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觀測4000個天體,世界上光譜獲取率最高的望遠鏡為銀河畫像

2020-12-03 科技界新鮮事

天文望遠鏡的出現改變了人們認識宇宙的方法,提升了人們探索宇宙的能力。甚至可以說,沒有望遠鏡的誕生,就沒有現代天文學的今天,隨著望遠鏡各種功能和性能上的改變和提高,人類認識宇宙的能力也在迅速提升。

在國家天文臺興隆觀測站,有這樣一臺世界聞名的天文望遠鏡,世界上口徑最大,視場最大的天文望遠鏡,它就是郭守敬天文望遠鏡(以下稱LAMOST),正以深隧目光巡視著宇宙中奧秘。那麼,它有怎樣的本領?靠什麼本事來巡視宇宙呢?

LAMOST是我國歷經十七個年頭,打造出的一臺我國最大的光學望遠鏡和國際上最大口徑的大視場光學望遠鏡,集無數黑科技於一身,被無數讚譽包圍。自2009年建成以來,不僅打破了世界上大視場望遠鏡不能兼有大口徑的瓶頸,而且還被國際上譽為「建造地面高效率的大口徑望遠鏡最好的方案」,與國際上同類型的著名的美國斯隆數字巡天計劃和澳大利亞英澳天文臺2dF巡天相比,LAMOST望遠鏡在口徑上和觀測效率上都有了極大的飛躍,使我國在大規模光學光譜觀測和大視場天文學研究上,躋身於國際領先行列。

資料顯示,LAMOST是世界上首次在一個光學系統中同時採用了兩塊大的拼接鏡面,在其反射施密特改正鏡上同時採用了薄鏡面主動光學和拼接鏡面主動光學技術,在主動光學技術中首次採用兩塊大拼接鏡面技術,將37塊1.1米六角形子鏡拼接成6.67米×6.58米的主鏡,24塊1.1米六角形子鏡拼接成的5.72米×4.4米反射施密特改正鏡,在一塊鏡面上同時實現應用拼接和可變形鏡面主動光學技術,通過4000根光纖單元在焦面上的精確定位,利用光纖、自動光纖定位裝置和20臺光譜儀,可以同時觀測4000個天體光譜,成為世界上同時接收並處理光譜數據最多,光譜獲取率最高的望遠鏡。另外,LAMOST還以其巧妙的構思和設計突破了世界上光學望遠鏡大視場同時兼備大口徑的限制,成為了世界上視場最大,口徑最大的望遠鏡。

日前,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發出短消息稱,經過9年的沉澱,LAMOST共觀測到901萬條光譜,其中高質量的光譜高達777萬條,並確定了534萬組恆重光譜參數,產生的光譜數是世界上其他巡天項目發布的光譜總數的1.8倍。LAMOST還為銀河系重新畫像,將銀河系的半徑的尺寸由2017年的6.5萬光年擴大到了現在了10萬光年,確立了更精確的銀河系的尺寸。8月7日,LAMOST科研團隊更在宇宙中首個發現了目前人類已知鋰元素含量最高的恆星,約為同類天體的3000倍……

9年時間默默無聞,如今,LAMOST再次成為耀眼的明星,向人們展示著它觀測到宇宙的深奧,展示關璀璨的銀河系,展示著宇宙中暗能量和暗物質的神秘的力量……

【歡迎大家發出您的認識,歡迎大家評論】

【如果您對本文還算滿意,請您點讚或轉發,謝謝鼓勵和支持】

【關注我們,獲取您關心的訊息】

相關焦點

  • 「世界光譜望遠鏡之王」興隆「巡天」
    人民網承德6月5日電 (記者王明浩、武海波)4日,國家重大科學工程——世界上口徑最大的大視場望遠鏡「拉莫斯特」望遠鏡通過國家竣工驗收,正式開始在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興隆觀測基地執行「巡天」任務。  目前世界上天文望遠鏡有兩大類,一類是哈勃望遠鏡那種盯緊單個天體、觀察細節的望遠鏡,一類就是「拉莫斯特」這種重視廣度的望遠鏡,用普查的方式大規模觀測天體,叫做「巡天」,能為大量天文工作提供基本素材。
  • 探索| 突破世界技術難題,「光譜之王」LAMOST讓銀河系有了新「畫像」
    幾經討論,多年來天文學研究中經過諸多嘗試仍未能解決的難題——建造一種大視場兼備大口徑的能夠開展一次觀測數千天體光譜的大規模光譜巡天天文望遠鏡被迅速聚焦。  望遠鏡之所以越做越大,是因為天文學家在追求它的大視場和大口徑。「大視場是指望遠鏡可觀測到的星空的面積足夠大,這樣就可以同時觀測更多星星。大口徑是指鏡面直徑大。」
  • 國產望遠鏡帶你看「全新」銀河系
    千年之前,宋代詞人秦觀夜觀星空,看到夜空中明亮的牛郎織女星,為銀河相隔。觸景生情,寫下了後世廣為流傳的「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銀河到底有多大?中國科研團隊利用郭守敬望遠鏡發現,銀河比我們此前想像的大得多。    這臺望遠鏡能夠對4000個天體同時進行觀測,是目前天體光譜觀測效率最高的望遠鏡之一。
  • 可一次性拍下4000個天體的光譜 發現「黑洞之王」的望遠鏡是南京造
    而發現"黑洞之王"的功臣——LAMOST(讀:拉莫斯特)望遠鏡,正是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設計、製造。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望遠鏡,究竟有哪些「獨門絕技」呢?   恆星在死亡的時候,會塌縮形成「黑洞」。根據預測,銀河系中有上億顆恆星級黑洞,但迄今為止,天文學家只找到了20多顆。
  • 我國天文望遠鏡巡天新發現:銀河系比以前認為的更大!
    已圓滿完成一期光譜巡天觀測,並取得了一批高顯示度的亮點成果。▲視頻:郭守敬望遠鏡發布光譜巡天重大成果經過五年觀測,LAMOST一期巡天共發布光譜901萬條,是世界上其它巡天項目發布光譜數總和的1.8倍。利用LAMOST數據,天文學家在搜尋奇異天體、給銀河系重新畫像等研究領域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
  • 如此「鏡界」 盤點天文望遠鏡的世界之最(圖)
    LAMOST 光譜獲取率最高  位於燕山主峰南麓 可同時獲得4000個天體的光譜  郭守敬望遠鏡(LAMOST,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是一架橫臥南北方向的特殊的中星儀式反射施密特望遠鏡。其有效通光口徑為4米,視場角直徑為5度。
  • 江蘇文化日曆 | 世界口徑最大光譜天文望遠鏡:LAMOST
    應用主動光學技術控制反射改正板,使它成為大口徑兼大視場光學望遠鏡的世界之最。由於它的大口徑,在曝光1.5小時內可以觀測到暗達20.5等的天體。而它的大視場,在焦面上可以放置四千根光纖,將遙遠天體的光分別傳輸到多臺光譜儀中,同時獲得它們的光譜,成為世界上光譜獲取率最高的望遠鏡。
  • 中國架起世界光譜望遠鏡之王
    昨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興隆觀測基地的「大天區面積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通過國家驗收。這座耗資2.35億元人民幣的超級望遠鏡,突破了國際上半個世紀以來天文望遠鏡大口徑和大視場難以兼備的瓶頸,是一架中國自主創新設計、在技術上極具挑戰性的大視場兼備大口徑光學天文望遠鏡,也是世界上光譜獲取率最高的望遠鏡。  它將使人類觀測天體光譜的數目提高到千萬量級,為中國在宇宙大尺度結構、銀河繫結構、星系物理等重要領域的研究提供世界一流的觀測設備。
  • 郭守敬巡天望遠鏡構建世界最大恆星光譜庫
    郭守敬望遠鏡主鏡由37塊邊長1.1米的六角形鏡子拼接而成,相當於直徑6.5米的圓鏡,等效通光口徑最大4.9米,視場(視野)直徑最大5度,焦面上容納了4000根光纖,每次觀測可獲得多達4000個天體的光譜。什麼是巡天望遠鏡?為什麼要一次性觀測4000顆星?
  • 中國光譜天文望遠鏡通過驗收 創世界之最(附圖)
    中新社記者孫自法/攝中新網興隆6月4日電 (記者孫自法)中國國家重大科學工程——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英文簡稱LAMOST),四日在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河北興隆觀測基地順利通過國家竣工驗收。LAMOST是中國科學家自主創新設計、在技術上極具挑戰性的新型大視場兼備大口徑的光學天文望遠鏡。
  • LAMOST一期光譜巡天取得系列亮點成果
    它應用主動光學技術,實現了在觀測中鏡面曲面連續變化、不同瞬間是不同的施密特光學系統,突破了天文望遠鏡大口徑與大視場難以兼得的瓶頸,是世界上口徑最大的大視場望遠鏡。LAMOST發展了在一塊大鏡面上同時應用薄變形鏡面和拼接鏡面的主動光學技術,以及在一個光學系統用兩塊拼接鏡面的技術(球面主鏡和主動非球面改正鏡分別採用37塊和24塊子鏡拼接而成),將主動光學技術推進到新的前沿。
  • 中國郭守敬天文望遠鏡發布首批巡天光譜數據研究成果
    我國自主創新研製的世界上光譜獲取率最高的郭守敬望遠鏡——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LAMOST)可以幫助您。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19日在位於和河北省承德市的興隆觀測站宣布,使用中國自主創新研製的郭守敬望遠鏡,中外科學家取得一批有影響力的研究成果。 興隆觀測站距離中國元代天文學家郭守敬(公元1231年-1316年)的家鄉河北邢臺約570公裡。
  • 我國架起世界光譜望遠鏡之王
    據新華社河北興隆6月4日電(記者吳晶晶)目前國際上口徑最大的大視場望遠鏡、國家重大科學工程——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LAMOST)項目4日在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興隆觀測基地通過國家竣工驗收。  LAMOST項目2001年8月正式開工建設,2008年10月建成,國家投資2.35億元。
  • 【前沿】中國發布世界最大的恆星光譜參數星表
    在海拔900米的燕山主峰霧靈山南麓興隆觀測站,郭守敬望遠鏡(LAMOST)便成了這裡的「仙」。LAMOST是我國自主創新研製的中星儀式主動反射施密特望遠鏡。LAMOST創造性地應用主動光學技術,實現在觀測中鏡面曲面連續變化,突破瞭望遠鏡大口徑與大視場難以兼得的瓶頸,通光口徑最大4.9米(工程規模相當於8米望遠鏡),視場直徑最大5度,是世界上口徑最大的光譜巡天望遠鏡,也是世界上新型的、可以實現10米以上更大口徑的大視場望遠鏡的最好方案。
  • ...的「事件視界望遠鏡」究竟多強大?盤點史上10大太空觀測望遠鏡
    為了完成這張特寫,科學家們調動了全球從兩極到赤道共8個天文臺的力量進行圖片數據拍攝,之後,又有來自全球的62家科研機構共同參與了照片的合成。有人形容,觀測黑洞的難度,就像讓站在地球上的你尋找月球上的一枚硬幣一樣。目前,我們人類最強大的光學望遠鏡能夠拍攝到最清晰的月球表面,其畫面為1.3萬像素,而每個像素裡能容納150萬個硬幣。難度可想而知。
  • 觀測黑洞的「事件視界望遠鏡」究竟多強大?盤點史上10大太空觀測...
    為了完成這張特寫,科學家們調動了全球從兩極到赤道共8個天文臺的力量進行圖片數據拍攝,之後,又有來自全球的62家科研機構共同參與了照片的合成。有人形容,觀測黑洞的難度,就像讓站在地球上的你尋找月球上的一枚硬幣一樣。目前,我們人類最強大的光學望遠鏡能夠拍攝到最清晰的月球表面,其畫面為1.3萬像素,而每個像素裡能容納150萬個硬幣。難度可想而知。
  • 光譜大數據來自浩渺星河
    ■走近中國大科學工程     黑暗的燕山之巔,瞪著一隻亮閃閃的眼——郭守敬望遠鏡(LAMOST),3月底,其獲得的首批220萬條巡天光譜數據正式向世界發布。     LAMOST是光譜加工廠,每個觀測夜經「流水線」生產出萬餘條天體光譜,被譽為是實現「更大口徑的大視場望遠鏡的最佳方案」。
  • ...60周年大型專題策劃-中國研製建成世界最大口徑大視場天文望遠鏡
    2009年6月4日,中國國家重大科學工程——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英文簡稱LAMOST),在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河北興隆觀測基地順利通過國家竣工驗收,成為目前國際上口徑最大的大視場望遠鏡和光譜獲取率最高的望遠鏡。  LAMOST是中國科學家自主創新設計、在技術上極具挑戰性的新型大視場兼備大口徑的光學天文望遠鏡。
  • 捕捉「黑洞之王」的望遠鏡是南京造!未來有望「搬家」或再造一臺
    值得一提的是,在兩年的監測時間裡,LAMOST望遠鏡共為這項研究做了26次觀測,累積曝光時間約40個小時。崔向群表示,如果利用一架普通的望遠鏡來尋找這樣一顆黑洞則需要40年的時間,這充分顯示出LAMOST望遠鏡超高的觀測效率。
  • 中國郭守敬巡天望遠鏡構建世界最大恆星光譜庫
    在河北省興隆縣境內燕山主峰,一座巨大的白色建築斜架在南麓山頂,指向天空,這就是我國自主創新研製的天文大科學裝置——郭守敬望遠鏡。郭守敬望遠鏡主鏡由37塊邊長1.1米的六角形鏡子拼接而成,相當於直徑6.5米的圓鏡,等效通光口徑最大4.9米,視場(視野)直徑最大5度,焦面上容納了4000根光纖,每次觀測可獲得多達4000個天體的光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