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酷動物實驗!將貓大腦切除,僅為測貓的性能力...

2021-02-25 鬼叔怪談


科技的發展,醫學的進步,其實不光是靠人類的智慧與努力,事實上動物的犧牲也佔了很大一部份!下面就給大家介紹幾個歷史上殘酷的動物實驗.

1、兔眼實驗

之前女人用的胭脂、眉筆、眼線、睫毛膏等化妝品,其實是犧牲許多慘死在實驗室裡的兔子所完成的!

為了產品的安全,避免刺激物質,必須把化妝品塗在動物的眼睛上,測試實驗物質是否會讓眼睛發炎。

這就是1944年的德萊茲測試,大部分化妝品會選白兔作為測試對象,因為兔子的眼睛不會分泌淚水。

首先讓兔子動彈不得,接著再將睫毛膏塗在白兔眼睛上1000遍,最後白兔眼睛可能會發炎、潰爛、失明.

2、貓的性能力

1960年起,美國紐約自然史博物館的科學家們對貓進行一項慘無人道的實驗,長達17年,直到亨利.史匹拉成功阻止這場實驗。

科學家為了測試貓的性能力,將貓大腦的一部分切除,破壞貓的嗅覺能力,或是將貓性器上的神經切除,破壞貓的觸覺神經。

實驗團隊將喪失各種生理機能的貓作為實驗對象,測試它們的性能力。舉例,實驗團隊會測試喪失嗅覺的貓咪是否還有騎乘行為。

遺憾的是,雖然長達17年的實驗期間生產出21篇論文,但幾乎沒有一篇被引用到科學期刊。

3、猴子實驗

1985年,國際動物保護組織PETA在加州大學河濱分校拯救一隻慘遭動物實驗的猴子Britches,當年為了進行腦神經研究,Britches被迫住在實驗室裡。

Britches的雙眼被縫上,之後被強迫戴上會反覆發出尖銳聲響的音波探測儀,整個實驗長達5個禮拜,實驗後Britches出現肌肉痙攣、精神異常等症狀。

4、太空狗萊卡

冷戰時期,蘇聯與美國展開了太空競賽,1957年11月3日,蘇聯發射了人造衛星史普尼克2號,而上面搭載著一隻名為萊卡的雌性混種狗。

想要成為太空狗必須經過重重訓練,萊卡與其他太空犬們關在狹窄小籠子長達20天,之後甚至放近離心機中,以訓練其適應太空環境。

萊卡在這場試煉中脫穎而出,成為第一隻進入太空的動物,然而因當時蘇聯人造衛星技術尚未成熟,萊卡搭成的太空艙無法回收。

最後萊卡休剋死於太空艙中,也有一說是被安樂死,直到2002年俄羅斯才透露,當年萊卡進入太空艙後數小時即因中暑而亡。

這讓我們不得不思考,生活中所使用的物品,可能也是犧牲許多動物的生命而完成的。

歡迎評論區留言,談談你的看法!

點擊關鍵詞,獲取興趣內容

黑暗料理/通靈遊戲/網紅/食人交易/恐怖電影

分屍/馬賽克/暗網歸來/密集恐懼症/不許成精

辣眼睛/東北詭事/人皮蠅/恐怖生物/細思極恐

深海巨獸/手術聊天/中世紀刑具/暗網禁片

恐怖意外/案發現場/禁畫/怪誕三人組/重口

毛骨悚然/高能/偷拍/伊藤潤二/變態狂魔

碎屍/膽小勿戳/未成年禁入/法醫靈異/禁地

鬼叔怪談,每天推送都市傳說、靈異視頻、暗網解密、奇葩獵奇、未解之謎、重案系列等,每周五、周六更新視頻節目。

拒絕白嫖!點個「在看」讓我知道你來過

相關焦點

  • 拿動物做活體實驗,全球最殘忍的動物實驗
    動物實驗在道德上或科學上都沒有正當理由。那些在做動物實驗的人指控反動物實驗者對動物「用情至深」,他們自私且自以為是地認為問題很簡單:犧牲動物生命是為了救人。
  • 科學吸(nuè)貓:貓琴、聽覺技術與貓的賽博格
    此著原意討論聲音的編碼與壓縮技術所具有的社會與文化意義,然而寫著寫著,斯特恩筆鋒一轉,忽而開始歷數聽覺技術史上以貓為對象的各種實驗,人類探索聲音的傳輸、儲存與控制的歷史,由此搖身一變,成為一部貓的受難史。這齣科學技術屠貓記裡的各種發明與實驗當然有其科技貢獻與思想史意義,但其中層出不窮的花式虐貓法依舊分分鐘讓人驚(嚇地感)嘆:還有這種操作?
  • 除了「薛丁格的貓」,原來還有這麼多與貓相關的科學理論
    由此如果將一片塗有黃油的麵包片拋到半空,,吐司永遠在塗上黃油的一面落地。二是貓翻正反射(righting reflx)和落貓問題(Falling cat problem)。簡單的說就是一隻貓有用腳著地的先天能力。
  • 愛因斯坦誕辰日思考:薛丁格的貓與量子力學的可證偽性
    量子理論認為:如果沒有揭開蓋子,進行觀察,我們永遠也不知道貓是死是活,它將永遠處於半死不活的疊加態,可這使微觀不確定原理變成了宏觀不確定原理,客觀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貓既活又死違背了邏輯思維。首先需要明確一點,薛丁格的貓是一個思想實驗,是通過建立一個宏觀事物來表達微觀屬性。我認為這個思想實驗建立的挺好,明確的表達了量子的隨機性特徵。
  • 讓薛丁格的貓跳舞起來 ——破解薛丁格的貓的思想實驗難題
    原子衰變將放出電子,那麼將這樣的原子和一隻可憐的貓放在一個黑箱子中,並通過裝置與一個電子開關控制的毒氣瓶相連。若原子在這個半衰期的時間內發生了衰變,那放出的電子將觸發電子開關,釋放毒氣瓶中的毒氣,讓貓死去;若原子沒有發生衰變,則貓存活。
  • 送命實驗:貓薄荷對老虎管用嗎?
    原因在於貓薄荷含有一種稱作荊芥內酯的化學物質,吸入後會與貓鼻子中的受體結合在一起,從而刺激與大腦相連的感覺神經元,改變大腦多個區域的活動,參與貓的情緒調節。
  • 非洲動物百科:那些「似貓非貓」的貓科動物
    主食鳥類、小獸,以小家族形式在一起,有一定的領地意識,並用尿液標記領地的範圍,獰貓跳躍能力極強,奔跑速度快,能捕捉降落或起飛時的鳥類,主要分布在非洲,西亞,南亞西北部等地。但大家在野外幾乎看不到獰貓,因為它們隱藏得非常好。獰貓大部分時候利用夜間捕食,但也會利用傍晚時光去搜尋獵物。獰貓身手矯健,常會以比較小的獵物為食, 比如跳鼠、沙兔、地松鼠、巖狸等動物。
  • 薛丁格的貓為什麼恐怖 薛丁格的貓是什麼實驗
    薛丁格通過量子力學來向世界證明了,人類在某一個空間,即使生又是死,如果按照這個實驗結論以此類推的話,就決定了我們人類未來會走向哪一個平行世界。量子力學是一種非常奇妙的力量,它可以決定人類的走向,物理學的走向。  一、薛丁格的貓是什麼實驗
  • 薛丁格的貓是不確定的貓
    薛丁格提出的一個思想實驗,是指將一隻貓關在裝有少量鐳和氰化物的密閉容器裡。鐳的衰變存在機率,如果鐳發生衰變,會觸發機關打碎裝有氰化物的瓶子,貓就會死;如果鐳不發生衰變,貓就存活。但是量子後來延伸的測不準定理,我們只能知道量子的位置或者能量,無法同時知道這兩樣。
  • 貓病特輯|貓愛滋
    貓愛滋病毒(Feline Immunodeficiency Virus),也叫貓免疫缺陷病毒,它攻擊免疫系統,使貓容易受到其他許多感染。雖然感染FIV的貓可能多年來看起來很正常,但它們最終會患上免疫缺陷,這種免疫缺陷使日常環境中發現的正常無害的細菌、病毒、原生動物和真菌可能導致嚴重的疾病。診斷為FIV的貓的平均存活時間約為5年。
  • 為什麼不抓一隻貓去做薛丁格的貓實驗?
    微觀粒子具有明顯的波粒二象性,在量子世界中可用波函數描述一個粒子的狀態,波函數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可以展開為多個本徵態的疊加。就好像一個粒子既處在位置A又處在位置B,既是自旋向上又是自旋向下。當對這個粒子進行測量時,粒子會坍縮到它的本徵態,所以測量的時候只會測量到粒子處在一個位置,自旋只能有一個方向。
  • 為什麼不抓一隻貓去做薛丁格的貓實驗?
    微觀粒子具有明顯的波粒二象性,在量子世界中可用波函數描述一個粒子的狀態,波函數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可以展開為多個本徵態的疊加。就好像一個粒子既處在位置A又處在位置B,既是自旋向上又是自旋向下。當對這個粒子進行測量時,粒子會坍縮到它的本徵態,所以測量的時候只會測量到粒子處在一個位置,自旋只能有一個方向。
  • 老鼠不怕貓?它們可能被弓形蟲「控制」了
    老鼠不怕貓? 它們可能被弓形蟲「控制」了剛地弓形蟲是一種常見於貓身上的寄生蟲,此前的研究認為,弓形蟲會針對性地使小鼠不再害怕貓科動物,從而更容易被後者吃掉,幫助弓形蟲通過貓糞傳播。而據一項發表於《細胞報告》上的新研究,弓形蟲並非特異性地減輕被感染小鼠對貓的恐懼,而是普遍降低它們的焦慮和對風險的感知。實驗中,被感染小鼠對貓和非天敵動物氣味的好奇心並無明顯差異,但都大於未感染小鼠。這一行為改變主要與寄生蟲造成的腦組織囊腫及慢性神經炎症有關,而非其對特定神經元的直接幹擾。
  • 世界僅中國特有的貓科動物: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世界第二大「貓」
    世界僅中國特有的貓科動物,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世界第二大「貓」:荒漠貓。荒漠貓只有中國才會有,而且數量十分稀少,易危級。荒漠貓簡介1、荒漠貓形態荒漠貓被毛沙黃色,淡藍色的眼睛,臉上道條紋和腿上的環形紋比較淡。
  • 你也可以看懂,量子力學的困惑,測不準原理 薛丁格的貓 !
    薛丁格薛丁格的貓 只是幫助人們理解量子世界 的一種思想實驗!薛丁格的貓是1935年由物理學家薛丁格提出的一種思想實驗,由於人們對微觀世界的種種現象感到困惑,所以薛丁格就藉助宏觀世界中較易理解的事例 來解釋微觀世界的困惑現象。
  • 科學真相:養貓的人會被寄生蟲「操縱」大腦?
    比如正常的老鼠會害怕貓的氣味,但是當老鼠感染了剛地弓形蟲後,就會變得不僅不懼怕貓,而且還會主動靠近貓。後來科學家們發現,那些吃了被剛地弓形蟲感染的老鼠的貓,也同樣會被感染剛地弓形蟲。原來,貓就正是剛地弓形蟲的目標——最終宿主。
  • 貓有貓薄荷可以吸,那狗呢?狗子:主人的氣味就是我的「狗薄荷」
    而這些貓咪的軟肋裡最廣為人知的,就是貓薄荷。 要說這貓薄荷啊,可是聲名遠播,被我們戲稱為「貓界毒品」,無論你是什麼貓,聞一下貓薄荷,保管你四腳酸軟,兩眼翻白,繼而神志不清,癱在地上失去反抗能力。
  • 謎一樣的量子力學:從測不準原理到薛丁格的貓
    量子物理學從1927年的海森堡的測不準原理到1935年薛丁格的貓,科學特別是量子物理學給我們營造了一種謎一般的假象。雖然它們會涉及深刻的哲學問題,然而科學畢竟不是形上學的哲學。量子計算機更是打破了傳統的經典世界中基本計算單元「非0即1」的狀態,而是可以多種狀態疊加存在,光量子計算機能把幾十萬年的運算時間縮短為幾秒鐘。
  • 像貓那樣「緩慢眨眼」 你和貓主子的關係將變得更親密
    第二步:想和貓「主子」互動,你就眨眨眼該論文將貓的眨眼行為稱為——緩慢眨眼序列(the slow blink sequence),通常涉及一系列的半眯眨眼,而後是長時間睜大眼睛或閉眼。為了驗證這一行為對人貓交流的促進效果,研究人員設計了兩個實驗,以確定貓是否會對緩慢眨眼的人做出別樣的反應。
  • 「豈有此理·物理卷」薛丁格的貓!
    就比如在雙縫幹涉②實驗時,電子或光子總能同時經過兩條縫的疊加狀態,但當人們有意識地觀察追蹤單個電子時,它們總是通過單縫,不存在疊加態了。但是,人的好奇心是無窮的。薛丁格設想了一個實驗,將微觀的不太直觀的疊加態衍生為宏觀可理解的疊加態。實驗思想簡單說就是:假設在一個密閉盒子裡有一隻貓,以及少量放射性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