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光譜望遠鏡之王」興隆「巡天」

2020-12-06 中國青年網

  人民網承德6月5日電 (記者王明浩、武海波)4日,國家重大科學工程——世界上口徑最大的大視場望遠鏡「拉莫斯特」望遠鏡通過國家竣工驗收,正式開始在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興隆觀測基地執行「巡天」任務。

  目前世界上天文望遠鏡有兩大類,一類是哈勃望遠鏡那種盯緊單個天體、觀察細節的望遠鏡,一類就是「拉莫斯特」這種重視廣度的望遠鏡,用普查的方式大規模觀測天體,叫做「巡天」,能為大量天文工作提供基本素材。

  此次通過驗收的「拉莫斯特」望遠鏡應用主動光學技術控制反射改正板,是迄今世界上口徑最大的大視場望遠鏡和光譜獲取率最高的望遠鏡,由於它的大口徑,在曝光1.5小時內可觀測到暗達20.5等的天體,一次可觀測4000個天體,觀測能力是國際上同類望遠鏡的10到15倍。由於它的大視場,在成像的焦面上裝著4000根可自動定位光纖,能將遙遠天體的光分別傳輸到多臺光譜儀中,同時獲取它們的光譜,成為世界上光譜獲取率最高的望遠鏡。

  安裝「拉莫斯特」望遠鏡的國家天文臺興隆觀測基地,位於燕山主峰南麓,海拔960米。這裡天文寧靜度好,大氣透明度好,每年有240-260光譜夜,100-120測光觀測夜,適於這個先進的天文望遠鏡發現一個更清晰、更有深度的宇宙。

相關焦點

  • 中國郭守敬巡天望遠鏡構建世界最大恆星光譜庫
    700多年後,以郭守敬命名的光譜巡天望遠鏡(全稱: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望遠鏡)探尋宇宙又獲得重要進展。郭守敬望遠鏡巡天4年來,已捕獲700餘萬條高質量恆星光譜,超過此前全球所有已知光譜巡天項目獲得數據的總和。什麼是光譜?
  • 郭守敬巡天望遠鏡構建世界最大恆星光譜庫
    700多年後,以郭守敬命名的光譜巡天望遠鏡(全稱: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望遠鏡)探尋宇宙又獲得重要進展。郭守敬望遠鏡巡天4年來,已捕獲700餘萬條高質量恆星光譜,超過此前全球所有已知光譜巡天項目獲得數據的總和。什麼是光譜?
  • 中國郭守敬天文望遠鏡發布首批巡天光譜數據研究成果
    我國自主創新研製的世界上光譜獲取率最高的郭守敬望遠鏡——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LAMOST)可以幫助您。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19日在位於和河北省承德市的興隆觀測站宣布,使用中國自主創新研製的郭守敬望遠鏡,中外科學家取得一批有影響力的研究成果。 興隆觀測站距離中國元代天文學家郭守敬(公元1231年-1316年)的家鄉河北邢臺約570公裡。
  • 探索| 突破世界技術難題,「光譜之王」LAMOST讓銀河系有了新「畫像」
    交匯點訊  4月以來,郭守敬望遠鏡(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英文縮寫LAMOST)捷報頻傳:中國LAMOST發現目前銀河系中自轉最快恆星,LAMOST巡天光譜總數達1448萬條成為光譜之王,LAMOST去年收穫「發現恆星級黑洞」等11項代表成果……  累累碩果背後,「LAMOST的核心創新和關鍵技術」正是來自中國科學院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
  • 我國架起世界光譜望遠鏡之王
    據新華社河北興隆6月4日電(記者吳晶晶)目前國際上口徑最大的大視場望遠鏡、國家重大科學工程——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LAMOST)項目4日在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興隆觀測基地通過國家竣工驗收。  LAMOST項目2001年8月正式開工建設,2008年10月建成,國家投資2.35億元。
  • 中國架起世界光譜望遠鏡之王
    昨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興隆觀測基地的「大天區面積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通過國家驗收。這座耗資2.35億元人民幣的超級望遠鏡,突破了國際上半個世紀以來天文望遠鏡大口徑和大視場難以兼備的瓶頸,是一架中國自主創新設計、在技術上極具挑戰性的大視場兼備大口徑光學天文望遠鏡,也是世界上光譜獲取率最高的望遠鏡。  它將使人類觀測天體光譜的數目提高到千萬量級,為中國在宇宙大尺度結構、銀河繫結構、星系物理等重要領域的研究提供世界一流的觀測設備。
  • 江蘇文化日曆 | 世界口徑最大光譜天文望遠鏡:LAMOST
    1996年5月22日,南京天文儀器研製中心發明的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通過國家科委的審定。這一技術攻克了天文望遠鏡大口徑與大視野無法統一的難題,被譽為天文望遠鏡的一次革命。
  • 【前沿】中國發布世界最大的恆星光譜參數星表
    「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LAMOST)首批巡天光譜數據正式對全世界發布。在海拔900米的燕山主峰霧靈山南麓興隆觀測站,郭守敬望遠鏡(LAMOST)便成了這裡的「仙」。LAMOST是我國自主創新研製的中星儀式主動反射施密特望遠鏡。
  • 如此「鏡界」 盤點天文望遠鏡的世界之最(圖)
    這也是「幽靈星系」 的真實面貌首次被天文望遠鏡觀察到。  今年5月的蒼穹熱鬧非凡,不少天文愛好者已經開始「摩拳擦掌」,等候著日環食、半影月食等罕見天文現象的接踵而至。  然而對於天文學家來說,赤手空拳地上陣可不行。這不,近期全球似乎開展起一場興建天文望遠鏡競賽,儘管多種「世界之最」的頭銜數易其主,但為了更進一步的了解神秘星空,研究人員必須不斷地升級裝備。
  • 走進國家天文臺興隆觀測站,兩岸媒體人回望LAMOST十載巡天路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張麗媛】東經117°34′38″,北緯40°23′45″,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興隆觀測站隱匿在河北省興隆縣燕山山脈深處。在每個晴朗的夜晚,9臺「觀天之眼」默默守望星空。據介紹,興隆觀測站目前口徑大於50釐米的望遠鏡共有9臺,分別為:郭守敬望遠鏡(LAMOST)、2.16米天文望遠鏡、1.26米紅外望遠鏡、1米反光望遠鏡、60/90釐米施密特望遠鏡、85釐米反光望遠鏡、80釐米反光望遠鏡、60釐米反光望遠鏡、50釐米反光望遠鏡,具備完備的高、中、低色散光譜和高精度測光觀測設備,探測能力覆蓋光學波段和近紅外波段。
  • 捕捉「黑洞之王」的望遠鏡是南京造!未來有望「搬家」或再造一臺
    這個發現「黑洞之王」的「功臣」——郭守敬望遠鏡,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設計和製造。這個世界獨一無二的望遠鏡背後有哪些故事?它又是憑藉怎樣的「絕技」顛覆了人們對恆星級黑洞形成的認知呢?帶著這些問題,現代快報記者獨家專訪了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崔向群。
  • 科學網—LAMOST巡天引領者
    LAMOST巡天引領者 趙永恆 國家天文臺黨委委員、研究員,現任郭守敬望遠鏡(The Large Sky Area Multi-Object Fiber Spectroscopic Telescope,簡稱LAMOST)運行和發展中心常務副主任等,曾任國家重大科學工程LAMOST項目總經理、北京天文學會理事長、世界數據中心天文學科中心主任。
  • 中國光譜天文望遠鏡通過驗收 創世界之最(附圖)
    中國國家重大科學工程——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英文簡稱LAMOST),六月四日在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河北興隆觀測基地通過國家竣工驗收。中新社記者孫自法/攝中新網興隆6月4日電 (記者孫自法)中國國家重大科學工程——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英文簡稱LAMOST),四日在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河北興隆觀測基地順利通過國家竣工驗收。LAMOST是中國科學家自主創新設計、在技術上極具挑戰性的新型大視場兼備大口徑的光學天文望遠鏡。
  • 中國「光譜之王」成功圍獵「黑洞之王」
    700多天追逐神秘的星星2016年初,中科院國家天文臺郭守敬望遠鏡科學巡天部主任張昊彤和中科院院士、雲南天文臺韓佔文提出利用郭守敬望遠鏡觀測雙星光譜,開展雙星系統的研究計劃,並選擇了3000多個天體進行了為期兩年的光譜監測。
  • 星海尋「鋰」 郭守敬望遠鏡完成一期光譜巡天觀測
    郭守敬望遠鏡完成一期光譜巡天觀測,成果豐碩——星海尋「鋰」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沈 慧  在茫茫宇宙中搜尋富鋰巨星難度之大,閆宏亮形容為「星海裡撈針」。但人類探索的腳步並未就此放慢,理由是「雖然富含鋰元素的巨星十分稀有,但在揭示鋰元素起源和演化上具有重要意義」。  仰望星空,解碼未知宇宙。2009年,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郭守敬望遠鏡(LAMOST)竣工,很快投入使用。它突破了天文望遠鏡大口徑與大視場難以兼得的瓶頸,成為目前世界上口徑最大的大視場望遠鏡。
  • 時域中解析度光譜巡天首項成果發布
    近日,北京師範大學天文系宗偉凱博士、付建寧教授等人發布了LAMOST-Kepler/K2時域中解析度光譜巡天的首項成果,相關論文發表於《天體物理學報增刊》。據悉,美國Kepler(克卜勒)空間望遠鏡於2009~2013年對天鵝座和天琴座附近的Kepler天區進行了長達四年的連續測光觀測,並於2014~2018年進行了第二階段觀測,簡稱K2任務。
  • LAMOST一期光譜巡天取得系列亮點成果
    [video:20180808郭守敬望遠鏡發布光譜巡天重大成果:一期巡天共發布光譜901萬條_1])已圓滿完成一期光譜巡天觀測。一期巡天共發布光譜901萬,其中高質量光譜(信噪比大於10)777萬,確定534萬組恆星光譜參數。LAMOST發布的光譜數是世界上其他巡天項目發布光譜數總和的1.8倍。該數據集(DR5)已於2017年12月31日對國內天文學家和國際合作者發布。  LAMOST是我國科學家自主創新研製的一架主動反射施密特天文望遠鏡。
  • 我國天文望遠鏡巡天新發現:銀河系比以前認為的更大!
    已圓滿完成一期光譜巡天觀測,並取得了一批高顯示度的亮點成果。▲視頻:郭守敬望遠鏡發布光譜巡天重大成果經過五年觀測,LAMOST一期巡天共發布光譜901萬條,是世界上其它巡天項目發布光譜數總和的1.8倍。利用LAMOST數據,天文學家在搜尋奇異天體、給銀河系重新畫像等研究領域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
  • 郭守敬望遠鏡捕捉黑洞之王 發現迄今最大恆星級黑洞
    記者近日從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獲悉,中國天文學家依託我國自主研製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郭守敬望遠鏡(LAMOST),發現了一顆迄今為止質量最大的恆星級黑洞,並提供了一種利用LAMOST巡天優勢尋找黑洞的新方法。這顆70倍太陽質量的黑洞遠超理論預言的質量上限,顛覆了人們對恆星級黑洞形成的認知,有望推動恆星演化和黑洞形成理論的革新。
  • 同時觀測4000個天體,世界上光譜獲取率最高的望遠鏡為銀河畫像
    天文望遠鏡的出現改變了人們認識宇宙的方法,提升了人們探索宇宙的能力。甚至可以說,沒有望遠鏡的誕生,就沒有現代天文學的今天,隨著望遠鏡各種功能和性能上的改變和提高,人類認識宇宙的能力也在迅速提升。在國家天文臺興隆觀測站,有這樣一臺世界聞名的天文望遠鏡,世界上口徑最大,視場最大的天文望遠鏡,它就是郭守敬天文望遠鏡(以下稱LAMOST),正以深隧目光巡視著宇宙中奧秘。那麼,它有怎樣的本領?靠什麼本事來巡視宇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