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科學家牛頓晚年相信了宗教,那麼科學與宗教的基本區別是什麼
周秋鵬從網上可以找到一個資訊,全球最著名的大科學家之一牛頓,在生命的末端,重新相信了宗教。這個資訊引起了很多爭議,每個人都用自己的認知和經驗進行了解釋。對於這些個人的解釋,也就只能看看而已。但從牛頓晚年相信宗教,可以引發一個話題,就是科學與宗教,究竟有什麼區別。
-
科學vs宗教?不,科學與宗教攜手並行
[摘要]人們往往會將科學和宗教看作是互為矛盾的兩件事物,同時又會覺得科學優於宗教,但事實並非如此。科學與宗教多有相通之處,互利互惠,又各有分工,相輔相成,需要辯證看待宗教與科學的關係。2007年新加坡高校入學考試出了一道作文題:科學提倡懷疑精神,宗教信仰鎮壓懷疑精神,你對此認可多少?
-
科學能否解決宗教難題?美物理學家這麼解釋
科學能否解決宗教難題?美物理學家這麼解釋 記得我國著名科學家朱時清教授曾說過一句話:"曾經的科學家們受盡了宗教派的打壓,如今科學家們已經翻身,隨著量子力學的發展,人們對物質的信任已經達到了頂峰,但是對於意識的探究還停留在起點。"
-
王文鋒:建言中國政府的宗教政策—以基督教為例
比如相關宗教管理部門,如果法律能明確其作為一種服務機構來協調各宗教團體的活動那就非常理想,而如果把它作為一種指令性的政府部門來監管各宗教團體的動向和幹預各宗教團體的內部事務,那就非常不切實際。原因在於宗教團體的問題在根本上是屬於宗教信仰的問題,政府的行政部門是根本無法對其進行內部指導和管理的(諸如宗教教義、神職人員的按立等)。
-
當百年前的宗教遭遇科學鬥士
現代科學的昌盛離不開先人前赴後繼的努力,相信沒有哪個人會對這句話有異議。可是說起科學的起源,就沒有這樣一個共識了。有人說現代科學起源於古希臘那個大名鼎鼎的亞里斯多德。有人說那個「統治」了物理教科書的牛頓才是現代科學的真正起源。我們無法否認亞里斯多德的貢獻,稱他是世界科學的奠基人也毫不為過。
-
宗教與科學是什麼關係?
宗教與科學是什麼關係?
-
科學與宗教矛盾嗎?
科學和宗教並不一定矛盾。首先有一門學科叫宗教學,那是一個有很多本教材、論文,屬於半歷史半哲學的一門科學學科。都是在用科學和邏輯解釋宗教。那麼科學到底是什麼?大眾最熟知的判斷科學和偽科學的標準,可能是"可證偽性"。但"可證偽性"這一標準顯然太過簡單。
-
科學實在論與宗教的合理性——比較與反思
宗教能否被證立,與這種歸納邏輯的具體特性是怎樣的相關。至少有一位歸納邏輯(或印證理論[confirmation theory])的專家斯溫伯溫(Richard Swinburne),認為把這種邏輯應用到所有證據時,我們可證立有神論的合理性(Swinburne,1973,1979)。此外,亦有人強調可使用一種累積論證(cumulative argument)支持宗教信仰(這點後面再談)。
-
科學和宗教的關係
一些古老的問題,比如科學與宗教的關係等問題,仍然存在。我相信在這類問題上,我們面臨著和過去一樣的困境,但是因為專業的制約,現在人們很少公開討論它們了。但是長久以來,我對這個問題一直懷有濃厚的興趣,所以很想來討論一下。
-
宗教-曾經的科學
蒙古人帝國曾經橫跨歐亞,以至於宗教也不方便統一。有信藏傳佛教的、有信景教和天主教的、有信伊斯蘭教的。有人繼續信自己原來的薩滿教,也有人信仰其他宗教,還有些人什麼都不信。科技的發展幾乎顛覆了以前各種神話色彩的創世假說,宇宙面紗的剝落讓眾神無處安身,微小粒子的不斷發現恨不能把諸神架上X光機看個通透。如何讓這些明明與現代科學相違背的宗教理論既不與科技產生衝突,又能繼續站得住腳呢?
-
科學已經演變成宗教
《科學已經演變成宗教》大家對宗教很熟悉了,可是你可知今天科學也演變成一個宗教。比較一下吧!宗教都有廟教堂等場所吧。而科學也有科學院學校等等。宗教都有各類神靈,而科學的大科學家們,牛頓,愛因斯坦等等就成為科學教的神靈。
-
科學和宗教、偽科學的區別
原標題:科學和宗教、偽科學的區別 我們首先要說清楚科學是什麼,特別是科學有三個要素,然後馬上就會明白科學和宗教、偽科學的區別了。 宗教和偽科學也都聲稱掌握或者揭示了規律,但是由於並不符合科學的另外兩個要素,所以和科學有明顯的區別。 科學的第二個要素是科學的精神,包括三個內容:質疑、獨立、唯一。 「質疑」其實是最基本的科學精神,也就是對於以前的結果、結論,甚至廣泛得到證實和接受的理論體系都需要以懷疑的眼光進行審視。但是「質疑」並不完全等同於「懷疑」,更不是全面否定。
-
關於宗教與科學,簡明扼要的解讀在這兒
舉報 【編者注】「馬克思認為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這本身就是邏輯自洽的科學理論
-
牛頓、巫術和宗教:論藝術和科學、宗教的關係
那麼,這個其實不僅僅表現了東西方思維上的一個區別,而且還涉及到了藝術、宗教和科學的關係上。隨後由巫術演變成為的宗教也是如此。但是近現代人們在自然科學上的諸多發現,已經為人類提供了另外一種把握周圍世界的工具,它不僅僅是一系列科學的發現,而且他還代表著一種執著的精神、一種探索、懷疑和批判的思維模式。這是現代科學建立的基礎。而開啟人類科學時代最著名、最具有標誌性的人物,其實正是牛頓。
-
潘建偉對話青少年:別老是把量子力學跟哲學、宗教聯繫在一起
量子力學近來經常捲入與哲學和宗教有關的話題。潘建偉就此呼籲:別老是把量子力學跟其他的問題聯繫在一起。他轉述楊振寧先生的觀點:科學往前進一步,宗教往後退一步,科學再進一步,神學又往會退一步,但是科學解決了有限問題,宗教最後總是無限。10月28日,在未來論壇年會上,潘建偉和來自北京、天津的中小學生對話。
-
向科學迷信說「不」:當宗教信仰又遇上了「科學」
編者按:王菲與方舟子之爭使科學與宗教的相關話題再一次甚囂塵上,事件之末是王菲灑脫退場,但類似方舟子思維的人群還大有人在。這些人其實很善良,因此,很有必要讓他們了解一點有關科學與宗教信仰的關係。
-
牟鍾鑑:尊重宗教是無神論的新高度
這樣的無神論是真正科學的無神論,它避免了武斷、粗暴,能把宗教納入人文學科的視野,客觀地去研究和評價宗教,從而推動了宗教學的發展,使無神論上升為科學。溫和的無神論也符合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在中國歷史上,宗教極端主義和激烈反宗教的思潮都難成為主流意識。儒家的人本信仰與佛教、道教有爭論有融合,而以融合為主。
-
科學與藝術、宗教的區別、界限何在?
相對於這個界限,我們的藝術、宗教又在哪裡?藝術、宗教、科學都是經常被提到的概念。因為這些是我們人類自身特有的基本現象。那麼,這三者到底是什麼關係?歷史上,藝術和宗教經常是聯繫得非常緊密,比如,宗教場所裡通常有繪畫,宗教活動則經常與音樂相關。在很多情況下,宗教需要藝術,藉助了藝術。也就是說,宗教常常很藝術。同時,人們也熱議科技和藝術的關係。可以說,目前科技對藝術的影響非常大,上午帥立國教授已經講到。
-
正確區別對待宗教問題,分清哪些是科學,哪些是宗教迷信
把佛學和道學視為宗教,是西方的話語權,是強加給我們的。宗教的本質,是說創世神創造宇宙一切,創造人的靈魂,從而牢固控制人心,創世神宗教有一套嚴肅的組織,嚴密的教儀,嚴格的洗腦程序,嚴歷的傳教士,用一定的時間和手段,不斷重複謊言,形成記憶定式,固定的意識形態,還利用特異功能等小手段,如治病等,還有些收買人心的善行等一整套傳教方法建立起來的人類特殊組織,並實現了斂財養教傳教的產業化,其目的是控制整個人群,族群,利用宗教實現統治者的目的。
-
科學經典誦讀會—郭愛克:真摯的友誼 真誠的合作
科學經典誦讀會—郭愛克:真摯的友誼 真誠的合作 2020-07-06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