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課程:學科老師居然帶孩子們玩得這麼嗨!

2021-01-15 新校長傳媒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即將到來,背古詩、做花燈、吃月餅、講故事……已經在不知不覺間成為大部分學校的慣性活動。這些活動無疑創建了一個熱鬧的節日氣氛,但喧囂散盡,對學生而言又能留下些什麼呢?

近年來,我們已經越發意識到,基於真實世界的學習場景,需要學生以研究的視角去思考與實踐,如此,才有助於學生激活知識,提升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完成教育教學目標。

不管是語文、數學、外語,還是STEM、統整課程等,為何不藉助「中秋節」,為學生提供更為生動有趣的學習方案?

01數學

讓學習變得「甜蜜」起來

吃月餅,是歡度中秋佳節的一種傳統習俗,古而有之。

臨近中秋,市場上的月餅需求量大幅提升,六力國際學校「幸福城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小員工們也變得格外忙碌起來。為了讓幸福城市民們能夠品嘗到甜蜜可口的月餅,他們都做了哪些工作?一塊小小的月餅,在到送到我們嘴邊前都經歷了哪些生產流程?不妨親自感受一下吧。

「幸福城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是小學部數學學科「五大」活動教學模型之一,老師帶著市民們製作餅乾、榨果汁、做月餅、包粽子等,將重量單位、比例、時間、百分比知識融會貫通,學生在製作過程中輕鬆掌握學科知識點,每次操作都是一次對學科知識的複習、鞏固。

在學以致用,以用促學中,孩子們發現了學習的用處以及樂趣,學習動力得到激發。

調查大家喜歡吃什麼口味的月餅呢?一年級的淼淼和果果在幸福城中展開調查。

這可是專門為一、二年級的同學們設計的任務哦。在調查過程中,他們需要比較各類月餅數量多少,進行10以內數字的加減運算,而這些內容正是一、二年級的學生們需要掌握的數學知識。

統計與分析 調查結束後,就是對調查結果的統計與分析了,這項任務由三、四年級的同學們完成——掌握統計表的使用。

制定單價和預算方案 每一個數字背後有著怎樣的現實意義?如何合理利用所得數據制定產品定價和銷售方案?這是五、六年級的同學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圍繞月餅的原料配比、定質定量,他們展開討論,反覆進行重量單位的換算,對預算方案不斷修改、精進。

在這個過程中,以往數學課上最讓學生頭疼反感的比例、換算等問題變得更加具體、有意義,在寓教於樂的活動教學中,學生們體會到數學的現實意義,把知識融會貫通,讓數學成為解決實際問題的有效工具。

製作 在月餅製作環節,學生們以家庭班為單位,分組完成月餅製作任務。

在這一環節,每個學生所擔任的角色都是老師根據其「優勢及規劃培養方案」精心設計的。在這樣的機制下,學生能夠找到自己在團隊中的位置,充分發揮個人價值,從而對學習產生好感受,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不斷提高。

四年級的嘟嘟數學基礎較為薄弱,所以在這次活動中,老師特地為她安排了稱重員兼配比員的角色,讓她在實踐中夯實和鞏固自己所學的數學知識。

在製作過程中,學生們嚴格按照秘方配比加工蛋液、麵粉、餡料等原材料。在做與合作中,他們輕鬆掌握比例、質量換算等數學知識點,對數學學習產生好感受。

銷售 美味的月餅誕生了!課程隨後進入銷售環節,考驗學生們數學口算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的時刻到了。

在這一環節,學生們運用產品批發、打折、試吃、贈送等銷售策略,完成產品推銷。數學中常見的銷售類應用題真實地展現在學生們面前,他們在課上學過的數學知識變得更加生動而具體起來。

負責與客戶溝通的「銷售員」,負責產品挑選的「取貨員」,負責產品打包的「包裝員」,負責送貨上門的「快遞員」和負責資金核算的「統計員」之間緊密合作,銷售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隨著銷售工作的結束,「幸福城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舉辦的「喜迎中秋-花好月圓」活動也接近尾聲。

在近兩周的活動式教學中,通過市場調研、制定預算、生產、銷售等環節,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的全過程,真正做到在「玩中學、學中用、用中悟」。

02語文

你好,月亮

中秋吃月餅是少不了賞月的。

關於月亮,從嫦娥奔月的傳說,到「床前明月光」「明月幾時有」的詩詞,甚至是月亮與地球的關係,學生從一年級開始,有過很多或零碎或單一主題的學習經歷,但卻不曾建立起系統的認知。

維度多元,視野開闊,善於聯繫,月亮才會被探索它的人賦予更加豐富的意義和價值。基於這樣的目的,以母語學習為核心的融合性、研究性課程——「月亮,您好」,得以開發。

與月亮有關的文字作品很多,到底選擇哪些材料作為課程文本素材呢?

從樸實生動,結構清晰,維度多元,圖文並茂四方面入手,北京亦莊實驗小學的李竹平老師選擇了《當月「亮」起來的時候,我們看見了什麼?》《舊時明月的詩情畫意》《傳說與想像中的月亮烏託邦》《宋人筆記裡的中秋賞月》《中西方詩歌中的月亮》《月面圖與月亮的別稱》《人類是如何徵服月亮的?》七篇文章。

從題目基本可以判斷,這些文本都是圍繞某一個話題展開敘述和討論的,每一個都可以看成是綜合性的文本。

即便是圍繞看似主題單一的「詩情畫意」來組織材料的《舊時明月的詩情畫意》,內容也不僅有歷史河流的長度,還有地域視野的廣度,以及具體「情」和「意」的五彩斑斕。

學生通過深入研讀其中任何一個文本,都能受到不同維度的啟發,從而激發更系統、全面地探究月亮的欲望,建構自己對月亮的具有一定深度和廣度的認知。在此基礎上,我們組織如下課程活動——

開啟板塊 以「月亮,我所知道的和我所經歷的」的為主題。開啟課做兩件事,一是交流每個人對月亮的了解,講述與月亮之間的故事;二是讓學生自主結成七個小組,選擇一篇文章作為共同研究的文本,並給自己的小組取名(用與月亮有關的詩句)。

研究板塊 先根據個人版課程任務單獨立閱讀、思考、實踐,再小組合作研討。

小組合作研討,先圍繞小組所選擇的文本展開交流,形成比較統一的認知和觀點,然後整合其他六篇文章內容和觀點,結合自己已有經驗和搜集的資料,從科學、文化、日常生活等不同維度來討論、認識月亮。

小組內分工合作,撰寫研究報告,儘量全面地展現月亮的「全貌」。

故事板塊 撰寫一篇生活中自己與月亮的故事。

展示板塊 展示板塊分為研究報告分享與評價、故事分享、有關月亮詩文的誦讀、創作並分享有關月亮的書畫作品。

兩周時間,學生們經歷一段富有挑戰的、內容豐富的、情趣與理趣交融的課程生活。海上生明月、春江花月夜、我歌月徘徊等七個小組不僅通過課程生活重新認識了月亮,而且積累和發展了語言,語文綜合素養得到了一次可觸可感的提升。

附:課程任務單

「月亮,你好」主題課程任務單(個人版)

一、我研讀的文章是: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

二、我從這篇文章中了解到如下有關月亮的知識(有條理地梳理在下面,每一條前寫上序號):

三、這篇文章中,我感興趣但還不了解、不明白的內容有:

示例:文中(《當月「亮」起來的時候,我們看見了什麼?》)寫道:「我意識到,就在這輪明月下,莊子夢見了蝴蝶,蕭何追上了韓信……」我不清楚莊子夢見了蝴蝶、蕭何追上了韓信到底是怎麼回事,與月亮有什麼關係。

四、這篇文章啟發我查閱、搜集了如下資料(羅列出來,標上序號,然後將資料按順序整理裝訂在後面):

這篇文章讓我想起了曾經閱讀過的與月亮有關的詩文,分別是(整理裝訂在後面):

五、讀完這篇文章後,我又讀了其他六篇文章,發現月亮與人類從不同的角度建立起了緊密的聯繫,這些角度有:

六、這篇文章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個片段是(摘抄):

我是這樣理解這個片段的:

「月亮,你好」主題課程任務單(小組版)

一、我們重點研究的文章是:我們用思維導圖梳理出這篇文章的結構和內容:

二、讀完這七篇文章後,我們對每篇文章內容進行了梳理,發現這七篇文章告訴了我們以下關於月亮的知識或觀點(先羅列,再分類):

三、通過閱讀這七篇文章,結合查找的資料,我們對月亮有了新的認識。我們一起將這些新的認識進行了梳理,決定共同撰寫一篇向大家系統介紹月亮的文章。

我們的文章分為( )個部分,撰寫任務是這樣分配的(撰寫好的文章裝訂附後):

03英語

節日怎麼少得了一份海報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所有老師都肩負著傳承文化的任務,但對英語老師而言,還需要讓孩子們了解中外不同節日文化的內涵,培養學生擁有跨文化的國際視野。

北京市廣渠門中學的駱曉夢老師,以合作式學習,帶領孩子們選擇了一個最為簡單直接的主題——做節日主題英語小報,這份海報可不是空穴來風,它還將在中秋主題班會上亮相。

第一步 選定主題,設計團隊LOGO。放假前一天的中午,我們的「中秋海報」項目啟動啦!老師公布了6個與中秋有關的主題,分別是:

「Moon」「Mooncake」「History」「Family」「Tales」和「Outdoors」。

孩子們自主分組,每組7人,認領了自己組的主題。這第一步的任務是設計團隊LOGO,老師只給每個團隊十分鐘時間,十分鐘後孩子們衝到講臺前,把LOGO畫到了黑板上。

第二步 建立團隊,確定成員角色

第三步 按照評分標準表討論海報內容,設計初稿(4張A4拼接大小,橫版),明確成員任務。

老師給出了海報的詳細評分標準,各小組按照評分標準表討論海報內容,設計初稿(4張A4拼接大小,橫版),明確成員任務。

評分表的好處是,同學們會為了把分數拿全,一項一項地去搜集完成老師要求的內容,起到引導學生完成任務的作用。

完成評分表中的所有任務,小組就能拿全100分。

例如,老師要求各小組根據自己的主題設計收集一些數據,並做成圖表,且在角色中安排了一個數據分析員(data analyst),我們的同學們就非常嚴謹地展開了調查。僅Mooncake組就發出了200份問卷,呈現出了大家對月餅口味的喜好。

第四步 各自完成任務,收集材料,完成完善海報

第五步 面向班內展示,用英語演說本組海報;同學們用英語演講展示本組海報,演講後觀看了自己的演講視頻,寫出了演講反思。

第六步 面向年級展示,接受投票;

第七步 上交個人總結和團隊活動記錄。

附:中秋節常用句子+詞彙

Happy Mid-autumn day!/Happy Moon Festival!/Happy Mooncake Festival! 中秋節快樂!

Mid-autumn day /Mid-autumn Festival 中秋節

mooncake 月餅

minimooncake 迷你月餅

Cantonese-style Mooncake 廣式月餅

Su Style Mooncake 蘇式月餅

Yunnan Ham Mooncake 滇式雲腿月餅

Lava Egg Custard Mooncake 流心奶黃月餅

Mooncake with Double Yolks and Lotus Seed Paste 蓮蓉雙黃月餅

Five Kernel Mooncake 五仁月餅

Snow Skin Mooncake 冰皮月餅

grapefruit / pomelo / shaddock 柚子

lantern / scaldfish 燈籠

Chang E 嫦娥

the Chinese lunar calendar 中國農曆

official holiday 法定假日

Do you like moon cakes? 你喜歡吃月餅嗎?

What kind of moon cakes do you like? 你喜歡什麼口味的月餅?

中秋節節日活動

light lantern 點燈籠

carry the lantern around 提燈籠

came out to watch the full moon to celebrate the festival 到戶外賞月

gather to admire the bright mid-autumnharvest moon 聚在一起賞月

family reunion 家庭團聚 / 家庭團圓

the custom of Mid-Autumn Festival celebration 慶祝中秋節的習俗

04科學

被「吃掉」的月亮

不但國內要過節,海外的老師也要。

為了緩解對東半球的思念,遠在美國的小楊老師總會在教室裡營造一下節日的氣氛。今年的中秋,小楊老師照例準備了一系列和中國傳統文化有關的活動——做燈籠、吃月餅、做扇子、做小書、講故事……可是還缺了點什麼?

對,就是那種科學又有趣的東西!

奧利奧月相活動

適用人群:幼兒園到三年級

學習目標:描述月亮在各個階段的不同形狀,並且能把他們按照順序來擺好。

材料:奧利奧餅乾,練習紙,紙巾,勺子(冰棒棍),手部消毒液

教學步驟

第一步:告訴孩子月亮有幾個不同的階段。拿出一塊奧利奧餅乾,打開一層黑色餅乾露出白色夾心,問小朋友:哪個像新月?哪個像滿月?

第二步: 解釋月亮如何變化。

第三步:一個月亮需要29天的時間才能走完地球一天,拿出圖片告訴孩子每個不同階段月亮的形狀。想想看,中秋節,是哪種月亮呢?

第四步:如果是在家自己教小朋友,手用消毒液消毒以後就可以拿出工具開始擺形狀。如果是學校,四個人一組並且把手消毒。事前要講好規矩,如果到了課程最後沒有偷吃餅乾,那麼可以再多獎勵一塊餅乾。

最後的成品:

全部擺好以後,對照月亮階段卡,看看有沒有擺對?

製作月亮翻翻卡沿虛線剪下圖片,按照數字編碼從1--8把卡片疊起來,然後把左邊用訂書針訂起來。

然後就可以像小時候翻連續的動畫圖片一樣的看自己製作的紙片動畫了!

還可以從第一天開始觀察月亮的形狀,記錄下來,並且畫下來。隔幾天觀察一次,最後畫出一副完整的月相圖。

05STEM課程

探秘月球

如果說上面的活動偏低齡段,玩起來不過癮,那我們還準備了更高階的課程——

今年月球上發生了一件大事,嫦娥四號和玉兔二號的成功著陸,是中國探月工程邁出的一大步,更是人類首次在月球背面成功著陸。

趁著中秋節,孩子們的注意力集中在月亮上,我們將時事與科技教育相結合,讓學生在動手中認識最前沿的科技變化,對青少年的核心素養將會是很大的提高,激發起他們探索求知的熱情。

科技學堂的景陽老師以「什麼樣的輪子適合在月球上行走」為主題,設計成STEM課程,學生用積木設計出月球車模型,探索不同結構的越障特點。

活動目的 · S1:認識月球表面的環境和地形地貌條件;

· S2:認識人類對月球探索的歷程;

· T1:掌握樂高積木的多種搭建方法;

· T2:認識相關的機械結構;

· E1:理解工程問題面臨的約束條件,並學會定義問題;

· E2:通過工程設計解決實際問題;

· E3:學會評價不同工程設計的特點;

· E4:能夠將STEM活動與現實工程聯繫起來;

· A1:強化學生的國家認同感和國際理解、培養勇於探究的科學精神。

(S、T、E、A分別指代科學、技術、工程、人文的活動目標,本課程未涉及數學目標)

準備材料 課程學習單、草稿紙、筆、若干積木、萬維望遠鏡軟體

註:活動開始前,教師需要先安裝萬維望遠鏡軟體、並設計和列印好學習單。學習單的作用主要是記錄學生的討論、思考、設計和再設計、檢驗、評價的過程;活動時長建議2-3課時,視具體情況而定。

活動流程 課程引入:首先,教師通過嫦娥四號和玉兔二號著陸月球的新聞引入課程,通過討論人類對月球探索歷史等方法激發起學生對課程的熱情。提出課程任務:什麼樣的輪子適合月球行走。(A1、S2)

定義問題:玉兔二號的行走結構是一個複雜的系統性工程,而在STEM課程設計中我們需要把這個問題簡化。

首先,我們通過中國虛擬天文臺開發的軟體「萬維望遠鏡」,獲得月球的高清圖片以及阿波羅12號、阿波羅17號拍攝的月球表面全景照片。藉此組織學生討論,認識月球表面的環境情況,進而了解設計月球車行走結構的基本要求。最後,將其簡化成STEM項目的設計檢驗具體要求,寫在海報紙或黑板上。(S1、E1、E4)

案例分析 學生有了初步想法,在頭腦風暴中提出可能的問題解決方案,並將可行方案記錄在學習單上。(E3)

接下來,我們通過圖片和視頻大量展示月球車、火星車以及生活中有類似需求車輛的圖片,讓學生認識它們的異同,並具體討論某一種或幾種解決方案的機械結構。(S2、T2)

如玉兔二號月球車採用六輪懸掛搖臂結構,它既可以像輪式結構一樣穩定前進,又具有腿一樣的越障能力。

它的越障過程是這樣子的:

當然,月球探索的設計方案不止一種,我們鼓勵學生多進行思考,分析各類方案的特點,並提出最適合自己的解決方案。(E3)

初步設計 當學生們對「什麼樣的輪子適合在月球上行走」的問題已經產生了基本的認識。我們再次重申問題的定義並細化檢測標準,讓學生們在草稿紙或學習單上用草圖的方式設計出怎樣用積木模擬問題的解決。(E2)

完成設計和討論後,學生用開始用積木搭建月球車結構。以玉兔二號行走結構的搭建過程:(E2、T1)

步驟1:如圖,先將玉兔號的底座搭建出來,並在中部穿過一根12M的黑色軸;

步驟2:將六輪懸掛搖臂裝置的輪子部分搭建出來;

步驟3:將輪子部分與底座組合在一起,在黑色軸兩端裝上兩個軸套;

步驟4:用孔磚與薄磚搭建一個簡單車身結構;

步驟5:將車身結構居中安放在底座上,並用連接件將車體固定,這樣我們的玉兔號就完成了。

測試與再設計 完成初步設計後,我們根據定義問題環節的測試要求,檢測我們做的月球車是否符合標準。如果不符合,鼓勵學生進一步討論改進。如果大多數學生無法完成,我們則需要考慮測試標準是否合理。(E2)

交流和討論 最後,學生走上講臺展示自己的成果和設計過程,並客觀地評價其他小組的設計成果。我們也可以邀請其他老師、家長,甚至航天領域的專家加入活動,為學生提供更多不一樣的視角。(E3)

附:案例搭建所需零件清單

06統整課程

中秋節,帶孩子回歸傳統

傳統佳節正是孩子接受傳統文化教育的好時機。

江蘇省常州市星河實驗小學從「創想」理念出發,多學科教師聯合進行課程研發,共同打造了「與月亮牽手」主題節日統整課程。(圖1)。

圖1 「與月亮牽手」節日統整項目課程下的多維度合作學習

學校通過學科項目小組的課程探究學習,依據學生不同的個性特徵和需求,以繪本故事為橋梁,以課堂遊戲為主打,建立科際間的學習紐帶,引導學生通過親身體驗感知月相的變化,行星的運行規律,學習演繹和月亮相關的神話故事等,打造在同一主題下多維度的合作學習。

如在語文學科學習《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之後,音樂學科進行戲劇演繹,美術學科教師就帶著學生嘗試運用捏、搓、揉等方法捏制出嫦娥、玉兔、月餅等,創作嫦娥奔月的故事。

學科內容的有效整合,不僅實現了各學科間知識的內在關聯,在深切感受節日濃烈氛圍、傳統文化魅力的同時,也進一步提升了學生對中秋傳統文化的整體認知及傳承。

多學科貫通的方式,讓同一學習領域,在不同學科的學習與實踐中濡潤交融,使學生深刻領悟中華傳統文化的睿智和雋永。多學科嫁接,為學生搭建了多樣化的學習與體驗平臺,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要義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中秋課程帶給學生的,一定是比課程本身更豐富的東西。基於真實場景的學習,學生掌握的將不僅僅是學科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生的認知能力、創新能力、合作能力等關鍵能力得到潛移默化發展。

責編 | 張光

相關焦點

  • 近距離接觸環尾狐猴,孩子們在野生動物世界玩嗨了
    乘坐濟南野生動物世界園區內的小火車,孩子們看到了羚羊、袋鼠、獅子、老虎等動物,最讓他們興奮的是,鴕鳥、羊駝等動物就在園區內的公路上走來走去,與通行此處的小火車和乘客擦肩而過,如此近距離接觸這些動物,孩子們興奮地喊叫起來。
  • 這些詩句告訴我們,古代雖然沒有兒童節,但孩子們玩得也很嗨
    遊樂場裡孩子們此起彼伏的歡笑聲不時傳來,公園裡孩子們的嬉笑打鬧聲不絕於耳,這是一個屬於孩子們的節日,他們應該快樂。那麼,在古代數千年的歷史文明中,沒有兒童節的孩子們快樂嗎?讓我們一起從這些詩句中找找答案吧!觀村童戲溪上雨餘溪水掠堤平,閒看村童謝晚晴。竹馬踉蹡衝淖去,紙鳶跋扈挾風鳴。三冬暫就儒生學,千耦還從父老耕。
  • 跟誰學sam老師「空降」《親愛的小課桌》,看名師如何讓現場嗨翻天
    (原標題:跟誰學sam老師「空降」《親愛的小課桌》,看名師如何讓現場嗨翻天)
  • 嗨玩葫蘆絲 奏響歡樂曲
    嗨玩葫蘆絲 奏響歡樂曲「葫蘆絲又稱葫蘆簫,歷史悠久,可追溯到先秦時代,發源於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梁河縣,它是由葫蘆笙演變而來的,是雲南少數民族樂器,屬簧管耦合振動類樂器……」12月7日下午,崔各莊地區溫馨家園「嗨玩葫蘆絲」開新課,來自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的高樹萍老師正在給十多名殘疾人居民講解著葫蘆絲的發展歷程
  • 【暑期課程】精彩花絮來襲!看英文版的剪刀石頭布怎麼玩?
    我們暑期課程開始的第一天,小編就帶大家走訪了於歡英語文化路和優勝路校區,為大家拍下了暑假課程伊始,學員和老師的每一個精彩瞬間!,現在我們第一期的暑期課程已經開始一周多了,又有哪些有趣的事情發生呢?下面小編就帶大家看一下吧。
  • 中秋,來看世外娃的創意月相圖!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鏡,可謂良辰之美景,中秋賞明月、食月餅、玩花燈、飲桂花酒的習俗流傳已久,已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瑰寶之一。    大家此時是不是都正與父母親友歡聚一堂、話茶言歡共賞月呢?看著窗外明亮的圓月,小編想起了小時候讀過的蘇軾的《水調歌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那時候小編可真是佩服蘇軾的智慧,用簡短的幾個字就將月亮的變化描寫得淋漓盡致。中秋花好月圓夜,你知不知道古人是怎樣稱呼不同形狀的月亮的嗎?快和小編一起來複習一下吧!          原來圓月和缺月有這麼多美麗的稱呼呢!月相的變化原來是有周期的!
  • 思巢STEM+CASH課程:最好的教育方式是帶孩子感知世界
    其中,跨學科的多學科融合是STEM教育非常重要的特點。也就是說,在STEM教育理念主導的課堂上,我們強調多學科的學習,而不是單一學科的割裂。這種融合式的教學對於學生的理解能力、創新能力、動手實踐能力等的培養都非常有利。
  • 寧波這位老師把數學益智遊戲引進課堂 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
    而遊戲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習形式,很多時候教師可以藉助遊戲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在「玩中學,學中玩」。  慈谿市周巷鎮潭北小學的一名普通數學教師韓素品,在一次課間,發現孩子們對魔方十分感興趣,靈光一閃,想是不是可以設計一堂數學益智遊戲拓展課。
  • 唱京歌、玩走馬燈 90後老師傳承傳統文化腦洞大開
    唱京歌、玩走馬燈 90後老師傳承傳統文化腦洞大開 2019-07-29 15:23:03來源:長江日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張子萱帶大女兒遊迪士尼兩天兩夜媽媽力爆棚,安安嗨吃嗨玩兒超萌
    6月3日,陳赫嬌妻張子萱在個人社交平臺曬出一組帶大女兒安安出遊的照片,並打趣稱這是安安開學前最後的瘋狂。張子萱還透露此次她是獨自帶著安安遨遊迪士尼兩天兩夜,簡直太強悍了。雖然最後直言「老母親已累垮」,但看到女兒開心還是相當滿足啦,就是不知道待在家裡的妹妹會不會想念媽媽呢。
  • 國家課程體系下,學校、老師還有哪些課程設計的發揮空間?
    在未來的課程設計中,會有更多的實踐者參與其中,這也將成為第二個趨勢。第三個趨勢則是技能2.0。杭舟認為,技能2.0包括四方面的含義,即批判性思維、創造性、協同性和溝通能力。國家課標下,學校和老師仍有發揮空間談到未來的課程設計,上海閩行中學的校長餘安敏分享道,從工業社會、信息社會,再到現在的人工智慧時代,教育相對技術發展呈現滯後性。
  • 嗨玩航天城 最愛是椰鄉
    圖片由文昌市旅文局提供 椰林賞燈、樂享美食、騎馬縱歌……剛剛過去的國慶中秋假期,文昌市各旅遊景點全部開放營業,大量遊客被文昌航天文化、濱海風光、鄉村休閒旅遊資源等所吸引,該市旅遊市場呈現人財兩旺的景象。
  • 《世界記憶冠軍帶你走進科學記憶法》直播課程上線啦!
    背了又忘,忘了又背…學科知識如何高效學習?單詞太難、公式複雜、事件時間對不上、學科知識不記住、考試大腦一片空白……記憶真的就那麼難?由趣記憶總部為廣大學子打造的學科記憶類直播課程《世界記憶冠軍帶你走進科學記憶法》千呼萬喚始出來,重磅上線!課程由世界記憶總冠軍、《最強大腦》中國戰隊總隊長王峰老師和世界記憶總亞軍、世界記憶冠軍教練劉蘇老師領銜,帶領趣記憶精英講師團共同授課!
  • 校內老師怎麼看!
    話說八卦小編4歲的時候還在瞎瘋瞎玩,都不知英語為何物……家長們怎麼看?八卦小編群調了一圈,發現大多數家長給娃選擇的課程都是一些學習方法和校內知識的拔高,也會涉及一些應試方面的內容。而且家長們讓娃們這麼早去上英語補習班也是為了孩子們以後的校內英語的學習上的便利和個人素養的提升~正如家長們所說,現在家長們對於孩子提前學習英語已經成為共識了。其實早在八卦小編上學時,「英語潮」就已經席捲了家長圈,只是不像現在這樣開設了這麼多種類的課程。
  • 重慶妹兒哈佛畢業後回國開發線上課程 帶孩子們在線「探秘」故宮
    殊不知,一位去年從哈佛商學院畢業的重慶妹兒,和小夥伴一起開發線上課程《探秘故宮四季》,把故宮編成了「劇」,通過有趣的探秘故事,讓孩子們「探秘」故宮。可惜的是,現在大部分家長帶孩子去故宮,還是走馬觀花,拍照打卡。王方芳希望找到一個方式,讓孩子喜歡上故宮,快樂學習傳統文化。而其合作方御鑑文化所推出的《哇!故宮的二十四節氣》繪本,讓王方芳眼前一亮。
  • 禹城市徒駭河小學舉辦課程融合STEM 學科論壇
    12月29日上午,禹城市徒駭河小學舉辦「徒駭河小學基於核心素養的課程融合暨STEM學科建設論壇」。02 專家經驗分享德州經濟開發區實驗小學教導處主任 王海欣王主任為我們分享了《構建家庭STEM空間,建設STEM創新校園》,王主任還特別提醒我們學校老師推行STEM教育,不但要有專家老師的團隊,還需要家長積極地配合和參與,要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圍。
  • 音樂背包客:遇見鄉村老師求知的目光和孩子們爽朗的笑聲
    《搖太陽》同課異構「柳代婭老師旁聽隨堂課的時候,發現孩子們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很短,很多小朋友們會時不時分心,所以她在準備課程的過程中就加入了課前律動節拍、提問互動等加強孩子們的參與感,發現孩子們對專業名詞有點生疏,就用孩子們熟悉的事物來轉換表達,她就是根據孩子們的表現調整第二天上課的內容
  • 5G時代 分子、原子微觀世界……社區「周末課堂」帶孩子們領悟科技...
    解「5G時代」,感受「分子、原子微觀世界」,11月28日下午,在桃園路街道第一中心社區兒童服務站,「周末課堂」如期開課,中心社區聯合「壹基金」與陝西紅鳳小朱䴉服務站的老師、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志願者,帶領轄區的孩子們進行了一次奇妙的「科技之旅」。
  • 科學課上進大自然 溫州小學老師陳耀獲全國十傑教師
    小男孩像是劉姥姥進了大觀園一樣,被眼前的事物深深吸引了。兩年來,到這個工作室看看已經成了小男孩的習慣。剛開始的時候,他是在窗戶外看著裡面的東西,後來陳耀邀請他進來玩;再後來還告訴男孩:如果門關著可以喊暗號"芝麻開門",如果有人在就會開門的。跟這個小男孩一樣經歷的學生還有數百人之多。特別是上下課時間,無數的孩子在門口經過,看見這些好玩的科學實驗器材,都會忍不住進來看看。
  • 在線支教給孩子們帶來音樂啟蒙
    那是在2017年,宋昭陽看到一篇新聞報導,說很多西部鄉村學校硬體條件已經很好,有網絡設施,但師資力量依舊薄弱,當地老師只能完成語數外主課的教學。宋昭陽有了個主意:「既然當地通網,我們可以線上教學,給孩子們帶去專業的音樂啟蒙。」  很快,他聯繫到了20多所鄉村小學。通過跟小學校長們一一對接,宋昭陽發現學校裡一位老師帶多門課的情況太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