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博大精深,5000多年的文明史譜寫出了璀璨的1頁。光古人留下來的文學典籍就足夠驚豔世界了,如《山海經》就是其中的瑰寶。這本書誕生於幾千年前的先秦時代,共有18卷,並非1人所作,而由多人完成。就它所描寫的類型而言,這古籍有點像科普類的作品了,因為涵蓋面太廣,從神話故事到傳說怪獸,還有地理民俗等好多領域都囊括其中。
《水經注》是酈道元所寫的地理類古書,它給我們研究中華古代的好多地理知識有很大的幫助,而這個《山海經》足比《水經注》早了1400多年,也講了不少的地理知識。不過歷史學家卻沒單純地把《山海經》歸為地理類古籍,反而說它更像1部古代的百科科普書籍了。
因為它包羅萬象,幾乎涵蓋了歷史、地理、神話、風俗、醫學等一系列的條條款款,但有些古地名與傳說神獸卻壓根兒找不到相對應的點,這也讓其籠罩了神話志怪的色彩。大禹治水也是《山海經》裡的著名故事。早在4000多年前,人類還生活在水患成災的環境中,好多人的家園一不留神就被水給衝走了。
在這種情況下,禹站了出來,他使用疏通的方法總算根治了水患。後來舜把帝位就讓給了大禹,因此禹也是遠古時的有名君主。不過到了公元前2100年,禹的兒子啟卻自己做了大王,建立了夏王朝,從此開啟了家天下的模式。這個橋段也得到了歷史學家的認可。
黃帝戰蚩尤是遠古時代的半歷史半神話傳說,而在《山海經》的《大荒北經》裡就有這些相關記錄。5000多年前,華夏首領黃帝帶著部族在黃河流域繁衍生息,然而蚩尤部卻經常騷擾黃帝的部落。後來黃帝聯合炎帝一起打敗了蚩尤,穩定了華夏部落的發展局面,這才經過不斷的休養生息形成了偉大的華夏文明。
不過在故事裡也穿插了應龍、雨伯、九天玄女等神話人物,讓這段歷史顯得更加精彩。就在不久前,美博士卻在仔細研究了後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其實這部典籍所說的並非神話傳說,而是人類文明丟失的一環。為何他敢這麼肯定地說出這樣的話呢?
原來據這個美博士研究發現,《山海經》所描寫的部分情節竟與現在美洲存在的一些風土人情幾乎一致。因此專家們得出了結論:《山海經》所說的那些地理風情都是真的,只不過後來那些居民卻從中華大地搬到了其他大陸居住,比如美洲。
由於他們搬到了其他的地方生活,所以才顯得這本書中描述的地理風情好像不存在一樣,只不過這些人與事物搬到了別的位置而已。與此同時,專家還認為,出現這種情況與第2次冰河世紀發生的洪災有關,那會兒歐亞大陸被淹沒了,因此這些居民才被迫搬走了。不過這個說法還缺少有力的相關證據,相信隨著時間推移真相也就出來了。
《山海經》可以說一本經典之作,古往今來,眾多名人大家都對這本書予以高度評價。賈平凹這樣評價《山海經》:中國人的文化思維都在《山海經》由此可見,《山海經》魅力無窮。
筆者向大家推薦一本很實用的白話版《山海經》,除了文字描述之外,還附加了圖冊,現在這4套書只要129元,僅僅是一頓飯錢,對每個人來說,《山海經》都能夠開拓視野,喜歡的朋友點擊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