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技術揭秘:120個18層樓高500噸重的鋼圓筒,插進海裡打地基

2020-10-24 河北好書

港珠澳大橋位於中國南海珠江出海口伶仃洋海域,全長55千米,整個工程投資1100多億人民幣,施工難度之大前所未有。港珠澳大橋是全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採用兩個離岸人工島實現橋隧轉換。有人可能要問了:單單架橋不行嗎?為什麼要建難度超高的人工島以及海底隧道呢?

55千米跨海大橋,為什麼要建海底隧道?

首先,珠江口有一條世界級的伶仃洋航道。最繁忙的時候這裡每天要有4000多艘輪船途經於此。為了確保珠江航道最大通航 30 萬噸級油輪以及高度 70 餘米的石油鑽井平臺要求,大橋的橋面高度必須超過 80 米,橋塔高度達 200 米。

其次,港珠澳大橋的橋位所在海域很靠近香港國際機場。香港國際機場是世界最繁忙的航空港之一,每天有超過 1800 架飛機在這裡起降。出於飛行安全考慮,海域周圍的香港、澳門等機場卻不允許有超過 88 米的建築物矗立在其飛行航線上。

一邊是必須超過80米的大橋高度以保障珠江航道暢通,另一邊則不允許超過88米的建築在飛行航線上出現。面對這兩個難點,工程師們提出一個「瘋狂」的想法:放棄在海面上全部修建橋梁,而在海面下建一條超長的隧道(6~7千米),然後在兩端各建一座人工島,將橋梁與隧道連接起來,即「島隧工程」。

120個18層樓高的鋼圓筒,如何運輸?

人工島就像橋梁和隧道的「轉換裝置」,這樣橋梁就不會直接「跳進」大海裡面。按照設計要求,兩個人工島採用的是傳統拋石填海的方法。但是,伶仃洋海域海底有15~20米不等的淤泥,如果要清除兩個人工島位置及周邊的淤泥。

經過計算,要清理大概 800 萬立方米的淤泥。800 萬立方米什麼概念呢,就是可以堆出三座胡夫金字塔,而且工期長達 3 年,到時一定會影響伶仃洋航道的正常通航,安全風險太高。

在水深10餘米且軟土層厚達幾十米的深海中,如何打下這個超級工程的「基座」,成為大橋島隧工程項目部團隊面臨的難題。作為大橋島隧工程項目總經理、總工程師的林鳴冥思苦想……直到 2007 年,一個新的構想出現在林鳴的腦海中——何不將一組組巨大的鋼圓筒直接深插進海底加以固定,然後中間填泥沙進而形成人工島?

經過建模計算,築島用的鋼圓筒共需要120個,單個直徑為22米,截面積超過一個籃球場面積,高度為40.5~50.5米不等,相當於18層樓房,單個鋼圓筒質量為450~550噸,質量相當於一架空客A380飛機。上海振華重工接下了建造巨大鋼圓筒的任務。

如何才能把這個「大筆筒」焊得又圓又直呢?經過振華重工的技術人員集體攻關,確定了在鋼圓筒內部使用「內膽」的方法使得我們這個「大筆筒」焊得又圓又直。就這樣,120 個鋼圓筒的生產終於符合了設計要求。但問題又來了,這 120 個像 18 層樓房高的鋼圓筒怎麼從上海運到 1600 千米以外的伶仃洋呢?

這不僅是個技術活,還是個體力活,不僅是個體力活,還是個很費體力的體力活。為了將 120 個「大筆筒」順利運到珠海大橋工地,振華重工將所屬的 10 萬噸左右的遠洋運輸船都「定製」成了鋼圓筒運輸船,解決了運輸工具的問題,這也是將遠洋運輸船第一次運用到了大型工程上。

這120個鋼圓筒很重要啊,每一個都發揮了大作用,就是它們使得東西兩個人工島從2011年5月15日開工到12月21日結束,只用了221天,遠遠少於傳統拋石建島的3年。當年施工,當年成島,這才叫中國速度!

■文/改編自《港珠澳大橋——世界橋梁工程的偉大奇蹟》(李大光 翁永斌 著)

■編輯/賈立芳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港珠澳大橋創下多項第一 「兩島一隧」鑄就世界工程奇蹟
    從2011年5月15日到2011年12月7日,120個鋼圓筒一步一步在風浪不息的伶仃洋上,圈出了兩座島,從設計到施工,這樣的建島方式在全球尚屬首例。這並不是港珠澳大橋島隧建設上唯一的世界第一;為了建設海底隧道,施工方建設了全球首例深埋沉管隧道;為了對接34個隧道結構,數萬噸沉管在13米至44米不等的水深處進行無人對接,誤差控制在2釐米內,被喻為「海底穿針」。
  • 港珠澳大橋人工島怎麼防止被水淹?
    作為鐵路工程師,我對港珠澳大橋一直比較關注,還寫過相關科普文章,港珠澳大橋有三個核心關鍵的工程,其一就是跨海大橋,其二就是跨海隧道,其三就是銜接隧道和大橋的人工島,這三個超級工程合在一起,鑄造了港珠澳跨海大橋這個舉世無雙的超級大工程,也證明了我國工程建造技術已經在世界上遙遙領先
  • 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全線貫通 抗7級地震、壽命120年
    「我們首創了外海深插超大直徑鋼圓筒快速築島技術,僅用了221天就完成兩島築島,縮短工期超過2年,還實現了綠色施工。」蘇權科介紹,採用傳統的拋石填海、圍堤築島技術,工期長達3年,會對周邊環境及航道產生極大影響。科研人員設計了多個方案,最後探索出外海快速築島技術,即採用120個巨型鋼圓筒直接固定在海床上插入海底,再在中間填土形成人工島。
  • 港珠澳大橋建設都攻克了哪些世界性難題?
    港珠澳大橋像一條海上巨龍,連通香港、珠海、澳門,不僅惠及三地,還將對整個珠三角區域的社會經濟發展起到極大推動作用,標誌著我國從橋梁建設大國向橋梁建設強國邁出了堅實一步。自2009年12月動工以來,港珠澳大橋的建設者們面對重重考驗,運用多項尖端科技,攻堅克難推進工程建設,取得了500多項專利技術。
  • 快來看看港珠澳大橋的人工島,驚豔世界、無與倫比!
    2017年6月5日,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北車道鋼封門拆除完成,標誌著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實現了單向貫通。由於港珠澳大橋主體橋梁已於2016年9月27日貫通了,因此從整個大橋看,北車道已基本貫通。待本月底,海底隧道南車道的鋼封門拆除後,港珠澳大橋就全面貫通了。此前,超級建築給大家介紹過港珠澳大橋主體橋梁建設、沉管隧道建設以及最終接頭施工的有關情況。
  • 港珠澳大橋人工島是如何修建的
    港珠澳大橋人工島是如何修建的.   連接香港、珠海、澳門三地,全長55公裡的港珠澳跨海大橋正式通車的消息刷爆了整個網際網路,這項偉大的工程讓舉國沸騰,讓世界矚目。
  • 港珠澳大橋人工島顏值爆表,再次震撼了全世界!
    正在建設的港珠澳大橋是連接香港、珠海、澳門的超大型跨海通道,它集橋、島、隧道於一體,全長55公裡,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同時也擁有世界上最長的沉管海底隧道,是中國建設史上裡程最長、投資最多、施工難度最大的跨海橋梁。
  • 世界史上最貴的大橋,港珠澳大橋厲害之處在哪?
    港珠澳大橋獲得的專利港珠澳大橋實施了300多項課題研究,發表論文超過500篇(科技論文235篇)、出版專著18部、編制標準和指南30項、軟體著作權11項;創新項目超過1000個、創建工法40多項,形成63份技術標準、創造600多項專利(中國國內專利授權53項);先後攻克了人工島快速成島、深埋沉管結構設計、隧道複合基礎等十餘項世界級技術難題,帶動20個基地和生產線的建設
  • 港珠澳人工島下有120個鋼桶,每個重500噸,設計師說出了它的作用
    導語:港珠澳人工島下有120個鋼桶,每個重500噸,設計師說出了它的作用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被外國人稱為「基建狂魔」,就是因為我們國家在基建上的實力和挑戰工程的難度一直是無人能夠超越的,並且我們國家並沒有驕傲,一直在不斷的繼續建造中。
  • 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了!看《人民畫報》上的超級工程
    10月23日上午,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在廣東珠海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儀式並宣布大橋正式開通。港珠澳大橋跨越伶仃洋,東接香港,西接廣東珠海和澳門,總長約55公裡,是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
  • 纖維絲細如頭髮 儀化「絲帶」吊起港珠澳大橋接頭
    2017年5月2日,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海底隧道的最終接頭——重約6000噸的鋼結構混凝土預製件在伶仃洋主航道吊裝下沉對接完成,意味著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即將全線貫通。承載此次吊裝的是世界最大單臂全旋迴起重船「振華30」,為最後的接頭安裝立下了汗馬功勞。
  • 震撼大片揭秘:港珠澳大橋的六個「世界之最」!
    (央視財經《第一時間》欄目)港珠澳大橋是世界上總體跨度最長、鋼結構橋體最長、海底沉管隧道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是公路建設史上技術最複雜、施工難度最高、工程規模最龐大的橋梁,一起來了解一下港珠澳大橋的世界之最。
  • 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核心部件用了24萬噸河北鋼
    港珠澳大橋橋梁基礎使用的高強鋼全部來自河鋼(資料圖)10月23日上午,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記者當天從有關部門獲悉,這座我國建設史上又一裡程碑、世界最長跨海大橋不乏「河北元素」,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用於海底隧道、橋梁基礎、鋼箱梁承重等核心部件的24萬噸高強鋼,它們全部來自河鋼。
  • 揭秘港珠澳大橋重要的紐帶——東西人工島
    揭秘港珠澳大橋重要的紐帶——東西人工島 央視網報來源:央視網 2018年10月26日 16:07 A-A+   港珠澳大橋是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被英國《衛報》評為「新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線路全長55公裡、使用壽命120年、可抗颱風16級、主梁鋼板42萬噸、橋墩224個。  這些數據大家應該都耳熟能詳了吧?現在,我們要揭秘的是連接港珠澳大橋的至關重要的紐帶——東西人工島,這也被譽為世界人工島建造史上的奇蹟。
  • 港珠澳大橋:設計使用壽命120年,抗16級颱風8級地震
    公開信息及報導顯示,港珠澳大橋設計使用壽命120年,抗16級颱風和八級地震,允許三十萬噸級油輪通過,是作為「一國兩制」框架下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同時是世界總體跨度最長、鋼結構橋體最長、海底沉管隧道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被業界譽為橋梁界的「珠穆朗瑪峰」,並被外媒稱為「現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
  • 港珠澳大橋的世界之最 世界總體跨度最長的跨海大橋
    港珠澳大橋的世界之最 世界總體跨度最長的跨海大橋時間:2018-10-24 07:10   來源:中國新聞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港珠澳大橋的世界之最 世界總體跨度最長的跨海大橋 央視網消息:港珠澳大橋是世界上總體跨度最長、鋼結構橋體最長、海底沉管隧道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是公路建設史上技術最複雜
  • 港珠澳大橋原班人馬!中國南方又一跨海工程,八千名工人全面復工
    在中國南端一望無垠的伶仃洋海域上,超過八千名建設工人從全國各地向此集結,距離港珠澳大橋僅40公裡的又一綜合性跨海大橋、海底隧道和人工島結合工程,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設當中,這就是中國又一大型跨海基建項目——深中通道,其多項紀錄甚至超過港珠澳大橋。
  • 世界最長跨海大橋和最長沉管隧道,是這樣建成的!
    港珠澳大橋是中國建設史上歷程最長、投資最多、施工難度最大的跨海橋梁,抗16級颱風、8級地震,設計使用壽命120年,超出目前世界上的跨海大橋普遍的設計使用壽命20年。被業界譽為橋梁界的「珠穆朗瑪峰」,被外國工程師感嘆工程難度「直逼技術極限」。▲2009年12月15日,港珠澳大橋正式動工。珠澳口岸人工島填海工程開工儀式於當日上午在珠海情侶南路東延長線一段舉行。
  • 港珠澳大橋有海底隧道嗎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如何建成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 全長6.7公裡 是世界最長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也是我國第一條外海沉管隧道。海底部分約5664米,由33節巨型沉管和1個合龍段最終接頭組成,最大安裝水深超過40米。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概述  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迎來了全線貫通的歷史時刻!
  • 1000元/噸機制砂!港珠澳大橋建設背後的故事!
    全長約55公裡的港珠澳大橋,橫跨珠江口外伶仃洋海域,將香港、澳門和珠海三地連為一體,過去,從珠海市抵達香港,開車需要3個半小時,而隨著港珠澳大橋的投入使用,只需要半個小時。那麼,港珠澳大橋到底用了多少砂石骨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