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是智慧的寶藏,我們要去開發,尋找無限的美

2020-12-06 尚思修善學佛

我們以為現實中的一切,其實都是虛妄的,我們認為自己活在現實中,其實是活在念念相續的心念中。各種想法和情緒決定了我們對人生的選擇,決定了我們的生活方式和生命狀態。

凡夫的生命是以迷惑、煩惱、貪嗔痴為基礎,從本質上說就是痛苦的,是在不斷地製造輪迴。要改變這樣的生命狀態,必須從改變內心入手。

事實上,生命有兩個層面。除了有限的層面,還有無限的層面,只是一般人執著並止步於有限,沒有能力認識無限。

佛法是智慧的寶藏,等待我們去開啟

因為凡夫所見的一切都是有限的,有生有滅的。不論世間萬物的存在,還是我們擁有的家庭、事業、人際關係等,無不如此。

包括我們這一期的生存,也不過短短幾十年。如果說人死如燈滅,那就意味著生命是沒有意義的。這使很多人對生死產生焦慮,想到死亡會結束這一切,頓感生命的虛無。

西方哲學崇尚理性,試圖通過理性探索世界和人生。理性本身是有限的,由此獲得的經驗也是有限的。

現代社會科技發達,對微觀世界的剖析日益深入,對宏觀世界的探索日益遼闊,但這一切依然停留在有限的層面。和浩瀚的宇宙相比,依然是微不足道的。

用佛的智慧,去認識世界

從佛法角度來說,對無限的認識,需要有無限的智慧。這種智慧不是來自經驗或知識,而是每個人本自具足的。只是眾生被無明所縛,使寶藏隱沒不現,雖有若無。

佛陀對世界最大的貢獻,就是發現了這一寶藏,並將開啟寶藏模式方法和盤託出,引導我們明心見性,體會生命的無限。

涅槃就代表對無限生命的體認。佛陀當年因為看到老、病、死的痛苦,才出家修行,去追求不生、不老、不病、不死、無憂、無惱的最解脫--涅槃。

涅槃代表對無限生命的體認

事實上,佛陀已經體認到生命的無限性。在這個層面,法身常存,不生不滅。但從有限的層面來看,色身的無常生滅只是一種自然現象,眾生如此,佛陀也如此示現。

但是凡聖的生滅是有區別的。區別在於,眾生是在業力推動下,無奈被動地流轉生死。生,不能自主;死,也不能自主。

但對體悟了無限生命的覺者來說,生死只是外在形式的改變,是緣生緣滅的。不只是佛陀,就是我們看到那些坐脫立亡的歷代祖師,也是因為體會到生命的無限,而能自在地面對死亡,顯現出無數令人景仰、激發道心的瑞相。

世界因緣起因緣滅

我們修行能以佛法智慧來觀察世界,指導生活,很多感性、無所謂、粗重的煩惱已經減少。但是在心的相續中,無明、妄念的力量依然在作用。真正的修行,就是要重新選擇並改變我們的心念。

選擇心念就意味著重新選擇我們的世界,重新選擇生命的未來。怎麼改變執著生命特質?就是要學會培養正知正念。正知正念在哪裡?就在每個當下。只是常人、凡夫都活在不知不覺中,就會引發妄知妄念,使生命處於顛倒妄想之中。

經行是培養正知正念的有效方式

經行是培養正知正念的有效方式。我們每天都要走路,這是生活中最簡單的運動。但我們雖然走了幾十年路,可能很少去注意,每天走路時,腿是怎麼抬起,又是怎麼放下的,是先邁左腿還是先邁右腿?因為心往往不在當下的走路上,而是想著過去的事,想著未來的事,想著身邊各種各樣的事。

正知正念的訓練,是把心帶回此時此刻,學會專心走路,只是走路。當心靜下來了,我們才能對自己的動作和心理狀態清清楚楚。這是內心本來具備的明的力量,觀照的力量,是開啟智慧的重要前提。

正知正念的訓練,把心帶回此刻

用正念走路,當下就是修行。每一步,都走在覺醒的路上。經行的目的,就是對心的訓練,把心帶回覺醒家園。

我們從任何微小的事物上,從微細的感知中去發現自己的心,這就是修行,凡夫所見的一切都是有限的,是有生有滅的。不論世間萬物的存在,還是我們擁有的家庭、事業等。只有我們去發現,去覺知,只要找到正確的方法,循序漸進地落實下去,我們大家都可以成為自己的佛,治癒自己,照亮他人。

相關焦點

  • 沉落深海的都市 尋找阿比斯的寶藏
    在一片深海的海底,有一座沉落的神秘都市——阿比斯,據說收集莫格瑞軍團兵卡片就能獲得阿比斯的寶藏!國民級競速網遊《跑跑卡丁車》今日開啟尋找阿比斯寶藏活動,車手們通過收集卡片即可免費獲得各類無限制道具及稀有賽車哦!
  • 隆美爾的寶藏,到底藏在哪裡,德法美尋找後的結果是什麼
    在這場5年多的戰爭之中,德國美佔領一個地區,第一步就是搜刮所有的財富,最為先鋒的隆美爾,很多的這種行動都是他在主持。德國進入佔領區之後,首先就會進入這個地區的國家的銀行,然後把所有儲存的黃金、外匯、政權全部搜刮一空,然後又強迫他們繳納巨額而得佔領費,對於一個國家來說,這可是相當大的財富,都是以億為單位。
  • 《金剛經》十句名言,感悟佛法智慧
    但並不太適合初學者去讀,因為此經闡釋的是佛教最高深的智慧,即佛教的空性,相當於佛教的大學課程。如果一個人沒有從基礎學起,直接去研究《金剛經》,就好比小學中學都沒讀過,卻直接上大學,不但很難得到佛法真實的利益,還會增長浮華和傲慢,陷於空談。一,是法平等,無有高下。
  • 佛法是什麼?淨空法師還原你一個真實的佛法
    所以佛法是教育,佛法不是宗教,這一點一定要認識清楚。可是佛法變成宗教,被人誤以為是宗教,而且以為是低級宗教,給我們的印象很深。我在沒有遇到方東美先生之前,我也認為佛教是宗教、是迷信,所以從來不接觸宗教,不願意接觸。自己以為自己是個知識分子,不願意跟宗教為伍,你說這個毛病犯得多大!
  • 媽媽,我們去找寶藏吧
    吃完早飯的寶寶對媽媽說:「媽媽,我們去公園找寶藏吧。」「嗯?公園裡哪有寶藏啊?」媽媽表示很疑惑。「有的媽媽,你跟我走吧。」寶寶過來牽著媽媽往門走去。寶寶要怎麼保護媽媽?」寶寶一把抱住媽媽的大腿,「這樣保護媽媽,就不用害怕啦。」好吧,還挺窩心的,媽媽帶著寶寶出發了。公園裡,寶寶盡挑著林蔭小路走。「寶呀,寶藏找到了嗎?」「找到啦!」寶寶很開心地回答。
  • 久年攜手《國家寶藏》IP共揚中國文化之美
    久年深耕滋補養生領域,不斷挖掘和研究自上古時代就開始存續的滋補養生智慧,結合現代匠心生產工藝技術,通過全新的食養方式,讓更多人了解千年滋補養生文化之美。 久年與《國家寶藏》的深度IP合作中,將繼續萃取國寶重器所蘊含的文化、消費基因進行再造開發,通過助力IP整合運營全鏈路衍生服務,推出滿足消費者需求的產品。
  • 宇宙結構及與心性的關係:談佛法修煉的生命科學本質
    宇宙並不僅是我們這一層空間的無限擴張;宇宙包括縱向的許多層次,也包括橫向的無限空間。宇宙的本質是場,不同層次的空間具有自己不同的頻率。總體來說,越下層空間頻率越急促,時間越快;越上層空間頻率越緩慢,時間越悠遠。這些空間沒有物理接口,相互重疊也不會相互妨礙。
  • 《金剛經》:佛法只是「藥方」而已,其實並沒有真實的佛法
    就現在的佛弟子來說,我們所學的佛法是二千多年前釋迦世尊於四十九年中所宣說,後來結集成經典,這就是我們所修學的佛法。但是這些佛法的本質,就像醫藥一樣,是為對治眾生的心病而開出來的藥方。其實,佛法只是藥方而已,並沒有所謂真實的佛法。我們所學的種種佛法,本質上也只是宣說出來的語言,以及在經典上的文字而已。然而,語言是聲塵,經典是色塵,都不是常住、真實的法,因為聲音說出來就馬上消失,經典上的文字也不是真實不壞的東西,經不起風吹、雨打、火燒,終歸會壞滅。語言、文字的佛法並不是真實不壞的法,所以佛弟子並沒有真實的佛法可得。得法的時候,明自本心,見自本性。
  • 佛法實相是不能以思維認識和分析方法來理解的智慧
    在法華會上,釋迦摩尼佛告訴舍利弗說:「諸佛的真實智慧,深奧微妙,無邊無際,諸佛的智慧大門,難於理解,難於進入,一切聲聞、緣覺弟子,都不能完全明了。為什麼這樣說呢?佛曾親近過百千萬億的無數諸佛,根據諸佛的無量道法逐一修行,勇猛無畏,精進不懈,聲名遍聞,無人不知。佛成就了深廣精妙的佛道,成就了前所未有的佛法,佛儘管隨其所宜施教說法,其義諦旨趣仍難明了。
  • 寶藏造句和解釋_寶藏的例句有哪些-小孩子點讀
    寶藏在教材中的例句: 1、叔叔說:「用處可大呢!它能告訴我們,哪裡埋著煤炭,哪裡藏著鐵礦……把這本『書』讀懂,就能為國家找到更多的寶藏!」(出自:統編版二年級下冊-課文2-我愛閱讀) 寶藏參考例句: 1、智慧是穿不破的衣裳,知識是取不盡的寶藏。 2、他們二人預定今晚展開一場對決,贏的人可以取得那批寶藏。 3、大自然中的寶藏並非取之不盡,人類應該懂得珍惜。
  • 佛法僧三寶是什麼意思?
    佛教中經常講的佛法僧三寶,究竟是什麼意思呢?一,佛。「佛」這個字,是印度梵文音譯過來的,翻譯過來是「智慧、覺悟」的意思。那為什麼不直接翻譯成「智慧、覺悟」,而採用音譯呢?佛這一個字,有體有用,它的本體是「智慧」,但它的外在表現,也就是它所起的作用,就是覺悟。佛的這個覺悟還不是一般的覺悟,是究竟圓滿的覺悟,不但自覺,而且覺他,也就是在自覺之後,能夠主動的去幫助一切機緣成熟的眾生,使他們也能夠做到自覺到究竟圓滿的覺悟。佛告訴我們,我們每個人都具有和他一樣的智慧德能,也就是佛性,一切眾生本來都具足。佛陀在菩提樹下覺悟後便說:「奇哉!奇哉!
  • 原神尋找失蹤的學者寶藏位置分享 學者寶藏在哪
    《原神》遊戲中尋找失蹤的學者寶藏位置在哪?
  • 佛法:娑婆世界眾生,為什麼要多親近觀世音菩薩和地藏王菩薩
    寶藏佛當時就為不眴太子授記,不僅授其名字為「觀世音」,還說待無量壽佛涅槃後,觀世音菩薩即可成就佛果,名為遍出一切光明功德山王如來。而在《法華經》中的《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裡,對觀世音菩薩針對娑婆世界眾生的救度發願介紹的更為詳細。我們有什麼事要求佛菩薩,要看所求的佛菩薩是不是發了這個願,如果沒有,那我們求了後的感應就不大。
  • 慧律法師:佛法的重點在哪裡?念佛法門要注意什麼問題?
    學誠法師諸位,佛法不是什麼法門的問題,法法是平等的,念佛也好,誦經也好,持咒也好,拜懺也好,任何的法會也好,問題在於解決我們生命的迷茫,就是破除無明,斷除煩惱,心入於真如的心性,這個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我們念佛,貪心也不改,脾氣很暴躁,跟別人百般的計較,那麼,你念佛的意義不大。佛法是要降伏我們的心的,是借用這句佛號,善巧方便,讓我們作一個依靠。所以我們念佛,重要的是要念到一心不亂。但是,如果你沒有開智慧,你怎麼一心不亂呢?
  • 尋找寶藏—10分鐘親子遊戲
    玩法步驟:1、尋寶遊戲要開始了,孩子們快快裝扮起來吧!海盜、愛莎公主、魔法師、蜘蛛俠……2、首先要完成爸爸或媽媽指定一個小任務(比如唱歌、數數、學兔子跳等他們感興趣並能完成的事),完成任務即可獲得「尋寶圖」。3、家長可以適當引導孩子根據「尋寶圖」提供的線索找到寶藏。
  • 故事:尋找寶藏的人
    於是,他把所有的家產全部換成了錢,走上了尋找鑽石的路。他風餐露宿,在外面找了很多年,當一切希望都泯滅的時候,他自殺了。買下丁正宅子的那個人,有一次在後院的河水中洗衣服。那個人想:「丁正辛辛苦苦地去尋找鑽石,結果什麼也沒有得到,他哪裡想得到,其實鑽石就在他家的後院!」後來那個人把其中的幾顆大的鑽石獻給了國王,國王封他做了大官,從此他過上了豐裕的生活。
  • 跑跑卡丁車手遊在龍之都市中尋找寶藏攻略 龍之都市寶藏位置分享...
    ,支持的寶藏任務是在龍之都市中尋找寶藏,下面小編帶來的就是龍之都市寶藏位置分享,一起來看看吧,每一次的寶藏任務知道位置就能很方便的完成,下面就是具體的每周任務內容。 在龍之都市中尋找寶藏
  • 《旅行獵人》於二月上架 尋找失落的寶藏
    《旅行獵人》於二月上架 尋找失落的寶藏 來源:www.18183.com作者:糾結的烏龜時間:2015-01-05 分享到:
  • 原神寶藏歸離任務尋找圓盤攻略 最後的遺蹟位置分享
    原神寶藏歸離任務尋找圓盤怎麼做?很多玩家在尋找遺蹟的時候,前幾個找尋起來都比較順利輕鬆,但最後一個無論如何都無法找出其位置,這也是玩家們當前所遇到的最大問題,如果不能及時解決這一情況的話,該任務就無法完成,你的進度將會被卡在這裡無法動彈。下面就為大家帶來原神寶藏歸離任務尋找圓盤攻略。
  • 《原神》最後的遺蹟攻略 寶藏歸離任務尋找圓盤圖文教程
    導 讀 原神寶藏歸離任務尋找圓盤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