆和關心的答案。各種靈性傳統在回答這個疑問時,深入內心所得到的答案是「靈魂,一種靈性的存在」;各種宗教的修行就是這些靈性傳統試圖與這種內在本體聯結的方法。
  • 意識跟潛意識統一才能心想事成,只要存在衝突,怕什麼就會來什麼
    潛意識的真實可能會通過夢境呈現出來,這也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裡面的一個內涵,同樣的你也可以通過意識層面的想像在潛意識層面植入某種信念,所以我們有了心想事成,怕什麼來什麼的說法。我想先給大家舉了一個心理學上比較有名的案例,一個女性她懷疑自己肚子裡面長滿了蟲。無論經過如何檢查如何的確診,都不能排除這種顧慮,儘管她所拜訪的知名醫生都告訴她:肚子裡並沒有寄生蟲,但是她不可遏制相信頭腦給她的這些信念。實際上通過心理學我們可以知道這是一種疑病症的體現,也就是所謂的軀體形式障礙。後來一個心理學家告訴她,將要給她做一次手術,將肚子裡面的蟲子取出來。
  • 潛意識的表現形式《紫微鬥數潛意識學》
    《紫微鬥數潛意識學》潛意識的表現形式大家好,上一個視頻我們講了潛意識的形成,這一期我們來講一下潛意識在生活中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在平時生活需要通過細緻的觀察區分,才能深刻理解潛意識和社會意識的不同。 社會意識是社會形態存在的反應,主要表現形式是在社會環境中的哲學、藝術、宗教、道德、政治、法律、思想、地方習俗等方面。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周圍的朋友有些人衝動暴躁,有的人溫和善良,有的人口若懸河,有的人勤勞勇敢,這些都是潛意識特徵在生活中的體現。
  • 淺談星象學和心理學
    心理學努力在認識人類心理活動,從意識到潛意識深入去探索。
  • 愛因斯坦談宗教
  • 3種常見的夢境——心理學:總是不斷重複的夢,是潛意識的提醒
    根據研究,每個人幾乎每個晚上都會做夢,只是有些夢能夠被人們意識到,而有些夢,卻繼續深藏在潛意識裡。對於很多人來說,常常會做一些相似的夢,從精神分析的角度來看,這實際上是來自於潛意識的一些資訊,它也在提醒著我們生活裡出現的一些變化和需要去關注的內容。被追逐的夢在夢裡被追逐,是很多人常常會出現的一種夢境。
  • 心理學:經常說這三句話,表明你是一個真正聰明的人
    因為語言習慣體現了我們深處的潛意識,更彰顯了我們的性格與命運。往往而言,一個內心強大的人亦或是一個高情商的人,他們往往都喜歡說這三句話,這三句話可以淋漓盡致展現他們的性格,也能讓我們看到他到底能走多遠。
  • 潛意識是怎樣左右我們的思維,應該如何跟潛意識進行交流?
    潛意識是怎樣左右我們的思維,應該如何跟潛意識進行交流?說到潛意識,它是我們在生活中每天都會經歷的事情,很多時候,我們總是用潛意識進行交流,大部分的時間裡,總是會認為這就是一種虛無縹緲的東西,很多人在腦海裡完全都沒有認知,所以就導致很多時候對潛意識有了錯誤的認識。
  • 29個典型案例告訴你 設計中如何運用心理學
    心理共情共情是體現「價值共鳴」的心理學依據,是設計思維的重要理論基礎與方法。價值共鳴是設計的主客體雙方在感知與情緒上達到同步,形成能互相體會的狀態。設計者需要實現這種狀態才能在人造物的設計上滿足特定社會與人的需求。實現這種「共鳴」需要設計師研究幾個關鍵要素:明辨客體價值;心智模型的深入理解;具體設計信息的編碼;特定場景下的意義構建。
  • 因為怕鬼,我被送進精神病院:怕鬼的人,潛意識都在害怕什麼?
    01你害怕不是鬼而是你內心的秘密其實,怕鬼只是表象,真正的恐懼藏著她的潛意識裡。心理學認為,我們日常「有意識」的念頭佔 5%,只是冰山一角,其餘 95% 都是隱藏在水下的潛意識。人性的秘密,大多都藏在潛意識裡。
  • 潛意識操控術:如何在他的潛意識裡植入非常愛你的信念?
    那麼今天,我就來和大家聊一聊如何和男人的「蜥蜴腦」溝通!自動式無意識思維自動式無意識思維又叫潛意識,是指無意識的、不帶意圖目的的、自然而然的並且不需要努力的思維。舉個例子,假如在黑暗中你突然摸到一柔軟冰涼的麻繩樣的東西,你馬上會意識到那是一條蛇,就會立即想到它是危險的,馬上逃跑。
  • 命運多難,求助宗教,弗洛依德怎麼說
    第三次是弗洛依德,他的精神分析理論說我們人也不是我們自己思維的主人,而是被很多強大的、不為自己所知的潛意識過程所驅動,包括意願、恐懼、衝突、情緒、記憶等。我們只能偶爾通過做夢、無意識的口誤等觀察到它泛上來的泡泡。弗洛依德對宗教的看法也很有意思,他認為只是一種面對不可預知的未來的投射。
  • 你的意識跟潛意識是敵人嗎?
    我們來談談潛意識。我們現在複習一下什麼潛意識,心理學認為呀,我們人類是怎麼認識自己和世界的時候呢,有意識和潛意識之分。意識就是你能夠了解和認知的部分,或者說你能夠感覺到的部分。而且意識呢就是你不能了解和解,有一個經典的比喻,說意識和潛意識呢就像一座冰山,就像這張經典的圖片一樣,我們所了解的自己呢?
  • 心力訓練:你有什麼樣的潛意識,你就會擁有什麼樣的人生
    人生的發展從本質上來說,是你擁有什麼樣的潛意識,你就會擁有什麼樣的人生。你對自己潛意識認識得越深刻,自然我們的人生也會越來越好。01自我,往往來自我們潛意識的塑造自我是如何來的,心理學發現,真正的自我往往來自我們人生的閱歷,我們積累的認知,我們擁有什麼樣的認知,我們就會擁有什麼樣的人生。自我並不是固定不變的,當我們認知不斷發生變化的時候,我們的自我也會發生變化。
  • 心理學是開放體系,非弗洛伊德專利,儒家修身禪宗修心都是心理學
    弗洛伊德夢的解釋認為,即便在毫無意識的夢裡,也是潛意識層面真實的表達。通過精神分析思索探討模式尋求肇因,解除頭腦的制約或者是重整頭腦統合心身,將留在頭腦潛意識層面多出來的那一幀膠捲找出來剪切掉。最近比較流行的Rolfing結構整合療法,是解除留在你身心肌理裡的烙印,所以西方心理學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問題來自過去,所以都要從過去著手處理。
  • 心理學如何從哲學中分離出來,成為一門獨立學科?
    在歷史上,現代心理學最初的確是從哲學中分出來;在此之前,心理學的研究可說是哲學的一個分支。但問題是,為什麼心理學的研究會自成一類,慢慢從哲學中分了出來,成為一個獨立的學科?答案在於一個概念:方法學(method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