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裡的水那麼深,跨海大橋是怎麼打「地基」呢?看完才明白

2020-12-07 百家號

無論自駕遊還是選擇其他方式的旅遊方式,很多時候我們都會經過大橋或者是跨海大橋,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海裡的水那麼深,跨海大橋是怎麼打地基的的呢?

現代建築的橋梁基建就是將建築材料鋼筋深深的打入到海底深處,一座房屋或者大橋的支撐點都需要提前大基建的,這是因為如果像房子這種比較大的東西,都是沒有東西能夠牢牢的支撐的,在大風天氣很容易被刮到的,這就需要有足夠的技術來打好地基。

很多人認為地基並不複雜,但是當建造跨海大橋的時候,被眾多數據和如此多的海水給絆住了,那麼怎麼建立地基成為了很多專家們共同攻克的難題,這種問題就在平常的建設中成為了一項重點的難題。但是還有許多的旅行人不理解,當橋上擁堵的時候不是去理解這個橋梁設計的時候的難處。當然採用的特殊的建築方法也很大的關係調,特別是大海的那種屬於特殊的巨型建築物,咱們現在的橋墩其實並不是能夠直接的接觸。

圖片來源網絡

打海底地基的這個功能,實際上是建造的一個平臺地鐵卡,並且放到了這個平臺上來作用這個基礎的設備支撐,這個平臺來承接橋所設的壓力與重力,這個建築平臺被稱作為承臺,就是平臺下面有各種不同的支柱而承受,才能夠確保大橋的海面上的平穩,而這些這個才是直接接觸海底的。那麼工人們是怎麼樣構築這種柱子的呢?

主要是依靠兩種方式來完成基建設,首先沉樁基礎,這些裝置都是同做工廠提前預製好的柱子,材料一般都是高檔鋼筋混凝土結構的,使用時是由專業機械打入海底的。這些柱子並不是一體的,而是一段一段拼接的,然後下一部就是承井操作,簡單來說,就是由一名沉井技術建築為基礎,這是一種帶韌腳的大型結構,其上一般採用不是的連體,部分可以漂浮在海水中基礎,確定在海中之後在一段段的拼接上去,等挖完之後就能接下一段了,由團糊一節節的凹下去就能夠就好位置,一個平臺完成大橋一節橋墩的一個部分。

小編認為,我們出門旅行能夠順利的走在那些大橋上,完全離不開那些橋梁的設計的工人們,他們是最可愛的人。正是因為它們那種無私的敬業精神,才使得我們能夠減少那麼遙遠的距離。無論是港珠澳大橋還是一般的橋梁建設,中國製造永遠是我們的驕傲。別看一座座橋梁很快就建設完了,但是背後的技術和工人們日日夜夜的工作是有很大的關係的,首先技術要夠硬不說,克服種種困難是真的不是每個人都能體會了,所以我們出門旅遊的道路才會更加通暢更加順利。或許很多人不懂的建築,也不知道橋梁的地基是如何打造的,但是無論何時都要有一種愛國的精神和一種讚美的心,讚美我們的祖國越來越強大,我們的橋梁設計者是最可愛的人!

想了解更多旅行趣事,歡迎關注小編哦!你有什麼看法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哦

相關焦點

  • 海水那麼深,跨海大橋是怎麼修建的呢?
    現在跟著小智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大海能有多深?大海其實是「大洋」的附屬部分,本質上海是被淹沒的大陸,主體位於大陸架上,其下的地殼是大陸地殼。海面積一般是「大洋」的11%,水深在幾米到3000米不等,如果是幾米,幾十米的海邊建橋當然不會那麼難,有些水域甚至還可視,但是在水深達到3000米的海域,又是通過什麼方式建橋的呢?
  • 臺灣海峽是「修建跨海大橋」,還是「填海造陸」呢?看完就明白了
    多年來一直都有人好奇,這條臺灣海峽到底有多寬呢?能不能填海造路呢?能不能修建一條跨海大橋,縮短臺灣與內地的距離呢?臺灣海峽的寬度,現有技術完全可以修建跨海大橋大陸距離臺灣海峽最近的地區應該是福建的福州,相距約有130千米左右。在中國現有技術條件下,修建這樣一條跨海大橋完全沒有困難,特別是在完成修建港珠澳大橋且正常運營之後,我國對於修建跨海大橋技術的掌握已是十分嫻熟了。
  • 港珠澳大橋人工島怎麼防止被水淹?
    作為鐵路工程師,我對港珠澳大橋一直比較關注,還寫過相關科普文章,港珠澳大橋有三個核心關鍵的工程,其一就是跨海大橋,其二就是跨海隧道,其三就是銜接隧道和大橋的人工島,這三個超級工程合在一起,鑄造了港珠澳跨海大橋這個舉世無雙的超級大工程,也證明了我國工程建造技術已經在世界上遙遙領先
  • 防城港東灣跨海大橋,可行性研究招標已完成!
    東灣跨海大橋工程項目總長度約6700米,採用雙向6車道標準。項目估算總投資約26.79億元。而這26.79億的預計投入資金,已經是當年西灣跨海大橋的10倍。資金投入相差10倍這麼多,怎麼理解呢?首先,東灣跨海大橋的總長度是西灣跨海大橋的4倍,建設難度也比西灣跨海大橋要大上很多,並且西灣跨海大橋是2003年就建好了,現在十幾年過去,還有一些人力、物力價格上漲的因素...而在開始招標的一個月之後,今年6月份官方又發布了一條關於《防城港市海灣大橋東灣段工程可行性研究分析報告編制》的中標信息。
  • 寧波杭州灣跨海大橋催發城市新格局
    杭州灣跨海大橋管理局總工程師林文體回憶,杭州灣跨海大橋前期工作始於1993年,整個前期工作歷時10多年,共投入一個多億。  「我們當時面臨的是四無挑戰啊。」在自然條件十分惡劣的杭州灣建設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面臨重重險阻和嚴峻挑戰。
  • 港珠澳大橋技術揭秘:120個18層樓高500噸重的鋼圓筒,插進海裡打地基
    港珠澳大橋位於中國南海珠江出海口伶仃洋海域,全長55千米,整個工程投資1100多億人民幣,施工難度之大前所未有。港珠澳大橋是全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採用兩個離岸人工島實現橋隧轉換。有人可能要問了:單單架橋不行嗎?為什麼要建難度超高的人工島以及海底隧道呢?
  • 港珠澳大橋的世界之最 世界總體跨度最長的跨海大橋
    港珠澳大橋的世界之最 世界總體跨度最長的跨海大橋時間:2018-10-24 07:10   來源:中國新聞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港珠澳大橋的世界之最 世界總體跨度最長的跨海大橋 央視網消息:港珠澳大橋是世界上總體跨度最長、鋼結構橋體最長、海底沉管隧道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是公路建設史上技術最複雜
  • 臺灣海峽有多麼寬,能不能修建跨海大橋呢?專家給出這樣的回答
    有些數據顯示,臺灣海峽面向西北東南,長370公裡,整體北窄南寬北口寬約200公裡,南口寬約410米,最窄的地方也只有130米, 看到這個數據的人想到了距離這麼寬的問題, 我應該在這裡修建跨海大橋嗎?如果真的建設跨海大橋,大陸和臺灣的聯繫會更緊密,也會促進大陸和臺灣內的交流和貿易往來,交通上也會更方便,也會關係到旅遊業的發展, 很多人對這個問題提出了自己的意見,有人說臺灣海峽可以用公路填滿, 這使兩岸相連,人們更容易移動。
  • 一座座跨海大橋,見證一個世界級的大灣區的崛起
    一座座跨海大橋,不僅是粵港澳大灣區畫卷上的「顏值擔當」,更是粵港澳大灣區提速的黃金大動脈。圖源:廣州日報橋,意味著聯通、融合與跨越。南沙大橋打通「深莞惠」經濟圈,深中通道成就「珠中江」經濟圈,港珠澳大橋則飛架三地,打通「9+2」,一個世界級的大灣區正在崛起,引來全球矚目。
  • 【新中國的第一】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
    原標題:【新中國的第一】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  2018年底,經過6年籌備、9年建設,全長55公裡的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這一超級工程集橋梁、隧道和人工島於一體,其建設難度之大,被譽為橋梁界的「珠穆朗瑪峰」。它的建成,不僅標誌著中國從橋梁大國走向橋梁強國,也意味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正式駛入快車道。
  • 海南有可能建跨海大橋或者海底隧道嗎?
    瓊州海峽建設跨海大橋基本上可能性不大,早在十多年前就提出了方案,並上報發改,最後被打回來的原因就是瓊州海峽的地理環境複雜需要重新進行評估,也確實在這種惡劣危機和吃水深度太高的情況下存在太多的不確定性。不像世界最長大橋港珠澳大橋,吃水深度才30多米,而瓊州海峽卻是超過了100米,這種環境和深水下橋梁建設和隧道建設都是一種史無前例的挑戰。
  • 舟山跨海大橋全面通過竣工驗收 甬舟鐵路最快明年底開工
    但長期以來,因為一水相隔,舟山只能孤懸海外,居民和遊客進出島只能依靠輪渡和飛機,嚴重製約了舟山經濟和旅遊的發展。  這樣的狀況,在2009年12月25日成為歷史。在高分通過交工驗收後,舟山跨海大橋全線通車進入試運行。大家可以直接開著車通過高速公路直抵舟山市區,大大方便了進出島的市民和遊客。  一般的橋梁,試運行期是3年,而舟山跨海大橋一試就是5年。
  • 港珠澳大橋一半是海底隧道,如何應對複雜的海況?看完真是太佩服
    不知道你是否去過造浪池遊玩過,看起來沒有多麼深的水,實際上形成海浪之後,即使是一個體重幾百斤的胖子也能輕而易舉地推動,這讓人擔心,港珠澳大橋一半是海底隧道,如何應對複雜的海況?看完真是太佩服了。在拼接之前,海底還要經過各種人工的固定,使其不那麼柔軟和容易流動,然後用更堅固和更安全的材料鋪設地基,這有點類似於陸地上的道路修復的步驟,通過多種措施的結合,海底隧道將更加安全,你覺得呢?
  • 大海裡都是水,海底隧道是怎麼修建的?看完算長知識了
    大海裡都是水,海底隧道是怎麼修建的?看完算長知識了克服自然條件修建人造工程是我們人類改造地球最偉大的方法,這其中道路的修築和開通就是最好的例子。以前的道路是連通陸地上城市與城市之間的主要網絡,遇見山川只能繞著修,遇見水流也只能選擇架橋。
  • 建在海底46米之下的港珠澳大橋隧道,萬一漏水怎麼辦?看完很佩服
    港珠澳大橋建設被譽為是我國近代最偉大的工程之一,在平均水深達到37米的地方建設一條55千米長的跨海大橋,其工程建造難度是很多人都無法想像的,在建橋時,為了增加殼體穩定性,也採用了一部分海底隧道,但港珠澳大橋的隧道足足有46米深,萬一漏水又該怎麼逃生呢?
  • 港珠澳跨海大橋,平均海水深度37米,橋墩是怎麼建造的?
    地球上的海洋佔地面積很廣,可以說超過一半的地方都被海洋佔了,於是有人就想出在海上修橋,比如港珠澳大橋,但是海水那麼深,橋墩是怎麼建的呢?港珠澳大橋是中國第一座連接香港、澳門和珠海的大橋,壯麗而又宏偉。不過這裡的海水是很深的,平均深度都在37米,橋墩是如何建造的呢?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一下我國的造橋技術了,別的不敢說,在造橋這方面,全世界都有名!為什麼這麼說呢?
  • 渤海灣人工島鏈和跨海大橋計劃,也許是東北振興最靠譜的方案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可以看一下西安的崛起。西安的崛起和「一帶一路倡議」是分不開的,正是有了一帶一路,西安才插上騰飛的翅膀,越飛越高。 一、渤海灣人工島鏈和跨海大橋計劃 短期內,東北振興計劃無法像一帶一路那樣走出國門,唯一的突破口還是大連和山東之間的渤海海峽。渤海海峽全長105公裡,有些人提議修建跨海隧道,但因為工程難度太大,造價太高,一直處於擱置狀態。
  • 世界史上最貴的大橋,港珠澳大橋厲害之處在哪?
    沉管隧道——最長+埋深最深+滴水不漏港珠澳大橋主體採用「橋—島—隧」方案建設,島隧工程為港珠澳大橋核心控制性工程,包括兩個面積為十萬平方米的人工島和一條長達6.7公裡的海底沉管隧道,為國內首條外海沉管隧道,也是當今世界上最長、埋深最深、綜合技術難度最高的沉管隧道。港珠澳大橋海底沉管隧道全長約6.7公裡,最深處位於48米深的海底。
  • 港珠澳大橋長達6700米的海底隧道,萬一漏水了怎麼辦?看完放心了
    大家都知道,中國基建實力是世界公認的強,中國在這些年中建設了很多的奇蹟工程,驚豔了世界,港珠澳就是其中之一,大家應該對於這座大橋都有一定的了解吧。這座跨海大橋在2018年10月份的時候就已經開通了,這也讓當地的居民出行變得更加的方便,之後想要去香港、澳門旅遊的人也可以選擇自駕的方式,這座大橋全長55千米,投資超過千億,創造了多項世界紀錄。大家都知道這是一座跨海大橋,橋下還有海底隧道,這條海底隧道長為6700米。這時就有人想要問了,這條海底隧道能夠抵抗多年的海水侵蝕嗎?要是漏水了怎麼辦呢?其實不用過多擔心。
  • 印尼的跨海大橋計劃:成本高達250億美元,可連接2億人口
    早在1942年,日本便修建了連接九州和本州島的跨海鐵路隧道——關門隧道。在二戰中,大量物資通過這條隧道運往福岡,然後再通過海運進入朝鮮和中國,為日本侵略戰爭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二戰之後,日本更是大肆修建跨海大橋和隧道,目前日本名為四島之國,但實際上已經連為一個整體,陸上交通十分便利,四通八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