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叢林孤狼」↑ 有您關注,不孤獨。感謝愛思考的你,一路同行!
有人說,是科學的發展導致了現在很多人不再信仰宗教。
因為有了宇宙大爆炸的理論,因為有了達爾文的進化論,人們不再相信「起初,神創造了天地……神說要有光,於是就有了光……」,人們不再相信「盤古開天地」,人們不再相信「女媧造人」。因為各種經書中的神跡,巫師、法師、道士的各種裝神弄鬼,已一個個被科學識破,宗教的很多內容已無法自圓其說。人們意識到,宗教只是利用了人們認知的有限,利用了人言傳播的力量,才得以使人相信它。貌似很有道理,當宗教對世界起源的解釋無法讓人信服時,當宗教為了發展、傳播而虛構、捏造、表演的那些神跡被識破時,的確是很難讓人再信仰它。
然而,真的是科學的發展使人不再信仰宗教嗎?我不這麼認為。那要看你怎麼理解宗教。
我的爺爺是個農民,但卻飽讀詩書,還寫得一手好字。小時候,他除了常和我說歷史故事外,也常和我說神話故事。小孩子嘛,聽到那些神奇的神話故事總會問「真的嗎?」。爺爺總是回答「只是神話故事而已」,並且不再做更多評判。鄉親們家裡做法事時法師耍的那些小把戲,爺爺也總能說穿於我,讓我不被迷惑。我的奶奶,目不識丁,但每每我說怕神怕鬼時,她總會說「人死如燈滅,這世上哪有什麼神鬼」。然而,即使他們從「破四舊」、「立四新」中走過來,即使他們相信科學並掌握了一定的科學知識,但逢年過節,他們總是要點上幾柱香,祭天地神靈和祖宗,祈求神靈和祖宗的保佑。現在想來,爺爺奶奶這是一種「不迷信宗教,但存敬畏之心」的信仰方式。
我對神明之事並不是很了解,世上自認為通曉神明或諸神旨意、自詡虔誠的混帳多之又多。我並沒有位列其中。我甚至都不知道他們的真名是什麼,也許是叫七神,也許是叫舊神,也許是叫光之王,也許這三位都他媽的是同一位神明。我真的不太清楚。重要的是,我相信,出離於我們之外,還存在著更為偉大的事物,無論那是什麼,它都對桑鐸•克裡岡有所期望。聽到這段臺詞時,我是很震撼的,是有很深的同感的。桑鐸•克裡岡洞穿人為的宗教,但他相信有未知的神秘力量。
宗教源於人類對大自然、對自身認知和把控的有限。太多的迷惑,太多的難以把控的事物,使得人們認為有一種神秘的力量在把控這世間萬物。後來就把這種神秘力量形象化、人形化、具體化,於是就有了神。有了神,就有了對一些事物的解釋。因此,宗教的本源是人們對大自然的敬畏之心,是人們精神的一種終極寄託。只是隨著人類的社會化發展,隨著階級的分化,宗教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甚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已脫離了宗教的本源,淪為統治的工具,淪為牟利的工具,淪為人類相互殘殺的工具。
宇宙大爆炸,只是在現有科學認知範圍內,在人類已掌握的認知世界的手段範圍內,用人類自己制定的認知標準能自圓其說而已。當年的地心說、日心說,不也是如此嗎?它們也能在當時自圓其說,人們對之也深信不疑。從宏觀上來說,科學家推測宇宙的直徑為920億光年。地球之於宇宙,就好比一粒灰塵之於地球。是一粒灰塵,一粒沙子都談不上!我們敢說我們的認知範圍已經很廣闊了嗎?我們敢說必有一天,我們能掌控全宇宙嗎?從微觀上來說,我們發現分子、原子,發現電子、質子、中子,誰能保證我們將來還會發現一些什么子。有一個名詞叫「無窮小」。我們敢說已經認知這個世界很深刻了嗎?我們敢說必有一天將認知到這個世界最微觀的那一面嗎?從人類感知世界來說,人類用自己的感知形式所能感知到的物質和能量只佔宇宙總物質和能量的4%,其他的96%我們根本無法用嗅覺、味覺、觸覺、聽覺、視覺來感知到它們。而這些我們不能感知到的東西,如果我們考慮它們的存在的話,我們現有的科學理論很輕易就會被推翻。
以上說的宇宙有多大、宇宙有多少物質和能量、宇宙中的萬物有多少種存在形式,都是科學家說的。既然選擇了信仰科學,就暫時先信著吧。
而當我們選擇了相信這些科學的時候,我們就會意識到人類的渺小,意識到科學的無能無力,進而意識到宇宙大爆炸與盤古開天地並沒有什麼兩樣,都只是把世界的起源歸於一種我們無法認知的力量而已,而這種力量是神、是盤古、是大爆炸,並不重要;我們進而意識到,所有的那些科學理論,和宗教中的理論也並無區別,只是現有認知手段在現有認知範圍內的一種自圓其說而已,它們今天能讓人信服,明天就有可能會被推翻。(其實,宗教也早就應該像科學認知那樣破舊立新了,只可惜一直沒有出現這位智者。)所以,重要的不是你信仰宗教還是信仰科學,而是你有沒有迷信它們,有沒有保留那顆敬畏之心。不管是迷信宗教還是迷信科學,都是很可怕的!
牛頓相信:世界是神創造的,神是世界所有規律的總規劃者,世界萬物都有規律,也就是都有因果,而這些規律是神留給人類自己去發現、去利用的。
有傳言說愛因斯坦晚年研究神學,但更多的聲音是對此進行闢謠。為了安定,這個闢謠是很有必要的。「研究」神學談不上,我是相信愛因斯坦晚年應該是有對神學饒有興趣地了解過的。因為,對科學了解得越多,就越會發現我們自身的渺小,越會意識到我們對世界認知的膚淺,就越會心生敬畏。正如愛因斯坦說的:「我終生從事科學研究,最大的收穫,就是發現科學在上帝面前不過是兒戲。」愛因斯坦不信仰宗教,只是他鄙視、厭惡宗教中那些人為的、形式上的、脫離宗教本源的東西。比如,他說:「只有牛才吃嚴格符合猶太教義的食品。」有位智者曾經開過這樣一句玩笑:「愛因斯坦把畢生精力都用在了科學研究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他晚年的時候,他又取得了巨大的突破,有了新的發現。可是,這個發現極有可能會推翻他一生的研究成果,足以讓人類的科學研究再從零開始。算了吧,太可怕了,別把這個世界搞亂套了。於是,他沒有公布這個發現,索性研究神學去了。」我的爺爺奶奶不迷信宗教,但他們依然有一顆敬畏的心。桑鐸•克裡岡不了解神明之事,甚至會大不敬地說「他媽的」,但他相信一定有一種我們未能認知的神秘力量。牛頓、愛因斯坦,這些人類最智慧的人,把畢生都用於科學研究的人,他們是最能認知到人類和科學的渺小的,怎能不對未知充滿敬畏。
敬畏之心,可以讓人信念堅定,不妄思,不妄語,不妄為。
心存敬畏,我們就會相信自己的所思、所言、所為必然會得到相應的結果。即使這種結果有些我們無法感知,有些無法用人類社會的成敗和道德標準來衡量甚至作出錯誤的衡量,我們也依然會信念堅定,堅守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心存敬畏,我們就會尊重自然規律,尊重人類社會的規律,不會有長生不老、主宰地球、徵服宇宙的妄思。心存敬畏,我們就會知道人言力量的可怕,不會說害人的假話,不會吹蠱惑人心的牛逼。心存敬畏,我們就會承認我們認知的不足,謹慎行事,不會有克隆動物、人造病毒、核武器等這樣的妄為。所以,我們可以信仰宗教,但只是信仰宗教的本源,而不是那些人為的、形式上的東西,那叫迷信;我們也可以信仰科學,但應當認識到科學的渺小,始終心存敬畏,否則也是一種迷信。
我不信仰宗教,我相信科學,但我始終有一顆敬畏之心。敬畏那些我們尚未認知,也許永遠也無法認知的事物和力量,如果一定要把它們神形化的話,我管它叫「未知神」。
呃,好像沒有回答之前提出的問題,是科學發展讓人們不再信仰宗教嗎?不是!科學一直在發展,人們早就知道地球是圓的,人類早就有了醫療技術,人類早就有了化學……是統治階級不再需要人們信仰宗教,是統治階級需要人們不再信仰宗教。不是本文重點,以後有時間再聊吧。
都是對我最大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