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也好宗教也罷,重要的是敬畏之心,不迷信

2021-01-16 叢林孤狼

點擊「叢林孤狼」 有您關注,不孤獨。感謝愛思考的你,一路同行!

有人說,是科學的發展導致了現在很多人不再信仰宗教。
因為有了宇宙大爆炸的理論,因為有了達爾文的進化論,人們不再相信「起初,神創造了天地……神說要有光,於是就有了光……」,人們不再相信「盤古開天地」,人們不再相信「女媧造人」。因為各種經書中的神跡,巫師、法師、道士的各種裝神弄鬼,已一個個被科學識破,宗教的很多內容已無法自圓其說。人們意識到,宗教只是利用了人們認知的有限,利用了人言傳播的力量,才得以使人相信它。貌似很有道理,當宗教對世界起源的解釋無法讓人信服時,當宗教為了發展、傳播而虛構、捏造、表演的那些神跡被識破時,的確是很難讓人再信仰它。

然而,真的是科學的發展使人不再信仰宗教嗎?我不這麼認為。那要看你怎麼理解宗教。
我的爺爺是個農民,但卻飽讀詩書,還寫得一手好字。小時候,他除了常和我說歷史故事外,也常和我說神話故事。小孩子嘛,聽到那些神奇的神話故事總會問「真的嗎?」。爺爺總是回答「只是神話故事而已」,並且不再做更多評判。鄉親們家裡做法事時法師耍的那些小把戲,爺爺也總能說穿於我,讓我不被迷惑。我的奶奶,目不識丁,但每每我說怕神怕鬼時,她總會說「人死如燈滅,這世上哪有什麼神鬼」。然而,即使他們從「破四舊」、「立四新」中走過來,即使他們相信科學並掌握了一定的科學知識,但逢年過節,他們總是要點上幾柱香,祭天地神靈和祖宗,祈求神靈和祖宗的保佑。現在想來,爺爺奶奶這是一種「不迷信宗教,但存敬畏之心」的信仰方式。

我對神明之事並不是很了解,世上自認為通曉神明或諸神旨意、自詡虔誠的混帳多之又多。我並沒有位列其中。我甚至都不知道他們的真名是什麼,也許是叫七神,也許是叫舊神,也許是叫光之王,也許這三位都他媽的是同一位神明。我真的不太清楚。重要的是,我相信,出離於我們之外,還存在著更為偉大的事物,無論那是什麼,它都對桑鐸•克裡岡有所期望。聽到這段臺詞時,我是很震撼的,是有很深的同感的。桑鐸•克裡岡洞穿人為的宗教,但他相信有未知的神秘力量。

宗教源於人類對大自然、對自身認知和把控的有限。太多的迷惑,太多的難以把控的事物,使得人們認為有一種神秘的力量在把控這世間萬物。後來就把這種神秘力量形象化、人形化、具體化,於是就有了神。有了神,就有了對一些事物的解釋。因此,宗教的本源是人們對大自然的敬畏之心,是人們精神的一種終極寄託。只是隨著人類的社會化發展,隨著階級的分化,宗教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甚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已脫離了宗教的本源,淪為統治的工具,淪為牟利的工具,淪為人類相互殘殺的工具。

宇宙大爆炸,只是在現有科學認知範圍內,在人類已掌握的認知世界的手段範圍內,用人類自己制定的認知標準能自圓其說而已。當年的地心說、日心說,不也是如此嗎?它們也能在當時自圓其說,人們對之也深信不疑。從宏觀上來說,科學家推測宇宙的直徑為920億光年。地球之於宇宙,就好比一粒灰塵之於地球。是一粒灰塵,一粒沙子都談不上!我們敢說我們的認知範圍已經很廣闊了嗎?我們敢說必有一天,我們能掌控全宇宙嗎?從微觀上來說,我們發現分子、原子,發現電子、質子、中子,誰能保證我們將來還會發現一些什么子。有一個名詞叫「無窮小」。我們敢說已經認知這個世界很深刻了嗎?我們敢說必有一天將認知到這個世界最微觀的那一面嗎?從人類感知世界來說,人類用自己的感知形式所能感知到的物質和能量只佔宇宙總物質和能量的4%,其他的96%我們根本無法用嗅覺、味覺、觸覺、聽覺、視覺來感知到它們。而這些我們不能感知到的東西,如果我們考慮它們的存在的話,我們現有的科學理論很輕易就會被推翻。

以上說的宇宙有多大、宇宙有多少物質和能量、宇宙中的萬物有多少種存在形式,都是科學家說的。既然選擇了信仰科學,就暫時先信著吧。
而當我們選擇了相信這些科學的時候,我們就會意識到人類的渺小,意識到科學的無能無力,進而意識到宇宙大爆炸與盤古開天地並沒有什麼兩樣,都只是把世界的起源歸於一種我們無法認知的力量而已,而這種力量是神、是盤古、是大爆炸,並不重要;我們進而意識到,所有的那些科學理論,和宗教中的理論也並無區別,只是現有認知手段在現有認知範圍內的一種自圓其說而已,它們今天能讓人信服,明天就有可能會被推翻。(其實,宗教也早就應該像科學認知那樣破舊立新了,只可惜一直沒有出現這位智者。)所以,重要的不是你信仰宗教還是信仰科學,而是你有沒有迷信它們,有沒有保留那顆敬畏之心。不管是迷信宗教還是迷信科學,都是很可怕的!

牛頓相信:世界是神創造的,神是世界所有規律的總規劃者,世界萬物都有規律,也就是都有因果,而這些規律是神留給人類自己去發現、去利用的。
有傳言說愛因斯坦晚年研究神學,但更多的聲音是對此進行闢謠。為了安定,這個闢謠是很有必要的。「研究」神學談不上,我是相信愛因斯坦晚年應該是有對神學饒有興趣地了解過的。因為,對科學了解得越多,就越會發現我們自身的渺小,越會意識到我們對世界認知的膚淺,就越會心生敬畏。正如愛因斯坦說的:「我終生從事科學研究,最大的收穫,就是發現科學在上帝面前不過是兒戲。」愛因斯坦不信仰宗教,只是他鄙視、厭惡宗教中那些人為的、形式上的、脫離宗教本源的東西。比如,他說:「只有牛才吃嚴格符合猶太教義的食品。」有位智者曾經開過這樣一句玩笑:「愛因斯坦把畢生精力都用在了科學研究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他晚年的時候,他又取得了巨大的突破,有了新的發現。可是,這個發現極有可能會推翻他一生的研究成果,足以讓人類的科學研究再從零開始。算了吧,太可怕了,別把這個世界搞亂套了。於是,他沒有公布這個發現,索性研究神學去了。」我的爺爺奶奶不迷信宗教,但他們依然有一顆敬畏的心。桑鐸•克裡岡不了解神明之事,甚至會大不敬地說「他媽的」,但他相信一定有一種我們未能認知的神秘力量。牛頓、愛因斯坦,這些人類最智慧的人,把畢生都用於科學研究的人,他們是最能認知到人類和科學的渺小的,怎能不對未知充滿敬畏。

敬畏之心,可以讓人信念堅定,不妄思,不妄語,不妄為。
心存敬畏,我們就會相信自己的所思、所言、所為必然會得到相應的結果。即使這種結果有些我們無法感知,有些無法用人類社會的成敗和道德標準來衡量甚至作出錯誤的衡量,我們也依然會信念堅定,堅守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心存敬畏,我們就會尊重自然規律,尊重人類社會的規律,不會有長生不老、主宰地球、徵服宇宙的妄思。心存敬畏,我們就會知道人言力量的可怕,不會說害人的假話,不會吹蠱惑人心的牛逼。心存敬畏,我們就會承認我們認知的不足,謹慎行事,不會有克隆動物、人造病毒、核武器等這樣的妄為。所以,我們可以信仰宗教,但只是信仰宗教的本源,而不是那些人為的、形式上的東西,那叫迷信;我們也可以信仰科學,但應當認識到科學的渺小,始終心存敬畏,否則也是一種迷信。

我不信仰宗教,我相信科學,但我始終有一顆敬畏之心。敬畏那些我們尚未認知,也許永遠也無法認知的事物和力量,如果一定要把它們神形化的話,我管它叫「未知神」。
呃,好像沒有回答之前提出的問題,是科學發展讓人們不再信仰宗教嗎?不是!科學一直在發展,人們早就知道地球是圓的,人類早就有了醫療技術,人類早就有了化學……是統治階級不再需要人們信仰宗教,是統治階級需要人們不再信仰宗教。不是本文重點,以後有時間再聊吧。

都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Long-press QR code to transfer me a reward

As required by Apple's new policy, the Reward feature has been disabled on Weixin for iOS. You can still reward an Official Account by transferring money via QR code.

相關焦點

  • 向科學迷信說「不」:當宗教信仰又遇上了「科學」
    編者按:王菲與方舟子之爭使科學與宗教的相關話題再一次甚囂塵上,事件之末是王菲灑脫退場,但類似方舟子思維的人群還大有人在。這些人其實很善良,因此,很有必要讓他們了解一點有關科學與宗教信仰的關係。
  • 《周易》預測是「迷信」還是「科學」?
    雖然國學熱持續了許多年了,但是一聽到《周易》還是會有人說:你那是迷信,21世紀我們只相信科學。其實包括我自己也迷惑了很多年。所以,我去查了「迷信」與「科學」的定義。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光就二者的定義都有無數種說法。或者說,二者的定義還沒有定論。所以我相信很多人都早已分不清什麼叫迷信,什麼叫科學。
  • 科學vs宗教?不,科學與宗教攜手並行
    [摘要]人們往往會將科學和宗教看作是互為矛盾的兩件事物,同時又會覺得科學優於宗教,但事實並非如此。科學與宗教多有相通之處,互利互惠,又各有分工,相輔相成,需要辯證看待宗教與科學的關係。2007年新加坡高校入學考試出了一道作文題:科學提倡懷疑精神,宗教信仰鎮壓懷疑精神,你對此認可多少?
  • 關於巫術的誤解:比宗教更接近科學
    無論你相信與否,巫術是更接近科學的學科,而並非站在科學的對立面。大家之所以對巫術有迷信概念的誤解,一方面源自於巫術商業話的社會發展,一方面源自於對巫術和科學兩個概念的理解偏差。我將從巫術、神學、宗教、藝術的發展邏輯和巫術與科學概念重新認知的兩個角度來進行分析。遠古人類是崇尚自然力量的,尤其是人類的食物獲取渠道由狩獵方式過渡到農耕方式後,人類更加依賴大自然力量的恩賜。陽光、雨水、風力風向均對人類賴以生存的農作物有巨大的影響。這也導致人類對自然力量的恐懼和敬畏。
  • 為什麼我反對「敬畏大自然」的口號:它是有害的
    今天所要涉及的內容,就是關於「敬畏大自然」這一主題。一些人文學者,特別喜歡把「敬畏大自然」掛在嘴上,而這些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對科學的價值表示疑慮,對科學的作用持有不少負面的看法。他們主要屬於保守主義者,不希望科學家群體在社會決策中居於更加重要的地位。
  • 宗教面向科學,科學追求真理。當下科學應對自然發展的瓶頸
    唯神宗教和唯物科學唯物科學批判唯神宗教但無法打破宗教神學歸根結底是沒有觸及真理無法剝除神學迷霧。宗教教導人戰勝自私自我克制貪婪欲望,在初期社會利用未知引導人向善維護推動文明發展,科學發展使宗教的迷信信仰趨向淡薄。唯神是迷信,唯物會迷茫何謂生物?
  • 正確區別對待宗教問題,分清哪些是科學,哪些是宗教迷信
    一個不存在的假上帝,怎麼能夠創造靈魂鬼神呢?所以,靈魂鬼神是原始吸引力和離心力創造的,也就是暗能量演化進化的結果。有些糊塗人,把創世神宗教,佛學,道學,等同起來,聯繫在一起看待,這是完全錯誤的。三者是有本質區別的。佛學和道學,是不承認創世神的。宇宙萬物並不是神創的。
  • 科學和迷信的界限在哪兒,迷信產生的根源,科學該如何對待
    有些朋友動輒就把自己或者目前科學搞不明白的事物認定是迷信,比如中醫、宗教、或其他傳統文化、亦或是一些民間奇聞異事等等,認為這些都是迷信,應該取締,然後盲目指責、攻擊甚至破壞。認為這是在破除迷信。須不知在科學昌明發達的今天,做出這種行為是連最基本的科學素養都不具備的表現。
  • 一個人只相信科學算不算迷信?
    科學和迷信的界限在哪裡?如果一個人凡事都講科學,不科學的事物概不接受,算不算迷信科學呢?科學的核心精神是質疑。科學連自己都質疑,通過不斷否定自己從而不斷完善自己。所以,你如果認同科學精神,那你不可能不加懷疑的相信各種科學理論。科學的可貴之處是不斷完善自己,且提高的速度非常快。但這個世界足夠複雜,科學雖然日新月異但離完全認識世界還有很大距離。
  • 科聲小評:不存在迷信科學
    總能看到評論說「你們這些人是迷信科學,科學又不一定就是真理」。首先,科學不可能被迷信,其次科學從未承諾自己是真理。科學是一套會依據邏輯和實證來不斷修正自己的認知範式。而迷信指的是「不需要理由的相信,不需要實證的相信,即便反證放在面前也要相信」。所以,說「迷信科學」,就好似在說「有病的健康人」,邏輯上就是不通的。
  • 當今科學在宇宙奧秘面前是極其渺小的(思想應隨科學認知與時俱進
    理性的看待科學與神秘學的關係當今的人動不動就以科學的名義去講道理,這個我認為應該理性的,對於大多數東西一定要以科學的理念,科學精神去看待,但是還有一小部分東西要保持顆敬畏之心去看待,比如對一些超自然的精神現象,一定是以保留的態度。
  • 只相信科學也是迷信、把古聖先賢的教誨放棄了更是迷信
    ,迷信科學,把古聖先賢的教誨放棄了,也是迷信。「宗」第一個,是主要的;第二個,是重要的;第三個,是尊崇的,尊重、崇尚。  「教」也有三個意思:教育,教學,教化。  這(宗教)兩個字合起來,很清楚:重要的教育,主要的教學,尊崇的教化。
  • 邪教問題研究:正確貫徹宗教政策 深入批判「法輪功」——葉小文答...
    在我國,幾大宗教都向善、愛國、擁護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與國家、民族心連心共命運。我們要全面正確地貫徹黨和國家的宗教政策,每個公民都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和宣傳無神論的自由;有信仰這種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種宗教的自由。國家依法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依法對宗教事務進行管理。宗教必須在法律和政策允許的範圍內活動,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破壞社會秩序、損害公民健康、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
  • 官員迷信並不代表缺少科學素養
    官員迷信並不代表缺少科學素養 李鴻文 中青在線-中國青年報    2008-11-18    [列印] [關閉]     官員迷信的新聞時有耳聞據《京華時報》近日報導,中國科協在成立50周年新聞發布會上,發布了《2007年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報告》,該報告顯示,有2%的領導幹部心存迷信,相信求籤、祈求神靈保佑等。    雖然身邊有大把的迷信官員「現身說法」,雖然我對迷信的官員只佔2%心存疑慮,但大體上講,我是相信權威的,姑且就採信中國科協發布的這個數據吧。不過,我對中國科協將官員心存迷信與其科學素養掛鈎則持保留態度。
  • 什麼是科學?什麼是迷信?
    什麼是科學?什麼是迷信?科學嘛我不知道。特別是蘇聯教材中的「科學」,到底有什麼意思我並不清楚。還有一個學校叫做牛津大學,校訓叫做From here we receive light and sacred draughts在這裡我們接收光和神聖之風。後來帶著「科學」走遍世界的也是傳教士。後來英美科學家中信教比例同樣多,一直到現在,美國極為依賴猶太科學家,猶太教極端保守。愛因斯坦,牛頓等人都是35歲之前取得的成就,愛因斯坦更是26歲提出相對論。他們是量變引起質變的?
  • 這些都被稱為迷信,你啥也不迷信,卻對自己擁有迷之自信
    迷信,按百度詞條解釋為:1、相信神靈鬼怪等超自然的東西存在2、泛指盲目的信仰崇拜現在看到我們說到因果報應,命運輪迴,或一些古老傳統之類,有些人會一言蔽之:封建迷信。迷信暫且不論,但中國長達2000年的封建時代,創造了無數的輝煌,延續了中華文明並推向其它文化無法企及的高度,四大文明古國,唯有我中華文化綿延不斷,中國的封建時代居功至偉。到了現在,封建成了貶義詞了。西方世界,比如美國,某些人眼中的天堂,他們是信上帝的,也沒迷信這個說法,更不會被評為封建迷信,幾百年歷史的美國,不知道封建是啥。
  • 許邕桂:常懷對職業的敬畏之心
    他曾多次表示,即便他由於受賄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受到了組織的查處並被移送司法機關接受審判,但他從內心仍堅決擁護黨中央從嚴治黨、懲治腐敗所採取的一系列重要舉措。因此,他表示始終相信組織並做到四個徹底,即『徹底交代、徹底退贓、徹底悔過、徹底配合』。
  • 請以敬畏之心,遵循大自然法則
    大自然不需要人類,但人類卻離不開大自然。2020年才開始,大自然就在給人類發脾氣了,中國的新型冠狀病毒,美國的流感,澳洲的蝙蝠……有沒有世界末日的感覺。這次病毒,初查是亂吃野生動物被感染的。萬物皆有靈性,這是報應。沒有敬畏之心,不遵循自然規律。
  • 科學的盡頭是神學?不,科學的源頭才是神學
    比如物理學的黑洞理論,一切物質都坍塌陷入黑洞之中,包括各種概念、原理和規律,那麼這個黑洞就是按照現有科學理論不斷推演出來的合理結論,然而它卻是一個純粹理論上的概念,而且這個概念還銷蝕破壞了現有的理論,導致現有所有的理論失效。你說這是哲學也好,說它是神學也罷,總之就是由純粹實證和唯物,最終卻走向了虛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