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不動就要做免疫組化?醫生是要騙你錢?

2021-01-13 網易

  「動不動就要做免疫組化,是想多收錢嗎?」

  「手術也做了,癌也確認了,還要做那麼多檢查作甚?」

  「費用從幾百到幾千元,少則幾項,多則十幾項,是不是離開免疫組化就不能診斷了?」

  「免疫組化費用太高了,你就告訴我是良性還是惡性!」

  相信有部分患者和家屬,有此類疑惑。有些不好意思問醫生,有些鼓起勇氣開口問了,醫生因時間有限,說了幾句,卻沒有解釋清楚。

  為什麼增加這個「神秘」的檢查——免疫組化?真是為了增加檢查費?

  不,不,這麼說可是太冤枉醫生了!

  那麼,免疫組化到底有哪些作用?為什麼腫瘤患者有必要做免疫組化?且聽小編科普一番,因免疫組化項目較多,就通過Ki67窺一斑而知全豹吧。

  

  腫瘤「它是誰」,免疫組化能判斷?

  對於一個腫瘤,醫生們首先要搞清楚「它是誰」,才能進一步搞清楚「它想幹什麼」,然後才能「知己知彼,克敵制勝」!這些「謎團」,得靠免疫組化來解了。作為患者和家屬,有必要了解下,否則聽到這些字母和數字,簡直如聽到天書。

  免疫組化,可幫助診斷和鑑別診斷腫瘤,比如一個腫瘤是良性還是惡性,是原位癌還是浸潤癌。

  免疫組化,可以確定惡性腫瘤的組織來源,以及轉移性惡性腫瘤的原發部位,有時候影像學檢查只找到轉移灶,而不懂原發灶在何處,就需要免疫組化來尋根溯源。

  更確切的病理分型,也得通過免疫組化來確認。如乳腺癌分LuminalA型、LuminalB型、三陰乳腺癌、Her-2陽性,沒有免疫組化,就無法分型。

  免疫組化,能幫助發現微小轉移灶或切緣殘留的癌細胞,因這兩類太小或太少,單憑HE切片肉眼無法發現或不敢確定。

  判斷病人預後如何,不能像幾十年前全憑經驗,可通過Ki67、PCNA、P53、微衛星不穩定檢測、分子檢測等來進行精確而客觀的判斷。

  免疫組化,為臨床用藥提供治療方案,如觀察發現內分泌治療(三苯氧胺)只對五成左右的乳腺癌病例有效,那麼究竟誰才是這半數裡面的病例,可通過免疫組化檢測雌激素受體(ER)與孕激素受體(PR)來確定。

  

  小編有話說

  總而言之,免疫組化對腫瘤治療來說非常重要!如果沒有免疫組化這一步,很難進一步明確判斷病情,而正確診斷是精準治療的前提,沒有這些,何談後續制定適合患者的最佳治療方案?

  免疫組化的指標有10多種,因篇幅有限,小編就挑一個與腫瘤惡性程度息息相關的Ki67來談談。

  哪些腫瘤需要查免疫組化Ki67?

  幾乎所有的癌症比如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宮頸癌、結直腸癌、膀胱癌、淋巴癌等在做病理的時候都會看Ki67。所以了解Ki67真的很有必要。

  Ki67有三個作用

  

  

  ki67到底怎麼來的,為何不是ki66?

  這字母和數字的神秘組合,相信你還不知道原因吧?聽科普君嘮叨下來龍去脈。

  Ki67從本質上說,是一種核抗原,準確的說是位於細胞核內的一種非組蛋白。它是由德國Gerdes等人在研究霍奇金淋巴瘤細胞系核抗原的時候發現的。Ki代表的是德國Kiel大學,67是發現這個抗原時用的單克隆抗體的編號。這下,你知道為什麼不是ki68或者ki66了吧?

  ki67為何能判斷腫瘤有多大的「動靜」?

  最初,研究人員並不知道這個核抗原可以用來做什麼事情。後來,發現這個抗原有個不同尋常的特性,即它的表達,與細胞的分裂周期有非常緊密的聯繫。我們知道,細胞分裂周期分為G0,G1,S,G2和M期,當M期,即有絲分裂期結束後,一部分細胞就會進入G0期,即靜止期,就是說暫時不再分裂增殖了。

  人們發現,ki67在細胞分裂的各個周期都是表達的,然而當M期結束後,ki67就會很快降解(大約半個小時後),所以處於G0期的細胞是不表達ki67的。那麼,利用這個特性,我們可以用相應的抗體給細胞染色,從而知道在某一個時間點上,究竟有多少的細胞處在分裂增殖的階段,有多少細胞處在靜止的階段。

  於是,ki67就成為判斷腫瘤細胞活躍程度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

  

  手把手教你看免疫組化ki67

  一般來說,病理報告上都會有ki67這一項。我說的病理報告,指的是包含了免疫組化項目的。ki67通常用百分數表示,範圍在0%-100%之間。對於淋巴瘤來說,ki67在20%-30%以下,可以認為是相對惰性的淋巴瘤,30%-80%之間,是侵襲性的淋巴瘤,高於80%是高侵襲性的淋巴瘤。

  但是,這並不是絕對的,還要結合淋巴瘤的具體分型來看。有些人的病理報告上,ki67沒有百分比的數字,只有加號,通常我們可以這樣理解:ki67(+),代表陽性細胞比率低於10%;ki67(++),代表陽性細胞比率在10%-50%之間;ki67(+++),代表陽性細胞比率高於50%。

  用加號表示的情況多見於是經典霍奇金淋巴瘤,因為經典霍奇金淋巴瘤通常伴有大量的炎性細胞侵潤,腫塊中腫瘤細胞的比例在0.1%-10%之間,準確的ki67指數既不容易獲得,也沒有太大的意義。

  Ki67很高,是不是一定預後不好?

  Ki67的陽性比例,經常與細胞的死亡頻度成正比。也就是,Ki67陽性率越高,細胞死亡越多。

  但事實上,細胞死亡越多,患者的生存期越短。

  原因是:Ki67陽性率越高,細胞死亡越多;細胞死亡越多,就迫使周圍細胞不斷進入生長期;進入生長期的細胞越來越多,導致腫瘤生長越來越快。所以Ki67陽性率越高,通常存活率越差。

  

  圖:歐洲人套細胞淋巴瘤患者的存活率統計。但要注意,癌症的預後應該綜合判斷多個因素,這裡僅僅把Ki67作為獨立預後因素來考慮。

  研究表明 Ki67 可作為判斷乳腺癌預後的指標。2015年,Taghipour等回顧性研究了 566例乳腺癌患者,年齡為17~98歲,結果顯示Ki67高表達的患者腫瘤更大、淋巴結轉移更多見,腫瘤具有侵襲性;2016年,Shuang等回顧性分析571例女性三陰性乳腺癌患者,指出相較其他亞型乳腺癌Ki67在三陰性乳腺癌中的預測價值正變得更重要,在三陰性乳腺癌中Ki-67的表達水平與腫瘤直徑分期有直接的相關性,高表達Ki67的死亡風險增加,這些研究從不同角度說明Ki67對乳腺癌預後評估的重要作用。

  但Ki-67能否決定預後?還真無法決定。一個腫瘤預後好壞,絕對不是單單一個因素決定的,比如說醫生需要進行21基因檢測去預測它的復發風險指數,那它是需要用21個指標、21個基因去預測它的一個預後風險,而不僅僅是憑Ki67就能決定的。打個比方:判斷一個人好看,有人說雙眼皮好看,有人說丹鳳眼好看。而且你也不能因為她不是雙眼皮就說不好看,也許在其他方面比如身材、氣質、儀態特別好,這樣一看,眼睛是不是雙眼皮並不影響她這個人整體在你面前的效果。所以單純一個Ki67指標並不是影響腫瘤預後的決定性因素,還有其他方方面面的,包括腫瘤大小,是否淋巴轉移、是否定期隨訪、康復飲食和心情等因素都會有影響。

  

  寫在最後

  關於免疫組化,看過去是一些「蝌蚪文」,如果沒認真了解過,只是一頭霧水。當醫生根據免疫組化數據,與患者和家屬溝通用藥、療效、預後時,患者或家屬感到「每個字我都聽懂,串起來不知道什麼意思」的,真不少見。

  「知識就是力量」,可不是瞎講講。平時只有多學習科普知識,才能與醫生溝通順暢,避免誤解和糾紛,同時助你走過5年、10年甚至更久的生存期。

  請轉發此文,給你身邊有需要的人!

  參考文獻

  [1] Shokouh Taghipour Zahir., Ezatollah Aalipour., Barand Poorya.(2015). Interrelationships Between Ki67, HER2/neu, p53, ER, and PR Status and Their Associations With Tumor Grade and Lymph Node Involvement in Breast Carcinoma Subtypes: Retrospective-Observational Analytical Study. Medicine (Baltimore), 94(32), e1359. doi:10.1097/MD.0000000000001359

  [2] Hao Shuang., He Zhi-Xian., Yu Ke-Da., Yang Wen-Tao., Shao Zhi-Min.(2016). New insights into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Ki-67 labeling index in patients with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Oncotarget, 7(17), 24824-31. doi:10.18632/oncotarget.853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乳腺癌免疫組化有哪些重要指標
    核心提示:提起化療相信所有的人都是有一定了解的,這種治療方法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了,並且主要是針對了腫瘤疾病來進行的一種治療措施,不過並不是所有的腫瘤患者都需要進行這種治療,或者明些患者是不符合的,那麼乳腺癌免疫組化有哪些重要指標呢?
  • 免疫組化、基因檢測搞不明白?一文詳解!
    有些患者認為癌症檢查中有些檢查是在重複進行的,比如影像檢查的CT或者核磁MRI、分子病理檢查的免疫組化和基因檢查。很多人看到圖像或者指標覺得這些都是相似的!甚至還有一些患者覺得免疫組化與基因檢測是能夠相互替代的,認為只做兩者中的一項檢查就可以了。其實免疫組化與基因檢測的區別還是有不少的。
  • 科學抗癌第一步,手把手教你看懂肺癌免疫組化—抗癌管家
    在等待確診是否真的患癌時離不開它,在觀察治療是否成功時也需要它,在預後分析時還是少不了它。 所以說,把免疫組化結果比喻成患者的一張審判書也並不過分。 對於患者和家屬來說,免疫組化結果往往看起來專業得讓人摸不著頭腦,只能一遍遍不厭其煩地去請教醫生。還有一些患者覺得免疫組化和基因檢測差不多,做一種就夠了。
  • 排雷攻略:一文教會你免疫組化、免疫螢光如何製片看片
    3、組織是不是只能做免疫組化,細胞是不是只能做免疫螢光?4、免疫螢光為什麼要做DAPI染色?我聽完之後笑了,這種思考的態度是好的,但其實,師妹問的這幾個問題就是一個問題。歸根結底,涉及到「免疫」二字總是離不開抗原抗體反應的,二者都屬於免疫檢測技術手段,而免疫組化和免疫螢光兩項技術都可以應用在組織和細胞方面,前者採用的是化學發光的方法,後者是螢光。
  • 免疫組化的二抗還有區別的麼!要怎麼選
    免疫組化大家基本上都做過,你知道有二抗,也應該知道免疫組化的原理就是一抗結合到目標蛋白,再有二抗來進行信號放大,大概是這樣:但是你知道二抗的信號放大實際上有多種方法……這就需要你進行二抗標記方法的選擇,最簡單的二抗標記方法是直接法:
  • 百盛生物:專注免疫組化、TCT檢測,賦能腫瘤病理診斷
    腫瘤病理檢測一直是腫瘤診斷的金標準,病理檢測能夠給醫生提供的信息遠遠不止是否患癌這麼一個維度,從病理中醫生能夠直觀地了解到癌細胞來源、惡性程度、擴散範圍等多維度信息,為臨床醫生提供精準的病理信息,對指導患者的治療和預後至關重要。腫瘤病理檢測可以通過免疫組化(IHC)來實現,這是一種利用抗原抗體反應對組織切片中某些特定蛋白成分進行定位、定性、定量分析的技術。
  • 變性手術醫生自述:誰動了我的性取向
    你解救了一個變性人,他的孽債就記在你身上,你要遭到報應,報應就是斷子絕孫。我心裡咯噔一下。怪不得我結婚十年還沒有孩子呢,可是愛人因為對我不滿已經去了美國,莫非我真的要斷子絕孫嗎?怎麼辦?他說,醫生本來是積陰德的,回去以後你別做了,你不是全國做得最好的嗎,全國別的一些基層醫院亂做,做失敗的手術很多,你回去後專門給那些被毀掉的變性人做,這樣你就可以抵消了。
  • 免疫組化技術——典型實驗案例學習
    結果分析顯示:抗體稀釋液的PH值偏低和封閉血清的失效導致了我的免疫組化結果的不佳,望大家在以後的組化實驗中也要注意這兩個不太引人注意的關鍵問題。--慘痛的教訓,值得引以為鑑。有人做過實驗,這是最佳的時間和次數。若不行,還可高壓修復。3、組織切片本身這種抗原含量低;4、血清封閉時間過長。5、DAB孵育時間過短。6、細胞通透不全,抗體未能充分進入胞內參與反應。7、開始做免疫組化,我建議你一定要首先做個陽性對照片,排除抗體等外的方法問題。
  • 高效免疫組化二抗試劑盒
    來源:ChemicalBook背景及概述[1][2]背景[1-7]高效免疫組化二抗試劑盒基於聚合物技術的最新一代免疫組化二抗非生物素檢測系統,與傳統的免疫組化二抗試劑盒相比,具有以下特點:1.信號更強、操作更加簡單,可有效減少一抗使用量,一抗試劑可再稀釋2-4倍,節省實驗成本;2.避免生物素的使用,從而避免由生物素引起的非特異性背景顯色,顯色更清晰,背景更乾淨;3.快速更短的試劑孵育時間,節省時間成本;免疫組化(IHC)是利用抗原與抗體的特異性結合原理和特殊的標記技術
  • 科學院博士手把手教你做免疫組化定量分析
    做個生物實驗也是夠苦逼的啊,不止結果要好看光鮮,還要做定量……也是醉了。
  • 手把手教你學ELISA、PCR、免疫組化
    1.手把手教你學ELISAELISA的基礎是抗原或抗體的固相化及抗原或抗體的酶標記。結合在固相載體 表面的抗原或抗體仍保持其免疫學活性,酶標記的抗原或抗體既保留其免疫學活性,又保留酶的活性。在這種測定方法中有三個必要的試劑:(1)固相的抗菌素原或抗體,即"免疫吸附劑"(immunosorbent);(2)酶標記的抗原或抗體,稱為"結合物"(conjugate);(3)酶反應的底物。根據試劑的來源和標本的情況以及檢測的具體條件,可設計出各種不同類型的檢測方法。
  • 成都乳腺癌免疫組化
    核心提示:乳腺癌免疫組化中有一些重要的可以提示預後的免疫指標,通過分析這些指標可以指導治療和估計預後。那麼,乳腺癌免疫組化怎麼看呢?成都頤和醫院的專家為大家介紹了乳腺癌免疫組化的相關信息。   乳腺癌免疫組化中有一些重要的可以提示預後的免疫指標,通過分析這些指標可以指導治療和估計預後。那麼,乳腺癌免疫組化怎麼看呢?成都頤和醫院的專家為大家介紹了乳腺癌免疫組化的相關信息。
  • 免疫組化的經驗總結(3)-操作要點和技巧
    5.蠟塊及切片的保存:最好在4℃保存 6.脫片問題: Poly-L-Lysine(多聚賴氨酸)為目前免疫組化染色工作中最常用的一種防脫片劑,6ml的多聚賴氨酸溶液可按1:10稀釋成60ml的工作液,適合於需要酶消化、微波、高溫高壓的防脫片處理。如不行,可用雙重處理(APES和Poly-L-Lysine)的切片。
  • 免疫組化的經驗總結(1)-常見問題
    免疫組織化學的概念: 免疫組化是利用抗原與抗體特異性結合的原理,通過化學反應使標記抗體的顯色劑 (螢光素、酶、金屬離子、同位素) 顯色來確定組織細胞內抗原(多肽和蛋白質),對其進行定位、定性及定量的研究,稱為免疫組織化學。免疫組化實驗中常用的抗體為單克隆抗體和多克隆抗體。免疫組化實驗所用的組織和細胞標本有哪些?
  • 騰訊聯合推出中國首款智能顯微鏡:300毫秒內完成免疫組化實時分析...
    行業痛點:病理診斷作用關鍵,但相關醫療人才缺口大   要理解智能顯微鏡在癌症等病症篩查和病理分析過程中的價值,首先要理解病理分析過程的複雜性,以及中國醫療資源方面所存在的現實問題。   大致來說,癌症檢診流程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步驟,騰訊智能顯微鏡,能在病理分析和診斷兩個關鍵環節為醫生提供幫助。
  • 小兒白血病不該動不動就骨髓移植
    昨天,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兒科專家胡亞美教授在南京參加由南醫大二院兒童醫學中心主辦的「兒科高級專家論壇」上提出,對急性白血病治療,化療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她不提倡動不動就做骨髓移植。  今年84歲的胡亞美教授194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醫學院,歷任北京兒童醫院內科主任、副院長、院長,在治療小兒白血病、組織細胞增生症等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績,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 石蠟切片免疫組化染色步驟
    石蠟切片免疫組化染色步驟 來源:來源網絡 2006-11-24 21:41 石蠟切片免疫組化染色步驟· · 1
  • 想要多重螢光免疫組化發出七色光?CST已經幫你實現
    ,酪胺信號放大技術)是做多重免疫螢光染色的一種多快好省的方法,它使同一張片子上所有的靶標都可以選用特異性高的兔單克隆抗體,搭配同一支抗兔的HRP二抗就可以進行實驗,而且信號放大的倍數大大增強。如果想要運用這個技術,需要先做四個方面的準備工作:嚴格驗證的高特異性抗體:所有CST的IHC-P驗證過的抗體都滿足mIHC(多重螢光免疫組化)高特異性的要求;HRP偶聯的針對一抗種屬亞型特異的二抗;酪胺螢光素(Perkin Elmer,Thermo Fisher Scientific等供應商);多光譜成像系統(PerkinElmer等)。
  • 做好免疫組化染色必須注意的問題
    因此,對取材的要求是除了要求要有藝術性外,即平整、外觀好看,還要求適中。   三、切片必須完整、均勻、平展、無鄒折   應用於免疫組織化學染色的切片,對切片的質量要求較高,切片必須完整,平展、無汽泡,無鄒折,這樣有利在染色時的衝洗,有利於切片的牢固附貼。如果切片不平展,免疫組化染色後,可出現染色不均勻的現象,顏色深淺不一, 不平。
  • 圓圈在動嗎?這個騙過人眼的動圖火了,LeCun解釋原理:和CNN對抗攻擊...
    那麼這張動圖到底暗含什麼玄機?又為何讓LeCun作出如此評價?「忽悠」大腦的動圖對此,很多網友還是選擇相信自己的眼睛,認為得它們就是在動;也有堅持說沒動的。於是他們找到各種辦法來證明。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擋住箭頭,效果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