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食蟻獸 又稱南部小食蟻獸、南美小食蟻獸,分布於南美洲的南部,棲息在多樣的生境上。它們與分布在較北地區的中美小食蟻獸共兩種構成這一個小食蟻獸屬。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哺乳綱 Mammalia
目: 貧齒目 xenarthra
科: 食蟻獸科 Myrmecophagidae
屬: 小食蟻獸屬 Tamandua
種: 小食蟻獸 T. tetradactyla
小食蟻獸體長34-88釐米,尾長37-67釐米,重量1.5-8.4公斤。
因分布地的不同,它們的體型會存在很大差異。
小食蟻獸與人的比例
小食蟻獸雌雄兩性差異不明顯,但是在不同分布地區的個體差異大。
如在南美洲東南部的小食蟻獸像穿上了一件黑色背心般,兩肩、側腹及臀部均為黑色一直環繞至前臂,從背部看上去則呈現一個V型,而其餘部分則呈現出亞麻色、黃褐色至褐色。
位於巴西北部至委內瑞拉及安第斯西部的種群則全身披沉實亞麻色、褐色甚至黑色,背心痕跡不明顯。
還會有全白或者全黑色的個體
小食蟻獸前肢有四隻趾爪,後肢則為五指,它們在地面行走時,通常會用手背而不是掌心著地。
小食蟻獸口鼻部修長及弧形向下彎,長長的舌頭則從此細小的口中伸出。
小食蟻獸的頭骨
眼睛細小,視力並不突出。相反,垂直及大的耳朵表示此種更依賴聽覺去判斷環境。
小食蟻獸棲息於不同類型的乾燥及溼潤森林內,包括熱帶雨林、熱帶稀樹草原及多刺高灌叢等地。
靠近溪流及河邊的地方較常見到其蹤影,特別是攀緣植物及著生植物濃密深厚的地方,這與這些地區可供獵食的食物特別多不無關係。
小食蟻獸一般為夜行性,偶爾也會白天出沒。日間多在大樹幹的樹洞或其他動物留下的洞穴內棲身。
獨行性,一天中花長時間在樹上活動覓食,小食蟻獸還是遊泳高手,但是它們在地上的活動不算靈敏,不能像其近親大食蟻獸般高速奔馳。
小食蟻獸以蟻及白蟻為食,並以氣味定位。它們多避免獵食一些好鬥或會放出化學物質的種類,如行軍蟻。它們也吃蜂類及蜜糖,豢養的個體也吃水果及肉。有指部分亞馬遜的印第安人會利用它們來清理家中的蟻及白蟻。
延伸閱讀:行軍蟻,又稱「軍團蟻」,蟻科部分族群(亞科)的泛稱,它們與其他生物不同之處就是它們會聚在一起組成侵略小組。侵略小組會在陸地上行走,攻擊獵物。
另一個共同特徵是,行軍蟻還有一個與大多數其它螞蟻不同的習性,它們不建永久的巢穴:在它們存在的時間內,蟻群幾乎不停地移動。
與同科物種一樣,小食蟻獸會用強而有力的前肢去搗毀蟻丘,然後從口鼻部伸出可達40釐米長的舌頭舔食當中的昆蟲。
小食蟻獸強而有力的前肢除了用作搗毀蟻丘覓食外,也是重要的自我保護工具。如在樹上受到威脅,小食蟻獸會用其後肢及卷尾抓緊樹枝,騰空兩臂以作戰鬥之用。
如在地上受襲,小食蟻獸會背靠巖石及大樹,或者身體站立,並用前肢與敵人周旋。
除此之外,它們還會發出嘶嘶聲及從肛門腺體中放出難聞的氣味。
雌性小食蟻獸一般交配在秋季進行,懷孕期可長達130至190天,初生幼獸與雙親相差甚大,毛色由白至黑極多變化。
它們通常爬在母親背上度過一段較長的時間,僅在母親出外覓食時偶爾會被留在安全的枝幹上。
小食蟻獸的亞種及分布
小食蟻獸分布於南美洲由委內瑞拉至特立尼達到阿根廷北部、巴西南部及烏拉圭等海拔2000米以下地區。
T.t.tetradactyla-巴西南部和東部,烏拉圭
T.t.nigra-巴西北部、哥倫比亞、委內瑞拉、特立尼達和蓋亞那
T.t.quichua -秘魯,厄瓜多,巴西最西部
T.t.straminea-巴西南部,巴拉圭,玻利維亞,阿根廷
食蟻獸科成員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動物世界」
微信公眾號:iltawcom
投稿郵箱:iltawcom@163.com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微店
裡面有一些不錯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