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雲南省民政廳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全省前三季度民政工作。
目前雲南省脫貧攻堅
社會救助兜底保障情況如何?
全省農村低保平均保障標準情況如何?
跟隨小布,一起來看
切實加強農村低保與扶貧開發的政策、標準、對象、管理有效銜接
今年6月起,全省農村低保標準統一提高到不低於4500元/人·年,較2019年增長7.1%,全省所有縣(市、區)農村低保標準不低於扶貧標準。
截至9月,全省農村低保平均保障標準達4550元/人·年。
納入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收入水平已超過扶貧標準但仍低於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宣布脫貧後可繼續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做到「脫貧不脫保」。
人均收入超過當地農村低保標準的,可給予半年至1年的漸退期,漸退期間最低生活保障金仍按原核定金額發放。
截至9月底,全省有150.8萬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納入社會救助範圍。
落實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臨時救助制度,及時啟動物價上漲掛鈎聯動機制,綜合發揮救助效能
連續4年提高基本生活標準,2020年的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達到832元/人·月,較2019年提高13.6%。
按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部分不能自理、完全能自理3個檔次,對集中供養特困人員分別給予每人每月835元、418元、251元的照料護理補貼。
鄉鎮臨時救助審批額由原來的1000元統一提高到當地城鄉低保年標準的100%,臨時救助標準實現城鄉統籌。
共向城鄉低保對象、特困供養人員等低收入群體發放價格臨時補貼11.77億元,惠及困難群眾2453.44萬人次,月人均補助48元。
1至9月,全省共支出困難群眾救助金67.8億元。
動員引導全省各社會組織科學有序參與疫情防控工作,助力復工復產
用好「雲南省社會組織法人庫系統」,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1至9月,全省社會組織登記管理業務線上辦件達3萬餘件,訪問量達39萬餘次。
截至9月底,全省各級共有1205個行業協會商會為會員免除2020年會費,358個行業協會商會採取措施降低會費收取標準,累計為會員減免會費8300餘萬元。
與廣東省民政廳開展扶貧協作,引導和支持廣東省省級社會組織在蘭坪縣、貢山縣實施幫扶。
開展脫貧攻堅掛牌戰,對接珠海市57家社會組織與怒江州掛牌督戰村結對幫扶,共計直接幫扶物資資金達409.8萬元。
與上海市民政局對接,為迪慶州落實「鄉村醫生培訓賦能項目」,為迪慶州兩個貧困縣共250名鄉村醫生實施培訓。
珠海援建的怒江扶貧車間,安置點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就業 怒江州扶貧辦供圖
創新發展城鄉社區治理,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工作
制定省級城鄉社區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和試點建設導引,選取72個城鄉社區開展試點建設。
已批覆新成立村(社區)107個,建立完善安置點社區治理體系,強化對全省16個州(市)118個縣(市、區)2832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便民服務站、養老、兒童之家、公益性公墓等基礎設施建設。
昆明、昭通、怒江、麗江等地社會組織已介入和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和服務,開展了社區融入、心理撫慰、職業規劃等工作。
昭通市昭陽區靖安新區 李安林 攝
不斷提高社會事務管理服務水平,進一步完善殘疾人補貼制度
持續開展殯葬領域突出問題整治。截至9月底,全省投入使用殯儀館109個、農村公益性公墓(骨灰堂)5551個、經營性公墓81個。
推進喪葬禮俗改革。截至9底,全省火葬區覆蓋人口、國土面積分別佔78.99%、64.11%,昆明、玉溪、保山等6個州(市)實現了火葬區覆蓋率、火化率、殯儀館覆蓋率、農村公益性公墓鄉鎮覆蓋率4個100%。
聯合多部門實施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服務質量大提升專項行動。截至9月底,全省共救助14368人次。
將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標準從每人每月50元提高到70元,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一級從每人每月70元提高到80元,二級從每人每月40元提高到70元。
截至9月底,全省累計發放殘疾人兩項補貼資金5.21億元,惠及73.5萬殘疾人。
生態園林式墓園 張雁群 浦美玲 攝
持續優化養老服務供給,安排專項資金用於養老服務
中央、省級補助資金2.5億元,提質改造100個公辦養老機構、建設300個城鄉居家養老服務設施。
目前,全省建成和在建養老機構1168個,城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2681個,農村幸福院3512個,養老總床位達18萬張。
省級安排1億元專項資金用於養老機構運營補助。
省級補助500萬元繼續推行養老機構責任保險和養老機構僱主責任保險。
楊崢 攝
進一步健全農村留守兒童保護和困境兒童保障體系
中央、省級共投入資金5136萬元支持兒童福利機構和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建設,全省累計建成「兒童之家」8788個。
散居兒童月人均補助標準達1280元、集中供養兒童月人均補助標準達1980元。
進一步摸清全省兒童福利服務對象和基層兒童工作隊伍底數。截至目前,全省共錄入農村留守兒童39.2萬人、事實無人撫養兒童1.39萬人,全省共配備鄉鎮兒童督導員1876名、村(居)兒童主任14970名,實現全省鄉鎮兒童督導員、村(居)兒童主任全覆蓋。
留守兒童收到捐贈書籍 趙一青 攝
施甸縣融媒體中心
本期編審:陸應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