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劑在反應條件下的結構變化成像

2020-12-03 科技報告與資訊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來自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科學家們對一氧化碳(CO)氧化過程中貴金屬催化劑的結構變化進行了成像,顯示出催化劑在非活性和活性狀態之間的切換取決於溫度。

由於催化劑可以降低維持化學反應的能量成本,因此,人們已經投入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致力於開發具有更優性能的催化劑。然而,由於缺乏對這些化學反應中催化劑的結構變化的詳細了解,這些努力往往受到限制。催化劑可以根據反應條件改變其結構,但大多數現有的分析工具都無法捕捉到現實環境下的這些變化。

新加坡國立大學物理系和生物科學系的Utkur MIRSAIDOV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利用最先進的Operando透射電子顯微鏡(TEM)直接成像了在大氣壓下的CO氧化反應過程中,作為催化劑的鈀(Pd)納米粒子的結構變化。觀察結果表明,根據溫度的不同,催化劑有兩種不同的結構。由於溫度的升高,從低指數面為主的結構向圓形結構的轉變與非活性催化劑向活性催化劑的轉變有關。降低溫度會逆轉這種結構變化,納米顆粒會恢復到非活性結構。科學技術研究機構高性能計算研究所的Alexander GENEST博士及其團隊的熱力學建模結果證實了他們的實驗結果,即低溫結構與高溫結構相比,其表面活性位點較少,因此活性較低。

該期刊論文的第一作者See Wee CHEE博士說:"這些關於催化劑中可逆轉化的觀察結果對催化界有重要的意義。傳統的催化劑表徵方法是將催化劑從其工作條件中取出來進行後續研究。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在這樣的過程中,催化劑的活性結構可能不會被保留下來,這也強調了operando在新型催化劑的設計和開發中的重要作用。"

該研究小組正計劃將這些研究向更複雜的納米結構和與化工行業相關的反應擴展。

論文標題為《Structural Changes in Noble Metal Nanoparticles during CO Oxidation and Their Impact on Catalyst Activity》。

相關焦點

  • 科研人員實現甲醇制烯烴分子篩催化劑內反應與擴散過程成像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物所甲醇制烯烴國家工程實驗室研究員葉茂、中科院院士劉中民團隊和分子探針與螢光成像研究組研究員徐兆超團隊合作,採用多尺度反應-擴散模型與超分辨結構照明成像技術結合,實現甲醇制烯烴工業級別SAPO-34分子篩晶體內反應與擴散過程成像,可直觀獲取反應過程中客體分子、積碳物種以及酸性位點的時空分布與演化。
  • 低溫煙氣脫硝催化劑適用條件與動力學
    實驗表明,在溫度高於160℃條件下,通過調變氣速與催化劑長度可以實現理論氨氮比的脫硝率;且在考察水蒸氣對脫硝活性的影響時,發現脫硝率隨著水蒸氣含量的增加而逐步降低,在低溫條件下降低更加顯著,最大降幅達30%;依據2~4 m/s氣速下的脫硝率與停留時間的關係,擬合脫硝反應活化能為22.7 kJ/mol,屬於典型的氣體外表面擴散控制,可為低溫脫硝催化劑選型提供重要參考;180000 m3/h煙氣量的脫硝示範驗證了該催化劑在
  • 超臨界二氧化碳下Pd/C催化劑催化松香加氫反應的研究
    Harrod M等在解決多相催化氫化中H 2的溶解性和傳質阻力方面獲得成功,他們研究了不飽和脂肪酸甲酯用鈀作催化劑在超臨界丙烷介質中的催化氫化反應,結果表明:其反應速率是通常條件下的400倍,這歸因於超臨界條件下氣液傳質阻力的消除,從而增加了催化劑表面上氫的濃度。由此可見,與常規條件相比超臨界條件下進行催化加氫反應具有明顯的優越性。
  • 非晶合金析氫反應催化劑解決在酸性條件下因腐蝕而導致穩定性不足...
    非晶合金析氫反應催化劑解決在酸性條件下因腐蝕而導致穩定性不足的問題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氫氣具有極高的比能量,燃燒產物只有水,因此被視為清潔能源載體。電解水,即將水電解生成氫氣和氧氣,是一種清潔的產氫方式。
  • 馬丁課題組ACS Catal綜述:負載型金屬團簇催化劑的構建及反應
    (a)TiO2(110)-(1x1)晶面上的Au團簇隨著尺寸變化對應的CO氧化活性趨勢。(b)費託合成反應中催化劑的TOF隨Co NPs尺寸變化趨勢。(c)尺寸為2.9 nm的Ru NPs上的B5位點(紅色的step位點)。(d)基於Wulff模型的Ru NPs上B5活性位點密度隨粒徑變化的趨勢。
  • 細說催化劑背後的故事,催化劑是如何參與反應的?
    那麼王洪成是不是水平不行,他選錯了催化劑呢?其實不是。事實上任何催化劑都無法催化水變成油,這是因為催化劑只能催化實際能夠發生的反應,而對於本來就不能發生的反應,催化劑是無能為力的。比如合成氨反應、二氧化硫的氧化反應等,都是實際能夠發生的反應,只不過在通常的情況下這些反應進行得較為緩慢,所以需要催化劑的幫助。
  • 有機矽 8種條件下聚矽氧烷裂解反應總結
    酸、鹼等等條件下。Si-O-Si鍵也會發生裂解反應。下面我們對各種條件下的裂解產物及條件作一簡單的總結。聚矽氧烷在高溫、惰性氣體中熱裂解,引起分子量降低,主要生成環矽氧烷,具體反應如下: 線型聚二甲基矽氧烷在350~400℃、惰性氣體的條件下,發生熱裂解,具體產物主要有3、4、5、6以及高環狀聚矽氧烷等產物,具體分布如下:惰性氣體下
  •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合成出強酸條件下長壽命廉價電解水催化劑—新聞...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合成出強酸條件下長壽命廉價電解水催化劑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合成出強酸條件下長壽命廉價電解水催化劑   近日,大連化物所韓洪憲研究員和李燦院士團隊與日本理化學研究所合作,研發出一種可在強酸條件下長壽命電催化分解水的廉價電催化劑,有望在大規模可再生能源制氫技術中應用。
  • 銅基催化劑界面結構調控及其催化碳氧鍵高效加氫
    DMO加氫制EG反應一般包括DMO加氫成乙醇酸甲酯(MG)中間體,MG加氫為EG,還有可能伴隨著EG深度加氫成乙醇,是一個相當複雜的串聯反應過程。因此,如何設計開發Cu基納米催化劑以實現在溫和操作條件下DMO高效加氫獲得EG產物,引起了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與重視。根據文獻的報導,催化反應條件(例如:反應溫度,壓力,空速等)會顯著影響DMO加氫的性能。
  • 大連化物所在酸性條件下長壽命非貴金屬電解水催化劑方面獲進展
    Soc.,2016)、多金屬雙功能催化劑FeCoNi(ACS Catal.,2018)、CoOx納米顆粒催化劑(Chem. Sci.,2017)、單核錳水氧化催化劑(Nature Catalysis,2018)等分解水電催化劑。然而,這些催化劑均面臨酸性條件下穩定性不高的問題。  目前,尚沒有關於在酸性條件下長壽命穩定分解水的非貴金屬電催化劑的相關報導。
  • 中科大Nature子刊:Pt 單原子催化劑的電催化HER中的近乎自由變化的...
    當金屬與載體之間的相互作用變弱時,中心金屬原子的電子結構可能類似於自由原子的電子結構,使得與反應物的結合在電化學還原反應中更受影響。然而,這種自由的單原子在以前製備的SACs中很少報導。在工作時,單原子活性位點將經歷原子構型的重建,並伴隨著化合價態的變化。因此,更深入地了解SACs的工作狀態可能會為SACs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 過渡金屬催化劑難以實現的偶聯反應,它做到了!
    過渡金屬催化芳基C-C鍵的偶聯反應通常涉及(擬)滷代芳香烴對過渡金屬中心氧化加成,隨後與芳基硼酸、芳基金屬試劑(如芳基格氏試劑、芳基鋅試劑、芳基錫試劑)等發生轉金屬化,形成雙芳基配位的過渡金屬配合物,最終還原消除得到聯芳香烴產物,與此同時重生催化劑活性物種。儘管這一催化循環過程廣為人知,且發展已較為成熟,但用於設計芳基C-C鍵的形成反應時底物適用範圍仍舊存在一定的局限。
  • 大連化物所等揭示Fe單原子活性中心的配位結構變化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與新材料研究室研究員黃延強團隊、能源研究技術平臺穆斯堡爾譜研究組研究員王軍虎團隊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教授劉彬、清華大學教授李雋合作,從實驗和理論上揭示了Fe單原子材料催化中心電子態和配位結構在電催化氧還原反應(ORR)中的動態循環。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成果 | 中科院力學所魏小林研究員:Cu-Ce催化劑上CO催化燃燒反應機理研究進展
    系列催化劑,不同學者在催化劑製備、試驗條件與方法選取以及表徵技術的運用不同,使CO催化燃燒反應機理存在一定差異。2.3 M-K機理與L-H機理 近年來,隨著先進原位表徵技術的發展,CO催化燃燒反應機理研究趨於完善。上述CO催化氧化反應機理研究是低CO(0.1%~3.0%)濃度條件下開展,主要涉及汽車尾氣排放、CO優先氧化等領域。
  • 通過SOSI調控表面氧將燃燒催化劑轉化為選擇性脫氫催化劑
    通過大量的結構表徵以及反應機理分析發現:在丙烷氧化脫氫過程中,MnOx/CeO2-SOSI催化劑中豐富的界面氧(Mn-O-Ce)可以用於高效活化丙烷,同時在反應條件下豐富的缺氧/低價錳物種可以穩定生成的丙烯,避免其過氧化。
  • 原位檢測電化學反應電極活性分布與反應動力學二維可視化光學成像方法
    ,首次分析了電極活性分布與析氧反應之間的關係,提出通過氣泡變化動力學確定析氧反應起始電位的新方法。研究者主要集中在電極、隔膜、電解液和電池結構設計等方面的有效優化。傳統表徵方法(如:循環伏安法等)只能給出電極平均性能。一系列的電極改性方法(熱處理、催化劑添加、參雜、電極壓縮等)均會導致電極活性分布的問題。因此定量原位表徵電極活性分布顯得至關重要,否則,不均勻的分布可能導致更大的極化。局域電流密度是表徵電極活性分布和反應動力學的重要指標。
  • 山西煤化所在利用氫溢流原位調控催化劑電子結構研究中獲進展
    催化劑的合理設計對實現高效生產目標產物有重要意義,催化活性中心電子結構的調控是高效催化劑開發的關鍵。然而,在催化反應發生的真實條件下,催化活性中心的電子結構易受反應溫度、吸附物種等影響,使其難以維持在最利於目標產物生成的狀態中。在反應條件下對催化劑活性中心電子結構進行精準調控,是催化研究的難點和重要方向。
  • 科學家模擬生物酶設計製備氧還原反應電催化劑
    該仿生電催化劑在鹼性條件下表現出優異的ORR和鋅空氣電池電極性能,甚至比商業Pt/C更好。作為Mn輔因子最近的配位原子,O和N原子都可以通過配位來模擬酶的協調作用,進一步調節催化劑中Mn原子的d電子結構,這與大多數報導的具有M-N-C的單原子催化劑不同。同時,由於原子級分散的Mn活性位點和具有分級多孔的中空3D石墨烯框架,催化劑的電荷傳輸能力和活性位點的數量也得到改善。得益於上述優點,該催化劑表現出優異的ORR性能,甚至比商業的Pt/C更好(起始點位0.94V,半波電位0.86V)。
  • 電鏡下抓到兩隻「兔耳朵」,解密催化反應黑匣子,浙大成果登《科學》
    因此,打開這個催化反應「黑匣子」,是科學界一直以來的夢想。經過3年多的研究,浙江大學電鏡中心聯合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上海高等研究院和丹麥技術大學,在環境透射電子顯微鏡中,首次在原子尺度觀察到催化劑活性位點上水分子的吸附活化和反應。這對於揭示催化機理、進而設計更好的催化劑有著重要意義。
  • 溫度、催化劑對反應速率的影響-化學選修4同步優質系列教案
    得出同一反應中不同催化劑的催化效果不同 → 教學評價。迅速產生大量氣泡,餘燼木條復燃結 論MnO2能加快H2O2的分解速率〖板書〗(四)催化劑對反應速率的影響:當其他條件不變時,使用催化劑可以增大化學反應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