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塞佩·託納多雷是我最喜愛的導演之一,他出生於義大利美麗的西西里島,這個地方多次出現在他的影片中,作為一名享譽全球的導演,他的每一部都通過精心打磨,塑造的每一個經典人物,都如同真實存在的,栩栩如生,映射著每一位觀眾。我看的他的第一部電影,是他的時光三部曲的第一部《天堂電影院》,電影給我帶來的那種感官體驗和直達內心的情感,是我久久不能忘懷的,該片曾榮獲坎城電影節評審團大獎和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影片講述了義大利西西里島的一個電影院的故事,二戰時期,童年的多多在教堂做助祭,在那個年代,所有的電影要經過嚴格的檢查才能放映,會把吻戲之類的剪掉,而古靈精怪的多多對剪下來的電影充滿好奇,他請求電影放映員艾佛瑞多把剪下來的膠片給他,但艾佛瑞多並不同意,於是,多多悄悄趁他不注意,悄悄拿走了。艾佛瑞多很喜歡多多這個孩子,他把自己所知道的電影知識都教給多多,一次意外,電影院引發了火災,導致艾佛瑞多雙目失明,電影院也被燒毀了。
後來,一位中了彩票的村民,重新修建了電影院,多多成為了鎮上唯一的放映員,但他感覺並不高興,因為艾佛瑞多沒有在他身邊了。在得知多多可能會因為工作放棄學業之後,他告訴多多「千萬不能放棄上學,你不可能一輩子都放電影」。多多給艾佛瑞多講自己愛上了一個叫艾琳娜的女孩,他們相戀了,但是艾琳娜的父親不同意她們在一起,多多要去參加兵役,而艾琳娜要去讀大學,艾佛瑞多給多多講了一個士兵與公主的故事來開導他,多多服完兵役回來,第一時間就是去看望自己的老朋友艾佛瑞多,多多告訴他再也沒有艾琳娜的消息,艾佛瑞多勸告情場失意的多多離開西西里,去羅馬追尋自己的電影夢想。多多聽了艾佛瑞多的話,只身前往羅馬,這一去就是三十年過去了,多多成為了知名導演。有一天,母親在電話裡告訴多多,艾佛瑞多去世了,時過境遷,多多又回到小鎮上,為艾佛瑞多作最後的道別。
「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你就會以為這就是全世界,每天呆在這裡,會把這裡當成是全世界,不再追尋,不再擁有,你得離開一陣子。」
艾佛瑞多之於多多亦師亦友,他教多多放電影,多多拿媽媽給他買牛奶的錢偷偷去看電影,被媽媽發現,艾佛瑞多替他解了圍,當多多提出要和艾佛瑞多做朋友時,艾佛瑞多說:「擇友看長相,擇敵看智商,你太聰明了,不能當朋友。」多多在艾佛瑞多被考題難住時給他打小抄,電影院著火時多多不顧危險奮力把艾佛瑞多救出來。在多多快樂的年少時光裡,艾佛瑞多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成為他成長的引路人。
隨著電視的普及,電影院已經荒廢,多多腦海裡閃過以前的種種記憶,仿佛又回到了以前和艾佛瑞多在一起放電影的日子。最後,被拆掉的電影院,就像記憶中和艾佛瑞多在一起的日子再也回不去了。艾佛瑞多在臨終前為多多留下一卷膠帶,多多把它接上放映機,裡面是那些年被剪下來的吻戲鏡頭,那是屬於不同時代的愛情故事。這一段不僅感動了多多,也讓觀眾潸然淚下。關於艾佛瑞多送給送多多這個禮物的目的,觀眾眾說紛紜,有人說是因為艾佛瑞多的因為阻攔感到愧疚,在導演剪輯版裡,表明了是艾佛瑞多故意隱瞞了艾琳娜的消息,幹預了他們的愛情。直至中年,多多再也沒有遇到過像艾琳娜那樣能讓他魂牽夢繞的女人。我想這個原因也能說通吧,艾佛瑞多一輩子沒離開過小鎮,他想多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他把自己的夢想也寄托在了多多的身上。如果多多跟艾琳娜在一起,他可能不會去羅馬,也就不會有今天的成就。但我覺得更多的是他想告訴多多,許多東西都會隨著時間而流逝,唯有留在熒幕上的才是永恆。
說回導演託納多雷,在他創作出《天堂電影院》時,他才32歲,卻有著紮實的功底。多多與艾琳娜在雨中不顧一切地擁吻,觀眾能感受到他們對彼此真摯而熱烈的愛,以及衝破一切禁錮的決心;在車站艾佛瑞多送別多多的時候,他的臉上沒有不舍,表現得很平靜,鏡頭切換成神父在人群中激動地對多多大喊:「多多,永別了」,映射了艾佛瑞多內心想要對多多說的話,導演通過周圍的人或事物,來間接表現主體的心理活動。
託納多雷的作品大多為濃鬱的浪漫主義風格,從他的作品中,能看出他對電影的熱愛,影片有個小細節,中年的多多拿著艾佛瑞多送給他的膠片來到私人電影,放映的男孩就是託納多雷本人扮演的,我猜測這可能也是一種象徵手法吧,多多是影片裡虛構的人物,也象徵託納多雷自己,他所呈現給觀眾的,就像是他親身經歷過一般,電影創作會給他帶來名譽和財富,但也會因為種種原因,丟失親情、愛情或友情,但他把自己丟失的這些用電影記錄下來,傳遞給觀眾,便是值得的。如博爾赫斯所說:「人把期望,美好,冀望,給了熒幕,給了另外一個電影世界。」
多少人愛你遺留銀幕的風採,
多少人愛你遺世獨立的姿態,
你永遠的童真赤子的期待,
孤芳自賞的無奈,
誰明白你細心隱藏的悲哀,
誰了解你褪色臉上的緬懷。
————《給電影人的情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