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看完《一個勺子》這個電影,我是在喜劇區裡搜到的,看完很壓抑,分明就是個悲劇。拉條子和媳婦是善良的,也是懦弱的,讓我看到了我父母的影子。他們出身貧窮,遇事不知什麼是正確的解決方法,只能憑著自己內心的善良去處理這件事。沒受過太多的教育,以為一個村子這樣,滿世界都這樣,很心酸也很無奈。最喜歡看農村題材的小眾電影,向這類題材的文學電影等藝術作品的創作者致敬。
從表演的角度來說,誠意之作,全片包括群演(金枝子不算)在內,都很認真的說著新疆土話最熟悉的鄉音,我一在新疆活了十八年的人,依舊不會說地道新疆土話。臺詞,棒,金枝子說的川話還是重慶話,不清楚,細節處理,職業病,我習慣關注一下細節,比如a在說話,b的小動作,全片拉條子,金枝子,傻子的細節不得不說太細膩了。小拇指微微顫抖,嘴唇僵硬,眼神焦灼等等,形體,棒,蔣勤勤,不多說,大美女,演的角色也都是美女。
這次演農婦,潑辣而又膽小,善良而又精明,驕傲又懦弱。一個嫁於遠方,沒什麼見識,只想守著丈夫,兒子過小日子的形象,塑造成功金世佳,展博太深入人心,於媽的劇,不多說。這部電影讓我感受到他是個演員了,首先,年齡感塑造成功,其次他不多的幾個象聲詞臺詞配合表情,傻的自然,最後突破形象一點包袱沒有,表情醜的真的很傻子陳建斌,自導自演的就不多說了,真的好為這個老鄉驕傲。
鄉村是揭露中國底層社會的黑暗和醜陋的絕佳切入點,同時底層也映照著上面的階層,這個社會的病態便於無聲處顯出身形。儘可能的施發自己的善意,也不忘警惕別人利用你的善意,我不想做個好人,也不是特別在乎別人怎麼看我,我舒坦就成,不讓我舒坦的,我總有法子讓他們也不舒坦。可,又該如何保存善意不在一次次的磨礪中消除,畢竟,我現在每次做好事前,總會衡量功過是非。是不是善意只能為精明人士踐踏操縱,我不管,但是遇到比我精明的人的時候,我又不得不是哪一個傻子。
不過如果遇到的是拉條子,我願意一起做個傻子。做傻子不好麼,那得都願意做傻子才成,這不,能這麼想的我,就一傻子。我也出生在新疆,也遇到過和劇中勺子同樣的情況,做了好事為何會被人稱為勺子,可能小城市真的是制度不夠完善,無法觸及飯真正的法律。我也一度懷疑過自己,就像劇中的勺子最後帶上真勺子的帽子一樣來認識一下自己是不是真正的勺子。你最後說的確實沒錯,我們要隨著時代的步伐走,要人云亦云,如果你非要特立獨行,就會很難生存在這個社會。
我很感謝這部電影當然還有原著,我就是現實版的拉條子,已過而立之年卻整天被人說太傻太耿直太簡單,連我媽媽也時常說我是個沒用的老好人。人善被人欺,深有體會,我適應不了社會的潛規則,我不喜歡人與人之間的套路。常常會被人懷疑我很假,是不是真傻。我一直很痛苦自己的為人處世是不是真的有問題適應不了這個社會,終究會是個失敗者,我嘗試去戴上虛偽的面具但是真的學不來融入不了。直到看到了這部電影,讓我得到了解脫,善良沒有錯,錯的不是我的真實,我不是異類,我不需要質疑自己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