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把地基打得深 科學大廈才能建得高

2020-11-01 光明日報

徐大可,80後青年學者,東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金屬材料的微生物腐蝕機理和防治的相關研究及抗菌金屬材料的研發。

【觀察者】

我博士畢業於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腐蝕與多相流技術中心,博士期間從事金屬材料微生物腐蝕的機理與防護的相關工作,機理研究為純基礎研究,防護為純應用研究。腐蝕中心畢業的博士大多選擇在美孚等石油公司找一個收入頗豐的工作,而我選擇回國搞基礎研究。

我的體會是,做基礎研究非常重要,是一個國家成為科學強國的必經之路,因為應用型科學都建立在基礎科學之上。基礎科學好比一座摩天大廈的地基,大廈能蓋多高和地基打得多深是正相關的。

幾乎沒有哪一個基礎科學理論的產生是由於事先我們知道了它的重大意義與應用前景而努力研究形成的,基礎科學理論被發現從來不是源於其用途帶來的功利目的,而主要是源於人類探索未知的好奇心,來源於揭示奧秘的求知慾。也許基礎研究暫時無法轉化成產品,但探究未知的過程使人快樂。如今國家強調創新驅動發展,顯然直接驅動發展的創新絕大多數都是技術創新,而基礎科學理論研究的突破是技術創新之母。

我經常在網上看到諸如「生化環材勸退指南」的言論和文章,文下也是議論紛紛,有時我也很想跟這些年輕人聊一聊。「快」是現如今我國發展的主旋律,從生活起居到國之重器,可以說我們在爭分奪秒地發展,這是每個國人都喜聞樂見的。相比之下,無法迅速變現的基礎學科似乎變得越來越邊緣,這是我們面臨的一個很大的問題。認為基礎科學離生活太遠、沒有什麼實際用處的大有人在,而認識到基礎學科重要的人中,肯潛下心來踏實做基礎研究的人又並不多。基礎科學研究轉化為成果的狀況也不容樂觀。但基礎學科作為「硬核」存在,其重要性必須得到高度重視。改變這一困境,讓基礎學科煥發生機,需要國家、高校和科研機構,甚至全社會的理解和支持。

在我看來,研究基礎科學的整個過程是很藝術的,探索、發現、解決,接著,繼續探索、發現、解決,這是一個環,永遠存在新奇的問題供我們繼續探索。我可能沒辦法讓人立刻發現我所做的事情的重要性,但我相信我的研究對整個科學技術的進步是有作用的,相關應用可能會遲到,但不會缺失,這份努力是有存在意義的。

基礎科學研究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很多人認為,某些科研「大牛」的科研課題是因緣際會有了一個好的想法而產生的,殊不知在這靈光乍現的背後,是他們經年累月科研技能的培養和專業知識的積累。沒有紮實的基本功、對學術動向充分的了解,以及長久養成的愛思考愛琢磨的習慣,是不可能在機會來臨時產生有價值的科研靈感的。科研天才是少數,作為普通的科研工作者,要想做出一番成就要秉承腳踏實地的風氣,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完成自己的目標,這才是正確的科研態度。

我身邊優秀的科研工作者數不勝數,他們或是有很高的成就,或是有很高的理想,成功或是不成功,在他們看來不重要,重要的是努力的過程和探索時的收穫。奮鬥過,努力過,在這條艱難的道路上有他們艱辛的身影,這就足夠了。這份收穫不僅僅是科研的成功,還包括科研生涯的所見所聞、所感所留。即使沒有成功,那些不成功的原因會留在這條路上,為後來的科研工作者提供借鑑,讓他們離成功更近一步。這同樣是一種收穫。

牛頓說過:「如果說我比別人看得更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喜歡這句話。科研工作者不論在科研上收穫多少,他們的人生都不算虛度,能夠在自己喜歡的領域奮鬥一生是幸福的。

(作者:徐大可,本報記者龔亮採訪整理)

相關焦點

  • 海裡的水那麼深,跨海大橋是怎麼打「地基」呢?看完才明白
    無論自駕遊還是選擇其他方式的旅遊方式,很多時候我們都會經過大橋或者是跨海大橋,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海裡的水那麼深,跨海大橋是怎麼打地基的的呢?圖片來源網絡打海底地基的這個功能,實際上是建造的一個平臺地鐵卡,並且放到了這個平臺上來作用這個基礎的設備支撐,這個平臺來承接橋所設的壓力與重力
  • 中國第一大樓,遠超上海環球金融中心大廈,地基深入地下九十米
    上海中心大廈的佔地面積也很大,達到了四十三萬多平方米,整個大廈一共有著一百一十八層,這個數字讓人十分的震驚。這也是得益於我國在基礎建造事業上的卓越水平,完成這座大樓不僅需要龐大的人力物力,同時我國的建築水平也要跟得上才行。 整個中心大廈不僅僅只是辦公大樓,主要被分為了九個部分,其中,最具有價值的就是七號,八號還有九號區域,在這三個區域內有展望臺和酒店。
  • 高達632米的上海中心大廈,颳大風擺動超1米,有可能會吹倒嗎?
    摩天大樓 近百年來,全球一座座摩天大廈拔地而起,一個比一個高。一開始300多米就算高的,沒過多久,開始在400多米攀比。一直到如今,想要擠進世界前五,超過600米是最低的門檻。
  • [分享]臺北101大廈分析資料下載
    主要內容: 引言 設計理念 項目概況 構造特點 結構系統簡介 主要豎向分體系的計算 主要水平分體系的計算 抗震及抗風設計  項目概況 由李祖原建築師設計的總高508米(含尖塔之高度)的臺北101大廈位於臺北市信義計劃區。於1997年開始規劃興建,歷時7 年.投入營建人力超過23萬人次,於2004年12月31日正式竣工啟用。該大廈底層是商場,高層為辦公區。
  • 632米的上海中心大廈,刮颱風擺動可達1.4米,裡面的人安全嗎?
    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可以建造出越來越高的建築物。那麼,上海中心大廈是如何確保建築物以及裡面的人處於安全狀態呢? 首先,在設計之初,建築師就已經考慮到了大廈穩定性的問題。上海中心大廈埋下了956根基樁,每根長度可達86米,以確保地基穩定。大廈的底部呈現為錐形,這可以降低重心,讓大廈變得更穩。正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只有打下堅實的基礎,大廈才能建得更高。
  • 會不會有一英裡高的摩天大樓
    1956年, 建築師弗蘭克·勞埃德·懷特 對準建造一座1英裡(約1.6公裡)高的替換。 替換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建築 高都要出很多- 它會是艾菲爾鐵塔高度的五倍。 但是許多評論家嘲笑這位建築師, 因為人們將會花好幾個小時等電梯。 更甚,這座大廈將會因無法承受自重而倒塌。
  • 上海又將世界矚目,在建浦西第一高樓,高370米,預計2023年建成
    我國的大「魔都」上海在修建地標建築上也是很積極的,而且上海修建地標建築的高度也是比較的出色,如今國內最高的地標建築「中心大廈」就是修建在上海市境內的,而且上海還有著東方明珠塔等地標,不過上海對於地標的修建腳步是沒有停止過的,上海如今大部分的高樓都是位於浦東地區,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座修建在浦西的超高地標。
  • 國臺辦:沒有「九二共識」的「地基」,何來兩岸對話的「大廈」?
    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表示,沒有「九二共識」的「地基」,何來兩岸對話的「大廈」?企圖繞開「九二共識」,任何交往對話都是無從談起的。奉勸民進黨當局不要再玩文字遊戲,欺騙島內民眾。只有真正從臺灣民眾福祉出發,承認「九二共識」,停止勾連外部勢力和進行謀「獨」挑釁,以實際行動改善兩岸關係,才是正途。
  • 他,是一名在實驗室裡給「摩天大樓」打「地基」的人
    SOI高端矽基半導體材料就是摩天大樓的地基,地基要打牢,地基的材料要用好,摩天大樓才會屹立不倒。」他說,做基礎材料研究,就是要耐得住寂寞,需要長時間的堅守。「堅守」也體現在狄增峰學習和工作經歷的多個重要節點。
  • 上海中心大廈632米高,颳大風擺動超過1米,裡面的人怎麼沒事?
    上海中心大廈632米高,颳大風擺動超過1米,裡面的人怎麼沒事?事實上,這座大樓的最大擺動幅度是去年的「利奇馬」所創下的,被稱為「定樓神器」的阻尼器的單邊擺動幅度峰值高達70釐米,這也是上海中心大廈從2016年啟用以來記錄下的最大值。那麼,為什麼如此強勁的大風掃過中心大廈,而裡面的人和建築物本身卻毫髮無傷?
  • 摩天大樓天上建!地基在行星軌道?
    該建築地基固定在繞地小行星軌道上,建築不是從地面向上建造而是從天而降!    (請注意:這真真真不是愚人節的梗!下圖更不是P的!)  日行跡塔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築,因為該建築將地基固定在距地球5000公裡的小行星軌道上,想要下來的辦法就只有跳降落傘了。
  • 方舟手遊水上基地怎麼建 卡船地基教學
    方舟生存進化怎麼建超大木筏地基?下面為大家帶來的是如何卡船建造超大地基,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 今日頭條在深建大灣區總部
    原標題:今日頭條在深建大灣區總部   記者昨日從深圳市
  • 123名富國高銀業主何其無辜!誰來接盤天津117大廈?
    順便,走訪了數次路過的天津117大廈。 2016年的這個時候,我和很多媒體朋友一起受邀參加富國高銀中秋晚宴。尚記得,露天草坪賞月的浪漫。如今,轉眼4年過去,中秋將至,卻已是物是人非。 天津117大廈,何時才能再現往日榮光?
  • [分享]上海中心大廈阻尼器資料下載
    通過研發過程中不斷改進、優化和全面的分析與試驗,驗證其在上海中心大廈工程中運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效益性。作為被動式阻尼器新技術的開拓性研發與實踐,取得了基本免維護、高靈敏度和可調阻尼比的創新成果其全過程技術工作的方法和成果對其他大型工程在阻尼器設計和運用方面具有較好的參考價值。
  • 在生命科學領域,我們還無知得很
    為什麼我們會生病?我們有沒有可能徹底的解決所有的疾病?追尋這些問題的答案,會讓我們認識到我們這種號稱為高級智能動物的物種仍然處於非常無知的狀態。 1804年,地球上活著的人口數首次達到了10億。如今,每13-14年,人口數會增加10億,我們的人口總數馬上就要到80億了,而且人均壽命與一個世紀前相比,提高了一倍多,這意味著我們人類需要消耗大量的資源。
  • 你獨自一人,在北上廣深過得好嗎?
    我嘗試著問他們,為什麼不選個離家近一點的一二線城市發展,總好過在北上廣深這麼拼命。他們都說,來都來了,就這麼回去多丟人。總要趁著年輕,趁著試錯成本還不算高,給自己一個可能的機會吧。你空閒的時候都在打夢幻西遊手遊,卻沒人認識屏幕這邊的你。你最喜歡麥當勞,因為吃了這麼多年,無論到哪個城市都沒有餐廳比它更熟悉。
  • 世界上最深的地下洞穴:墨西哥燕子洞 輕鬆裝下帝國大廈
    墨西哥燕子洞是世界上最深最大的地下洞穴,墨西哥燕子洞的深度已經達到了426米,這是一種什麼概念呢?美國紐約的帝國大廈高度大概在381米,將整座帝國大廈放到墨西哥燕子洞裡面都是綽綽有餘的,很多戶外探險的愛好者對於這裡更是由衷的喜愛,下面讓我們一起去探秘墨西哥燕子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