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曾經的科學

2021-01-20 清茶兩三盞

如果你能體會兔子在山崩海嘯、電閃雷鳴、洪水狂風面前的恐懼,你就能理解古人面對變幻莫測的大自然的無助。明天有食物吃嗎?後天有危險嗎?明年風調雨順嗎?幾年後家人還都健在嗎?「安全潛意識」驅使著人們為應對預想不到的災害早作打算。如何預測未來的福禍呢?如果你能了解並掌握這個世界的運行規律,就可以最大程度上避免災害的發生。於是對自然的思索就此開始,大部分基於個人的「悟性」,悟對悟錯是另一回事。

薩滿教說天地自然都有它們的靈性、明教相信光明與黑暗在不停地爭鬥、道教用陰陽理論理解萬物、羅馬相信源自希臘神話人性化的諸神在影響著人類的世界、中國認為盤古、女媧、夸父、伏羲塑造了世界和人,家家戶戶供著保佑日常生活的小神和歷史英雄。而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卻堅信只有一個世界主宰。這些形形色色的假說在一定程度上系統解釋了世界並提供了改變命運的方法論。燒香拜佛、祈禱獻祭、巫歌鬼舞、傷人自殘……無奇不有。蒙對了就是理論有效,蒙錯了就是鬼神作怪,再不成就說你心不誠、力不達,反正俺做的沒錯。謊話說一千遍就成了真理,荒誕的理論重複了數千年,每一代人的頭腦中就產生了固定的「條件反射」,從而成為集體的記憶且深信不疑。

隨著人口不斷增加,交流逐漸頻繁,在各種假說之間便開始有了優劣的評判。容易理解記憶的假說發展了,粗鄙簡陋的假說就被淘汰消亡了。公元988年,基輔大公弗拉基米爾覺得關於上帝造物的理論比自己民族創造的多神教簡單明了,高端大氣上檔次。但是認為猶太教的上帝太軟弱,羅馬天主教把所有的榮譽都歸於上帝,不能凸顯人的力量。他最終選擇了東正教,並命令基輔人統一跳進第聶伯河算是接受了洗禮,這便是著名的「羅斯受洗」。蒙古人帝國曾經橫跨歐亞,以至於宗教也不方便統一。有信藏傳佛教的、有信景教和天主教的、有信伊斯蘭教的。有人繼續信自己原來的薩滿教,也有人信仰其他宗教,還有些人什麼都不信。

科技的發展幾乎顛覆了以前各種神話色彩的創世假說,宇宙面紗的剝落讓眾神無處安身,微小粒子的不斷發現恨不能把諸神架上X光機看個通透。如何讓這些明明與現代科學相違背的宗教理論既不與科技產生衝突,又能繼續站得住腳呢?當然是要繼續發展宗教理論。源自「逃生潛意識」的求生渴望迫使宗教學者們舞文弄墨。新教義綜合了文學、美學、心理學、倫理學甚至科學,越來越艱澀難懂。每當「競爭潛意識」讓你義正言辭地質問宗教荒謬的甚至是自相矛盾的理論時,他們都能以玄妙魔幻的語言長篇大論地給你「開悟」一通,讓你只能怪自己才疏學淺,沒本事理解聖人深邃的思想。但是「競爭潛意識」又讓你羞於承認,反倒是刺激了你的「逃生潛意識」,覺得自己品行低下,自慚形穢,最終裝著「頓悟」,草草了事,匆匆拜別,逃之夭夭。

這種東拉西扯、答非所問、出神入化的宗教辯論可不是一般掃地、擦臺、賣香、看門的小僧能學得來的。單靠個人的悟性已經應對不了快速變化的社會需求了,於是神學院就應運而生了。你今天看到的大學的學位服本源自傳教士的行頭。

在美國總統的競選技巧中有這樣一句話:沒有任何深邃的思想不可以在三分鐘內清晰地表達。為什麼你看不懂經文、聽不懂布道?不要自卑,是因為講經的人自己就沒搞清楚。

宗教學者們煞費苦心地自圓其說,慘澹經營著江河日下的精神王國,但是偏偏就有些不學無術、無知無畏的信徒只是僵化地捧著老祖宗在遠古時代寫下來的經文指導今天的宗教行為,拒絕與時俱進。這些在今天看起來極端的、野蠻的宗教蒙昧主義被稱為「原教旨主義」。



相關焦點

  • 科學vs宗教?不,科學與宗教攜手並行
    [摘要]人們往往會將科學和宗教看作是互為矛盾的兩件事物,同時又會覺得科學優於宗教,但事實並非如此。科學與宗教多有相通之處,互利互惠,又各有分工,相輔相成,需要辯證看待宗教與科學的關係。2007年新加坡高校入學考試出了一道作文題:科學提倡懷疑精神,宗教信仰鎮壓懷疑精神,你對此認可多少?
  • 向科學迷信說「不」:當宗教信仰又遇上了「科學」
    編者按:王菲與方舟子之爭使科學與宗教的相關話題再一次甚囂塵上,事件之末是王菲灑脫退場,但類似方舟子思維的人群還大有人在。這些人其實很善良,因此,很有必要讓他們了解一點有關科學與宗教信仰的關係。
  • 如果宗教曾經證明了什麼,那就是證明了它們通常是錯的
    如果宗教曾經揭示了些什麼的話,那就是證明了它們通常是錯的。——弗朗西斯·克裡克大家或許知道,弗朗西斯·克裡克和詹姆斯·沃森因發現DNA的雙螺旋結構而獲得諾貝爾獎。克裡克是一個無神論者,他在獲得諾貝爾獎之後的學術生涯中,轉而研究神經科學,對「大腦的意識」產生了興趣。
  • 宗教與科學是什麼關係?
    宗教與科學是什麼關係?
  • 科學與宗教矛盾嗎?
    科學和宗教並不一定矛盾。首先有一門學科叫宗教學,那是一個有很多本教材、論文,屬於半歷史半哲學的一門科學學科。都是在用科學和邏輯解釋宗教。那麼科學到底是什麼?大眾最熟知的判斷科學和偽科學的標準,可能是"可證偽性"。但"可證偽性"這一標準顯然太過簡單。
  • 科學和宗教的關係
    一些古老的問題,比如科學與宗教的關係等問題,仍然存在。我相信在這類問題上,我們面臨著和過去一樣的困境,但是因為專業的制約,現在人們很少公開討論它們了。但是長久以來,我對這個問題一直懷有濃厚的興趣,所以很想來討論一下。
  • 科學與宗教能否真誠對話?
    中華醫學會雜誌社原社長兼總編 遊蘇寧科學與宗教能否對話是一個經典話題,叔本華曾言:在理性與《聖經》之間試圖發現恰到好處的位置,無異於在兩把椅子之間落座。尼採認為:宗教與真正的科學既不是朋友,也不是敵人,它們所處的是兩個不同的世界。
  • 科學已經演變成宗教
    《科學已經演變成宗教》大家對宗教很熟悉了,可是你可知今天科學也演變成一個宗教。比較一下吧!宗教都有廟教堂等場所吧。而科學也有科學院學校等等。宗教都有各類神靈,而科學的大科學家們,牛頓,愛因斯坦等等就成為科學教的神靈。
  • 科學和宗教、偽科學的區別
    原標題:科學和宗教、偽科學的區別   我們首先要說清楚科學是什麼,特別是科學有三個要素,然後馬上就會明白科學和宗教、偽科學的區別了。   宗教和偽科學也都聲稱掌握或者揭示了規律,但是由於並不符合科學的另外兩個要素,所以和科學有明顯的區別。   科學的第二個要素是科學的精神,包括三個內容:質疑、獨立、唯一。   「質疑」其實是最基本的科學精神,也就是對於以前的結果、結論,甚至廣泛得到證實和接受的理論體系都需要以懷疑的眼光進行審視。但是「質疑」並不完全等同於「懷疑」,更不是全面否定。
  • 關於宗教與科學,簡明扼要的解讀在這兒
    舉報   【編者注】「馬克思認為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這本身就是邏輯自洽的科學理論
  • 牛頓、巫術和宗教:論藝術和科學、宗教的關係
    那麼,這個其實不僅僅表現了東西方思維上的一個區別,而且還涉及到了藝術、宗教和科學的關係上。隨後由巫術演變成為的宗教也是如此。但是近現代人們在自然科學上的諸多發現,已經為人類提供了另外一種把握周圍世界的工具,它不僅僅是一系列科學的發現,而且他還代表著一種執著的精神、一種探索、懷疑和批判的思維模式。這是現代科學建立的基礎。而開啟人類科學時代最著名、最具有標誌性的人物,其實正是牛頓。
  • 關於巫術的誤解:比宗教更接近科學
    無論你相信與否,巫術是更接近科學的學科,而並非站在科學的對立面。大家之所以對巫術有迷信概念的誤解,一方面源自於巫術商業話的社會發展,一方面源自於對巫術和科學兩個概念的理解偏差。我將從巫術、神學、宗教、藝術的發展邏輯和巫術與科學概念重新認知的兩個角度來進行分析。遠古人類是崇尚自然力量的,尤其是人類的食物獲取渠道由狩獵方式過渡到農耕方式後,人類更加依賴大自然力量的恩賜。陽光、雨水、風力風向均對人類賴以生存的農作物有巨大的影響。這也導致人類對自然力量的恐懼和敬畏。
  • 科學與藝術、宗教的區別、界限何在?
    相對於這個界限,我們的藝術、宗教又在哪裡?藝術、宗教、科學都是經常被提到的概念。因為這些是我們人類自身特有的基本現象。那麼,這三者到底是什麼關係?歷史上,藝術和宗教經常是聯繫得非常緊密,比如,宗教場所裡通常有繪畫,宗教活動則經常與音樂相關。在很多情況下,宗教需要藝術,藉助了藝術。也就是說,宗教常常很藝術。同時,人們也熱議科技和藝術的關係。可以說,目前科技對藝術的影響非常大,上午帥立國教授已經講到。
  • 大科學家牛頓晚年相信了宗教,那麼科學與宗教的基本區別是什麼
    周秋鵬從網上可以找到一個資訊,全球最著名的大科學家之一牛頓,在生命的末端,重新相信了宗教。這個資訊引起了很多爭議,每個人都用自己的認知和經驗進行了解釋。對於這些個人的解釋,也就只能看看而已。但從牛頓晚年相信宗教,可以引發一個話題,就是科學與宗教,究竟有什麼區別。
  • 科學實在論與宗教的合理性——比較與反思
    從宗教信仰的角度看,波普思想的一個優點,就是他對證立主義(justificationism)的批評,假若嚴格來說,科學理論也不能證實,那形而上和宗教理論不能證實,也不足為奇了。「嘗試證明宗教的主張的宗教哲學家,與嘗試為科學理論建構一種證實的理論的科學哲學家,都是錯誤的。用理性探討一理論,就是試圖在某種特定問題的處境中批判地評估它」(Stanesby,1985,p.106)。
  • 正確區別對待宗教問題,分清哪些是科學,哪些是宗教迷信
    把佛學和道學視為宗教,是西方的話語權,是強加給我們的。宗教的本質,是說創世神創造宇宙一切,創造人的靈魂,從而牢固控制人心,創世神宗教有一套嚴肅的組織,嚴密的教儀,嚴格的洗腦程序,嚴歷的傳教士,用一定的時間和手段,不斷重複謊言,形成記憶定式,固定的意識形態,還利用特異功能等小手段,如治病等,還有些收買人心的善行等一整套傳教方法建立起來的人類特殊組織,並實現了斂財養教傳教的產業化,其目的是控制整個人群,族群,利用宗教實現統治者的目的。
  • 科學也好宗教也罷,重要的是敬畏之心,不迷信
    (其實,宗教也早就應該像科學認知那樣破舊立新了,只可惜一直沒有出現這位智者。)所以,重要的不是你信仰宗教還是信仰科學,而是你有沒有迷信它們,有沒有保留那顆敬畏之心。不管是迷信宗教還是迷信科學,都是很可怕的!
  • 鬼神究竟是什麼——生命科學與宗教的分野
    與宗教有所不同的是,生命科學對「鬼神」的真相有著究竟的認識。從生命科學的角度來看,「鬼神」真的存在嗎?「鬼神」究竟是什麼?請看著名學者潘麟先生對「鬼神」之真相的深刻剖析。在全人類所有的宗教、所有的神話、所有的文學中,涉及神靈、神仙種種形狀、種種特性、種種行為的描述,我們可以將其全部視作為對抽象的、無形無相的般若的描述。只有這樣理解才是對的。這樣理解了,我們就可以放心地去閱讀所有宗教中關於神靈的描寫,從而讓我們對般若的理解越來越生動、越來越深刻。
  • 宗教形式-有神論者和無神論者
    十字架宗教熱忱通常情況下會有一個神明。曾經聽說,如果信仰的這個神明是活的,這個神明的目的大部分都屬於財色兼收,即屬於詐騙性質。如果他們信仰的這個神是死的,這充分說明了他們的神連生死都無法打破,總是給人以欺騙的感覺,那麼結論來了,信神何用?但是有的時候宗教般的信仰也會轉移到科學家身上。
  • 宗教的本質是什麼,社會科學是不是科學
    宗教的本質是什麼,社會科學是不是科學宗教的本質就應該是天的律法。你看歐洲中國伊斯蘭,東方建築和西方建築的樣子不一樣,東方重詩,對聯,平面繪畫,毛筆字,西方重雕塑,重樂曲。就知道不同的天到底下化到人間是什麼樣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