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愛沒有種族界限
大自然中
最偉大的力量
亦是母愛
當媽以後
動物們也都是操碎了心
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
自然界中的動物媽媽都是怎麼當的
看它們的有趣育兒故事
今天呀
小編要給大家介紹一群特殊的媽媽
她們活躍在世界各地
數量龐大
她們
族群不同
長相各異
但也和人類一樣
在當媽的旅程中
用盡了心思
在這其中
有些媽媽的行為
甚至超越了我們的認知
發生了很多有趣的育兒故事
今天
咱們就一起去看看吧
心機girl:杜鵑
杜鵑鳥又叫布穀鳥
是一種非常常見的鳥類
她是自然界中有名的「巢寄生」鳥類
什麼叫「巢寄生」?
就是自己不養
把蛋產在別人窩裡
別人養
當杜鵑需要產卵時
她會偷偷地瞄準與自己習性類似的鳥類
(有100多種哦)的窩
伺機將自己的蛋也產在裡面
其它的媽媽不知情
當了一回志願者
將小杜鵑撫養成人
等到小寶寶越長越不像時
已然木已成舟
悔之晚矣!
旁白:孩子,你個頭有點大啊
然後媽媽去幹嘛了?
回去「哭」了
杜鵑是一種叫聲十分悽慘的鳥類
常會發出哀鳴之聲
杜甫在詩裡寫
「兩邊山木合,終日子規啼。」
這裡的子規說的就是杜鵑
別人孩子沒了叫兩聲可以理解
你說你哭啥
這娃不是你自己送出去的嗎......
建築大師:卷葉象鼻蟲、泥糊蜂
在動物中
很多都擁有天生的建築天賦
一種卷葉象鼻蟲
就非常會做「包裝」
它會把樹葉的粗纖維一一切斷
用四個小時的時間
將樹葉精心打造成一個「書包」
之後再把卵放到裡面
一個「包」對應一個寶寶
全部都是尊貴vip待遇
但是和泥糊蜂比起來
卷葉象鼻蟲只能算是入門級
泥糊蜂媽媽
會用水和唾液
把泥巴一點點的箝回來
搭成內空外實
葫蘆的形狀
把卵產在中間
這還不算
神奇的是她還有後勤補給
產完卵後
她會四處出擊
找一些鮮嫩的蟲子
用針將其麻痺
使這些蟲子陷入一種「不生不死」的狀態
再用這些蟲子將葫蘆填滿
等孩子孵化
身邊就堆滿了食物
考慮的真可謂周到
每年冬末
格陵蘭海豹都會遷至紐芬蘭附近和格陵蘭及北海繁殖後代
為了避免天敵
雌性個體往往會將幼崽產在大塊浮冰上
在幼崽剛生下來的12天內
它們的母親會不吃不喝
並且不斷為幼崽提供奶水
在這段期間
雌性海豹每天會減掉約3公斤的體重
別看考拉長得萌萌、呆呆的
一旦它們當上了母親
那立馬就不一樣了
出生後
考拉熊幼崽
自主地爬到母親腹部的育兒袋中
並且待上6個月的時間
在這段期間
它們從不會爬出育兒袋
6個月後
幼崽還會在母親背上繼續生活6個月
直至下一隻幼崽出生
這一年的時間中
考拉媽媽
日復一日地背著自己漸漸長大的孩子
這可能就是人類所說的最甜蜜的負擔
當人類創造出「母親」這個詞語時
也許還沒有意識到
它並不是自己的專屬
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
人類的母親數量
甚至連自然界中的零頭都不到
在大自然中
許許多多可愛、敬業的媽媽
和人類一樣
為母而堅
儘自己的努力
為孩子創造好的生長環境
我們驚喜地看見
大自然中
充滿了愛、責任與感動
為了再次看見
我們需要保護、共生和守護
讓它們的愛得以延續······
轉載聲明:
本文原文與圖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任何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的目的。 如有侵權,請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