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食蟻獸,大地上的古老漫遊者

2021-01-19 物種日曆



非要評價這種生物的長相的話,我覺得用「高古」兩字比較合適。

它仿佛被時光拋棄在「主流」演化路徑之外,另闢一條蹊徑長出了一副匪夷所思的樣子:其體型呈現出陸地動物少有的簡約弧線,前腿長得像後腿,尾巴長得像頭,頭長得像尾巴。它走路跛行而緩慢,時不時低下頭輕嗅地面的泥土芬芳,活像《星戰》系列晃晃蕩蕩的帝國四足步行機。


就是這一模樣。圖片:wikiwand

它就這樣在亙古的美洲大陸上悠然獨步,好像人類數千年來認為的「可靠的長相」全部與它無關。

大食蟻獸的長相如此清奇,是因為它的大家族——貧齒總目動物的長相都怪得各有千秋,誰也別說誰。


只能怪自個兒臉太長了。繪圖:翼狼Elang

貧齒總目是最原始的真獸類動物之一,得名於沒有犬齒和門齒,其中大食蟻獸更是完全沒有牙齒。由於分化得早(最早的古貧齒類可能生活在古新世晚期),貧齒總目動物沒多少近親可言,現存的成員也只有區區數種,又可以再細分為披毛目的食蟻獸科、侏食蟻獸科、樹懶科以及有甲目的犰狳科這幾類;因為有胸椎、腰椎存在附加關節的共同特點,所以又稱異關節總目。<前幾天我們介紹了三趾樹懶>


犰狳[qiú yú]科的小夥伴,身上像披著鎧甲。圖片:wikiwand

在歷史長河裡,它們的大多數親戚都死光了,比如雕齒獸、地懶等。由於長得太奇怪,直到今天,貧齒類動物也是經常被人類當成妖魔鬼怪,亂棍打死的物種。


《冰河世紀》的主角Sid原型是巨爪地懶,而嘗試飛行失敗的萌物原型就是雕齒獸。圖片:電影《冰河世紀》

在為數不多的現生貧齒類動物中,食蟻獸可能是最奇怪的一類,分為2科3屬4種,其中體型最大而僅在地面棲息的那個種,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大食蟻獸(Myrmecophaga tridactyla)。

感覺人類為了給大食蟻獸(英文名為Giant Anteater)命名也頗費了一番腦筋,最後選擇了一個的確難以忽略的點:這貨每天可以吃約2萬到3萬隻螞蟻或白蟻,可以說是僅靠食蟻過活。# 前方蟲恐預警 #


看我勤奮地摳洞洞。圖片來源見水印

這聽起來有點不可思議,小小的蟻就能滿足一個體長兩米的大個頭的能量需要?但是人家既然能每天找到3萬隻螞蟻並吃掉,可以說明螞蟻和白蟻的生物量確實不容小覷。世界上所有活著的白蟻加在一起重達4.45億噸(1996年數據),比起3.5億噸的人類(2012年數據),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白蟻群體大,常蛀空木材。圖片:ahs.com/cashandking.com

相比螞蟻,大食蟻獸似乎更青睞白蟻,只有找不到白蟻的時候才拿螞蟻湊合,在單調的食譜裡還算有選擇空間可言。此外還有影像顯示,大食蟻獸會去搶鳥蛋吃,可以說,基本不用為它的食譜擔心。


覓食不易,能吃就行。圖片:wikimedia

為了更專業地吃螞蟻,食蟻獸也算沒有辜負這幅長相:那對和樹懶、犰狳一脈相承的前爪可以輕鬆地刨開蟻穴,也正是因此,它平常只能把巨爪窩在手心裡,一路「拳行」;大食蟻獸擁有長而呈管狀的吻,它的舌頭長達半米(想像人類胃鏡輸送管的長度),表面密布黏液,每分鐘可以吞吐150多次。食蟻獸簡直是蟻穴的剋星,然而在蟻穴附近的捕食過程不太好拍攝,請看下面這幅圖。


一隻不滿一歲的大食蟻獸小朋友正在開心地用長舌頭吃試管裡的芝麻醬,可以看到它的舌頭是有多長、多靈活。感謝@馮氏夏桑橘 贈圖。

大食蟻獸的大腦只有橄欖那麼大,消耗的能量比較少,這也和它的食譜有關。大食蟻獸的視力也不太好,可能是因為這個部位容易遭到蟲子的襲擊,所以就弱化了。那麼哪裡強化了呢?當然是那身長長的毛

在南美,「食蟻獸的擁抱」已經成為一個習語,用來形容一件事看似親切、實則致命。

它來源於大食蟻獸的一個常見動作:遇到危險時,用後肢站立,張開雙臂作擁抱狀,用強有力的前肢和尖銳鋒利的巨爪與對手撕打。在巴西,有幾回報導過食蟻獸殺死殺傷人類的事件。也有影響記載,它可以和美洲虎抱成一團廝殺,甚至把美洲虎殺死。這讓當地的住民膽戰心驚,有時候還會先下手為強,主動去殺傷大食蟻獸。


才不鳥你們,愚蠢的人類。圖片:Flickr.com

其實筆者個人感覺,這個擁抱並沒有傳說中的那麼可怕,至少無法證明食蟻獸性情暴虐。食蟻獸的視覺特別差,為了應對威脅,經常做的其實是一整套防禦攻擊戰術,花在邊逃邊觀察敵情上的時間可能更多一點,而不是「擁抱和揮爪」這招殺手鐧。

至於它能殺死人類和美洲虎,其實是因為它的天敵只有這區區幾種,當你看到它和美洲虎或者荷槍實彈的人類搏鬥在一起時,或許只是它最後的無奈之舉罷了。

雖然我國不是食蟻獸的自然分布區域,但我們還可以去動物園看呀。

國內飼養大食蟻獸的動物園有北京動物園、上海野生動物園、深圳野生動物園等十個左右。和其它野生動物一樣,將大食蟻獸轉移到館舍之後,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吃飯問題。這裡就出現一個尷尬的情況:螞蟻和白蟻對建築有破壞力,我們不太可能挖個坑養點螞蟻讓大食蟻獸沒事刨著吃,那麼整個動物園非得塌了不可


(吐舌頭:略略略)沒有螞蟻吃,饞著呢快給我上夥食。圖片:professeur-noyau.net

現在常見的做法是把貓糧、酸奶、牛肉、雞蛋、水果等原料打成勻漿,過網細篩再給大食蟻獸吃,做得就跟人類的絲襪奶茶似的。沒辦法,誰讓人家從嘴到脖子長得都跟個吸管似的……過得不夠細,有可能會引起舌頭壞死或腸梗阻。


工作人員耐心呵護著食蟻獸。圖片:nashvillezoo.org


食物原料如上,部分食材可以替換;想知道如何製作食蟻獸的食物,可在YouTube搜索「What do anteaters eat in the Zoo」的視頻。圖片:YouTube.com

其次就是環境的問題,無法適應新環境的食蟻獸會產生應激現象,進而很快導致疾病。大食蟻獸在野外可以盡情地遊玩、扒蟻穴磨爪子,而這些活動館舍裡可沒有,只能做到:第一,保證擁有面積足夠的陸地、水池,否則它會在館舍裡煩躁地「走柳」;第二,在它的棲息地放置矮樹樁,就像一個大型的貓爬架,供其磨爪。


擦擦擦,我磨爪爪。圖片:wikimedia

目前人們認為,雌性大食蟻獸每年只生一隻幼崽,它背著新生兒在大地上漫步也算是一種奇觀了。大概到每年的8月份,幼崽才會下地,跟著母親走路。


幼獸趴在麻麻身上。圖片:popsugar.com

出於種種原因,我們對這個物種的了解遠遠不如常見的野生、家養動物那麼多,但願在人們的努力下,它們不會重蹈雕齒獸、地懶等等祖先的覆轍。

咦,你是怎麼知道食蟻獸的呢?

你還知道哪些古老的動物?報上名來

本文來自果殼網,歡迎轉發,謝絕轉載

如有需要請聯繫sns@guokr.com

相關焦點

  • 世界上最大的食蟻獸,「螞蟻殺手」大食蟻獸(舌長60CM)
    食蟻獸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一種奇特動物,天生為吃螞蟻而生,是白蟻的天敵。
  • 【rlyl物種說】今日--大食蟻獸(Giant anteater)
    食蟻獸性情溫和,對人畜無害。大食蟻獸以螞蟻和白蟻為食,它沒有牙齒,有一個很長的嘴,當長嘴前端的鼻子嗅出白蟻的氣味以後,便啟動鋒利的前爪刨開蟻封,直搗白蟻窩,趁白蟻驚慌逃竄時,它便伸出長約30釐米的舌頭,利用舌上的黏液粘住白蟻,送進嘴裡,囫圇吞食。
  • 動物世界-大食蟻獸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綱:哺乳綱 Mammalia目:披毛目 Pilosa科:食蟻獸科 Myrmecophagidae屬:大食蟻獸屬 Myrmecophaga種:大食蟻獸 M. tridactyla
  • 大食蟻獸的人工飼養
    大食蟻獸很少有天敵,人類除外。       人工飼養中的大食蟻獸對溫度要求比較高,且人工繁殖率低,所以國內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家動物園有這個物種。在以前的文章中提到過貧齒目動物對溫度敏感,屬於異溫動物,體溫會隨溫度變化,所以飼養環境的溫度與溼度需要嚴格控制,經研究溫度控制在28℃、溼度控制在40%最為適宜。
  • 國家航空航天局的「毅力漫遊者」將窺視火星表面
    但是六輪機器人不會只看火星表面:漫遊者會用一種叫做RIMFAX的探地雷達在它下面深處窺視。與火星軌道器上的類似儀器不同,火星軌道器從太空研究行星,RIMFAX將是第一臺安裝在火星表面的探地雷達。這將為科學家提供比星載雷達更高解析度的數據,同時專注於毅力將探索的特定領域。更集中地觀察這個地形將有助於漫遊者的團隊理解Jezero隕石坑的特徵是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形成的。
  • 漫遊者
    漫遊者浩 瀚 星 辰 ,將 是 起 點 還 是 終 點'Pale Blue Dot' taken by Voyager 1 space probe, 02.14.1990這是一份來自1990年,屬於地球的情人節禮物。在這張太空光束的照片裡,地球不到照片的一像素。望向宇宙,我們的身影是如此渺小,仿佛都不曾存在過。
  • 都知道大食蟻獸,你知道嗎 還有一種小食蟻獸
    小食蟻獸 又稱南部小食蟻獸、南美小食蟻獸,分布於南美洲的南部,棲息在多樣的生境上
  • 在委內瑞拉大草原上,小食蟻獸可能被馴養,成為人們很喜歡的寵物
    大食蟻獸事實上並不挖洞,只是挖出一個淺淺的凹型地坑,一天睡上15個小時,休息時,它們會用大大的扇狀尾巴蓋住身體。兩種小食蟻獸一般找樹洞休息,二趾食蟻獸在白天則蜷曲在樹枝上睡覺,用尾巴包住腳;它們一般不會在一棵樹上超過一天,每天會換不同的樹。大食蟻獸和兩種小食蟻獸能從肛門腺產生出一種有極強氣味的分泌物,二趾食蟻獸則有一個面部腺,但其功用還不清楚。
  • 石家莊動物園又來新朋友 國慶可看大食蟻獸(組圖)
    石家莊動物園國慶前新引進的大食蟻獸    河北新聞網9月23日訊(記者常方圓)外表呆萌實際兇悍的大食蟻獸、馬來西亞版「大熊貓」馬來貘、「乾脆麵君」的尖嘴兄弟南浣熊、足智多謀的獲食者黑背胡狼……近日,石家莊動物園新引進了4種16隻珍貴物種,老面孔、新朋友,再加上火烈鳥館、長頸鹿館、珍猴、狐猴館裡新出生的一群小寶寶,今年的中秋、國慶假期,石家莊動物園恐怕想不熱鬧都難!
  • 索傑納漫遊者號
    火星探路者1997年7月4日,索傑納漫遊者號到達了紅色星球,並為今天的火星漫遊車奠定了基礎。探路者使用安全氣囊著陸系統和創新的花瓣設計使漫遊者著陸,從那時起,它就被用於各種各樣的化身,讓其他漫遊者在紅色星球上著陸。索傑納花了83天的時間,計劃進行為期7天的火星地形探測任務,拍攝照片,進行化學、大氣和其他測量。
  • 大食蟻獸襲人致死引發關切
    原標題:大食蟻獸襲人致死引發關切  食蟻獸通常給人性情溫順的印象,一些人甚至把食蟻獸當寵物飼養。不過,研究人員新近公開近幾年間發生在巴西的兩起大食蟻獸傷人致死事件,引發公眾對於這種貧齒目哺乳動物棲息地喪失、人類與之接觸風險增加的關切。
  • 亞洲首例大食蟻獸雙胞胎廣州亮相
    大食蟻獸懷孕一般是單胎,兩隻幼崽剛出生的時候,體型比單胎的幼崽都要小,一般大食蟻獸剛出生的時候約為1200-1500克,但這對雙胎的雄性大食蟻獸的出生只有900克,雌性大食蟻獸則稍重一點。在動物幼兒園大食蟻獸幼崽展區,來自深圳的遊女士和孩子看到大食蟻母獸背上有兩隻大食蟻獸幼崽,小朋友都在拍手歡呼,稱從沒見過這個有趣的場景。
  • 大食蟻獸為什麼被稱為「南美怪獸」?
    嘴部又細又長尾巴又長又扁大食蟻獸的長相讓人很好奇你知道大食蟻獸的「秘密」嗎?大食蟻獸被稱為「南美怪獸」因為大食蟻獸有「四怪」「一怪」是長相怪「二怪」是舌頭長「三怪」是爪子利「四怪」是尾巴用處多在雨天和熱天時
  • 食蟻獸中挑剔的小食蟻獸,幾乎只吃白蟻,遇兇猛行軍蟻卻害怕後退
    小食蟻獸體型只有大食蟻獸的五分之一,甚至更輕!在體型上,大食蟻獸和小食蟻獸完全不是一個量級,大食蟻獸體長可達2.4米,體重可達40公斤以上,加上前肢攻擊力,連美洲豹都不敢輕易捕食大食蟻獸。在外形體色上,大食蟻獸的毛色偏向棕褐色,而小食蟻獸體色比較多變,不同地方有不同的顏色,南美洲東南部的小食蟻獸像披了黑色背心,巴西北部的小食蟻獸則是亞麻色,也還有全白或者全黑色的小食蟻獸個體。 食蟻獸是蟻類天敵,而小食蟻獸幾乎只吃白蟻!
  • 石家莊動物園又來新朋友 國慶可看大食蟻獸
    石家莊動物園國慶前新引進的大食蟻獸河北新聞網9月23日訊(記者常方圓)外表呆萌實際兇悍的大食蟻獸、馬來西亞版「大熊貓」馬來貘、「乾脆麵君」的尖嘴兄弟南浣熊、足智多謀的獲食者黑背胡狼……近日,石家莊動物園新引進了4種16隻珍貴物種,老面孔、新朋友,再加上火烈鳥館、長頸鹿館、珍猴
  • 鬣狗遇上食蟻獸,一場較量過後,你就知道食蟻獸有多厲害了!
    鬣狗遇上食蟻獸,一場較量過後,你就知道食蟻獸有多厲害了!食蟻獸作為螞蟻的終結者,一晚上可以吃掉10萬隻螞蟻。但是它也會受到捕獵者的攻擊,一隻食蟻獸正在覓食,不料一隻鬣狗從後面悄悄地向它逼近。食蟻獸看到危險來臨的時候,迅速的逃跑,而鬣狗依舊緊追不捨,死死地跟在食蟻獸的後方,眼看著就要被追上,而食蟻獸靈機一動。直接鑽進地上的洞穴當中。而鬣狗就像傻了一樣。它根本不知道食蟻獸竟然會有這種能力,眼看著到嘴的獵物就這樣逃走了。內心非常的不甘。其實在草原上。
  • 非洲的食蟻獸土豚
    非洲食蟻獸大多是夜行動物,過著獨居的生活,在非洲的很多地方都能找到它們,一般在撒哈拉沙漠以南,那裡的土壤足夠柔軟,可以挖掘,食物供應也足夠滿足它們的胃口。它們需要相當大的地盤,一晚上要走10英裡才能找到食物,它們四處奔跑,用它們靈敏的嗅覺找到白蟻和蟻丘,還能找到埋在地下的蛆、蚱蜢或水果。
  • 南美洲大食蟻獸落戶鄭州 享「土豪」待遇
    圖為鄭州動物園新建成的大食蟻獸館,門口有大食蟻獸的雕塑。 韓章雲 攝  12月14日,鄭州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的工作人員給鄭州市動物園籤發了此批次四隻大食蟻獸的《入境貨物檢驗檢疫證明》,遠道而來的大食蟻獸終於結束30天的隔離檢疫期與遊客見面了。  圖為鄭州動物園的大食蟻獸。
  • 大食蟻獸:長舌善舞的無「齒」之徒
    大食蟻獸是這些蟻類天生的「剋星」,它的視覺和聽覺雖然不佳,但嗅覺卻十分靈敏,能夠憑藉氣味就很容易地尋找到地面上或朽木中的蟻穴,然後利用長長的利爪伸進蟻穴之中,裂開朽木或挖開洞穴,將長舌伸進洞內舔食,或者在它們驚慌逃竄時用舌捕捉。
  • 大食蟻獸龍鳳胎亮相廣州
    6月10日,廣州長隆野生動物世界大食蟻獸龍鳳胎與遊客見面。這對大食蟻獸龍鳳胎於2020年3月3日出生,出生時體重都只有900克左右。大食蟻獸也叫巨食蟻獸,大食蟻獸主要棲息地在美洲,其頭部很小,眼睛視力低下,但嗅覺異常靈敏,可在超長距離鎖定蟻穴方位,進食蟻類時速度飛快。已經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