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望的民主黨做夢也沒想到,一直被川普蔑視的新冠病毒,竟然挽救了美國岌岌可危的三權分立制度。
以往令國人最不自信的就是美國制度優勢,而最能體現這個優勢的就是多黨體系。然而,翻遍美國憲法及修正案,沒有一個字提及政黨制度。
因為編寫憲法的美國獨立先賢多是古典理想主義者,認為有政黨就有黨同伐異的結黨營私。所以美國的開國總統華盛頓當政時期,美國沒有任何黨派。
在華盛頓執政末期,內閣中未來第二任總統漢密爾頓和未來第三任總統傑弗遜政見相左,逐漸形成兩大勾心鬥角的政治集團,並在兩百多年前分別創建了聯邦黨和民主共和黨,這也是今天美國兩大黨的前身。
華盛頓對此深惡痛絕,無力回天的華盛頓心灰意冷之下,兩屆任期結束後放棄了終身總統寶座。後來美國為了避免再出現羅斯福這樣超長任期的總統,憲法修正案規定,美國總統不得超過華盛頓的任期,這也是一個人最多只能擔任兩屆總統的由來。
二百二十年前,準備告老還鄉華盛頓發表了著名的《告別詞》,他用大段篇幅警告國民:「黨派終將成為狡猾奸詐、野心勃勃、毫無原則的人,用來顛覆人民權力的政治工具,最終把個人利益,以公眾利益的名義,建立在自由的廢墟上……」
黨爭在第二任總統漢密爾頓卸任時,因一件捐官案達到了白熱化。
雖然美國歷史並不久,但卻有一個自古以來的捐官傳統。獲勝的黨派為感謝競選時金主捐資納粟的幫助,會提供一些官職作為利益交換,這種合法化的賣官鬻爵,從美國建國維持至今。
比如為川普競選籌款最多的姆努欽獲任財政部長,而共和黨長期金主美孚石油董事長蒂勒森得到國務卿肥缺,這也是蓬佩奧的前任。還有富有的加州美容醫生岡特,因為給了共和黨巨額支票,雖無絲毫外交和政治經驗,也被桃李相報任命為駐外大使,美國外交政策可想而知。
二百年前,這些人的同道老前輩馬伯利,嗯,這跟馬伯庸不是叔伯兄弟。馬伯利花了錢,卻沒等到烏紗帽下來。託關係打聽,原來漢密爾頓卸任前雖然籤發了任命狀,卻沒來及下發。就像你錢花在魯迅身上,跟我周樹人有什麼關係?接任總統傑弗遜怎能當這冤大頭,國務卿麥迪遜領會老闆的意圖,扣押封存了任命狀。
傑弗遜不當冤大頭,馬伯利更不願意當,一怒之下做了前所未有的事,把聯邦政府告到了聯邦高法。
時值漢密爾頓率領的第一大黨落敗,首席大法官馬歇爾審時度勢,分析如果做出不利聯邦黨的判決,美國第一次政黨權力難以保證和平交替。
可是那時候的美國高法可沒有後世的不二權威,能裁決戈爾與小布希誰當總統,判定全美執行米蘭達警告。因為美國的憲法並沒有給予高法向聯邦機構指手畫腳的特權,也沒有所有政客服從最高法院的判決的慣例。一無軍權,二無財權,缺乏軍政支持的高法是三權最弱的一環。
馬歇爾處在進退維谷的境地,輸贏都會兩面不天討好。馬歇爾是漢密爾頓任命的聯邦黨人首席大法官,如果判定馬伯利輸了,等於打知遇恩人的臉。而判決馬伯利贏,則會引發更大的混亂。
新當選的總統傑弗遜和國務卿麥迪遜有備而來,傑克遜明確交待麥迪遜,確保任命狀去它該去的垃圾桶裡。預示有備而來,有錢有槍的傑克遜,根本不會鳥任何相反判決,這樣反而會讓高法顏面無存,從此淪為再無權威的笑柄。
殫精竭慮半月之久的馬歇爾最終想出妙招——踢皮球。
馬歇爾在判決書上引證憲法第3條第2款說:「涉及大使、其他使節和領事以及以州為一方當事人的一切案件,最高法院具有原始管轄權,對上述以外的所有其他案件,最高法院具有上訴管轄權。」
這意思明白白,就是定性越級上訪了,高級別的人案子,我能直接管,你馬伯利目前平民一個,得先從基層法院打起,最後上訴到高法我才能管理。
就像現在民告官設置的重重障礙一樣,富商馬伯利本來就是出口怨氣的,有說法就行,讓他從基層打官司,就認為是瞎耽誤工夫了,於是主動撤訴了。
這判決雖然犧牲了馬伯利個人利益,卻照顧兩黨的面子。馬歇爾通過判例,為高法爭得解釋憲法的權力,及令政府和國會服從判決的權威。兩黨也一致聽命高法判決,同時發現高法裁決兩黨爭端的奇妙。高法又不同政府和國會需要選舉爭奪,高法9名大法官可以不經選舉由時任總統任命。控制高法,也就掌握了令美國所有政客聽令的權杖。從此高法成為兩黨爭權的又一戰場。
2016年3月,共和黨總統任命的大法官安東寧·斯卡利亞去世,時任民主黨總統歐巴馬提名梅裡克·加蘭為大法官,如果成功,立場傾向民主黨的大法官將有5名。
歐巴馬的提名被共和黨幕後黨魁參議院多數黨領袖麥康奈爾拒絕,麥康奈爾在國會發表拒絕的理由:新一任大法官的任命將決定美國最高法院在未來對重要案件的判決結果,因此必須由下一任美國總統,而不是即將卸任的歐巴馬進行提名。
如此冠冕堂皇,搞得民主黨和歐巴馬自慚形穢,暗責自己太雞賊,所以任命機會就留給了未來當選總統川普。
最終川普提名傾向共和黨戈薩奇,共和黨法官5比4領先。
2020年9月18日,宣誓要熬過川普下臺民主黨立場大法官金斯伯格感染新冠去世,享年87歲。川普不顧任何政治禮儀,在老法官去世第二天就冒天下之大不韙,提名保守立場艾米·巴雷特為大法官。
這遭到民主黨一致反對,他們照搬麥康奈爾的四年前的演講,呼籲讓下屆總統提名新任大法官,依舊是參議院多數黨領袖的麥康奈爾讓人見識怎麼應對打臉:我們國會人多,自然有權提名,反對無效。
又是輪到民主黨傻眼了。
倘若這次川普的提名獲得通過,那麼在高法共和黨大法官將以6比3遙遙領先。從此共和黨1991年5比4領先以後,民主黨在高法一直未有翻盤機會。6比3則更是令人絕望的差距,而川普任命的終身制大法官也是年富力強,提名時還不到50歲。
共和黨掃除未來推出保守政策的司法障礙,三十年內看不到翻盤機會,無可奈何的民主黨勢必質疑高法的判決,進而採取削弱高法權威的策略。兩百年前馬歇爾妥協換來三權分立的默契,面臨岌岌可危的局面。
或許金斯伯格老太太在天有靈,又一次給出天佑美國的機會。川普因為金斯伯格大法官感染新冠病毒得來機會,最終又因新冠病毒失去。
為了向民主黨示威,表達眾志成城的團結,共和黨全體出席川普提名大法官儀式。恰恰這場儀式,新冠病毒把共和黨一鍋燴,川普夫婦獲染新冠,至少兩名參議院確診。
確診參議院必須進行至少14天隔離治療,期間將缺席大法官任命投票。按參議院投票規則,缺席參議院可以委託投票,但委託投票影響最終結果,將視為無效投票。目前參議院共和黨51比49領先,民主黨定然一致投反對票,而缺席的這兩票恰恰能影響最終結果,所以將是無效投票。
排除共和黨不會再有人感染,那麼投票結果是49比49,未過半數提名失敗。
距離美國總統大選僅剩不到1月時間,就算川普痊癒,也不具備再次提名任命的時間了。如果拜登當選,必然重新提名新的大法官,4比5的差距,民主黨還有翻盤的曙光。
天道昭彰,報應不爽。成為新冠,敗也新冠。現實波譎雲詭遠比劇本更精彩,這正是機關算盡,反誤了卿卿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