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考古發現:烽火戲諸候的周幽王墓穴中有百餘具屍體,男性只有周幽王一人,其餘全部為女性。有個別殉葬者還包括王候寵信的大臣,秦穆公死後陪葬者還包括親信大臣。
最殘暴、最可惡的當屬春秋時的吳王闔閭,這傢伙為女出殯那天,一路吹吹打打,熱鬧場面吸引了成百上千的吃瓜群眾,沒曾想好奇害死貓,結果這些人全被活埋進墳墓,當了陪葬者。
古代殉葬分為主動殉葬和被動殉葬,當然前者很少,一般都是直接自殺。而後者,死法就千奇百怪了。朱棣死後,命宮女妃子上吊而死,房中三尺白綾,在太監的催促下結束生命。
殉葬要分人殉和人牲。像子車氏三兄弟這種都屬於人殉。被人殉的地位相對較高,有重臣、有近侍、有侍妾,這種待遇相對較高。比如就是秦景公大墓,殉葬者看起來外觀比較從容,沒有掙扎痕跡。根據毛髮成分檢測,應該是先喝了可快速致死的毒酒而後被殉葬。還有一類人牲地位較低,就是戰俘、奴隸等,這個是直接砍殺。
還有一種死法極其殘忍,那就是毒死。先給殉葬者飽餐一頓,裡面下了許多蒙汗藥。等到他們昏昏欲睡的時候,將其頭皮割開一個口,像裡面澆水銀。水銀劇毒,而且有防腐的功效,澆上之後奇癢難忍,轉而劇痛而亡,據說可皮肉分離,相當恐怖。
強迫的就不是那麼的好了,這裡的基本上是貴族的妻妾、奴僕等,甚至還有的人,買上一些幼童、少女等一起殉葬。他們會先把這些人弄死,如果是毒死,或是趁著不注意用刀捅死的還好說,怕就怕在,像古代祭祀那樣,眼睜睜的在那裡等死,那時候其實最煎熬。
殉葬制度,自商周起,到民國時代,每個朝代都有,這其實也算是封建社會的悲哀之處,那個時候,風流倜儻的只有階級高的,而大部分人,其實都是生活在底層,飽受剝削,沒有一點點的人權。
動不動就拉去殉葬,你說多嚇人!
到了封建社會,同樣繼承了用人殉葬的陋習。不同地位身份的人,如天子諸侯,殉葬的人數都幾十人上百人不等,平常的官員殉葬的人數就小些,至於平民老百姓,生活都艱難,就不用想死後用人來殉葬了!「視死如生」,生前有多少人服侍,死後就用人來殉葬,在另外的世界也要有人來服侍,這就是封建社會統一的殉葬制度。
到了明朝,明英宗取消了用人來殉葬的制度。以後的社會就沒有以前那樣猖獗,只是陋習還是沒有完全消除,只不過殉葬的人數少了,基本都是在個位數而已。直到現在的文明社會,這種醜陋惡習,永遠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