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款3D原子級矽量子晶片架構問世,有望加速實現技術商業化

2020-12-07 騰訊網

雷鋒網消息,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近日發布消息稱,該校量子計算與通信技術卓越中心(CQC2T)的研究人員已經證明,他們開創性的單原子技術可以適用於構建3D矽量子晶片,實現具有精確的層間對準和高精度的自旋狀態測量,並達成全球首款3D原子級矽量子晶片架構,朝著構建大規模量子計算機邁出了重要一步。

由2018年澳大利亞年度最佳研究人員和CQC2T教授Michelle Simmons領導的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可以將原子量子比特製造技術擴展到多層矽晶體,實現引入的3D晶片架構的關鍵組成部分,這項新研究成果表已經發表在Nature Nanotechnology雜誌上。

該研究小組首次展示了在3D設計中使用原子級量子比特來控制線路的架構的可行性,更重要的是,團隊成員能夠讓3D設備中的不同層實現了納米精度的對齊,並顯示出他們能夠通過所謂的「單次拍攝」(即在一次測量中,以非常高保真度)讀出量子位元狀態。

「這種3D設備架構是矽原子量子位的一個重大進步。」Michelle Simmons教授表示,「為了能夠持續不斷地糾正量子計算中的錯誤,我們必須能並行控制許多量子比特,這是量子計算領域的一個裡程碑。」

他解釋稱,實現這一目標的唯一方法是使用3D架構,因此他所帶領的團隊在2015年開發出一個垂直交叉架構並申請了專利。雖然這種多層設備的製造還面臨一系列挑戰,不高這次的研究成果證明,幾年前所設想的3D方法是可行的。

在論文中,該團隊演示了如何在第一層量子位元之上構建第二個控制平面或層。「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簡單來說就是在構建了第一個平面後,使用一種優化的技術,在不影響第一層結構的情況下生長第二層。」CQC2T研究員兼合著者Joris Keizer博士解釋道。

此外,團隊成員還證明他們可以將這些層以納米精度對齊。Joris Keiser博士稱,「如果你在第一層矽層上寫了一些東西,然後在上面放了一層矽層,你仍然需要確定你的位置來對齊這兩層的組件。」我們已經展示了一種可以在5納米以下實現對準的技術,這是非常了不起的。」

最後,研究人員還通過單次測量獲得3D設備的量子比特輸出,而不必依賴於數百萬次實驗的平均值,Joris Keiser博士表示這有望促進該技術的進一步升級。

「雖然我們距離大型量子計算機還有至少十年的距離,但CQC2T的工作仍然處於這一領域創新的前沿。」Michelle Simmons教授透露,他們正在系統地開展大規模架構,並將最終實現技術的商業化。

相關焦點

  • 全球首款3D原子級矽量子晶片架構問世,有望加速實現技術的商業化
    (CQC2T)的研究人員已經證明,他們開創性的單原子技術可以適用於構建3D矽量子晶片,實現具有精確的層間對準和高精度的自旋狀態測量,並達成全球首款3D原子級矽量子晶片架構,朝著構建大規模量子計算機邁出了重要一步。
  • 首款3D原子級矽量子晶片架構問世—新聞—科學網
  • 全球首款3D原子級矽量子晶片問世
    近日,外媒報導,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UNSW)的一研究團隊研發出全球首款原子級三維矽量子晶片,這也是未來實現量子計算的又一裡程碑。據悉,該研究團隊由新南威爾斯大學量子計算與通信技術卓越中心教授米歇爾西蒙斯領導,通過將單層原子比特製造技術拓展為多層矽晶體結構,造出了三維晶片。在3D設計內部,原子級量子比特與控制線實現了對齊。同時,該團隊也讓3D設計中的不同層實現了納米精度的對齊。
  • 全球首個原子級三維矽量子晶片架構亮相!
    導讀近日,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採用單原子技術構建出三維矽量子晶片,並實現精準的層間對齊與自旋狀態測量。這項研究被認為是朝著構建大規模、可商用的量子計算機的目標邁出的重要一步。例如,2017年12月,研究人員們通過重新構思常用的「矽」微處理器,設計出全球首款矽量子計算機晶片,這種晶片可通過標準的工藝和元件進行製造。
  • 工程師開發了一種全新的量子計算架構
    新南威爾斯大學的工程師團隊發明了一種全新的量子計算架構基於新穎的「觸發器量子位」,有望使大規模生產量子晶片的成本大大降低。新的晶片設計,詳見《自然通訊》雜誌進行了,它允許矽量子處理器可以按比例放大,而無需採用其他方法精確地放置原子。
  • 從帝國理工走出的中國AI晶片新秀,造出全球首款量產數據流AI芯
    陸永青是全球定製計算領域赫赫有名的學術大牛,也是全球AI晶片領域唯一一位英國皇家科學院、英國工程學會、英國計算機學會的三院院士。定製計算從用戶具體應用的需求出發,通過軟硬體協同的設計工具,以定製處理器的形式來適配應用需求,從而在同等矽片面積上實現更高的計算性能。
  • 世界首款人造3D眼問世
    世界首款人造3D眼問世專家稱,世界首款3D人造眼球有望在五年內幫助許多部分或完全失明的人重見光明,這種人造眼球在某些方面比人眼還要好。香港科技大學的研究人員設計了一款模擬人眼結構和性能的電化學眼球。香港科技大學研究人員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論文中寫道,該設備的設計結構與人眼高度相似,當對單個納米線進行電尋址時,具有實現高成像解析度的潛力。除了幫助人們提高視力外,專家稱這項技術可能還有助於創造能被廣泛應用於各種技術領域的仿生光敏設備。
  • 推出全球首款大一統系統:兼容X86/ARM晶片架構
    【5月19日訊】相信大家都知道,只要一提及「晶片、作業系統」,一直都是國產科技領域的痛點,尤其是對於「Wintel」聯盟,在微軟、Intel強勢結合之下,直接將Intel晶片、微軟的Windows作業系統進行強勢捆綁,唯有X86架構晶片才能夠安裝Windows系統,他們也幾乎壟斷著全球
  • 四戰CES,國產晶片公司地平線的崛起與加速
    一年後,地平線擁有了獨立的展位,並帶來了主打自動駕駛市場的「徵程」系列處理器與瞄準AIoT邊緣計算市場的「旭日」系列處理器,正式向全球宣告地平線的晶片的從無到有。以晶片為基礎,地平線找到了從技術過渡到產品的切入點。
  • 全球首款RISC-V AI單板計算機發布
    該產品是全球首款用於邊緣計算的、為Linux作業系統量身定做的RISC-V AI單板計算機。   星光採用了賽昉科技驚鴻7100系列視覺處理晶片,該SoC晶片是賽昉科技於2020年發布的全球首款基於RISC-V的人工智慧視覺處理晶片, 搭載了四核CPU,共享2MB的二級緩存,工作頻率可達1.5GHz,可支持Linux作業系統。
  • 應用材料公司推出全新刻蝕系統 實現原子級生產精度
    該系統設有全新的反應腔,可實現原子級精度工藝。為了克服晶片內部特徵差異,Centris Sym3系統超越了現有的蝕刻技術,大幅改善了蝕刻的可控性和精準度,提供給晶片製造商製造先進內存和邏輯晶片的密集型三維結構。
  • 深入解讀三星首款5G SoC 晶片Exynos 980不只有A77架構和雙模5G
    每個人對5G都有自己的看法,也相信有很多人對5G的態度都非常矛盾,大家既想體驗5G網絡的暢快上網,但又擔心因為5G技術的不成熟和5G網絡的不完善而影響自己的使用體驗。在整個5G普及的過程中,每個環節出現的小問題都有可能演變成大問題,比如一枚小小的5G晶片就直接阻礙了5G的發展。
  • ...全球首款可編程碳納米管晶片問世,RISC-V架構,14000+電晶體
    論文共同作者Max M.Shulaker表示,這是迄今為止由新興納米技術製成的最先進的晶片,有望用於高性能和高能效計算。RV16X-NANO晶片包含超過14000個電晶體,碳納米管產率為100%;採用RISC-V架構指令集,能處理16位數據和32位指令,可完成與商用微處理器相同的任務。
  • 華為發布全球首款5nm手機晶片
    10月29日,華為面向全球正式發布新一代旗艦手機晶片麒麟9000,這是業界最高集成度5nm 5G SoC。麒麟9000採用全球頂級5nm工藝製程,集成153億電晶體;麒麟9000是業界最成熟的5G SA解決方案;麒麟9000全新升級Cortex-A77 CPU,大核主頻突破3.1GHz;麒麟9000升級華為達文西架構2.0 NPU;麒麟9000升級Kirin ISP 6.0,業界首次實現ISP+NPU融合架構。
  • 全新半導體量子晶片架構有望實現多量子比特...
    近日,本源量子與中科大郭光燦團隊合作,在利用微波諧振腔耦合與擴展半導體量子比特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實現兩個半導體量子比特與微波諧振腔強耦合,並初步探索了利用片上微波光子耦合多量子比特的半導體量子晶片架構。該研究成果近期在線發表在國產綜合性旗艦期刊Science Bulletin上。
  • 我國發布全球首款可見光通信晶片:有光即可上網
    以前大家知道光線可以提供照明,但是現在光也可以用來傳遞信息了,有光就可以上網的夢想實現了!」近日,在首屆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上,在我國研發的全球首款商品級超寬帶可見光通信專用晶片組發布會現場,中國工程院院士、可見光晶片主要研製者鄔江興教授如是說。
  • 全球首款!這家公司推出商業化的InGaN紅光Micro LED外延
    全球首款!這家公司推出商業化的InGaN紅光Micro LED外延    慧聰LED屏網報導       從劍橋大學分拆的公司Porotech宣布推出基於其獨特GaN生產技術的首款產品,也是全球首款商業化的用於Micro LED應用的原生紅光LED外延。
  • 矽基原子級兩比特量子門問世
    ,是構建原子級量子計算機的重要裡程碑。」(「可擴展的量子計算」指能夠實現的量子比特數量要具有一定的規模——擁有幾百到上千個量子比特的量子計算機才真正具有比經典計算機優越的性能,其中所有的量子比特之間應當能夠互相分辨,單獨操作,以及從整體上完全掌控它們的行為。) 他們的晶片利用掃描隧道顯微鏡進行加工。
  • AMD推出首款CDNA架構的計算加速卡Instinct MI100 一張卡就是一臺...
    北京時間11月16日晚10點,AMD正式發布了其首款基於CDNA架構的計算加速卡——Instinct MI100,以及配套的ROCm(Radeon Open eCosystem)4.0生態系統。作為新一代面向高性能計算領域的產品,Instinct MI100是首款採用CDNA架構的計算加速卡,告別了以往和遊戲顯卡採用相同RDNA架構的方案
  • 全球量子競賽再加速:百億美元市場背後,角力量子霸權 | 年度行業研究
    2020年量子計算不斷實現技術突破,習近平總書記10月16日在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中的講話,也讓量子計算被更多人關注。 事實上,2020年全球量子計算的重要玩家也都在不斷實現技術突破。未來,這既是突破摩爾定律的關鍵,也很可能是影響國際格局的重要變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