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遊者

2021-02-23 樂日誌

漫遊者

浩 瀚 星 辰 ,

將 是 起 點 還 是 終 點

'Pale Blue Dot' 

taken by Voyager 1 space probe, 02.14.1990

這是一份來自1990年,屬於地球的情人節禮物。在這張太空光束的照片裡,地球不到照片的一像素。望向宇宙,我們的身影是如此渺小,仿佛都不曾存在過。而這片深不見底的黑暗卻常常令人著迷。它是我們敬畏的對象,懼以眺望的遠方,也是我們尋求的真理。

天文學家Carl Sagan

就曾在自己的書 The Pale Blue Dot

《暗淡藍點》中寫道:

「For all its material advantages, the sedentary life has left us edgy, and unfulfilled. Even after 400 generations in villages and cities, we haven’t forgotten. The open road still softly calls, like a nearly forgotten song of childhood. 

We invest far-off places with a certain type of romance. The appeal, I suspect, has been meticulously crafted by natural selection as an essential element in our survival. Long summers, mild winters, rich harvests, plentiful game, none of them lasts forever. Your own life, or your band’s, or even your species』, might be owed to a restless few drawn by a craving they can hardly articulate or understand, to undiscovered lands and new worlds.」

 

(選自 「Wanderers" CG動畫短片)

對於古往今來的宇宙漫遊者,

他們是否找到了自己心中所求?

2001: A Space odyssey

2001太空漫遊

(1968) 02:29:01

對於各種理論的探討和想像,我也許最敬佩2001太空漫遊。不知道你是否因為這部電影認識的導演Stanley Kubrik, 但作為一名鬼才導演,他的「2001太空漫遊」稱的上是科幻電影的鼻祖。在看「聖山」中,我也感受到了不少「2001太空漫遊」的敘事結構影子。想到1969年人類才正式登陸月球,這部在1968年便靠著NASA太空圖片和特效上映的太空漫遊尤為讓人震撼。這不僅僅是對於宇宙的想像,電影會帶你穿梭在Kubrik和太空漫遊原著作者Arthur C. Clarke的科幻世界裡。

古典背景樂配上為數不多的人物對話,他們超前地探討了人的演變,機器的反叛,宇宙的無際,和更高文明的主宰。雖然在情節處理上導演省略了大部分內容,但慢條斯理的故事節奏和神秘性好像更為合適地體現了一個太空漫遊者探索的過程—

而 對 於 宇 宙 ,

我 們 似 乎 永 遠 找 不 到 答 案 。

而這其中最讓我看後想了最久的就是HAL9000一個智慧機器人的角色。現在的科幻片裡你永遠會看到一個幫忙控制著飛船的機器人,不管是「流浪地球」還是「火星救援」都在迷離之下和人類暗暗做著抗爭。而作為這些電影的雛形,HAL9000的存在使我們對機器人超越人類的恐懼陷入一個疑問

當一個機器被告知在

「絕對服從船員指令」

的情況下又被同時要求

「向船員保密行動計劃」

它應該如何在這種邏輯缺陷中做出選擇?

它作為一個機器所做出的反應又是否會跟人類相同?

「[Regarding the supposed failure of the parabolic antenna on the ship, which HAL himself falsified] It can only be attributable to human error.」 

-HAL 9000

2001: A Space Odyssey (1968)

Interstellar 

星際穿越

(2014) 02:49:34

常常有人罵這部科幻電影被拍成了對人類情感的歌頌,

但一碼歸一碼,

「星際穿越」帶來的震撼不是蓋的。

影片中最經典的配樂也就是那首Cornfield Chase了吧…

為了尋找第二次家園,父親重拾了太空人的身份冒著生命危險進入黑洞 跟你說如果沒有出錯幾年後就可以回來。可是與光速比賽太難了,一走也許就是離別。作為導演Christopher Nolan的作品,這一貫心思縝密的編劇搭配著諾蘭的構思,將違反一切科學常識的畫面都升華成了真理。最為印象深的便是父女通過宇宙維度對話傳遞著能拯救人類的信息。聽起來也許很無釐頭,但有著前面的情節鋪墊,相比大部分觀眾都會乖乖買帳。

(在這裡期待一下諾蘭的2020新片「信條」,希望還能如期上映)

「Mankind was born on Earth.

 It was never meant to die here.」

-Cooper

Zima Blue from Love, Death & Robots

「愛 死亡 機器人」之「齊馬的作品」 

(2019) 00:10:24

關於起源,人類總是有很多猜測

Zima Blue一直都是我在「愛 死亡 機器人」系列裡最中意的一集。

因為是一部僅有10分鐘的動畫短片,所以就不陳述內容希望大家自己去看,我只告訴你這10分鐘很值得。人類,不得不說是當下的超級動物。因為想要無所不知,所以對於那些無法用科學或宗教解釋的事物讓我們尤為好奇。人性的勝負欲渴望一個自己認知範圍內的結果—於是我們就擁有了「真理』。人類一生追尋真理,真理也包容了萬千解釋。對於在影片中早已厭倦人生常態的Zima,他踏上了尋找宇宙答案的路程。

而這個各國文學一直探究的真理,

一代傳一代

藏在人性貪婪裡,

藏在社會階級裡,

藏在宇宙黑洞裡。

只是當回歸本質的簡單和淳樸, 

這些漫遊者苦苦追尋的是否就擺在眼前?

「But you’re a man with machine parts, 

not a machine that thinks it’s a man.」

-記者Claire Markham對於zima的提問

Ad Astra 

星際探索

(2019) 02:03:19

「美,卻美中不足」

就像熒幕中大部分的太空故事一樣,作品往往是通過角色對太空的認知而帶領觀眾深入角色內心,而非真正如同紀錄片那樣去解析宇宙中各種特徵的真實性。而在這部影片中,Ad Astra的前半段給觀眾帶來的是大量對宇宙未知的探討,只是當後半段被安排成角色的家庭矛盾時,一開始吊足的胃口便會會讓人大跌眼界。

但不得不說,影片全程的畫面與色調都過於唯美。電影還特別請到了拍「Her」等著名電影的cinematographer Hoyte Van Hoytema,電影將宇宙的美輪美奐拍攝到了極致

「We need to find what science tells us is impossible. 

I can't have failed.「

「Dad, you haven't. Now we know. We're all we've got.」

-由Brad Pitt飾演的男主Roy在影片中與父親的對話

Another Earth

 另一個地球

(2011) 01:32:53

當宇宙給予的可能性都發生了,你會做什麼?

以前看到這部電影以後,立刻在英文的懸疑寫作課題上下了筆。被MIT錄取的當晚,本有著大好前途的Rhoda開著車穿梭在街道上,看向最近新聞報導的第二地球奇觀,撞上了另一輛車。不幸的是,另一車中懷著孕的母親和兒子都搶救無效,留下了這個家庭的父親John Burroughs. 女孩一直懺悔自己的所作所為,所以當她再次看向另一個地球,她希望在那裡的自己沒有犯錯…希望著那個家庭還圓滿,希望那個地球能給予自己救贖。

「When early explorers first set out West across the Atlantic, most people thought the world was flat. Most people thought if you sailed far enough West, you would drop off a plane into nothing. Those vessels sailing out into the unknown, they weren't carrying noblemen or aristocrats, artists or merchants. They were crewed by people living on the edge of life: the madmen, orphans, ex-convicts, outcasts like myself. As a felon, I'm an unlikely candidate for most things. But perhaps not for this. Perhaps I am the most likely.」

-Rhoda Williams的自白

一直以來,我都在慢慢聽電影裡說的種種故事

也愈發覺得他們所探討的內容與畫面是多麼的有趣

我們漫遊進人生百態,一邊思考,一邊記錄

而當望向那些觸不可及的事物,

內心總有一團無法解釋的嚮往。


「I am tormented with an everlasting itch for things remote. 

I love to sail forbidden seas…」

- Herman Melville in Moby Dick

2020/04/11

世 界 上 電 影 很 多  我 們 一 起 看 完 

相關焦點

  • 索傑納漫遊者號
    火星探路者1997年7月4日,索傑納漫遊者號到達了紅色星球,並為今天的火星漫遊車奠定了基礎。探路者使用安全氣囊著陸系統和創新的花瓣設計使漫遊者著陸,從那時起,它就被用於各種各樣的化身,讓其他漫遊者在紅色星球上著陸。索傑納花了83天的時間,計劃進行為期7天的火星地形探測任務,拍攝照片,進行化學、大氣和其他測量。
  • 《神經漫遊者》再引進 網友:新版翻譯能看懂了
    《神經漫遊者》是威廉·吉布森享譽全球的經典巨著,這部小說催生了《黑客帝國》,並史無前例地囊括雨果獎、星雲獎、菲利普·迪克獎,保持著至今無人能破的紀錄。  《神經漫遊者》曾在1999年被引入中國,但因為譯本的隔閡,很多人表示「看不懂」,就這樣,一個享譽全球的經典著作在中國並沒有打開銷路。
  • 火星漫遊者「毅力」號任務全指南:生命搜尋
    據悉,美國宇航局將於7月30日向火星發射下一個漫遊者按照計劃,當「毅力」號在2021年2月登陸火星時,假設一切順利,它將是第五個到達這顆紅色星球的漫遊者,它的前輩是:旅居者、勇氣號、機遇號和好奇號。「毅力」號是NASA迄今為止最先進的探測車,但公平地說,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仿照「好奇號」建造的。而「好奇號」早在2011年,就開始在火星上漫遊了。NASA的科學家表示,「毅力」號本質上就是「好奇」號漫遊者的2.0版。
  • 火星探測漫遊者計劃
    火星探測漫遊者(Mars Exploration Rover,MER)項目是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2003年火星探測計劃,它包括兩個重量為185千克的火星車,MER-A和MER-B,二者完全相同且互為備份。
  • 小晨分享:讀《動物世界的漫遊者》有感—艱辛的旅途
    作文題目:讀《動物世界的漫遊者》有感——艱辛的旅途作 者:小晨晨暑假,我讀了捷克作家馬克塔•斯巴科娃/伊娃•巴託娃和加納•K庫爾多諾瓦的作品《動物世界的漫遊者》。這些漫遊者,有的為了適應環境,有的為了尋找食物,還有的為了產卵便開始了艱辛的遷徒之旅。
  • 我的世界:呆呆的漫遊者還能在水上行走,即使落入水中也不會窒息
    我的世界是一個自由度很高的沙盒遊戲,這款遊戲最開始的時候只有史蒂夫這一個生物,慢慢的小豬小雞還有各種各樣的怪物被加入到了遊戲裡,到現在為止我的世界已經有著各種數不清的生物了,而最近加入的漫遊者則讓我的世界變得更加的生動,今天我就帶著大家看看漫遊者在主世界會怎樣。
  • 美國宇航局希望你幫助設計金星漫遊者的概念
    一種可能的風動力金星漫遊者的概念的說明學分:NASA/JPL-加州理工學院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位於加利福尼亞州帕薩迪納,由NASA創新先進概念計劃,正在運行一個公開的挑戰,為一個可能的未來金星漫遊者開發一個避障傳感器。
  • 國家航空航天局的「毅力漫遊者」將窺視火星表面
    但是六輪機器人不會只看火星表面:漫遊者會用一種叫做RIMFAX的探地雷達在它下面深處窺視。與火星軌道器上的類似儀器不同,火星軌道器從太空研究行星,RIMFAX將是第一臺安裝在火星表面的探地雷達。這將為科學家提供比星載雷達更高解析度的數據,同時專注於毅力將探索的特定領域。更集中地觀察這個地形將有助於漫遊者的團隊理解Jezero隕石坑的特徵是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形成的。
  • 設計太空車實現夢想 《飛向太空:漫遊者的遠徵》發布
    設計太空車實現夢想 《飛向太空:漫遊者的遠徵》發布 來源:www.18183.com 作者:南山頑石 時間:2015
  • 火星移民不再是夢,「2020漫遊者」將為火星移民研究鋪平道路
    「火星2020漫遊者」看起來與2012年著陸的好奇號漫遊者非常相似,它非常複雜,需要一個由300名科學家組成的團隊來進行操作。他們分析探測車傳回的數據,監督探測車的功能,並監督車上的儀器。如果一切按計劃進行,總有一天這些任務將落到一個人的身上,他的足跡將會降落在火星表面的漫遊者足跡旁邊。2020年漫遊者的工作將在zero隕石坑開始,在那裡它將尋找古代生命的跡象,包括礦藏,甚至可能是微觀化石。如果2020年採集這些地點的樣本,這些有趣的土壤將被儲存在金屬管中,它收集的數據可能會幫助科學家們知道他們是否在火星上發現了生物特徵。
  • 漫遊是什麼意思 手機漫遊的定義
    其中,有一個是「境外漫遊設置」,是說漫遊時連接到移動數據網絡服務。那麼,這裡的「漫遊」是什麼意思呢?一起來看看吧!漫遊是什麼意思  「漫遊」的意思:1、隨意遊玩,漫無目的地遊走。2、「漫遊」是行動電話用戶常用的術語,是指行動電話用戶在離開開戶省區或本國時,仍可以在其他一些省區或國家繼續使用行動電話的一種業務。  「漫遊」一詞出自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渭水一》:「﹝萬石灣﹞淵深不測,實為靈異。先後漫遊者,多罹其斃。」 唐元結《漫酬賈沔州》詩:「漫遊無遠近,漫樂無早晏。」
  • 火星上的漫遊者,孤獨但又成功的獨白,是邁向火星的又一步
    我們仍一直都能從「火星漫遊者」那裡收到有關它和火星很棒的自拍照。> 「感謝我們的「火星漫遊者們米尼蒂解釋說: 「現在投影在我們「漫遊者
  • 太空漫遊者特斯拉:一輛遵守《銀河系搭車客指南》的搖滾跑車
    這簡短的一句忠告,需要離開家園、探索未知的太空漫遊者銘記始終。同時,它也是英國搖滾樂隊酷玩(Coldplay)早期經典的歌名。「我們住在一個美麗的世界」,因此無需恐慌。歌曲傳達的溫暖與慰藉正是太空漫遊者的必需品。更有趣的是,據說,馬斯克還在他的特斯拉裡放了一條毛巾。
  • 一個普通觀影者眼中的《2001太空漫遊》
    《2001太空漫遊》在科幻愛好者和電影愛好者群體裡可謂如雷貫耳,被譽為「史上最偉大的科幻電影」。他是偉大導演庫布裡克的作品。不過同時,在一般觀影者甚至一些專業人士的眼中,它卻也是令人昏昏入睡不知所云的代名詞,可謂兩極分化。原作作者克拉克說:「如果有人覺得完全弄懂了《2001太空漫遊》在講些什麼,那一定是我和庫布裡克弄錯了。」
  • 讀經典科幻小說《神經漫遊者》,了解一下什麼是賽博朋克
    接著來講這本經典科幻小說《神經漫遊者》。其實這本書的故事情節並不複雜,但故事裡充滿了大量高科技元素,作者還用了大量筆墨去描述那些破敗物體的材質、光澤、氣味等細節,並且時不時地深入到主人公凱斯的身體感覺和心理狀態中,創造出了兩個逼真的世界:一個是頹敗的外部世界,一個是迷亂的人物內心。
  • ,到《神經漫遊者》
    到《神經漫遊者》,未來世界真的如我們所期待的那樣美好嗎?在前一篇我們真正認識賽博朋克嗎?把「賽博朋克」剖開來,能夠看到什麼?【大象看戲】回顧了「cyberpunk」(賽博朋克)這一名稱的由來。接下來,我們一起來梳理梳理賽博朋克的發展歷程,更全面深入地認識一下賽博朋克的世界。
  • NASA讓您3D列印自己的火星毅力漫遊者
    製造過程將近十年,這輛10英尺長的漫遊者具備了一些突破性的技術,並配備了科學儀器和先進的計算能力,可以登陸和倖存於寒冷的火星之夜。 與它的四個前身不同,這是NASA建造的最大,最重的火星探測器機器人,太空迷著迷。
  • 「我們要發射了」美國宇航局即將向火星發送新的漫遊者和直升機
    NASA的毅力漫遊車定於今日7月30日(星期四)從佛羅裡達的卡納維拉爾角(Cape Canaveral)乘坐聯合發射聯盟(ULA)的Atlas V火箭升空。跟隨阿聯的「希望」號太空飛行器,軌道器以及中國的「天問一號」軌道器和漫遊者的腳步,漫遊者將需要七個月的時間才能到達數百萬公裡的火星。火星之窗每26個月打開一次,這時我們的兩個行星之間的走行時間最短,所有三個任務都利用此窗口。毅力將直射火星表面,目標是在2021年2月18日降落在傑澤羅火山口。
  • 科學家成功測試美宇航局火星2020漫遊者雷射系統!
    最細消息,美國宇航局的2020年火星漫遊者到達了另一個裡程碑,首次成功測試其超級凸輪儀器!科學家們為之歡呼!超級凸輪儀器也稱SuperCam,是一種利用雷射誘導擊穿光譜(LIBS)的遙感儀器,將於2020年7月與火星漫遊者一起發射。
  • 和平精英:星際漫遊者皮膚上線,獲得途徑不是軍需,這水有點深!
    在前幾期的某一篇文章當中,刺激哥分析了星際漫遊者套裝或可能有3種獲得的途徑。這3種途徑分別是:軍需寶箱/幸運轉盤(憤怒的小鳥:一定次數後必中所有獎勵)/幸運轉盤2(會重複獲得已經獲得的獎勵)。本期主題:星際漫遊者皮膚上線,獲得途徑不是軍需,這水有點深!